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14856500000072

第72章 佛教经纶中不少与社会主义相通

1994年2月23日,正月十四日,赵朴初看南非共产党领袖乔·斯洛沃在开普敦大学的演讲文章《社会主义和宗教价值观上有共同点》。文章已被丁光训译成汉文,这是一篇工工整整抄在300字一张的方格公文纸上的誊抄稿。

去年4月10日,南非黑人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南非共产党总书记克列斯·哈尼在约翰内斯堡郊外的住所院内被枪杀。斯洛沃以此事为例,写道:

宗教信仰者和社会主义无神主义者之间是不是存在着一个通不过的鸿沟?让我们先看一看最近克列斯·哈尼的葬礼,要不是他被刺身亡,原定由他来主讲这个题目的。人们在鲍克斯堡坟地所做的相当不寻常。教会按照它的礼仪在无神主义者克尼斯·哈尼墓旁给他举行了礼葬。姑且把社会主义无神主义和宗教之间的矛盾置诸一旁,这件事反映了宗教和社会主义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共同性……

社会主义和宗教相适应的问题,是赵朴初长期思考的重大佛教理论问题。但过去,赵朴初主要思考国内佛教或宗教与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问题。南非共产党领袖斯洛沃尽管从基督教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共同点有角度来谈,也进一步说明了包括佛教在内的全部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揭示了此问题在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社会中的普遍意义。

看毕,赵朴初用钢笔在首页写批语道:

我想佛教经纶中不少与社会主义相通之处,可请研究所同志蒐集一下,最好能写出一篇文章。请酌处。我的“佛教常识答问”中也提到一笔。朴初 二、二三。

自从1956年,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赵朴初就在思考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了。11年前,赵朴初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上作《中国佛教三十年》报告,就强调佛教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四有”、“五爱”有相通之处,他主张推行人间佛教,即把菩萨行定位于人间止行,而不是局限于庙宇内。9年前,赵朴初在苏州灵岩山寺佛学院演讲,也说到佛教要走出庙门。此外,在许多场合,赵朴初多次强调了这个问题。

佛教能不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更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啊!

春天,赵朴初在家中读夫人的伯父陈苍虬的诗,吟诗《读苍虬诗词》一首:

我诗不惯言愁,每叹苍虬难及。

翁耽恨水颦山,我恋欢天喜地。

固知性隔才殊,要亦时移世异。

“我诗不惯言愁,每叹苍虬难及”,指赵朴初自己的诗词欢喜的多,叹息的少;“固知性隔才殊,要亦时移世异”,指所以如此,既有个人的差别,也有时代的差别。陈曾寿生活在旧社会,所以叹息的多;朴老生活在新社会,生活的环境好,写诗的内容也高昂多了,很少言愁。此外,这与赵朴初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有关系。即便在“文化大革命”中,朴老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