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14841800000142

第142章 小病大治实无必要

一位美国医生到中国考察,看到医院里有不少病人在输液,一问病情,基本都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他感到十分不解,因为美国只有危重病人才输液。

在中国“小病大治”是个普遍现象。西方人患感冒很少上医院,喝点橘汁或开水,一周左右自然痊愈。而中国人则不同,得了感冒,首先想到去医院开药,感冒药、退烧药、抗生素,统统都往嘴里塞,动辄花费几百元。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浪费了医疗资源。据报道,有个年轻人担心单位食堂不干净,每次饭后都吃两粒抗生素,最终身体产生耐药性,一次小病就丧了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不仅酷爱吃药,还酷爱输液。即便是在偏远的农村,老百姓有个头疼脑热,都会主动要求“打点滴”“吊水”。如果医生不给输,肯定会遭责难。四川有位年近八旬的老妇,在家里一面打麻将,一边“吊水”,乐不可支。而很多医生为了取悦病人,把“三素一汤”(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加葡萄糖或盐水)当成了一大“法宝”,根本不顾滥用药物带来的危害。一项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年人均注射约为1.5次,病人大多是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小病,这些注射至少有一半是不必要的。

与此相反,还有一些百姓是“有病不治”。近年来,由于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突出,很多老年人有病不愿上医院,听信保健品推销商的夸大之辞,盲目购买所谓的“神茶”“神机”,把保健食品、器械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于是,患高血压的随意停药,患糖尿病的中断治疗。结果,那些花高价买来的玩意儿不仅没有治病,反而贻误了病情,最后“贪小便宜吃大亏”。

其实,无论是“小病大治”,还是“有病不治”,都反映出一个问题:中国的医学科普严重缺位,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空白。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普通百姓滥用药物或迷信保健品,是因为不懂医学,良莠难辨,容易走进误区。而作为医学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传播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敢于向医疗陋习挑战,向愚昧落后挑战,维护医学的尊严,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交给大众。

“小病大治”和“有病不治”,不仅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助长了老百姓看病贵。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并不富裕,人均医疗费用十分有限。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合理用药是一个重要方面。感冒药、抗生素等药品的畅销,并不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其巨大危害将在未来显现。算小账,我们的经济增长了;算大账,我们的健康受损了,付出的代价更沉重。因此,全社会都要共同努力,倡导科学合理用药,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卫生经济学、药物经济学等研究,力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用药制度,让老百性别再瞎花钱、乱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