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脱口秀
14838200000040

第40章 四 语言运用

演讲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它必须考虑它所使用的这种媒体的形式,即它究竟是使用口语还是采取书面语,是用深奥的文言还是用流畅的白话。由于演讲作为信息传播活动这一性质的规定,而且由于演讲需要面对的是听众而不是读者,这些都得演讲自然地走上了以大众语言作为媒介的大道,而把其它语言形式摒弃在纯粹科学或是哲学论辩的“自留地”里了。

演说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作为大众语言的口语形式,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必然性的。

首先,它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巨大差别及其适用范围上,口语和书面语虽具有源流关系,但书面语却是不适于演讲的文体。因为书面语需要一番“解读”才能最终被理解,而口语则不需要这个过程而可以立即被理解。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一天傍晚,一对夫妇在屋里激烈地争吵。

盛怒之下,丈夫脱口骂道:“该死的,我真该把你从牖里扔出去!”当然他并不能这样做。妻子一时茫然,莫名其妙。因为他丈夫的这半文不白的骂人话里,有一个该死的“牖”字。

对于我们日常的说话而言,谁都不会想到要用这样一个深奥古雅的字眼的,除非是附庸风雅的文士拙劣地卖弄他的文采风骚!那么什么是“牖”呢?说白了,也就是“窗子”。

很明白的!如果我们把那个“牖”字替换一下,那么这话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

这个例子或许只是一则笑料或是幽默,但它却生动地显示了白话与文言、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天壤之别。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书面语是“读”的语言,口语才是“讲”的语言。因此,如果在一篇演讲中书卷气太浓或是别出心裁地偶尔来两句古奥之词,那真是不叫人听了。

讲话是线性的一个系列——语言的系列,它是不间断地进行的。听者稍一停顿,就有可能间断思维序列而被远远抛在后面,更何况他还要费尽心思去琢磨那一个“牖”字呢?其次,演讲之所以必须使用大众语言还在于口语作为一种语体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它适于接受和表达的原因之所在。近年来的定量研究倾向于支持这样的结论:标准的口语文体和标准的书面语文体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口语文体究竟具有哪些特点?演讲在使用语言上应注意些什么呢?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数点:

1.句式短小,这正符合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冗繁的句子或句式的要求。

2.使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词汇。

3.使用音节清晰、易于接受的词汇。

4.多使用简略语。

5.力图掌握运用一些流行的口头词汇。这些词汇如同季节一样,经常变化,富有生气和活力。

6.恰当地运用“然而”“但是”、“除了”、“如果”等关联词,造成活泼生动的气势。

7.多重复以突出重点。重复,是写文章之大忌,但在演讲中重复一些重要的句子或观点,可以加深听众的印象。

8.可以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汇。

9.为适应听众智力变化的过程。应多选择一些带有引导性、启发性的内容。

10.必须强调和重复你要阐明的主要观点。

使用大众语言进行演讲,这是一个趋势,这也是演讲艺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