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迅影像故事
14846200000048

第48章 鲁迅在上海的几处住宅

1927年10月4日,鲁迅给台静农和李霁野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在信中说:“我昨天到上海,看见图样五张。蔼覃的照相,我以为做得很不好看。我记得原底子并不如此,还有许多阴影,且周围较为毛糙。望照原本重做一张,此张不要。我前信言削去边者,谓削去重照后之板边,非谓连阴影等皆削去之也。总之希重做一张,悉依原来的样子。此书封面及《朝华夕拾》书面,已托春台去画,成后即寄上。于书之第一页后面,希添上‘孙福熙作书面’一行。我现住旅馆,两三日内,也许往西湖玩五六天,再定何往。”

这封信里说得全是图书设计的事情,鲁迅指责做得不好看的,是指他翻译的《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的肖像。

然而查鲁迅日记可知,写信后的几天,鲁迅并没有带许广平去西湖游玩。而是不停地会见友人、吃饭、买书等。

从10月3日是“午后抵上海,寓共和旅馆”,到10月8日“上午从共和旅馆移入景云里”,这五天里,鲁迅见了数十人,吃了无数次宴请,看了两场电影。日子可谓逍遥。

许广平在《景云深处是吾家》详细地写到了搬到景云里的原因:“一九二七年十月,鲁迅和我初到上海,住在共和旅馆内,建人先生天天陪伴。旅店不是长久居住之处,乃与建人先生商议,拟觅一暂时栖身之所。恰巧建人先生因在商务印书馆作编辑工作,住在宝山路附近的景云里内,那里还有余房可赁。而当时文化人住在此地的如茅盾、叶绍钧,还有许多人等,都云集在这里,颇不寂寞。于是我们就在一九二七年的十月八日,从共和旅店迁入景云里第二弄的最末一家二十三号居住了(后来让给柔石等人居住)。”

鲁迅和许广平在景云里的23号住了一年多。住在鲁迅对门的邻居正是茅盾,但是当时茅盾不在上海,而在日本。只有茅盾的夫人及孩子在,邻居叶圣陶不时地前去照应一下。鲁迅搬到23号住以后,和周建人一家合厨生活,一来鲁迅的收入高一些,这样可以接济一下周建人一家,二则许广平并不大会做饭,而周建人的夫人王蕴如则是家务高手,将生活安排得还算妥当。只是好玩的是,因为两家人合伙做饭,自然要在一楼煮饭。鲁迅住的23号一楼后门所对着的一个律师,叫作奚亚夫。这户人家有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因为不喜欢鲁迅家里的炊烟味道,常常偷偷地往鲁迅的锅里扔石子或沙子。这还不算,当鲁迅敲开律师家的门委婉地提意见时,竟然收获更大的挑衅,先是在鲁迅后门尿尿,后来便是在鲁迅住的后门上画了一个硕大的乌龟。看来是斗不过了,鲁迅又四处看了一下房子,和周建人商议了一下,决定搬到当时正空着的18号屋。

查鲁迅日记可知,1928年9月9日:“星期。晴。下午移居里内十八号屋。”

然而,过了五个月后,十八号屋隔壁的十七号房也空了。鲁迅喜欢这套房子朝南朝东,阳光充足,又是这个胡同的第一家,便又租了下来,而且还将十七号屋与十八号屋打通了一个门,让周建人一家住在十八号,而鲁迅一家住十七号,这样又在一起住了数个月。

1930年3月,鲁迅因为参加中国自由大同盟被国民党政府通缉,避难在内山书店一个月,6月份又避难一次。在此期间,开始到处找房子,直到1930年4月8日,在内山完造的帮助下定下了北四川路194号拉摩斯公寓同。并于12日迁入。

1931年初,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后,上海《社会日报》刊登记者新闻,说是鲁迅被捕。这一新闻立即引起了鲁迅亲友的担忧。而正是因为风声较紧,在1931年1月20日至2月28日鲁迅一直避居在上海黄陆路的花园庄旅馆。

1932年一二八战事发生以后,鲁迅住处的玻璃被一枚炸弹击中,不得已。又一次避居在内山书店的分店。这一次避难过程中,海婴全身起了红疹。万般无奈,只好住进了一家豪华的旅馆。等到海婴病情稳妥后,才又回到了北四川路公寓。

海婴的身体一直不好,在鲁迅日记里可以大量地见到“上午同广平携海婴往篠崎医院诊”的字样。最后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因为北四川路的拉摩斯公寓的主卧室朝北,没有阳光,这很不利于海婴的哮喘病。于是,鲁迅开始在别处找屋来住。鲁迅日记1932年9月28日载:“午后往文华别庄看屋。”不久后的10月5日又记:“上午同广平携海婴往篠崎医院诊,付泉八元四角。下午同往大陆新村看屋。”然而,本来已经看好了房子的,无奈收到北京的家信,母亲病重,鲁迅只好赶往北京。这便有了著名的“北平五讲”。

直到1933年3月21日,才决定了新的住处。这一天鲁迅日记载:“……决定居于大陆新村,付房钱四十五两,付煤气押柜泉廿,付水道押柜泉四十。夜雨且雾。”定下此房后二十天,4月11日,鲁迅全家搬迁至此。

关于大陆新村九号,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里有详细地回忆,可以跟随着他的记忆往里面看一看:“大陆新村九号是新式里弄,进前门是方形的小天井,长四公尺,宽二公尺半,人一多就挤得转不开身。”“从一楼里间北进,迎面是洋灰质楼梯,上去十几级是父亲的卧室,右手边上是亭子间。三楼卧室边上也有一间亭子间,可留住客人。三楼的卧室由我一直住到迁出大陆新村。卧室正面是落地窗,窗外是个宽一米长二米不足的阳台。”“大陆新村每幢楼的三层组成一个‘井’字形,后墙都有一个小窗可开,它通风,冬暖夏凉,采光明亮。”

鲁迅帮助过的女作萧红曾经写过一篇惊世骇俗的回忆文字,她的这篇文字极好,有人情世故的冷暖,有写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喜欢。我个人一直十分推崇。她在《回忆鲁迅先生》里也写到过大陆新村:“鲁迅先生住的是大陆新村九号。一进弄堂口,满地铺着大方块的水门汀,院子里不怎样嘈杂,从这院子出入的有时候是外国人,也能够看到外国小孩在院子里零星的玩着。鲁迅先生隔壁挂着一块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一个‘茶’字。”

大陆新九号,是鲁迅先生最后的住处。自1933年4月迁入,至1936年10月19日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