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脱口秀
14838200000005

第5章 四 如何掌握这一手

其实人人都有说话的欲望,只是说话时很少注意提高讲话的水平,现在你就注意向脱口秀看齐,有意识地进行练习。脱口秀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新观念。你不必太为难自己,只要求自己说话时,尽量说出一点味道来,别太拘泥于事实。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事实解释为:

(一)你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这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假如你是一位学生,但你不会永远做一名学生,你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做学生,而是为了做老师、工程师、演员、艺术家、政治家、电影制片人。所以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人,你在说话时,如果能缩短现在和未来的距离,你的表达能力就会增强,情感就会很丰实。言谈举止,可能就变得意味深长,只要你有了这个意识,你说话的对象就能从中感觉出来。并对你产生一定的警觉,多一些关注。他也许在想,看不出来她还有这种想法,想当个明星(或想做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是谈话的效果。在以后的接触中,他会有心去验证,你是一个不着边际的人,还是一位有志向的人,这迫使你下一次和他交谈有更积极的表现。注重表达的技巧这便是学习的开端。

你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想法,这也不妨碍你使用模拟的语言,多变的语言一样富有魅力。

(二)这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

对已经发生的事,在不同人的眼中,很大的程度上是不相同的,当你以为那个“事实”和他的头脑里的“事实”一样时,很有可能你犯了错误,哪怕你在描述时竭力迎合他的口味,他都有可能反驳你,认为你了解的“不全面”(他认为自己了解事实真相)或观点有问题,因而你吃力不讨好。

事实上,事实并不重要,全在你为什么而说,为了讨好对方,或为了真理,为了正义,为了爱国,为了报复,因为怜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是事实。你作为一名推销商或一位画家,不一定非要表现得那么纯朴、清醒、聪明,你要为自己服务,塑造自己的形象。可以把事实描述得很精彩,作了一定的“加工”,也可以描述得很荒诞,具有明显的谈资的素材,这样也许有利于你推销商品,有利于培养艺术品质。

学习脱口秀,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没有投入只有产出,你仅花了读一本书的时间,全书二十几万字,通读一遍大约要十几个小时,然后,你每一次练习,都像储蓄,即存即取,每一个“铜子”都立刻带回了利息。要知道一个人每天大约要讲6~10万个字,淡如水的话语,都是白白流走的水,没有为你带来任何好处,更不会有什么“利息”,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句话该怎样说才会有效果,或谐趣,或优美,或滑头,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深刻的印象,对现在、将来都有裨益。不管是第一印象,还是最后一次见面都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少说废话,勤于思考,注意那些能说会道的人都有什么特点,有机会也拿他们涮一涮,学学他们说话的声调,模仿他们的口型、神态,夸张他们的缺点和癖好,这是一种乐趣,也是练习的好材料,长此以往你就成了一位高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每人的秉性有别,学习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都会形成各自的特点,各有其高妙之处。

学习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人,如同学、同事、父亲、亲友,也可以是笑星、名人、演员、艺术家、小丑,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找到他们的特征。一些方言、俚语,也是很好的小资料,只等你去开发利用。就连初小的学生都能学外语,难道“国语”还能学不会吗?学妙语,应该比学外语、学唱歌容易,它不需要考试,也不用进课堂,没有压力,更不存在心理负担,也不应有羞于启齿的想法。她就是反省自己的语言形象,用心塑造自己,心情舒畅就逗一逗弟妹,拿朋友开开心,跟师长、同行来二句俏皮话,不高兴,便缄默不语,冷眼看生活,看看,杰出的人,狡诈的人是如何表演的。

想一想,上门推销保险的人是如何介绍他们的险种,告诉你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晓之利害,跟你细算的那一笔“变天账”。这些人都不是特别材料做成的,他入了那一行,端起那碗饭,就练出了那张嘴巴,他们的语言和口才都有可取之处。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热情的保险业人员,只是听到某些保险公司营销员能拿到保额的百分之四十的提成,心里有些害怕。

每个人以根据自己的气质,培养一定的“秀质”,捡容易地学,捡容易地做,遇到困难就回头,不要再坚持下去,再新换一个路子,这是快乐的艺术,终会有适合你的“口味”的,并使你产生快感的对象、目标。假如你感到各种路子,各种风格学起来都不易,那你有可能成为脱口秀大师,模仿知难之不易,难就是技的门槛,学遍门道而不入,是大道天成。

用“心”看各色人物,挑他们话里的毛病,看电视节目,参加集会,听别人演讲,养成挑刺的习惯,相信自己比他们讲得好,并且马上就向身边的人演示,效果颇佳。当然,这些只是语言的外壳,正如是不花钱买来的衣着,还有一种本领,就是知道如何为自己裁剪合适的衣裳,怎样得体地包装自己。

(三)做自己的局外人,然后进入“角色”

真亦假来,假亦真,真假不分,人生没有什么本质可言,只有现象,所以每个人都应当追求上乘的表现,每一次演讲,每一次交谈,每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表现的机会。你可以试着给自己的每一次表现打分,做自己的局外人,没有一个怎样的你是“真实”的人,你通过语言而“存在”,你十分讲究自身的言谈举止,认真设计自己的语言形象,然后,一次次地进入这个角色,以后你便会察觉,你在交流中充分地实现了自我,扩张了自我。越是享受谈话乐趣的人,便越能体会为什么有些人视开口说话为畏途,他们总是担心说错话,或是说得不具体,有位作家就曾这么说过:“就算是闭上嘴,因此被人当成白痴,也比张开口而证实这个事实好些”。

尤其是在对陌生人或是一大群人讲话时,害怕说错话的恐惧简直到了顶点。

没有谁可以说,那个信心十足侃侃而谈的你是虚假的你,而那个畏畏缩缩、愚蠢到了极点的他是真实的他。你和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区别就在观念的不同,你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是通过语言这种具体的方式存在的,而他被认为没有语言,没有表现,他也能“存在”或是真实的“存在”,其实这个“真实”除了无知以外什么都不存在。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夸夸其谈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愚昧的人,哪怕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有可能谈得津津有味,如果是目击了一次打架斗殴或车祸,他会绘声绘色地向别人描述,包括身边围观的群众都是陌生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说出来很简单,他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当人们忽略了他,无视他的存在时,他就敢于开口说话,当人们肯定了他的存在,并确认他的身份时,他就感到恐慌。比方给一个正式的场合让他以发言人的身份出现,还是讲那件事,重复他的立场、观点和判断,他又张不开口了。所以说认为自己有一个真实的存在的人,是不愿“存在”的人,是一种“存在”得非常可怜的人,他们不愿意走到公众面前,实现自己的“存在”,他们不仅没有自己的“第二形象”,有时连他们的相貌都担心被别人记住了。

这些拙劣的表现是多么荒唐和愚昧。一些品质不端正的人也常常把他们当做傻瓜和木偶,当做可以利用的对象,这样的活法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幸的,完全没有什么生活品质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