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脱口秀
14838200000018

第18章 一 商人式的“口技”

语言没有固定的角色。不要因为你是教师或所谓的知识分子,谈话就要流露出酸味来;也不要因为你是工人、农民、大老粗,就一定要讲粗话,在“语言”的层面上,人是绝对自由的。

“语言”没有固定的角色。不要因为你是教师或所谓的知识分子说话就要流露出酸味来,也不要因为你是工人、农民、大老粗,就一定要讲粗话。在“语言”的层面上,人是绝对自由的,它没有年龄、性别、高低、贵贱之分;文明社会保证你的自由就是“语言”的自由。你在“语言”上的存在空间将比你在“现实”生活中大得多,你的理想、你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实现,或者在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幸福快乐所言,那么在语言上一定会有,也一定能通过语言得到补偿。因为幸福没有“量”可言,幸福的“质”体现在快乐上,语言的快乐和其他的快乐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且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快感。

为了获得这种快感,女人往往愿意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商人却正好与此相反,他操纵着美丽的言辞是没有半点快乐的,但是却可以帮助他们达到目的。尽管他们在编造美丽的言辞时,挖空心思绞尽了脑汁,但对于他们的目的来说,是非常合算的。有煽动性的推销语言是他们投资的一部分。

所以说,要开口讲话,就要想一想商人,不要像很多有“开口欲”的女人,为了说话的快乐最终付出许多东西(男人在这一点上不如女人明显,因为男人都有吹牛的毛病,没有强烈地要求兑现的期待,也不在意对方是否认真倾听)。要学商人,把说话当做一种投资,少讲“真心”话,多讲漂亮的话,只有那些中听的话或美好的许诺,听者才会有受益的感觉,甚至认为已经“得到”了许多东西,这就是商人的本领,与其为讲“真心”话而让人厌烦(在这里仍然举女人事例)不如学商人讲漂亮话,更受欢迎,更容易受益。

女人之所以爱讲话、家长里短、拨弄是非、聊天谈心,因为说话、演讲是符合快乐原则的,这种宣泻的快乐是生理的自然属性。

有目的地讲话(并不直接表现出生理的快感)迎合他人口味的表白,是要有一点功底的。没有功底的人,开口漫无边际,离题太远(大多数人是越讲越远),有时绕了一个圈讲到了目的的对立面,才知道说漏了嘴、太糊涂。所以练一练嘴上功夫很有必要,不管是多么高水平的人,如果讲话信马由缰,肯定都会出现这种结果。因为真理再往前迈出一步就成了“谬误”,并且还有“言多必败”之说,它们都很好地说明了语言的特征。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就像商人那样讲最讨人喜欢的话,把语言当做一种投资,那你就会提醒自己,只要能达到目的“投资”越少越好,绝对不会讲错话,自然会节约语言,当然,为了达到目的,商人也是不惜浪费最美丽最动听的辞藻的。

如何掌握这种“有目的的说话”的技巧呢?首先,你讲的话无论怎么动听多么迷人,税务官也不会要求你们纳税,能雄辩滔滔是二十一世纪的艺术,噤若寒蝉是受迫害受压迫的标志,无论你有多大的收获,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是属于非法收入,只有“语言”的投资,才可以称得上有投入一定就会有产出。对现在的企业家、金融家来说,有投入就会有产出已成了谬误。

其次你也不要担心不能兑现甜言蜜语,其实,没有多少语言是需要兑现的,越是美丽的语言越难兑现,这个难字并非是你做不到。是他找不到要求兑现的机会,你愿意为别人摘下满天的星星,谁会因为你的许诺而提出摘星星的要求。所以你不必害怕自己落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坏名声,因为只有口惠没有实,华丽的语言,浮夸的语言,并不存在可能的“实”。“语言”的魅力就在“难”字上,它“难”倒的人不只是夸大其辞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难倒的是所有的人,相信滔滔不绝的好听的话,将为你赚得很多的实惠,决不会让你赔本。

政治家们很多时候也会运用这种方式来赢得支持。

以美国人最信赖的亚伯拉罕·林肯为例,这个1809年诞生在肯塔基州霍金维尔附近山林中一所圆木盖成的简陋木屋里的男孩,虽然出身贫寒,但最终成了美国第十六位总统,成了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并签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被人们称赞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他的生平第一次政治演说就是为了当选伊利诺依州制宪会议的议员,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对自己的同胞说:“我是贫民亚伯拉罕·林肯。我的主张像一支古老歌曲一样简短。我拥护建立国家银行,赞成改良内政制度和实行保护关税”。

在他当上总统后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到这些,也没人要求他去做。

人们仍然喜欢他,称他是“诚实的亚伯”、“我的最善良的朋友”等等,而且是“最有学问、最有智慧的朋友”。

这个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出身贫寒的总统的林肯,也遇到过贫民的挑衅,一次在前往华盛顿的路上,当专车途经匹兹堡时,弗里敦镇的一个挑煤工人在人群中大声喊道:“亚伯!人家说你是全国最高的人,但是我不相信你比我高。”林肯回答说:“你到这儿来;让我们比比看”。这个穿着劳动服、满身灰垢的工人穿过人群走上前来,和总统背对背地站在一起——他们正好一样高,群众立即欢呼起来。林肯用比身高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一些普通人对他的不满,让这些群众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他能体会出把这个机会给一个挑煤工人的意义。

1863年7月1日,联邦军在葛底斯堡大会战中击败南军,扭转了战局。同年11月19日葛底斯堡举行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

林肯应邀发表演说。全文只有十句话、用了三分钟时间。当一个摄影记者手忙脚乱地做好准备时,林肯正讲到“民有、民治、民享”,演说至此结束,这位记者没有来得及摄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这篇号召为自由而献身的演说引起了轰动。美国报纸说他过去演讲时语病百出,这次完全出人意料,称演说“感情深厚,措词精练、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缺”,堪称演说的典范,是一篇誉满世界的演说词,将“永垂青史”。

美国“绯闻”总统比尔·克林顿,生于阿肯色州,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当过律师。原先属民主党自由派,曾是民主党自由派领袖富尔布赖特的“信徒”,从政后,长期担任阿肯色州州长。80年代初投入竞选州长后,感到原先一套过激的政策主张不合潮流,逐步由自由派转向温和派,并于1990年担任温和派主宰的“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主席,1992年大选,他趁美国经济衰退,人民要求改变经济现状之机,打着要“变革美国社会”的旗帜,提出了“重建美国”和“人民第一”的口号,以温和的中间路线赢得了选民的支持,而坐上总统宝座,结束了共和党连续十二年垄断白宫的局面。

他的两大主要社会改革目标——医疗保健计划和福利改革,却因涉及各方利益,而受到共和党保守派和各方利益集团的反对,迄今仍在国会搁浅,尽管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克林顿并未履行其竞选中对中产阶级许下的诺言。反而使他们的收入下降。

从上面的例证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美好的语言都需要兑现的。很多时候,听众可以理解为“你还没来得及”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