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玉溪三乡论
14850000000019

第19章 三、如日中天的卷烟业

我们先谈一谈著名诗人李瑛为玉溪的卷烟产品抒写的诗,就有可能增加一些兴趣,以先入为主的姿态介入。李瑛是1991年9月到玉溪的,我们曾经有一面之交。他的诗作《一月的哀思》收入中学课本,我做老师时曾经按照教学大纲很透彻地给学生讲解过。那时就猜想有如此畅达之情的诗人李瑛,一定与我等凡人有差异。可是那天晚上,在玉溪宾馆谋面,才知道他是这般朴实无华,和蔼可亲,俨然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李瑛的诗是这样来描绘玉溪的卷烟产品的,第一首的题目叫《一支香烟的诞生》。诗云:在流水线上/去叶打梗,加湿加温/在流水线上/加进情感配方的馨香/然后制丝/然后卷接/然后包装/在流水线上/涌动一种醉人的情致/单纯、宁静而温馨/在流水线上/汗珠和欢乐被燃起/使我们距离缩短/使友情变得醇厚/在流水线上/使城市失眠

一支烟/在流水线上/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位置/它睡去又醒来/和大地一起呼吸/它带着成熟的思考和人们谈心/它的影子简洁地/印在南中国粗糙的红土壤上/眼睛/瞩望着太平洋上的黎明这首诗写得真实而富有生命和形象,把一支卷烟的形成过程用诗的形式充分表达出来。作品是为烟而写的,这是上乘之作了。一个不嗜烟的诗人对玉溪卷烟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就在于这个产业本身兴旺发达的魅力了,就在于这个产业不仅使玉溪大放异彩,使云南家喻户晓,而且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这首诗虽然说的是一支烟,但的确给我们以很多启示。用这首诗作为开头,只是想给这个枯燥话题渗入鲜活的东西,使其靓丽起来。

玉溪卷烟的发展,从手工卷烟到机器卷烟,大致上有60年左右的历史。而发展机器卷烟,是1958年的事。这一年,在玉溪的红塔山下,开始了玉溪卷烟厂的建设。本是位于玉溪盆地以东的一座有些荒凉有些宁静,甚至不起眼的小山下,一时热闹起来了。整日人来车往,成为了一个工地。尽管这个企业建设的规模不大,投资仅180万元,占地仅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也只有8000平方米,但在当时玉溪这样的农业地区,已经标志着向工业化迈进了一大步了。对于玉溪卷烟厂来说,1959年5月4日是个重要的日子,经过建筑工人一年多大干快上的建设,这个厂终于在这一天建成投产了,1000多名职工成为了玉溪卷烟行业的首批工人。这时的主要设备并不是很先进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差距,30台卷烟机来自上海华美烟厂。尽管如此,终日轰轰作响的机器声,仍然不停地震颤着刚刚复苏的辽阔原野,激动着烟农们的心。毕竟,红塔山下诞生了玉溪的卷烟厂,而且生产规模为年产10万箱。玉溪人从此可以抽到自己制造的卷烟了。这一年,一共生产卷烟5万多箱,工业产值达到2600余万元,创利税1000余万元,来了个开门红。

然而,由于这个企业和我们伟大的共和国一样,和红土高原一样,历经风风雨雨的日子,走过曲曲折折的征程,虽然长到了20岁,但如同缺乏营养的孩子,肌体发育不全。所有卷烟设备陈旧老化,是早已被国外淘汰了的产品。这样的设备只适宜于计划经济和大锅饭的时代,而面对市场竞争,面对高科技发展的现实,它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恶劣的生产环境也影响了企业的形象,车间里由于机器老化,噪音很大,温度也很高,尤其是到夏季,烟味浓得刺鼻,让人喘不过气来,工人的生活环境也差,生活区里很少有花木和草坪。“我们是上班一身汗,下班一身灰。”工人们打趣地说。就连宿舍,也是建厂时期沿用的产物,土木结构平房,每间20平方米。这么小的空间,居然挤入了一家三代。而那时工人的平均工资,据一些资料反映,每月也仅仅是30余元。二十几年的固有经济体制和市场模式,将一个卷烟企业折腾得元气大伤,失去生机。

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荡涤着长期积累的一层厚厚的尘埃,吹拂着云南高原的山山岭岭的时候,沉寂的土地开始苏醒,漫山遍野的山花开始灿烂地开放。是的,春天来了,这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改革的春天,玉溪卷烟企业焕发生机的春天!在大好的春天里,红塔山下的阳光明媚灿烂。那座高高的红塔直插云天,显出勃勃生机。玉溪卷烟厂,一个在1979年只是年产卷烟30万箱,利税不足亿元,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全国同行业中下水平的企业,终于开始从沉睡中猛醒,如一匹骏马扬鞭奋蹄,昂首驰骋了。在几年之内,玉溪卷烟企业改革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管理,加快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巨变,到了1985年,企业占地面积已经达到28万多平方米,生产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拥有了制丝设备52台,卷烟包烟设备165台。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活了起来,开始了历史性的跨越。就在这一年,卷烟产量达到了63万多箱,工业总产值达到59792万元,创利税40954万元。这种突飞猛进的速度和惊人的业绩,使玉溪卷烟企业如一颗新星从红塔山上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于是,红土高原感到了它的力量,整个中国都感到了它的存在。玉溪,这个充满诗意和饱含财富的地名,随着这个企业的腾飞和崛起,随着卷烟产品越过云岭高山,走向天南海北,知名度大增,被众多的烟客所知晓。有几次到省外参加活动和会议,当别人问起来自何方时,我们就会说出“玉溪”。人家听了就会惊奇地叫一声:“噢,就是生产‘红塔山’的地方。”语气里对这个地名有几分敬重和羡慕。瞧瞧,玉溪托起了一个卷烟企业,而这个卷烟企业生产的产品却将玉溪推向了全国。如此好的宣传效应,如是花许多钱在全国的主流媒体上做广告,也不可能名扬四海。地方和企业两者互为载体,各得好处,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

市场经济,为玉溪卷烟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之如鱼得水,高奏凯歌。中国有句名言,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玉溪卷烟企业,正是在市场的天空和海洋中抓住了机遇,找到了感觉,追逐和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宏伟的目标。1986年,也是这个企业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的10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和省烟草公司批准,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公司和烟草专卖局合并为生产经营体制,统一管理玉溪烤烟种植、收购,卷烟生产和销售。这种全新的体制改革,将玉溪烟草行业融入了集团化的环境中,标志着一个推动玉溪烟草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请看看下面这组数字,我们也许更能感受到玉溪卷烟企业所产生的强大效应:1988年卷烟产量达到107万箱,实现工业总产值174560万元,人均产值近40万元,创利税118586万元。1990年,卷烟产量比1988年增5.3%,产值增22.9%,而税利增加到34.16亿元,增1.88培。1992年,生产卷烟110.7万箱,实现利税近50亿元,占据全国烟草加工企业税利50强第一位。1997年,产品销售收入达192.638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2.6948亿元,实现税利达168.5949亿元。1998年,生产卷烟222万大箱,创历史最高水平,税利突破200亿大关。这个目标,按照规划的蓝图,应是在2000年才能实现,但是经过红塔集团员工的不懈努力,提前两年实现了这一目标,为率先跨入新世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到了2000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玉溪卷烟仍然以强劲的势头,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出现了产量增加、销量增加、出口量增加和价格平稳的良好局面,为顺利进入新千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年,卷烟销售量达到200余万箱,实现工商税利200亿元,继续保持在全国烟草行业领先的地位。同时,还积极开拓了国际市场,卷烟出口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7236万美元,创汇1250万美元,不仅理顺了东南亚地区传统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拓展了美国和中美洲的市场。如此辉煌的业绩,正是红塔员工不断创新,迎接挑战,充分发扬“50年代的创业精神、60年代的艰苦精神、70年代的奋斗精神、80年代的开拓精神、90年代的拼搏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创造的。也因为这样的辉煌,红塔集团成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型卷烟企业,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最闪亮的一颗新星。

通过这些数字的对比,我们可以梳理出玉溪卷烟企业持续发展的经纬。当然,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作为基础。

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烟草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的卷烟生产像一个充足了气的气球,不断往上升。这种上升趋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的卷烟产量就连年增加10%左右。同时随着卷烟产量的增加,总消费量也在增加。由于卷烟产品的特殊性,它所创造的税利常常使其他消费品望尘莫及,并且直接影响着各国的财政状况。这就使得各国十分重视卷烟生产,以增加产量和销售量,提高税利比重。以美国为例,1990年各级政府对卷烟及其他烟草制品的征税高达100亿美元。在这一年中,美国烟叶及其制品的总出口额为65亿美元,烟草行业的外贸差高达58亿美元,其中卷烟出口近48亿美元。日本、英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巴西、土耳其、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也把烟草和烟制品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给予足够的重视,使烟草得以迅速发展,卷烟产量骤增。卷烟工业也因此脱颖而出,在整个工业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1988年,美国一家杂志曾经评选出了世界最大50家工业公司,而美国的烟草企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及R。J。J雷诺士公司榜上有名,分别居第7位和第21位。因为卷烟产业的庞大,据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1亿人靠烟草业谋生,而主要产烟国家烟草行业的雇员超过了4700万人。就是中国,烟草行业已经有50万职工。基于这种现状,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卷烟产业与世界同步,发生了很大变化,1981年卷烟产量达1700万箱。以此为开端,以后的几年间产量扶摇直上,每年以200万箱的速度递增。到了1990年,这个数字已经十分惊人,达到3250万箱。中国由此成了世界卷烟生产第一,做了“烟老大”。而这个数字,到了1991年以后,还在不断攀升。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增加,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产品结构也在不断改变。就中国而论,1981年生产的甲级烟和滤嘴烟占卷烟总产量的比例都很小,而到了1990年以后,已经迅速提高到26%和48%左右,尤其是具有一定疗效作用的50多个牌号的混合型卷烟,年产量达到20万箱以上。全国29个卷烟厂生产的65个牌号卷烟,出口量达到28万箱,创汇1.4亿美元。烟草行业自1987年以来,实现利税因此居各行业之首。在1990年全国50家税利大户的排名中,卷烟工业有17户之多,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位次。如此迅速发展的卷烟工业,无疑为玉溪卷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玉溪卷烟工业直上重霄,主动融入了世界烟草工业发展的大环境中,成为世界烟草工业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玉溪卷烟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应该说,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浩荡春风,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业企业,绽满花蕾,结下累累硕果,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效益优势。民族工业的发展,除了政策因素外,还要靠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原有设备进行全面改造,才能赶上突飞猛进的卷烟行业发展的步伐。因此,1984年,玉溪卷烟企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以2300万美元进行高起点技改。1986年,又进一步挖掘潜力,按照“全面改造、积极引进、择优选型、逐年实施、配套成龙、消化吸收、务求效益”的方针,引进了59台(套)现代化生产设备,进行全部项目的技术改造。这一轮改造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使技术设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技术改造为企业赢得了效益,拓展了市场。也就在这一年,玉溪卷烟企业借助“点睛之笔”的功力,生产卷烟72万箱,实现税利5亿余元,创汇2479万美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齐头并进,创下新高,在全省卷烟行业中一枝独秀,实现了第一个目标。通过技改带来的效益是令人兴奋的,玉溪卷烟企业由此一发不可收,逐年投资扩大技改项目。到了1989年,投资技改的数字已经到了2.5亿元,使之具有了年产百万箱卷烟的生产能力。整个卷烟工艺流程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实现了机械化、连续化和部分自动化,接近和赶上了世界先进卷烟工业水平。从1981年至1996年,这样的改造进行了多次,均取得了成功。尤其是1987年,经过第三轮技改的玉溪卷烟企业,卷烟产量达到92万箱,税利达到7.79亿元,登上全国卷烟行业税利大户的峰巅,从而实现了第二个赶超目标。然而,这并不是终点,才是一个开端。1996年,玉溪卷烟企业大展宏图,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投入巨资30余亿元,建成现代化的生产新区,形成了年产250万箱卷烟的生产能力,玉溪卷烟企业的生产新区,成了现代化卷烟生产的标志和焦点,看看气势宏伟、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看看被绿化得像公园一样美丽的厂区,看看车间里缓缓行走的机器人,每一位目睹者都会发出惊叹。著名作家邓刚在参观了生产新区之后,在《红塔抒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走进玉溪卷烟厂,你分明走进鲜丽的花园,走进雅致的庭院,走进星级宾馆!金黄色的烟叶在各类型传输机上排列运行,按照自动化加工程序由粗到细到精,渐渐变成均匀的金丝……尤其当你站在全世界最先进最高级的卷烟机旁,看到烟支像白色光柱飞驰,以每秒钟200支的高速度射向包装机,包装机在一秒钟同样包出10包(200支)香烟,这绝对是神仙也能叹服的超神奇。一箱包装精美的香烟自动运行到自动跑车上,跑车又自行将产品运走。辅料高架库在电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看不到人影,现代化设备使钢铁生出人的灵性,按照车间生产的需求,神机妙算地装卸,精打细算地供给。望着红塔人操作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作为20多年工龄的作家,我由衷地钦佩红塔人的智慧。过去,我们总是闭关自守式的自力更生,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吹嘘,结果造成我们的技术更落后。今天,红塔人敢于正视世界先进技术,花大价钱购置最先进的设备,这种勇于学习和使用先进技术,最后才能达到自己更新的创造,我认定这是高瞻远瞩的自力更生。”

几乎是与设备技术改造同步,玉溪卷烟企业为使产品进入国际卷烟流通市场,实施了科技领先、降焦为本的工程。这项工程十分重要,是玉溪卷烟企业快步进入国际卷烟流通市场的一个关键。因此,受到格外重视。降焦怎么降?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大胆探索。从种植低焦油烟草的品种开始,这项工程由此起步。这个构想和实践是超前的,至少开始于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之前。那时,作为世界卷烟工业的发展趋向,研究开发低焦油安全型卷烟产品已经刻不容缓。玉溪卷烟企业从扶持烟农创建优质烟基地着手,提高优质烟烟叶比例,为降焦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8年,玉溪的上等烟比例迅速上升到36%;1990年以后,这个比例不仅仍然扶摇直上,中、上等烟的综合比例达到了85%左右,而且烟叶的烟碱和糖碱比例,也有了突破。紧接着,降焦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据资料显示,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国卷烟焦油的含量相当高,平均每支卷烟达到36mg,这个数字对今天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们来说,是很高的了。而到了1996年,这个数字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是在这一年,国家烟草质量检测中心对全国136个样品、534个牌次的卷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全国卷烟焦油含量大幅下降,平均每支的焦油含量为18mg,有15个品牌的卷烟焦油含量已经降到国际通行的低焦油水平。这说明,全国各类卷烟企业已经把降低焦油含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大事进行了有效运作。无疑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对于玉溪的卷烟企业,却又产生了压力。玉烟企业有一句治厂名言,叫做“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天”。市场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谁能够提高科技含量,谁就能顺利进入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玉溪卷烟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不断积累的科技经验,在具备了先进设备和优质原料这两大前提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攻克难关,终于在1997年6月和10月隆重推出焦油含量为16mg的“红梅”、“阿诗玛”系列卷烟产品。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这是进入一个新领域的开始。玉溪卷烟企业,由此为低焦油卷烟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为全省、全国的卷烟企业作出了示范。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和第二年一季度,经过市场调查,证明了16mg的“红梅”、“阿诗玛”以及12mg的“玉人”香烟,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尤其是“玉人”香烟,大受青睐。昆明的主要新闻媒体对“玉人”新品作了大量报道;“风流倜傥、亭亭玉立”的内容被制作成广告牌,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而后,“玉人”香烟不仅在昆明市场处处可见,还行销于全国各大城市。针对这一举措,业内有关人士作出了这样的评述,认为在洋烟抢占中国烟草市场份额,烟民数量难以减少的情况下,有效开发生产自己的安全性卷烟,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烟草对公众的危害,另一方面为提升烟草的科技含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降低焦油,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新名词,在玉溪卷烟企业崇尚的“超越自我、跨越世纪”的全新理念面前,在争做中国第一,振兴民族工业的决心下,在经过了不懈努力和无数次试验之后,终于饱含着成功的汗水和胜利的喜悦,一枝独秀于烟草市场中。实施科技降焦工程,卷烟生产将从传统的模拟技术为主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依赖外部技术为主向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方向奋进。玉溪卷烟企业竭尽全力,扎扎实实地起好步,走向终点的后劲将很足。

在玉溪卷烟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名牌工程作为振兴民族工业、拓展市场、创造奇迹的重要举措之一,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打造名牌,被当今世界有远见的企业当作竞争的资本,想方设法加以铸就。有了名牌,就有了市场制胜的法宝。这个法宝就是企业创造的奇迹和支撑企业的名牌。难怪1996年,十多名国内专家和学者汇集到玉溪卷烟企业,在调查研究之后得出“一个奇迹”、“一个谜”的结论。他们以为,玉溪卷烟企业的崛起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奇迹。这个结论很令人信服。试想,在全国烟草产业中,1978年还是一个窝居于云南高原,且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经过改革大潮的洗礼,经过市场经济风雨的涤荡,经过企业职工的不懈努力和团结奋斗,如今蓬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令人刮目,当之无愧地位居亚洲第一和世界前列。“红塔山”、“阿诗玛”、“红梅”等品牌的香烟,曾多次被评为省优、行优产品。“红塔山”牌产品荣获国优金奖,并成为驰名商标。在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1997年的名牌研究报告中,“红塔山”品牌为该年度最有价值品牌,价值达353亿元。而到了2000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发布了该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显示,从1995年起,“红塔山”品牌已连续获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五连冠”的中国第一品牌,品牌价值2000年比1999年升值16亿元,达到439亿元,继续保持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冠军称号。这个消息令国人振奋。想想20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万宝路”、“555”等世界知名品牌产品登陆中国,让自我封闭了许多年的中国人顿感新鲜,“崇洋媚外”起来,交朋友谈生意,以相互敬送外烟为荣,以显示时尚和身份,把国产品牌毫不客气地晾在了一边。中国烟草产业一下子感到危机这个不可置疑的事实摆在了国人面前,摆在了中国烟草业面前,摆在了玉溪卷烟企业面前。怎么办?只有发展,创造奇迹,与洋烟比高下。有一句话说得十分透彻:“一个没有名牌产品的企业,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也十分困难;一个没有名牌的国家,国土再大也没有面子。”玉溪卷烟企业因此狠下决心,以中华民族的执著精神和坚强毅力,要创造中国的奇迹。品牌战略意识的树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阵痛和兴奋之后“红塔山”品牌呼之而出,销往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可与洋烟一比高下的产品。“红塔山”这座国际烟草市场上的“中国长城”由此巍然不动,捍卫着中国烟草市场的尊严,产品不仅征服了中国烟民,而且还以每年数万大箱的规模,走出国门,越过浩瀚太平洋,登陆美国。实际上,如此奇迹的发生,在玉溪烟草企业至今已屡见不鲜,是必然结果。从1988年至今连续保持全国工业企业利税前10强的地位;1994年以146亿的税利名列全国税利大户第二,2000年的税利突破200亿元。在全国烟草行业中,技术水平、卷烟产量、销售额、实现税利、出口创汇、劳动生产力等7个指标,都名列第一,充当着“巨无霸”的角色。同时,玉溪卷烟企业还将自己融入大市场中,拓宽渠道,广开经营门路,投资能源、交通等16个行业的50个项目,参与建设开发,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奇迹,也许只有玉溪卷烟企业才有能力创造。高质量、大规模、高效益的“红塔山”香烟,年产量达到90万大箱,创税利上百亿元,占据着半壁江山。这种品牌效应,也许只有“红塔山”才能带来。这种现象因此被专家们界定为“红塔山现象”。“视今天为落后,永远争第一”的创新精神是其本质特征。我们珍视“红塔山现象”,她给我们许多启示。因为,她回荡的是中国烟草工业的绝响,世纪的绝响!

名牌只是市场的馈赠。在市场的竞争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才是名牌应有的品格和魅力,因而,关注市场,实施稳价工程,就成了玉溪卷烟企业的一项重要责任。其实,在市场风云变幻无穷、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除了名牌所具有的声誉之外,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价格是忽视不了的因素。价格杠杆直接调剂着卖方与买方的关系,调剂着市场的空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关注几个现象。首先,世界烟草业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烟草产业发展的历史长,产业成熟度较高,产品价格都比较稳定。同时,形成了诸如英美公司、大陆公司、环球等一些烟草超级跨国集团。这些集团采用少品牌、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以及稳定的市场价格杠杆,控制着全球烟草业烟制品交易的80%以上。据世界烟草开发研究机构预测分析,在2000年前,世界烟草业发展的格局将保持稳定略有增长,卷烟的供求在总量上也是基于平衡的,即卷烟的总量在11250万箱左右,卷烟的需求总量在11000万箱左右。这种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和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决定了世界卷烟市场上已不存在绝对的市场空间和较大的市场机会。其次,国内市场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是竞争日渐激烈。据统计分析,我国吸烟人口超过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5%,卷烟消费总量约为3764万箱,约占世界烟草市场消费总量的31%。一些权威机构也作出这样的分析,未来10年中,卷烟消费市场将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清楚了解国际国内烟草市场的发展态势,参与市场竞争,就可以胸有成竹,击胜千里。玉溪卷烟企业正是把握了市场脉搏,以远见和胆识,为保名牌,开始实施稳价工程。因为在1996年,全国烟草市场名牌产品之争已经白热化,一些名优卷烟受到冲击,价格不断下滑。玉溪卷烟企业的产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个现实有些残酷而又在情理之中,是走入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试想,全国烟草企业众多,各个企业都要生存,也有自己的品牌和消费群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又纷纷降价,从而保护市场。玉溪卷烟企业充分认识到了名牌价格下滑给自身带来的长远不良影响,对“红塔山”、“阿诗玛”、“红梅”等名牌产品,应用长期以来在消费者中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措施,保质量、保价位。可以说,这是一步险棋,险就险在独立市场经济的潮头,前面还有接连不断汹涌而来的惊涛骇浪。

如果要走好这步险棋,要过这道险关,没有对市场的把握,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足够的胆略,就不可能实现。然而,玉溪卷烟企业这步险棋走得及时,并没有盲从地跟随降价,而是在知己知彼之后亮出了杀手锏——稳价。尽管这种做法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并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但是手段为目的服务,也符合辩证法原理。玉溪卷烟企业因此走了四步棋:第一步,保质稳价。产品质量是价格高下的前提,有消费者信得过的质量,稳价就有了基础。因此,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一中心,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严格执行质量否决制,从而使卷烟成品三级抽检合格率达到98.87%,保证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市场,让消费者放心。合格率之高,大大增强了玉溪卷烟企业干部职工的信心,提高了严把质量关的自觉性。第二步,限量稳价。这步棋很关键,产量加以限制,就能够稳定名优产品的市场价格。每年六月,全国卷烟市场进入淡季,产品价格也随之达到最低点时,玉溪卷烟的产量也随之下调。与此同时,市场投放量调整,有效地遏制因产量过大,市场过剩而导致的低价倾销现象。这种方法十分有效,是按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使得产量与价格的关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第三步,促销稳价。这是市场营销意识增强的体现。促销作为市场经济中应用十分普遍的手段,对调节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起着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玉溪卷烟企业为做好这项商业营销工作,多次走出玉溪盆地,走下云南高原,到主销区进行市场调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共同探讨名牌产品稳价问题,得到很多启示。这还不够,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情况,1997年7月,企业还邀请了全国100多名烟草优秀信息员、最佳营业员到企业参观,征询意见,增进双方了解。如此大范围的市场促销,不仅使名优产品深入人心,而且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第四步,防伪隐价。由于机制不健全,一个名优产品投入市场,往往容易招来不法之徒制售假冒产品的干扰,既影响产品信誉,又使消费者失去信心,直接给名优产品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假货猖獗,怎么办?玉溪卷烟企业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假外,还加大了高科技防伪力度,产品采用防伪标志,使消费者容易识别,有效遏制了假货蔓延的势头。这四步棋,虽是险棋,但步步走得实在,走得酣畅淋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风浪中,稳住了“红塔山”、“阿诗玛”、“红梅”等名优卷烟的价格,为中国烟草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今,“红塔山”巍然不动,屹立于神州大地。玉溪卷烟企业这面民族工业的旗帜,在新世纪浩荡的春风中猎猎作响,迎风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