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实用本草纲目
14861400000096

第96章 芳草类

川芎

〖本草纲要〗

“释义”

陕西、川蜀、川黔、江东山中多有生长,其中以川蜀生长的为最佳。4、5月长叶,像水芹、胡荽、蛇床子,茎细而成丛生长。其叶很香,江东、蜀人因此常采其叶作茶饮。7、8月开碎白花,就像蛇床子开的花一样。其根瘦而坚硬,为黄黑色。关中生长的川芎外观厚实,如雀脑状的为雀脑芎。李时珍说:蜀地气候温和,当地人大多种植栽苗,到了深秋茎叶也不枯萎。清明后,上年的根重新发苗,将枝分出后横埋人土,再节节生根。到了八月根下开始结川芎,便可以挖掘出来,高温蒸后就可以当成药物卖了。《救荒本草》记载:叶名蘼芜,像芹菜叶但比它略微细窄些,有丫叉。又像白芷叶很细。一种像蛇床叶但比经粗些,嫩叶可以吃。

“异名”

芎穷、台芎、香果、胡芎、雀老芎、京芎、抚芎、贯芎、山鞠穷。

“功效主治”有养颜功能。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中风后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属外伤及妇女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大明曰:可除一切风、一切寒、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通调血脉。治吐血、鼻血、便血等血症及体表痈痔疮等病症,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苏颂曰:与蜜做成丸服,治风邪产生的痰症有特效。陶弘景曰:治牙根出血,含入口中即愈。

〖本草附方〗

“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乌药等分,制成粉末,每次服2钱,用葱茶调匀服下。

“气虚头痛”川芎研成粉末,用腊茶调匀后服2钱,很快见效。曾经有位妇女产后头痛,一服即愈。

“偏头风,即半边头痛”将川芎磨细泡酒,每天饮服。

“一切胃痛”大川芎1两,酒1盏,煎到一半时,徐缓地服下。

“跌伤致胎死腹中”川芎捣碎研末,每次用酒服2钱,以1~2付药,可将死胎引出。.

“产后急性乳腺炎”将川芎、当归各1斤,和匀后,取其中的0.5挫散,置于瓦器中用水浓煎,每次服用的量不拘多少,只频繁服用即可。另外的1.5半仍挫成块状,于病人床前烧烟,病人应用口鼻吸入。如果末愈,可重复一次,但同时应将蓖麻子1粒研细后,涂擦在头顶心。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芍的根茎,多年生草本,8、9月份采取,挖出根茎,除去泥土洗净烘干供药用。主要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中为川产最好。

“药理成分”

生物碱部分有川芍嚓,酚性部分有阿魏酸,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主要有蒿本内醋。

“药用功效”

1.活血化淤止痛,抗血栓形成。

2.活血消淤。

3.温经调经,养血活血。

4.抗放、化疗辐射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冠心病。

2.治疗骨质增生。

3.治疗脑血管病。

4.治疗三叉神经痛。

5.治疗慢性乳腺病。

当归

〖本草纲要〗

“释义”

古人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当归调血,是女人的重要药物,有思念丈夫的意思,所以有当归这个名称,正好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李时珍说:当归原本并不是芹类,只因其花像芹,才得芹名。长在川蜀、陕西等地,以川蜀出产的当归最佳。春天生苗,绿叶有三瓣。7、8月份开花,花似莳萝,浅紫色,根呈黑黄色,宜在2、8月采后阴干。肉厚而不干枯的当归为最好。

“异名”

乾归、文无、山蕲、白蕲。

“性味”味苦,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及女人月经不调导致的不育,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大明曰:有祛一切风寒,补一切血虚,补一切劳损的功能。能破恶血,滋生新血。李时珍曰:可治诸多疮疡、痈疽,排脓止痛。

〖本草附方〗

“治产后流血过多眩晕、不产、经血过多、外伤、拨牙、跌伤等一切失血症导致的心烦眩晕,不省人事”当归2两,川芎1两,每次用5钱,水7分,酒3分,煎到7分时,热服,每天一次。

“治鼻中流血不止”当归用微火烘干研碎成末,每次服1钱,米汤调后服下。

“治小便出血”当归4两捣碎,酒3升,煮至1升时服下。

“治胎儿死于腹中不出”当归末用酒服2钱。

“治胎位不正”用当归3两,芎劳1两研成末,先用黑豆炒焦,同流水、童尿各1盏,煎至1盏时服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药理成分”

含基本内酯、正丁烯酰内酯、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临床主治”

1.月经不调。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疼痛。

3.慢性肌肉疼痛。

豆寇

〖本草纲要〗

“释义”

生长于南海、岭南等地。苗像芦,它的叶似山姜,根似高良姜。2月开花形成穗房,花长在茎下,由嫩叶卷曲而生。开始如芙蓉花,微红,穗头呈深红色。它的叶子逐渐长大,花渐渐绽开而颜色也逐渐变淡,也有变成黄白色的。南方人多采摘花当做果实,嫩的特别贵重,将穗头与盐一同腌制,重叠成朵状不会散。李时珍说:豆蔻大小如龙眼,形状稍长,外皮呈黄白色,薄而且棱峭,其核仁大小如缩砂仁而有辛香气味。滇广出产的草果,当地的人常用来做茶及作为食物佐料。广东人则取出豆蔻放入梅汁,盐渍让其泛红色,在烈日下晒干后,放在酒里,名为红盐草果。元朝时常把草果作为膳后果品。南方等地还有一种火杨梅,极似豆蔻,它的形态圆而粗,气味辛而且不温和,人们也经常食用。

“异名”

草豆蔻、草果、漏蔻。

“性味”味辛、涩,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除口臭。《开宝本草》记载:能下气,止霍乱,除一切冷气,消酒毒。李杲曰:调中,补胃健脾,祛寒温。主心腹疼痛、胃痛。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另有除鱼毒的作用。

“性味”味辛,性热,无毒。

“功效主治”大明曰:主调中补胃气及下气。止呕吐呃逆,治腹泻,消除酒毒。

〖本草附方〗

“治心腹胀满短气”用草豆蔻一两,去皮研末,木瓜生姜汤送服半钱。

“治胃虚呕逆,不能进食”用草豆寇仁3枚,高良姜半两,水1盏,煮后滤汁,加姜汁半合,与白面调和后切碎,羊肉拌汁煮熟,空腹时食用。

“治疟疾”用草果仁、熟附子等份,加生姜7片,大枣2枚,水2盏,煎至1盏,温服。

“治口臭”用豆落、细辛研末含漱。

“治赤白带下”取连皮草果1枚,乳香1小块,面裹偎成焦黄色,研末,每次米汤送服2钱,每日2次。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豆蔻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的果实。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药理成分”

含桉油精、d-龙脑、b-蒎烯、a-松油醇等。

“临床主治”

1.治疗阿托萎缩性胃炎。

2.治疗胃酸过多症。

3.治疗虚寒痢疾。

假苏

〖本草纲要〗

“释义”

假苏到处都有生长。叶子像落藜且细,初生长的假苏有辛香味可以吃。李时珍说:荆芥原是野生,现在为世人所用的,大部分是栽培的。2月份播下种子,生长出的苗茎方叶细,为淡黄绿色。8月开小花,作穗状花房,花房像紫苏。花房里有细小的籽,像葶苈子一样。其苗炒吃,辛香可口,也可用来作生菜。

“异名”

姜芥、荆芥、鼠萤。

茎穗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除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孟诜曰:治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用酒服。李时珍曰: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止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本草附方〗

“治中风,头项强直”8月后以荆芥穗作枕及铺席下,立春、后病可缓解,逐渐治愈。

“治中风后牙关紧闭”荆芥穗为末,酒服2钱,即愈,名荆芥散。贾似道说:此方出自曾公《谈录》,前后用之甚验。

“治产后鼻衄”荆芥焙研末,童子小便服2钱,这是海上方。

“治小儿各种惊风”用荆芥穗2两,白矾1两,半生半枯研为末,糊成丸约黍米大,外包朱砂,每次用姜汤服下20丸,每日2次。

“治产后子痫”其方名华佗愈风散。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3钱,豆淋酒调服,或童便调服。如牙关紧闭则挖齿灌服或鼻饲,其效如神。大抵是产后气血俱虚,毛孔开放而易于中风的缘故。此方诸古医书盛称其妙,效果极好。一产妇产后久睡,醒后,神志不清,用此方后立见奇效。

“治淋巴结核溃烂,延至胸前两肩,如茄子大,四五年不愈者,皆可治疗,其效如神”武进县朱守仁记述:我的颈部活动受限,用此药数日减轻。如疮烂破者,用荆芥根下段切碎,煎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刺去血,再洗3、4次可愈。用樟脑、雄黄各等分为末,麻油调后,外敷上,反复多次,以治愈为止。

“治因酒色太过所致的口鼻出血和涌泉”荆芥烧研成末,用陈皮汤调服2钱,2服后有效。

“治崩中不止”将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烤焦研为末,每次服2钱,用童便下。这是太君娘娘的偏方。

“治疗疔肿诸毒”荆芥一把切碎,以水5升,煮汁成1升,分2次冷服。

“治一切偏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用青荆芥、青薄荷各1斤,同入砂盆内研烂,生绢绞出汁,于瓦器中煎成膏。滤去1/3的滓,余下的晒干制成膏和丸,每次服30丸,白水服下,早晚各一服,忌动风物。

“治吐血不止”用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干穗为末也可。

“治痔疮脱出”用荆芥煮汤,日日洗患处。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假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全草。秋季开花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枝茎,分别晒干,前者称为荆芥穗,后者称为荆芥。产于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药理成分”

含挥发油1.8%,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等。

“临床主治”

1.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2.治疗过敏性皮炎。

3.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4.治疗流行性感冒。

5.治疗风疹。

薄荷

〖本草纲要〗

“释义”

薄荷到处都有生长,茎叶像荏而略微尖长些,是治风寒的必要药,所以人们多栽种它。还有一种胡薄荷,与此相类似,但区别在于味道不大甜,生长在江浙一带,那里的人多用来当茶饮,俗称为新罗薄荷。还有一种石薄荷,生长在江南的山石之间,叶子略微小些,到冬天呈紫色,也可以生吃。李时珍说:薄荷,人多有栽种。2月份宿根长出苗,清明前后可分植。方茎赤色,其叶子为对生,初时形状不长而且叶梢是圆的,长成后就变成尖形。吴越、川蜀的人多用来代替茶叶。苏州所产的,茎小而且气味芬芳,江西和川蜀的稍粗。药用薄荷以苏州出产的为最好。《物类相感志》记载:凡收薄荷,必须隔夜用粪水浇灌,雨后再去收割,则性凉,反之则性不凉。野生的,茎叶气味都相似,惟独在苏州城黉宫前有几十亩土地所种的是龙脑薄荷,名振天下。其芬芳之妙,与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如果离开本地,其香味愈清烈。现在的人常把它加进糖果和制成糕点来食用。

“异名”

蕃薄荷、南薄荷、金钱薄荷。

茎叶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唐本草》记载:治诸多风邪导致的伤寒发汗,胸腹部胀满,腹泻,消化不良,煮成汁服用,能发汗。孙思邈曰:长期做菜生或熟吃,却肾气,祛邪毒,除劳气,解劳乏,使人口气香洁。煎汤可洗治膝疮。陈士良曰:治阴阳毒,伤寒头痛,四季都可以吃。《日华诸家本草》记载:可治因中风而失语、吐痰。苏颂曰:治各种伤风头脑风,是治小儿风涎的要药。孟诜曰:榨汁服,可去心脏风热。甄权曰:有通利关节,发毒汗,除体内毒气,散瘀血,止痢的功效。李时珍曰:治口齿诸病。治淋巴结核疮疥,风瘾疹。捣成汁含漱去舌胎语涩。用叶塞鼻,止衄血。涂蜂螫蛇伤。

〖本草附方〗

“清热化痰,利咽膈,治风热”以薄荷末炼蜜丸芡子大,每日吃1丸,白沙糖调和亦可。

“治淋巴结核,或破末破”以新薄荷2斤取汁,皂荚一挺,水浸,去皮,捣取汁,同于瓦器内熬膏。加连翘末半两,青皮、陈皮、黑牵牛半生米炒各1两,皂荚子1两半,一同捣烂和成梧子大的丸。每次服30丸,煎连翘汤服下。

“治鼻出血不止”薄荷汁滴入,或以干的煮水,绵裹塞鼻。

“治便血不止”薄荷煎汤服。

“治蜂叮肿头面”薄荷叶贴后立即见效。

“治水入耳中作痛”薄荷汁滴入,即愈。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

“药理成分”

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醋、茨烯、柠檬烯、异薄荷酮、旅烯、薄荷烯酮、树脂及少量蹂质、迷迭香酸。

“药用功效”

1.解热作用。

2.抗菌消炎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小儿外感高热。

2.治疗急性咽炎。

3.治疗黄褐斑。

4.降压作用。

5.治疗慢性鼻炎。

积雪草

〖本草纲要〗

“释义”

生长在荆州川谷。叶子呈圆形大小如铜钱,茎细而刚劲,蔓生,现在到处都有生长。8、9月份采摘苗叶,也能当做生菜吃,与薄荷相似,但味不太甜。生长在江浙一带的,那里的人多用来当做花,俗称新罗薄荷,又叫地钱草。《庚辛玉册》里说:地钱,是阴草。生长在荆楚、江淮、闽浙一带,多在宫院寺庙砌缝中,叶圆似钱,引蔓伏地而生,香如细辛,不见它开过花。

“异名”

地钱草、胡薄荷、连钱草、海苏。

茎叶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由热引起的恶疮,痈疽,全身皮肤发红、发热。陈藏器曰:捣成汁服,主治高热,小儿热病。甄权曰:单用可治颈淋巴结核及溃烂、寒热交替的驰张热。《日华诸家本草》记载:捣烂外敷,可治热肿丹毒,皮肤肿毒,并且可治风疹疥癣。李时珍曰:研成汁点红眼病也好。

〖本草附方〗

“治女子小腹痛,月经初来”用夏5月采的积雪草,晒干,捣碎为末,每次服2钱,以好醋和匀,服用。

“治齿痛”用积雪草和水沟污泥同捣烂,塞左右耳内。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本品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产于四川、江西、江苏等地。夏秋二季采收。

“药理成分”

含黄桐类、苷类、鞣质、挥发油、氨基酸、胆碱以及水苏糖熊果酸等。

“药用功效”

1.利胆排石。

2.利尿排石。

3.抗菌。

“临床主治”

1.治疗黄疸性肝炎。

2.治疗丹毒、带状疱疹。

〖本草纲要〗

苏到处都有,以背面都呈紫色的为最好。夏天采摘茎叶,秋天采摘种子。有几种:水苏、鱼苏、山鱼苏都属荏类。李时珍说:紫苏、白苏,都在2、3月份下种,或者往年种子在地里自己生长。其茎方,叶圆而有尖,四周有锯齿。土地肥沃的正、背面都是紫色。土地瘠瘦时叶的正、背面都是白色的,即白苏,就是荏。采嫩紫苏的叶和着蔬菜吃,或用盐和梅汁制成酸菜吃,很香。夏天其叶可做成汤来喝。5、6月份连其根一开细紫花,后形成穗状花房,如荆芥穗。9月半枯时收种子,种子细如芥子但色为黄赤色,也可以榨取油,称荏油。

“异名”

紫苏、赤苏、桂荏。

茎叶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能下气除寒,补中益气,通畅心经,益脾胃,其籽功效更好。除寒热,主治一切寒气造成的病症。李时珍曰:主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的作用,治蛇、犬咬伤。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日华诸家本草》记载:调中,益五脏,止霍知呕吐反胃,补虚劳,研成汁煮粥长期吃,能使身体强壮。《名医别录》记载:主下气,除寒温中。甄权曰: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气,风结气。研汁煮粥长食,令人肥白身香。李时珍曰:顺气治风邪,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本草附方〗

“治疯狗咬伤”紫苏叶嚼烂后敷涂在伤口上。

“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2升。

治腹泻霍乱胀痛:用生紫苏捣成汁后喝最佳。干紫苏煮汁也可。

“治吐血不止”紫苏不拘多少,放入大锅内,加水直至煎干,去滓后熬膏,将炒熟的赤豆捣为末和成桐子大小的丸,每次用酒冲服30至50丸。

“治刀疮出血不止”将嫩紫苏叶、桑叶同时捣烂后贴伤口。

“治蛇咬人”紫苏叶捣汁后敷于伤口。

“治筋寒症”此症因内寒湿气入于经络,致四脚挛急,脚肿不可落地。用紫苏子2两擂碎,水3升,研取汁,将粳米2合,加前汁作粥煮食,妙。

“治突然呃逆不止”将紫苏汁煮成浓汁,1次服3盏即止。

“治乳腺炎”紫苏煎汤频服。同时捣烂敷于乳房。

“治梦中遗精”紫苏子1升炒研细为末,用酒冲服1钱,每日1次。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

“药理成分”

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约55%,柠檬烯20~30%及少量α-蒎烯。还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等。野苏全草含挥发油,内有紫苏醛、蒎烯、柠檬烯、芳樟醇、莰烯、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及丁香酚。

“药用功效”

1.解热。

2.抗菌。

3.升高血糖作用。

4.抗血栓、降低血压、降血脂。

“临床主治”

1.风寒感冒、腹泻、呕吐。

2.子宫出血。

水苏

〖本草纲要〗

水苏处处都有,多数生和在水边,3月份长出苗,方茎中空虚。叶子像紫苏叶稍长一点,齿密一些,正面有皱呈青色,对节生长。气味很辛烈。6、7月开花成穗像紫苏的花穗,水红色。花穗中有细籽,形状像荆芥籽。可以播种且容易成活,隔年的根也能长出苗。肥沃土地上的苗高达4、5尺,南方人多用来当做菜,或为煮鸡。长江以北的地方很多,然而人们不吃它。

“异名”

芥蒩、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

茎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下气,助消化。可除口臭,却邪毒及体内一切恶气。长期服用可通神明,轻身耐老长寿。《名医别录》记载:可治吐血衄血、妇科出血。《日华诸家本草》记载:治血性白带、便血及肺瘘病。孟诜曰:酿成清酒和酒煮汁常用,治头痛目眩及产后抽搐。李时珍曰:当做菜吃,能消除胃里的酸水。

〖本草附方〗

“治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子)3两,芫花(醋炒焦)1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20丸,食后荆芥汤下。

“治吐血及下血,并妇人漏下”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

“治鼻衄血不止”生鸡苏5合,香豉2合,合杵研,搓如枣核大,纳鼻中。

“治血淋不绝”鸡苏1握,竹叶1握,石膏8分(碎),生地黄1升(切),蜀葵子4分(末、汤成下)。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和葵子末,分温2服,如人行4、5里久,进1服。

“治暑月目昏多眵泪”生龙脑薄荷叶捣烂,生绢绞汁点之。

“治肿毒”鲜水苏全草,捣烂,敷患处。

“治蛇虺螫伤”水苏叶研末,酒服并涂之。

荠苧

〖本草纲要〗

“释义”

处处平地都有生长。叶子像野生紫苏但要长一点,有毛气臭。味道不是很好。

“异名”

臭苏、青白苏。

茎叶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陈藏器曰:治由寒气引起的腹泻。生吃可除去胃里的酸水。捣碎敷患部止腹泻。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荠苧为唇形科植物荠苧的茎、叶。

“药理成分”

含精油、松油烯、胡椒酚、蒌叶本分醇、麝香草酚、香荆芥酚、水芹烯及百里香醌等。

瑞香

〖本草纲要〗

“释义”

瑞香在南方各州郡的山中出产。枝干婆娑,柔条叶厚。四季青而茂盛。冬春之交,开成簇的花,有三四分长,像丁香的形状,有黄、白、紫三种颜花。《格古论》记载:瑞香三四尺高,有多种品类,有像枇杷叶的,有像梅叶的,有像柯叶的,有像毬子的,有挛枝的。但其中只有挛枝的花紫而香味浓烈,叶像枇把叶的能结果。最早出产于庐山,到宋朝,人们开始在家中栽植,才著名于世。挛枝,是指其枝节挛曲,像折断过的样了,它的根绵软而有香气。

“性味”味甘、咸,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出自《医学集成》曰:治急喉风,用开白花的一种研水灌服。

茉莉

〖本草纲要〗

“释义”

又叫柰花,最早生长在波斯,后来移植到南海,现在滇、广两地的人,都植苗移栽。它的性格畏寒,不宜在中原种植。它茎弱枝繁,绿尖团,初夏时开白色的绿花朵,花瓣重叠而没有花蕊,秋尽花谢而不结果。素馨和指甲花与它都属同类。

“异名”

柰花、末丽。

“性味”味辛,性热,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蒸油取液,作面脂和头油,长头、润燥、香肌。也可加入茗饮之中。

“性味”性热,有毒。

“功效主治”汪机曰:用酒磨1寸服,则昏迷1日者能醒,2寸则2日者能醒。凡跌损骨节、脱臼接骨的,用了则不知痛。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本品为木樨科植物茉莉的花。

“药理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性物质,主要成分为苯甲醇或其脂类、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酯等,还含有吼哚,素馨内酯等物质。

“药用功效”

1.止痛。

2.抗菌消炎。

“临床主治”

1.胸胁疼痛。

2.慢性肝炎后遗胁间痹痛。

3.妇女痛经。

4.疮疡,皮肤溃烂等炎性病症。

薰草

〖本草纲要〗

“释义”

薰草多生于低矮的湿地里,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是方的。常在7月中旬开花,十分芳香。岭南的人都作窑灶,用火炭将它焙干,色黄的最好。江淮也有土生的,也可以做香,但不如湖岭的好,现在调和在香粉和面脂中,洗豆诸法都用它。但现在只有吴人栽种,而且到处都有出售。

“异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治伤寒头。甄权曰:单用,治鼻中息肉和酒糟鼻。

附:零陵香

“功效主治”主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令体香,和诸香作汤丸用,酿酒良。用升麻、细辛煎饮,治牙齿肿痛效果好。用茎叶煎酒服,治血气腹胀。妇人浸油饰发,芳香无以复加。

根茎中涕液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治伤寒冷热出汗,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李时珍引自《千金》曰:主内痔脱肛有虫。

〖本草附方〗

“治牙齿疼痛”薰草梗叶煎水,含漱之。

“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1两,羊髓3两,铫内慢火熬成膏,去滓,日摩背上3、4次。

兰草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兰草、泽兰是一类二种。都生长在水边低湿处。2月旧根发芽生苗成丛,紫茎枝,赤节绿叶,叶呈对节生,叶上有细齿。但是,茎圆节长,叶片光滑并有分叉的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上长有毛的,叫泽兰。现在,吴人有苗移植,叫为香草,夏天刈取,用酒油洒制,缠成把,当头饰出卖。

“异名”

香水兰、香草、女兰、大泽兰、煎泽草、千金草。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有利尿,祛蛊毒,生血调气的功效,久服,能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李杲曰:它的气味清香,能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黄疸。马志曰:煮水,浴风病。李时珍曰:消痈肿,调月经。煎水,解中牛马毒。陈藏器曰:主恶气,因气香可入膏涂头发。

〖本草附方〗

“解食牛、马肉中毒”用兰草根、叶一起煎服,可解毒。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茎叶。

“药理成分”

兰草含挥发油,兰草根中还含有兰草素。

“药用功效”

1.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2.健胃、利尿。

3.解热。

“临床主治”

1.百日咳。

2.胃肠型流感。

3.中暑。

4.急性胃肠炎。

泽兰

〖本草纲要〗

“释义”

陶弘景说,此草生一塌胡涂泽旁,所以称泽兰。它到处都有生长,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叶子微有香味,可以煎油及做浴水,人们家里都有种植。茎方节为紫色。叶子像兰草但不很香。根名为地笋,产妇可以当做蔬菜吃。

“异名”

虎兰、龙枣、水香、都梁香、虎蒲、蛇王草、接古草、小泽兰、地笋、红梗草。

“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金疮,痈肿脓疮。《名医别录》记载:治产后金疮内塞。大明曰:妇人产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消腹部肿块,通小肠,长肌肉,破除瘀血。治鼻血、吐血、头目风痛、妇人劳瘦、男人脸黄。甄权曰: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气衰冷和积劳瘦弱。

名为地笋。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陈藏器曰:主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症。大明曰:止鼻血吐血,产后心腹疼痛。产妇可以当做蔬菜吃,效果很好。

“功效主治”《千金方》载:治妇人36种疾病。

〖本草附方〗

“治产后水肿”用泽兰、防已等份研末,每次用醋汤送服2钱。

“治痈肿初起及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用泽兰捣烂外敷患处。

“治小儿褥疮”泽兰嚼烂贴敷破溃处,效果较好。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地笋属植物地笋之全草。

“药理成分”

含有挥发油、鞣质、树脂、黄酮甙、氨基酸、漆蜡酸、β-谷甾醇、桦木酸、熊果酸、葡萄糖、半乳酸、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果糖。

“临床主治”

1.郁滞性水肿。

2.肝硬化腹水。

3.产后恶露不尽。

4.肾病综合症之水肿。

马兰

〖本草纲要〗

“释义”

马兰在湖泽潮湿的地方多有生长。2月份长苗,赤茎,白根,长叶子有刻齿状,像泽兰但不香。南方人多采摘来晒干作为蔬菜。进入夏天就可高达2、3尺,开紫花,花谢后有细籽。

“异名”

紫菊。

根、叶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大明曰:主破瘀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外伤、便血、疟疾,饮酒过多引起黄疸及各种茵毒、药毒。生捣为末,治蛇咬伤。李时珍曰:可治各种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本草附方〗

“治各种疟疾寒热往来”用赤脚马兰捣烂成汁加水少许,在发作之日的早晨服用,或加少许糖也可。

“治肠扭转疼痛”用马兰根、叶细嚼咽汁可立即止痛。

“治外伤出血”用马兰与旱莲草、松香、柜子叶擦伤口。

“治疗丹毒”用马兰、甘草,以醋敲打后涂搽患处。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及根。

“药理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乙酸龙脑脂、甲酸龙脑脂、酚类、二聚戊稀、辛酸、倍半萜、倍半萜醇等。

香薷

〖本草纲要〗

“释义”

香薷有野生,有家种的。方茎,尖叶,有刻缺,很像黄荆叶但要小些。九月份开紫色花抽穗。有细籽细叶的,高只有数寸。中州人在3月份种植,称它为香菜,常用来充当蔬菜。

“异名”

香茸、香菜、蜜蜂草、香茹。

“性味”味辛,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止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孟诜曰:止鼻衄。有调中温胃,顺气,散水肿,祛热风的功能。汪颖曰:春月里煮来代替茶喝,可以不生热病。含汁漱口,除口臭。李时珍曰:主脚气寒热。

〖本草附方〗

“治口臭”用香薷1把,水煎取汁含漱。

“治全身水肿,服到小便通利为效”用香薷叶1斤,水1斗,熬到极烂,去滓,再熬成膏,加白术末7两,和成梧子大的丸子,每次服10丸,用米汤饮下,白天服5次,晚上服1次。

“治伤暑”香薷1斤,姜汁炒厚朴、扁豆各半斤,锉末,每次取5钱,水2盏,酒半盏,煎至1盏,沉淀后服,连服2剂有效。

“治小儿头发稀少”用陈香薷2两,水1盏,煎汁至3分,加猪油半两和匀,每日涂搽头上。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

“药理成分”

含有挥发油。由于品种不同,其所含成分含量也不相同。海州香薷挥发油主要有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等。川香薷挥发油主要为聚伞花素等。

“药用功效”

1.发汗。

2.解热。

3.利尿。

“临床主治”

1.脚气水肿。

2.夏季感冒之外感风寒者。

3.急性肾小球肾炎之水肿者。

4.夏季中暑之阴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