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13

第13章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要注意方式方法

孩子对学习会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好奇心。但往往由于家长教导时的态度和方法不好,影响到孩子学习时的情绪和兴趣。这就是说,假如家长心情轻松愉快,态度认真而不苛求,耐心而不冗赘的话,孩子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事。假若家长本身觉得教导孩子是个重担子,辅导孩子学习更是件苦事,那么孩子还没有开始学习,心就凉了半截。有位母亲对数学不感兴趣,但她明白数学学不好是会吃亏的,所以她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比其他科目都重视。有一次,学校通知家长辅助孩子学习乘数表,做妈妈的就叫孩子拿出乘数表来,并随手把戒尺放在桌子上,声明念得不好或错一个字就打一下。她以为这会给孩子一个下马威,会使孩子在威严之下专心学习,谁知适得其反,这种态度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是——乘数表一定是很难学习的东西了。事实上,念乘数表只能靠记忆,不如其他科目来得多姿多彩,所以学习上已是相当枯燥的了,若再加上妈妈的恐吓、戒尺的威胁,做孩子的又怎会对它产生兴趣呢?更不会有好奇心去驱使他学习了,因为戒尺早把好奇心吓走了。孩子只是在人为的压力下去学习。就算孩子这次乖乖地去念乘数表,心里也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反感。如果家长常常抱着这种威严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孩子很少会自动去学习的,也不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学习只是一件例行公事,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另一个毛病,便是家长操之过急,孩子只是提出一个问题,做父母的就想把自己所学所知全都传授给孩子。这种态度就如同把一个沉重的包袱放在孩子身上,使孩子透不过气来,让孩子很多时候觉得无法可应付就放弃算了。这里举个例子:七岁的奇奇看见爸爸在用算盘计数,很感兴趣,站在爸爸身边看了很久,终于开口叫爸爸教他用算盘。做爸爸的以为孩子学习心强,这么有志气去学中国文化,不胜欢喜,心情马上兴奋起来,于是一口气把全部口诀念出来。这些口诀对爸爸来说是朗朗上口,但奇奇听来却索然无味,而且觉得很冗长,心想一辈子也念不来,这么艰难的东西不学也罢。但他不敢马上就说不想学,所以硬着头皮问爸爸:“如果不念口诀也会学懂珠算吗?”爸爸觉得要学就得学全套,而且他年幼时学珠算也是先念口诀的,不念口诀怎成!于是就命令奇奇一句一句跟着他念。奇奇就像唱歌一般跟着念,心中却想着快点念完去玩。虽然念了多遍,但奇奇的脑海中毫无印象,结果一无所获。爸爸觉得用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来教,奇奇却一点东西都学不到,不觉又心急又气愤,一时失去控制,冲口就骂起奇奇来:“你真的是笨蛋,这么容易的东西学来学去都不懂,看你将来会有什么出息,枉费我一番工夫……”奇奇被爸爸责骂后,只是后悔原先为什么要叫爸爸教自己珠算,如果少开一句口,现在就可不必挨骂了。李明很想了解奇奇对珠算的好奇心早就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印象就是以后少开口问爸爸,否则他会骂自己是笨蛋的。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奇奇以后就很少开口向爸爸问什么了。而奇奇也在无形中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假如做爸爸的不是这么心急把全套工夫传授给奇奇,而是只教导孩子如何把珠子一颗一颗向上推,而后数算珠子,或解释上珠子和下珠子所代表的数目,等待孩子吸收了再发问时,才按部就班去教导,在发觉孩子失去了兴趣或注意力减低时便马上停止,那么奇奇会觉得自己已学习了不少东西,说不定日后还想继续学下去,而做爸爸的也会觉得自己已向孩子传授了一点知识,大家来个欢天喜地的收场,那多好啊!

孩子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但由于年纪小和智力低的关系,不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马上学得来。有时孩子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一两句;有时孩子正玩得兴高采烈,才没有心情安静下来学东西;有时就是成人们所解释的太高深,他们听不明白,所以马上就会失去了兴趣。父母如果发觉孩子学习不来时,可以暂时把话题放下,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再遇到这问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