书城亲子家教拯救男孩
14836000000015

第15章 运动提升男孩体商(BQ)

19世纪末,西方世界一度笼罩着“男性危机”的阴影。这一危机感促使法国的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美国,它催生了一种崇尚力量的新式运动――美式足球,骑兵团出身的西奥多?罗斯福被奉为英雄。

运动是男孩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有效地锻炼体质,培养诸多品格。

一、运动拯救男子汉

BQ,体质商数,简称为体商,指男孩身体的健康与强壮程度。

运动能提高男孩的体商,并能拯救男孩的体质危机,这是因为:

(一)运动是男孩的天性

男孩与运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运动是男孩的天性。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使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雄性激素也使男孩具有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

人类的长期进化使男孩更喜欢运动,也需要更多的运动。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男性承担的主要工作是狩猎,女性承担的主要工作是采摘,男性主要从事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而女性往往承担运动量要求较小的户内活动。长期的进化、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使男性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只有拥有出色的运动能力,才能胜任男性角色,才能在严酷的自然法则下生存下来。

长期的进化使男性的身体构造更适合于运动。与女孩相比,青春期以后,男孩肌肉所占比重远远超过女孩,男孩更加高大,更加健壮,这都是为运动所作的准备。研究还表明,男孩大脑含有更多的水分,这也是为运动而准备的,因为水分可以缓解运动撞击的冲力,减缓运动对男孩的伤害。

因此,运动是男孩的天性,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这是人类长期进化、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二)运动造就男孩雄魂

男孩和女孩最大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男孩体内具有更高含量的雄性激素,正是雄性激素的存在,使男孩更喜欢运动,而运动反过来又增加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增强了雄性激素的作用,使男孩的运动能力得到这一步增强。可以这样说,雄性激素和运动,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男性,使一个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我国著名的体育运动学专家许豪文教授曾多次撰文论述运动与雄性激素的关系。早在1986年,他就特别指出雄性激素中的睾酮对运动能力的重要影响 :

在青春发育期前男孩和女孩血浆睾酮浓度区别不大,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孩血浆睾酮浓度迅速因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女性成人血浆睾酮浓度仍保持在女孩水平。这对男女成人的生理和运动能力差别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体内睾酮的分泌量不同是男性成人和女性成人力量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经过训练虽然可适当改变这种情况,但男女性训练引起力量增大的机制不完全相同,男性成人可以使肌肉体积显著增大,而女性成人训练只能改善力量,不能使肌肉体积显著增大。

许豪文先生还认为运动训练又能反过来促进雄性激素的作用:

强烈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细胞受体与睾酮的结合力,加上训练本身又可以刺激使氨基酸易于进入肌细胞,如果这时再给以适量的高蛋白饮食将大为增强力量训练的效果,使肌肉变得粗壮有力。

其他大量研究也都证实了雄性激素与运动能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些都反映了雄性激素对男性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运动对男性的重要作用。

在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运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缺乏运动的男孩身上缺乏真正的男性气质。

(三)体育运动:男孩受益良多

体育,关系到一辈子的幸福

在接受我(孙云晓)的采访时,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认为体育是关系到一个人幸福安全生活一辈子的事情:

从小养成运动习惯对孩子一生是大有益处的。日本人常讲“妈妈的味道”,就是说明习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是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上一种强大的惯性。所谓“妈妈的味道”是指你习惯了的某种口味,已经很难再客观评价这种味道的好与坏了。比如,我是北京人,爱吃炸酱面。我也不一定老吃它,但总会想着那种口味。要是真有一天永远吃不着了,一定会疯掉的。我在日本时,请日本朋友品尝,因为我觉得炸酱面是非常好吃的东西。可是,日本朋友觉得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难吃的东西。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已经习惯了炸酱面的味道,而日本人根本不习惯,他们认为难以下咽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我想,一个人如果从小习惯了运动,他自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把它看成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运动,让男孩更强壮

运动,可以让男孩长得更高,因为它使男孩的身高潜能充分得以发挥。如果一个男孩的遗传基因决定他能长到180厘米,那么充足的营养供给和足够适量的运动就可以使这个男孩的身高尽可能接近这个身高极限。运动,特别是体育锻炼可以使男孩更有力量。因为运动既可以增加肌肉的体积,也可以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运动还可以提高男孩的耐力,反应速度、灵敏性和身体的柔韧性。

运动,健体也健心

除了健体,运动对心理健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运动,使男孩的优势潜能得以实现。与女孩相比,男孩在空间想像能力方面存在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后天的环境,那就是运动,运动对于提高男孩的这种空间想像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运动,能够缓解男孩的消极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而我们知道,男孩的情感更脆弱,男孩心理疾病发生的比率更高。

运动,让男孩更守纪律

通过运动,男孩体内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通过运动,男孩天生的攻击性本能得到释放和升华。这样一来,在教室里,男孩可以更安静地听课,在学校,他会更守纪律。

运动,让男孩更具韧性

体育运动,男孩会不断经受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在体育运动中,男孩经常会体验到痛苦、挫折和失败,男孩将会经常体味到汗水和泪水的滋味。

运动,让男孩更好的适应集体与社会

毛振明教授认为,运动能促进个体更好的适应集体与社会:

体育是一种热血运动和激情运动。我还没有找到一种文化活动能和体育相比,看美术展、听音乐会是不可能有那样挥拳呐喊的场面的。这也是奥运会能够变成人类最大规模的集会的原因,它和体育文化的性质是有关的,

体育有培养人们社会适应的功能。什么是人的社会适应呢?我理解首先是指适应自己身边的集体。我们人的社会适应是很具体的,一个人适应了这个集体,也就会适应另一个集体。社会适应就是集体适应。要适应一个集体,六个要素都做好,一是共同承担;二是士气,也叫荣誉感,或者叫集体荣誉感;三是领导核心,要善于规劝和辅佐领导;四是职责分担,完成自己的职责,哪怕一件小事都认真做好;五是规则,这是集体的共同约定。遵守规则,集体能容纳你,不遵守规则,就回遭到集体的排斥;六是共同活动,如果没有共同的活动,前面所谈的就都没有意义了,因为失去了基础。这些就是一个人的集体性。人通过适应集体去适应社会,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如此。

这样看来,体育活动是和集体最相关的。一个人玩不了;一个人不听话,玩不了;一个人和大家没有交流与合作,玩不了;一个人不遵守规则,不服从领导玩不了。美术和音乐可以自娱自乐,体育不行。我想到清华烧狗熊的刘海洋,如果他是一个乒乓球迷或羽毛球迷,他肯定不会烧狗熊。刘海洋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他不会和人交往,就琢磨拿不会说话的动物寻刺激。如果他喜欢乒乓球等运动,不得不和人交往,也许就没工夫胡思乱想了。

运动对男孩的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是全方位的,运动在打造男子汉气质方面功不可没。

二、提高男孩的BQ

(一)重视男孩的体质健康

1994年秋天,我(孙云晓)路过南京的时候,专程拜访了著名小学教育家斯霞。84岁高龄的斯霞告诉我“三品”之说,即“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我们需要四肢发达、头脑丰富的男孩。学业绝不是男孩的全部,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男孩的体质健康。

要想成大事,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万万不可。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总统时连轴转,跑遍全国,多么疲劳,多么紧张,但时不时打一会篮球,不忘健身。二战中叱咤风去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身健如钢。没有良好的体质做后盾,注定难堪大任。

男孩不要学唐朝王勃、东汉贾谊那种文弱之相。男孩要学毛泽东,七十三岁高龄还能畅游长江;男孩要学马寅初,七十六岁还登上北京西山“鬼见愁”。毛泽东早在近百年前就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无体者则无德智也。”因此,这位伟人呼吁人们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要想男孩真正有所成就,先让他在运动场上把身体本钱攒足!

(二)把运动看作男孩的天性

运动是男孩的天性,这是雄性激素决定的。男孩就应该多进行体育运动,但在今天这个时代,男孩的运动天性被忽视了,体育锻炼被冷落了,特别是在中小学越来越没有地位。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体育在考试中无足轻重。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大家更关心那些与考试关系密切的学科,都忙于让孩子考高分数,体育总被忽略。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安逸,运动却越来越少了,更别提什么野外活动了。

我们要把运动看作为男孩的天性,这一点,我(孙云晓)的朋友康健和他的儿子康康做了很好的榜样:

康健是北京大学教授兼北大附中校长,他的儿子康康出生时,体重只有5.2斤,令父母有些失望。于是,康健决定实践他独特的健康第一、体育为主的家教方针。

之所以把体育作为头等大事,康健说:“原因有两个,一是我的父母是医务工作者,他们认为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所以给我起名叫康健,反过来就是健康。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热衷于户外活动。二是我很早就读过洛克的《教育漫话》,他在教育中突出的特点是关注人的健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意识到,无论做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身体素质。”

从儿子刚会走路到初中毕业的十几年里,康健每天都带儿子进行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未间断。当儿子入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后,坚持运动碰到了不少矛盾。可是,康健依然认为,还是体育最重要。他说,提早为孩子在智力上做选择,也就是学习琴棋书画等特长并不明智,应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

康康上小学高年级时,快放寒假了,学校里有两个训练班要活动,一个是专业足球班,另一个是学校奥数班,康康只能选择一个。康康喜欢数学,也很喜欢足球,但他没有勇气到足球班去,因为足球训练强度很大,而且要住宿。这时父母的态度就很重要。康健知道孩子在体力方面不如别人,但他想让孩子经受一下磨练,知道普通人和专业运动员的差别。于是,康健鼓励孩子上了足球班。那个假期至今令康康难忘,因为那是他经历的最艰苦的日子,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从那以后,康康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勇敢了。

康健发现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对康康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虽然,康康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别人,但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原因在于精力旺盛,听课专心,作业完成速度快。即使偶尔失利,也充满自信。后来,身高1.80米的康康,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兴趣广泛,体格健壮,状态良好。

(三)让男孩喜欢上运动

运动对男孩如此重要,我们就要想法设法让男孩喜欢上运动,要让男孩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让兴趣和习惯成为男孩运动的推动力。

父母可以试试下面的做法:

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每一位老师、每一个父母都要把加强体育锻炼作为一件大事情来考虑。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可塑性大,所以,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最佳机会。老师、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如NBA、世界杯足球赛等,并教给孩子相关的竞技规则。当然观看时间与学习时间要协调好。

教孩子几种球类活动。如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大众球类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运动技能,而且也在运动中培养了他的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孩子在球类运动当中懂得,任何运动都需要艰苦的训练,也需要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取胜。如果父母在球类运动上没有令人骄傲的技艺,那就鼓励孩子多和同伴一起玩,或让孩子参加一些运动训练班,千万不要禁止孩子参加运动。

不要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自由地运动,主要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只要孩子敢于参与就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在运动中或者比赛中的名次,过分要求孩子获得荣誉争面子,这样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还可能使孩子厌恶体育、逃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