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14841800000053

第53章 夏日消暑谨防误区

炎热的夏日,人们为抵御酷暑侵袭,采取了种种措施以祛热降温。但有些人习惯的消暑做法并不一定科学,有些甚至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一、误区之一:为凉爽打赤膊

有些人热的时候常光着脊梁,以为这样凉快,殊不知这种做法既不文明,也不会使人感到凉爽。因为无论外界温度有多高,正常人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总是保持恒定的体温。夏季,人体散热主要是靠辐射、对流和传导来实现的。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在35°C以上时,裸体所受的辐射要比穿衣时大10倍。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外界高温可通过辐射进入人体。如果打赤膊,辐射面积就会增大,皮肤从外界吸收热量将更会直接,吸热量也更多,无疑会更热。若穿衣服,不仅可以阻隔热辐射,皮肤与衣服之间存在着微薄的空气层,这个层面的温度总低于外界,还会使人感到凉爽。所以,高温时节,最好还是穿上一件薄外衣为好。

二、误区之二:为消汗快速“冷却”

夏日活动出汗后,机体新陈代谢仍比较旺盛,体表温度还较高,皮下血管仍处在扩张状态,血流量加大。此时,如果采取强风猛吹或用凉水冲淋等方式突然降温,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①使皮肤血管急剧收缩,毛孔突然关闭,血液循环阻力加大,使已疲劳的心脏加重负担而得不到休息;②加剧了肌肉疲劳和酸痛,机体快速降温会使肌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后体内代谢物不能顺利排出,活动过后的肌肉不仅仍会呈现紧张状态,还会加重其疲劳和酸痛程度;③有可能引发某些疾病,毛孔关闭停止排汗会使机体散热减少,热量因之而积聚于体内,极易造成身体发烧或中暑,体温迅速下降还会引起机体调温机能发生紊乱,降低抗病能力,容易引发伤风、感冒等疾病。尤其是头部突然受凉后,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严重的还会出现休克,对本来就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还有可能诱发疾病。

三、误区之三:为纳凉以地为床

有些人喜欢在光滑的水泥或砖石地板上睡觉,有的甚至还长时间开着电扇直吹身体。长此以往会给机体造成损害。因为此类地面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聚湿性,如果通宵睡在上面,容易使人受寒受潮,使肌肉群发生收缩,关节或肌肉组织免疫功能下降,气血运行不畅,持续收缩又会引起肌肉麻痹或痉挛,使相关器官或四肢僵硬,易诱发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风湿性疾病。

四、误区之四:为清淡多食水果

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多吃蔬菜,让水果的分量少一点。

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饮用水所无法替代的。

五、误区之五:为防暑大喝绿豆汤

很多人因为吃不下饭,就会喝绿豆汤、红豆汤,但这些食物和米饭一样属糖类,如果吃太多一样会发胖。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取代而非多加。如果饭后要喝一碗绿豆汤,记住饭量要减少1/4.如果要把绿豆汤当做饭吃,可以把糖少放一点,另外加入低脂牛奶,切一些水果,就达到和正餐类似的营养。

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以放心地喝绿豆汤,没有太多禁忌,但是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多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寒症的人也不要多喝。由于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所以正在吃中药的人也不要多喝。

六、误区之六:喝啤酒能解暑

不可否认,大热天当啤酒(特别是冰镇啤酒)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酒精。虽然啤酒的含酒精量少,但是如果一次喝得过多,进入人体的酒精含量也与喝白酒差不多。和冬天不同的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也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

七、误区之七:为降温贪食冷饮

不加节制地食用冷饮降温,不仅无利反而有害。因为冷饮的防暑降温功效远不及热茶等饮品,而且过量进食会引起不良后果:①咽喉疼痛。咽喉遇强冷刺激后,血管急剧收缩,机能发生紊乱,出现慢性咽喉炎及轻度喉痛。②胃部不适。冷饮进入胃部后,胃黏膜血管发生剧烈收缩,胃酸分泌大减,引起胃肠痉挛、腹部隐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病理反应。③浮肿。小儿或老年人会加重肾脏负担,使肾功能受损,严重者还会出现浮肿。④头痛、恶心。冷饮刺激口腔和食道黏膜,还可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舌头上腭和头顶有麻木感,继而随着血管扩张而发生搏动性头痛和恶心。⑤诱发疾病。心血管不良者有可能会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引起心绞痛突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