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39

第39章 激发孩子对读书的热爱

课外阅读是帮助孩子丰富知识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同时也是美化与净化孩子精神世界的极佳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孩子们可以认识自然与社会,这有助于孩子积累人生的经验,有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感情和良好的道德。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图尔斯·桑迪博士认为,在孩子的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父母应特别注意对儿童用书的选择。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爱读书,读好书至关重要。

通过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孩子在认字以前,如果有机会经常玩弄书本或报纸,则其认字的速度会加快一倍,并能激发孩子对读书的热爱。父母常读书给孩子听,孩子的智商较不接触书的孩子高50%,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在孩子入学之前就给予语言的基础训练,有助于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仍未脱离入学前的幼稚,如果此时对他读书的教育抓紧而不放松,孩子势必会热爱读书。

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和入学前期,应该天天给孩子讲故事。要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亲和力,最好的做法就是讲故事。讲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传授知识,如果死死板板地教,孩子不易记住。用讲故事的形式教,孩子就喜欢听,并且容易记住。所以,教育孩子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父母所讲的故事不只让孩子被动地听,还要孩子复述。如果不让孩子重复,就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效果。

与此同时,父母还要买些色彩缤纷的童话故事书,经常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使孩子发现并爱上书中多姿多彩的世界,开始对书籍产生亲切感,对知识产生渴盼。

父母在给孩子选购读物时,对质、量方面都要精心选择。

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看大量书籍,那样只会吓怕孩子,使他不知从何入手,反而减低阅读的兴趣,不能享受真正的读书乐趣,只会白白浪费了书本和时间。

从质的方面看,父母先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兴趣,再考虑书的内容,还要注意其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父母不仅要注重儿童书籍主题的健康性,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而且还要注意文字是否简洁,语句是否韵律容易上口,只有这样的书籍才适宜于孩子阅读。

在教孩子读书时,父母不应向孩子“灌输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刚上学父母就成天叫他们识字、学习,强迫他们长时间学习那些他们并不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书本知识。孩子记不住,或一时学不来,父母就骂他们笨,甚至进行恐吓和体罚,弄得孩子担惊受怕,无所适从,畏畏缩缩。有一些父母只要孩子读“正经书”,其他书一律禁止孩子看,弄得孩子哭哭啼啼,好不伤心。有一些父母担心“贪玩”的孩子难以成才,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读书,不许他们嬉笑玩耍和外出活动,弄得孩子坐立不安。

父母这些做法,虽然出自一片良苦用心,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非但激发不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反而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和自卑情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厌恶读书和求知的不良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