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14860000000016

第16章 国母之争,生死两皇后

在仁宗赵祯的婚姻上,刘太后的专政使赵祯颇为不满,这是赵祯决定废黜郭后的根本原因。早年母后临朝的阴影和自己不幸的婚姻造就了赵祯文弱、忧郁而又犹疑不定的性格,以至于上演了一出“生死两皇后”的宫廷悲喜剧。

赵祯与刘太后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冲突,尤其表现在赵祯的婚姻上,刘太后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让赵祯明显地感到太后的专政。赵祯最先醉心于姿色绝世的王蒙正的女儿,刘太后却认为她妖艳太甚不利少主,把她改配给自己的侄儿。在正式选后时,赵祯又属意于大将张美的曾孙女,但刘太后坚持立另一大将郭崇的孙女为皇后。赵祯对硬塞给他的郭皇后并不喜欢,而郭皇后却仗着太后之势非常骄纵,使赵祯难得亲近其他妃嫔,赵祯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

太后去世后,郭皇后仍不时与赵祯宠爱的尚、杨两美人争宠夺爱。一次,尚氏当着赵祯讥刺郭皇后,气得她跳起来打尚氏的耳光,赵祯庇护尚氏,郭皇后一掌落在赵祯的脖子上。一怒之下,赵祯决定废黜郭后,就与宰执近臣商量。宰相吕夷简对自己之前因郭后一句话而罢相出朝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报复的机会。

明道二年十二月,废后诏书一公布,很快便在朝廷上下引起轩然大波。但由于吕夷简作梗,台谏官反对废后的奏疏无法转达给赵祯。于是,御史中丞孔道辅率领范仲淹等十名台谏官进殿面奏,认为皇后不应轻率废黜,要求仁宗接见他们,当面进谏。但吕夷简早有布置,殿门紧闭不开。孔道辅拍打门环,大呼:“皇后被废这种大事,奈何不听台谏入言?”赵祯遂命宰相向台谏官说明皇后当废的情况,在辩论中,孔道辅和范仲淹等台谏官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逼得吕夷简无话可说,吕夷简只得让他们明天直接向皇帝进谏。

台谏官们回去后,吕夷简对赵祯说:台谏官这样进谏并非太平美事,应早做准备。第二天,孔道辅正准备上朝留百官一起与宰相当廷辩论,却听到了赵祯关于台谏即日起不许相率请对的诏书,同时,他接到了处罚台谏官的诏书:孔道辅、范仲淹出知州郡,其他台谏官分别罚金。在这场废后风波中,虽然在皇帝与宰相的联手打压下,台谏官的进谏未能最终见效,但作为承担中央监察功能的官僚圈,他们已经发出了独立的声音。

景佑元年(1034年),被废的郭后出居瑶华宫,九月,曹彬的孙女立为皇后。

之后,赵祯颇思郭氏,派密使召她入宫,郭氏表示:若再受召,必须百官立班受册。阎文应一向在仁宗面前说郭氏的坏话,担心郭氏入宫对自己不利,恰巧郭氏得病,赵祯让阎文应带医生前去治病,但郭氏不久便暴卒。

范仲淹与王曾相处很好,这年也被召入朝廷担任天章阁待制,依旧直言无隐。他认为郭皇后之死与阎文应有关,就上书揭发,阎文应最终被贬逐岭南,死在路上。事关郭皇后之死,吕夷简就递话过来:“待制乃是侍从,不是口舌之任。”言外之意是让他闭嘴。范仲淹反击道:“向皇帝进言,正是侍从所应做的!”吕夷简就让范仲淹去权知开封府,指望以事繁任重让仲淹无暇议论朝政,也希望他在繁忙的公务中犯错误,以便掌握将他调离出京的把柄。意想不到的是,范仲淹到任仅一个月,就使素称难治的开封府“肃然称治”,以至当地人称赞他“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希文是他的字)。

赵祯最宠爱的女人是张美人。张美人后进封贵妃,其生前的威势,不亚于正宫曹皇后。张贵妃是洛阳人,不幸的是其父张尧封进士及第,不久就去世了,母亲在齐国大长公主府上作歌舞女,将她带在身边,大长公主见这个小女孩灵巧可爱,便召入宫中作乐女,那时她才8岁,由宫人贾氏代养。一次宫中宴饮,张氏被赵祯看中得宠,庆历八年(1048年)十月十七日成为贵妃。张氏在短短几年内,就由末等嫔妃的才人直升至最高等级的贵妃,距离皇后仅一步之遥,赵祯对她的宠爱可想而知。

虽然张贵妃聪明伶俐,深得仁宗喜爱,但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大背景下,她也不能为所欲为,不仅晋封皇后没有希望,甚至连其伯父张尧佐晋封宣徽南院使这样虚职的事,也因遭到台谏官包拯的猛烈攻击而作罢。

皇佑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31岁的张贵妃暴病身亡。赵祯感念张贵妃生前的柔情与善良,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最后决定用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由于担心朝野的反对,赵祯干脆在治丧的第四天宣布追册贵妃张氏为皇后,赐谥温成。正宫曹皇后在世,却另追册贵妃为后,于是,便出现了一生一死两位皇后的情况,如此逾礼之事,旷古未闻。台谏连续上奏反对,赵祯均置之不理。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赵祯下令“禁乐一月”,京师唯一的活动,便是为温成皇后举丧。

仁宗赵祯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生母和爱妃,不顾朝野内外的巨大非议,毅然进行了两次追册活动,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同样,仁宗赵祯对自己看中的臣子,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会给予相当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是坦诚的。但是,早年母后临朝的阴影和自己不幸的婚姻造就了他文弱、忧郁而又犹疑不定的性格,使得这种信任很难经得起世事沧桑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