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县域管理研究
14843100000007

第7章 关于新平县发展的思路

我们所要谈的发展思路,是在新平县各族人民的丰富实践活动中总结的,反映时代特征和符合本县实际的,能推动全县现代化事业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基本线索和路子。正确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对全县一定时期发展客观规律的揭示。具有预见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对凝聚各民族的力量,加快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县委书记普朝柱同志对发展新平农业经济曾提出“山头吃雾气,山腰吃火气,山脚吃热气”主要是指山头村社利用空气湿度大的特点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山腰放火烧山开垦荒坡种粮经作物;山脚利用热坝河谷的气候条件发展稻谷、甘蔗及热果。的路子。90年代以来,新平县曾提出“发展一线,依托两山,开发三区,强化四业,驱动五轮”发展全县境内国道、省道交通沿线;依托鲁奎山、大红山矿区开发;建成以大开门为中心的工业开发区,建成以戛洒集镇为中心的商品贸易开发区,建成以漠沙、腰街为重点的热区深度开发综示区;发展农牧、蔗糖、矿冶、林果四大支柱产业;县、乡、村、社、个体五股力量一齐上。的发展路子,以及“发挥四大优势,克服五个薄弱环节,发展八大产业,落实六项综合措施”发挥热区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四大优势;克服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和教育五个薄弱环节;发展粮食、烤烟、蔗糖、热果、矿冶、畜牧、冬早蔬菜、林果八大产业;落实一抓中心、二打基础、三靠科技、四促企业、五跟市场、六定政策六项综合措施。的发展思路。这些思路无疑是对新平发展的积极探索,也对指导全县的发展发挥过作用。

在1995年召开的中共新平县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新平县提出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实际,打基础,建基地,兴科教,骨干联动,社企结合,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抓两头,科教制胜‘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一思路和战略既是对各族人民群众丰富实践的总结,又是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以往思路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只要我们在一定时期内,认真实践这一思路,新平的现代建设事业就能快速、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

一、关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全县各族人民意志的体现和利益之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落脚点就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经济发展上,硬在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上。没有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就没有其他事业发展的基础。从现在到下世纪前10年,是全县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而全县面临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特点突出的实际。农业上广种薄收,农产品总量少,质量比较低;工业上产业链和产品链短,属原料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事业投入多产出少,县民整体素质提高难度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抓住提高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要把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作为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来看待,它是人的素质和社会管理水平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使全县的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优化。要发挥各乡镇的优势,促进乡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改造和提高全县的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全县国民经济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要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着眼于搞好全县整个国有企业。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二、关于立足实际、打基础、建基地

新平最大的实际就是全县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县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主张,以及政策和措施。经过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全县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开发慢、乡镇发展不平衡,各民族发育程度不同,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市场培育在起步阶段,教育、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全县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县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尽管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但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全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这个中心。立足实际,就是自觉地把全县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作为一切工作和各方面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落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确保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族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机关廉洁高效,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立足实际,就是要加大打基础的力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全县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社会物质技术积累的总量小,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差,基础产业发展缓慢。全县经济的投入型特点非常明显。我们要集中精力打基础,一手抓内涵再生产的扩大,一手抓外延再生产的扩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加大物质技术积累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产业的发展。打基础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全方位,就是把水、电、路、通讯放在打基础的首位,抓好工业、农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基础条件的改善。打基础要树立正确的“量力观”,要量内外之力,尽全县之力,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之业。如果眼睛只盯着县财力,全方位打基础是不可能的。打基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要增强全民的自立精神,树立新平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打基础要树立效益观念,要有产出意识,通过抓打基础促使全县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开发中的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客观要求,新平县属典型农业县,地域面积大,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我们要发挥生物资源的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抓好农业基地开发建设,包括粮食基地、甘蔗基地、烤烟基地、林果木基地、竹子基地、木薯基地、畜牧业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发挥基地的龙头示范作用,为相配套的加工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

三、关于兴科教、骨干联动、社企结合

兴科教就是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综合县力、县域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全县的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积极推进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提高和普及的关系,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所谓骨干联动,就是要建设能支撑起全县经济大厦、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搞活的骨干产业。在一个时期内,除粮食这个支柱产业外,其他称得上骨干产业的只有烤烟、甘蔗、矿冶、畜牧四个产业。我们要认真搞好四大产业的规划,完善配套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支柱。要注意竹业、热果等后续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发展产业联动的优势比较明显,要通过建设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社企结合就是社区与企业结合,社区与部门结合,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路子,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它的实质是科技、资金、人才的有机结合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我们要鼓励蔗糖企业、矿冶企业和其他企业打破区划界线和行业界线,主动与农业社区合作,进行农业开发;要鼓励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发挥优势进行农业开发。各乡镇、各农业社区都要解放思想,大胆引进开发,使自己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我们还要利用社企结合的方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关于协调发展

发展到今天,新平县已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内的庞大的县级管理系统,发展的整体性很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县的协调发展。要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不抓协调发展,只可能越来越拉大与发达县市的差距。我们要坚持富民为本的整体协调发展原则,逐步满足人民群众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县域管理的法制化,增强全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县域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全县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县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县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县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事业。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五、关于“抓两头,科教制胜‘三步’走”战略

所谓抓两头,就是一头抓市场占有,一头抓资源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发全县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要把全县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认真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市场和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新平的潜能逐步挖掘出来,实现奠基、开发、振兴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00年,在全县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4.8万人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二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三步,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基本进入全国发达县的行列,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

要实践和发展这一思路,不断地全面推进全县的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团结、讲正气、讲纪律、讲学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实践和发展这一思路的带头人,为全面振兴新平的各项事业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