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4843600000111

第111章 三希堂与书法

国学常识

乾隆时,将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旬的《伯远帖》收藏于故宫养心殿内,视此三帖为希世之宝,故将藏帖之室题为“三希堂”,后将皇家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名家书法真迹校勘编次,成帖三十二册,其中包括以上三种王氏墨迹,命名为《三希堂法帖》。王献之,字子敬,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与父王羲之并称“二王”。他在书法中一改过去的古拙之风,用笔英俊豪迈,饶有逸气,赢得了"破体"之誉。存世的墨迹有《鸭头丸帖》;小楷有《洛神赋》、《中秋帖》。

国学故事

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这个孩子以后肯定会成就大的名声。”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他就更加骄傲了。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献之问:“那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你磨尽了三缸水,惟有一点写的像你父亲。”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果真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