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4843600000287

第287章 龙经详述山川气脉

国学常识

《撼龙经》为唐代风水大家杨筠松所作,专门讲山地的气脉形势,书中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中国“龙”的气脉,作者认为传说中的须弥山是天地的骨干,从这里分出东南西北四大龙脉,其中的南龙分到了中国,这就是中国的龙脉起源。在中国龙的气脉止聚的地方,大点的成为帝王统治的都城,就象西安、南京、北京等城市一样是出将入相的人居住的地方;小点的成为省府郡县,就象上海、成都、沈阳等城市一样照样也有王候或大富大贵人家居住。按照风水学中"龙为地气"的传统说法,本书讲的都是怎么样辩别龙脉的一些基本要领,所以称之为《撼龙经》。作者主要把山地气脉和天上九星的对应关系融合起来加以论述的。想以此告诉人们如何寻找山地气脉以确定理想的穴地。并分别以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种星象的形状来论述山地气脉。

国学故事

赣州沙河周围原是层峦叠嶂,群山连绵。百姓住 在白云处,耕作的田地是依山势排成的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进出大山的通道比羊肠还细小。虽说靠山吃山,但山太多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人们常常想把这里的山弄到没山的地方去。

有一天杨筠松走崆峒,越酒坛,日已当是,仍在大山里转,抬眼望去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岭。 这里前面传来一阵猪的嗷叫声,定眼一看,原来是几个彪形大汉抬着一头肥猪,大汗淋漓,在狭小的山路上步履蹒跚地行走。

杨筠松一打听,原来是去赶集卖猪的农民,他们半夜动身,已走了半天,无奈山多路窄,离圩镇还有不少路。 杨筠松由此及彼心想,大山挡道,还有多少百姓受阴。他立即叫来几个徒弟,察看四周山形,研究哪里的山可留,哪里的山该移。勘察完毕,杨筠松挥起赶山鞭,像赶牛驱羊般,把赣州东边的一大片山赶到山少的福建。一个个山被移动,一座座岭被赶开。倏地,峰山脚下出现一马平川的土地。从此,崆峒山周围的人们安居乐业,百业兴旺。

一年正是临近早稻收割的时候,山洪奔泻,贡江河水突然暴涨,水面高出河床,汹涌灌进农家田园。猝不及防的众多百姓,来不及带任何东西,只顾扶老携幼儿往高处跑,保命要紧。 眼看喜新厌旧到手的庄稼淹了,建好的房屋被洪水浸泡着,老百姓心痛! 杨筠松此时正在生病,躺在床上。得到徙弟报告,他连忙支撑虚弱的身体,乘着一叶小舟,迎着风浪察看水情。 这时,映入杨筠松眼帘的是汪洋一片,山岗上,屋顶上站满了绝望的人。此时由不得杨筠松多想,他立刻舞动赶山鞭,迅速调集几座大山,形成大坝堵在贡江边上,挡住 汹涌洪水,贡江之水立即改道向别处奔去。

洪水堵住了,但在大坝内存积了很多的洪水。杨筠松让徒弟拿铁灯盏,他将铁灯盏往水中一沉,舀起一盏水。说来也怪,刚刚还是四处横溢的山洪,立即消退下去,地面的积水一下子全干了。房子照老样子还在,田里的稻子也未受损失。 杨筠松回到家中,正翻开无字天书,想从中找到治理山水的良方。这时,节度使差人请他前去商谈要事。后来,杨筠松被节度谋害而死,天书从此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