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迅影像故事
14846200000043

第43章 杨杏佛的死

鲁迅与林语堂的关系两合两分,其中一次的疏远便和杨杏佛的死有关系。

杨杏佛和鲁迅的交往并不深,若是宋庆龄张罗的中国人权保障同盟邀请鲁迅加入,那么,鲁迅和杨杏佛几无交集。

杨杏佛曾任孙中山的秘书,先后两次效力于孙中山,直至孙中山去世,他又是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到了修筑中山陵,他又是总负责人。所以,杨杏佛与宋庆龄的关系非同一般。

1932年底前后,陈独秀被捕,国际友人牛兰夫妇被捕,以及年初的时候,蒋介石政府秘密杀害国民党的左翼领袖邓演达。这一系列的举动激起了宋庆龄和蔡元培等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愤怒。1932年12月,蔡元培、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史量才共同组织筹建“中国人权保障同盟”,杨杏佛任总干事和副会长。

宋庆龄在此之前曾经是国际“保卫牛兰夫妇委员会”,这一个委员会的名单可是颇为壮观,成员中有爱因斯坦、高尔基、史沫特莱、德莱赛等。正是这一贯的对左翼和共产国际的立场,使得宋庆龄他们成立民权同盟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揭露蒋介石秘密杀害邓演达。蒋介石在租界英文报纸上看到民权同盟会用英文刊登的揭露他杀人的公告以后,非常恼火,于是下令刺杀杨杏佛。

蒋介石是知道杨杏佛这个人的政治立场的,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杨杏佛曾经在华北部分地区活动,大声疾呼全国应该统一抗日。这让蒋介石秘密杀害邓演达这件事情显得更加不义,陷入在百姓怒骂的氛围之中。鉴于此,蒋介石亲自下令,要杀掉这个屡屡高调反对自己的“党内叛徒”,彼时,杨杏佛的职务为中央研究院的英文编辑。

实施暗杀杨杏佛计划的头目是戴笠,为了能做得更悄无声息一些。戴笠亲自参与制定暗杀计划,并在杨杏佛住处的附近租了房子,建了一个监视点。等到完全摸清了杨杏佛的生活规律,才确定杀人时间和地点。

一开始,监视杨杏佛的戴笠发现了杨杏佛的一个生活规律,杨杏佛喜欢骑马,每天都会抽出一会儿时间到法租界外的一个地方练习骑马。于是,他马上就制定了在马场暗杀杨杏佛的方案。但这个方案被蒋介石否决了,原因是地点不妥,蒋介石的意图主要是想杀一个人给宋庆龄看的,只有在租界内,才能吓着宋庆龄,在租界外的,宋庆龄根本就不在乎。

最后,根据蒋介石的提议,戴笠决定在杨杏佛工作的中央研究院附近动手,这样消息将会很快传到杨杏佛的朋友同事那里,这样才能起到震慑的效果。

1933年6月18日,戴笠手下的行动队长赵理君带着几个得意的组员,在出发前喝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壮胆酒,他们埋伏在亚尔培路中央研究院国际出版品交换处门口,杨杏佛的汽车在大门口刚一停下,便迎来枪声。杨杏佛连中10枪,尽管他立即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但仍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杨杏佛的死成为当时的上海滩的一桩著名的事件,几乎街头巷尾都在说这件事情,然而,老百姓越是文化,国民党当局则越是封锁。那几天,所有与杨杏佛关系密切的人士均被国民党当局监视。

正因为此,参加杨杏佛的葬礼,也成为一个有危险的事情。1933年6月20日,有雨,鲁迅和宋庆龄冒雨出现。宋庆龄发表了纪念的讲话,鲁迅后来还了那首著名的《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正是在杨杏佛的葬礼上,鲁迅没有看到和杨杏佛关系较好的林语堂,便认定林语堂是一个只顾得自己的生命而不顾道义的人。于是二人又交恶,一直到鲁迅先生去世,也没有和林语堂和好。

让人感动的是,杨杏佛中弹的一瞬间,知道是有人组织好了要杀掉自己,连忙用身体将坐在自己身边的儿子杨小佛完全挡住,救了自己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