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孤独的心灵
14861600000027

第27章 我为什么恐惧与人交往?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好意思和没有自信,在公众面前演讲,甚至和别人约会时会紧张,出现心跳手抖或是感觉神经性的发抖。这些焦虑情绪是暂时的,很快会消失,并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但是如果这些焦虑情绪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成为一种严重的问题——社交恐怖症,这就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赤面恐怖

都呆在家里,周围的人都嘲笑我,我要疯了。几年来,我承受着两种折磨:白天窒息的赤恐和夜晚强烈的思念。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从小我在公共场合就不是什么很放得开的人,天生一副不成气候的性格,面浅,尤其对异性,属于只活跃在表面上的拟外向型,但是起码不会有事无事都脸红。上了高中竟然鬼使神差的开始高频率脸红起来了,那个时候只觉得是自己面浅造成的,没有引起重视,同时伴随着视线恐惧直到毕业。我喜欢艺术类,却由于很多现实的因素,踏入了最不适合自己的警校,才开始意识到脸红确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却为时已晚。关于交感神经的交互作用我不太清楚,只知道是反射,条件反射,导致了症状。单就赤恐来说,以自己的经历来分析以下两种情况:1.由于恐惧感,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脸红上,越是感到面部燥热,即使接触到不应该敏感的事物还是会一触即发,出现症状,这种心态是医疗上的忌讳;2.即使在极为放松或兴奋的状态下,突然出现的敏感事物会导致症状瞬间的表现出来而无法抵抗,突如其来的尴尬更容易导致心理被阴影笼罩,使症状加深。可见,赤恐的反射一旦建立,单凭主观意识克服是不可能的,我尝试过很多理论,在身临其境的时候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

对视恐怖

你好,施教授能帮帮我吗,谢谢,救我一命把,我生不如死啊。我痛苦了10年,我找不到工作,受尽了别人的其辱啊,我想结婚,想有个工作,但因为我怕人看,我什么都失去了。我今年29岁,大概两年前我开始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症状,就是不敢和别人的眼睛对视,那样会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慌,全身上下都会变得无所适从,严重的时候我甚至不敢看妈妈的眼睛,我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努力想克服这种毛病,但是失败了,听说这是一种社交恐惧症,到底要怎样才能克服呢?我真是痛苦极。怎么半啊,我是一名社交恐怖者,每天都过得似人非人的生活,好像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找不到“轻松”这个词语,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得了这种“病”,书上说我这叫视线恐怖症,主要是不敢和别人面对面的交流,至此使整个场面搞得很尴尬,不知所措;还有就是总认为旁边的人在盯着我,只要旁边有人在,不管是谁,家人,同事,还是朋友,我都无法认真工作,静不下心,总是要分心,有时还会选择逃避,自己跑暗自悲伤,感觉这个世界我好像真是多余的,请老师能救救我吧!我特别怕别人的眼睛与我对视,每当这时我就羞得要命,不仅面红耳赤,连手心都汗淋淋的,必须马上躲开,否则双腿就抖个不停,连迈步都艰难。开始只是对男性,现在对女的也是如此,为此我常躲开视线,可是又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的余光扫视对方,给对方以很不体面的感觉,说我这人很“不正经”。我自己也特别恨我这双眼睛,有时甚至都想把它挖掉。

余光恐怖

我在上高二时,我一直希望在分文理后,在新的班级,我可以给新同学留下好的印象,可是,就在一次课堂上,我注意到我后面的两个男生在谈论我,说我总是揉眼睛,好像在哭,其实我有沙眼,但是我从小就很不习惯和男生说话等等,之后我就一直很注意那两个男生,那时我开始用眼睛余光看别人,后来我的眼睛余光被他们发现了,之后他们就跟班里的人说我的眼睛很不正常,渐渐地我对知道我眼睛余光的人很在意,我发现我的眼睛余光已经严重到不管我看什么东西我都会不自觉的看到其他的东西,慢慢的我的同桌,我的好朋友,乃至我的家人,开始讨厌我,班里的男生也认为我是一个不规矩的女生,每天去上课他们都会用很脏的话骂我,我以前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也是所有人眼中的规矩的女生,当然我从来没有被别人那样骂过,我真的好痛苦,后来我开始逃避学校,我经常旷课,每天呆在自己的卧室,自己一个人在哭泣,我在骂自己为什么自己会是这样,知道现在我还是那样,甚至我在考试的时候,写字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的看其他地方,我真的不想自己那样,也更不想别人认为我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我不想给别人带去困扰,我现在真的很担心自己上大学,有人可以帮助我吗?

被视恐怖

我实在是无法与人交往,痛不欲生。我的症状是不敢看人,怕被人注视,尤其害怕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旦有人在我旁边或者从我旁边经过,我的眼珠总是会控制不住地斜向他。我的眼珠斜向别人的时候,我觉得不知为什么别人就会很难堪、尴尬甚至是愤怒,所以我很怕别人生气,就害怕眼珠斜向别人,可越担心偏偏眼珠就越斜向别人,别人越是难堪,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我觉得眼珠斜向别人也是非常可耻的事,可总是不由自主。所以我很怕也从来不敢和别人围成一桌吃饭,或开会,最怕众人面对面的情形,包括自己的家人,一旦在这样的场合,我就会惊恐万状。其实我本来也是正常人,过着正常的生活。问题起源于94年上初二时,来了一位新同学与我同桌,因为我是尖子,他也是尖子,而我又很积极举手发言,所以我每次举手发言时,他都露出不悦的神情。开始我觉得他怎么这么奇怪,可后来我不知不觉地竟然也被他传染了,他举手发言时,我也会露出不悦的表情。由于害怕老师发现我的丑恶心态,我每天忐忑不安,我太在乎老师对我的美好看法了,在他们眼里我一直是个好学生,所以我总想保留自己的完美形象,不想老师发现自己的缺点。可后来传染越来越厉害,开始只是老师眼光注视我的同桌时我会脸露不悦,后来发展到老师不论眼光落到哪位同学身上,我都会脸露不悦;慢慢地又从教室里传感到家里,当我的父母眼光注视到我的其它兄弟身上时,我也会脸露不悦,后来发展到旁边的人不论是谁,只要他眼光一看别人或别的东西,我都会脸露不悦。我的这种丑态让我在别人面前感到非常可耻,所以我总怕别人发现我的这个缺点,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为了不让别人发现我的丑态,我一与别人的目光接触就迅速躲开,老是侧身不看别人,躲着人家的目光,这样躲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再也无法与别人交往了,一与人在一起就紧张,一与人的目光接触就心惊肉跳。从此,旁边一有人我就紧张,眼光就会斜向他,好像警惕着他,防着他,如果四周都有人的话,我的眼珠更是各个方向都会斜去,曾有好多人在我面前做出眼翻白云的怪样,我知道他们是在学我。我总怕别人发现我心理不正常,总怕人家说我心理变态,我常常会因此深以为耻,我的耻辱感太强了,所以我一与人相处就非常紧张;由于在人前总是慌慌张张,我总怕人家会认为我傻,看不起我。我该怎样才能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与人正常的相处呢?施教授救救我吧!

色目恐怖

十年前,我在读中学的时候,看了不少黄色书刊,由于那时的无知,无端地为书中人物所迷惑,把自己想象成为书中的美女,希望成为书中描写的那样:走在路上要有百分之百的回头率,要有女人的嫉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开始把眼睛睁大,嘴抿小,心想这就会达到美女的要求。走在路上时,我故意不看别人,眼睛直视着前方,每个陌生人从我身边走过,我就想他一定在想我长得漂亮,她一定嫉妒我长得比她好看。后来参加工作,这种心态仍然未改,且不断往下陷。忽然有一天,我发觉自己的目光变得色迷迷的,是一种勾引人的眼神。我好害怕,于是想回到健康时的样子,可是我已无法调节自己的心态了。不仅如此,假如我发现哪个女的漂亮,我就嫉妒,从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到未满周岁的婴儿,更不用说与我年龄相当的人。每当此时,我就觉得自己非常丑,丑极了,谁都不如。我知道我这样想是不对的,可当我想回到正常的心态,进行自我调整,已做不到了。现在我犹如行尸走肉,脑子里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只有漂亮和嫉妒,我已失去自尊心,假如现在谁骂我几句,我都不会生气。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了,比如我奶奶前不久去世,我居然不感到难过,并不是我奶奶待我不好,而是我想难过也难过不起来。我再也不想这样活下去了,活着不能和正常人交往,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多痛苦啊!

表情恐怖

我的一大困扰就是表情恐怖,这大概是九年前一次事件的阴影,那是一次同事结婚,我去参加的时候,给新人红包的时候,可能是太想压抑自己的紧张,太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缘故了吧,当时我的面部肌肉就像抽风了一样,面部痉挛,嘴角抖个不停,没想到以后这种情形就定格下来,一到社交场合,一紧张就会像放电影一样重现当时的情形;在下面的文字里我要引用一些心理学文章的话,因为它们反映了我的真实心理活动。还有一个视恐的成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性妄想的压抑造成的社恐,我恐惧的不是别人,而是害怕别人透过我的目光洞悉到我的性妄想,这种倒错首先从视线中表露出来,我恐惧的就是被别人洞悉到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对自己的意像评价是十分丑陋的,我对家里人特别是我的父母评价也很低,我在心底还是对他们很怨恨的,我对家人以及周围的一些人,怀着一些敌意。而正是这种敌意,正是这种对他人不能谅解与宽恕同时也不能原谅自己的态度,便是我产生并加重不敢见人的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的社恐已经很深很深了,有过敏性牵连和被洞悉感。我对害怕的场面或人,会发生“草木皆兵”的心理泛化,对外部事物产生异常过敏的反应。别人在看我,甚至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暗示着对我的讨厌、排斥、无奈等,从而加强我回避的理由:由于我不好,所以人家厌我,与其让人厌恶,不如主动离开人群,何必自找没趣呢?从而以这种投射心理使自己取得病态中的平衡。我把我这么多年心里的真实想法都写了出来,希望得到心理医生的帮助,还有想和目前深受社恐困扰的朋友交流一下,共同进步。

口吃恐怖

我姓李,男,25岁。患有严重的口吃恐怖,痛苦了好多年,小时候,我很喜欢科学知识,喜欢小发明,经常搞一些小制作。毕竟是个孩子,有时因为这个耽误了学习,父亲总说我分不清主次、“不务正业”,而反对我,母亲则是因为我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也一直反对我。从那时起我的优越感开始渐渐消失,在学校被老师称为“不听话的学生”,在家里被父母称为“不懂事的孩子”,在我所处的这两个重要环境中,我一直得到负面的评价,大脑中一直被灌输负面消极的信息,我开始认为自己是不被人喜欢的,是个坏孩子。所以老师和父母对我的评价一直影响着我。后来我渐渐地越来越胆小,内向,还有些口吃,但在小学和初中,这种情况并没有发展得很严重,直到上了大学,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加强,新同学又都是互不相识,所以交际上的敏感比较突出,其实很多人也都是这样的,只不过我更敏感些。我变得很害羞、内向,口吃也加重了,尤其在和老师、异性的交往中心理障碍很大,经常会躲着老师走,见到老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对老师始终有一种恐惧感(这和我在小学时对班主任老师形成的恐惧心理有关)。看到有的人很会说话会办事,自己自愧不如,很是自卑,结果越是这样越焦虑越紧张,口吃和社交恐惧心理也更加重了。我越来越封闭自己,在学校里很少主动和人交流,经常躲着人,不敢与人对视,内心痛苦极了。当有人站在我的旁边,我会特别紧张,自己的目光不知往那里放,全身僵硬,腿还会轻微的发抖,我会像一只老鼠似的尽快逃开。当有人与我讲话时,我的眼睛很怕与对方接触,表情极为不自然,并且我会很力的掐自己的大腿,借此转移恐惧心理,我知道对方已经看出来了。我特别害怕在那么多人面前走过,我会选择一条人最少的路线。那些日子简直就是地狱般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就象恶梦一样刻骨铭心……。

异性恐怖1

也许由于以前父亲管得挺严,并经常在我耳边说:“现在外面很乱,女孩子出去容易出事”等等,可能让我在潜意识里有了一种对男性的恐惧。到了中学和大学以后,一些因素的刺激,使这些潜在的恐惧转化为具体的表现:不敢看男性,一看就会紧张。若有男性坐在我身边,全身紧张得就跟拉紧了而又扭曲的橡皮筋似的。在这个时候,想笑笑不出来,想说说不出话,腰背酸痛,头疼难忍。而在大学中,学生、老师、食堂的、修鞋的、看门的,男性无处不在,我根本没有办法逃避,而且还要学习,考试,于是我每天像一张绷紧的弓,天天如此,当时我感觉自己随时都会“啪”地一声而把弦弄断了。回想起来,我竟然在这样恶劣的情绪中挣扎了大约九百多天,但有一个念头拉着我,让我没有去拥抱死神,那就是我还有十分疼爱我的爸爸妈妈,对我寄于了很高的期望,所以我想“我不能去死!我不能让他们伤心得在一夜间白了头,我要活得更好,让他们高兴”。

异性恐怖2

我是个严重的社交恐怖症患者,主要症状是害怕异性,这是由于初中时我的有意压抑和过分自闭造成的,如今已十年过去,我的恐怖症状主要表现在目光恐怖上,我害怕异性,因而有意地回避异性,但我越是回避,这眼睛越是鬼使神差地要去看他们,甚至是他们要害的地方。后来如果我的视线里出现与男生相关的比如打火机、烟、鞋或男人专用的衣物等,也会扰乱我的目光,使我心神不宁,如果我身边有男人,哪怕距离很远,我的目光都不自然,只好低下头闭上眼睛去躲闪。但我特别紧张、局促不安,全身别扭,因此我拒绝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我的生活一直处在半封闭状态中,另外,也因为这个目光问题,人们对我都极尽羞辱之词,让我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

厕所恐怖

我是一个大一在校学生,患厕所恐惧症多年。我的只是小时侯养成的一个习惯。我原来不是本地人,我四岁的时候从家乡调出这里来,那时候的我特别小胆,又不会说这里的话,别人都当我是哑巴,在幼儿园想上厕所不懂怎样也不敢跟老师说,于是就一直隐住,隐不住就干脆拉尿。后来我每天早上去幼儿园前都要把大小便都拉干净才去上学,有时拉不出就不去上学,爷爷总是庇护我,幼儿园时我就老是迟到了。后来上小学,我仍然是这样,每次同学们叫我去上厕所我都会借不急而不去,即使真被他们拉去了,我都只是脱了裤子假装在拉,实际上什么都拉不出,有时真的很急我会等他们都走了我自己偷偷去,于是和一大班人真正上厕所一直是我最羡慕的事。小学无知,虽然觉得这样有点怪,但是还是这样过来了。初中,我还是这样,随着认知的加深,反而觉得去厕所更怕了,连只有一个人时都拉不出了,于是我就尽量少喝水,都等放学回家才拉。初中,我更无知,居然认为等我长大了这事就没事了,于是还是过来了。高中,要住宿,这对我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但一开始由于大家不熟,大家都关上门上厕所,刚开始的一两个月,我反而正常多了。后来大家熟了,大家都不关门,我又开始不习惯了,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于是每回上学,我都等到大家都走了我才去。就这样又挨了一年。高二,我把这事跟父母说了,他们说我是神,居然能把一件事隐瞒这么久,居然能隐尿这么多年。他们同意了我不住宿,于是高二高三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住。其实高二高三前期我都去做过心理咨询,曾经比较好了一点,但高三后期就没这么时间弄了,于是又打回原形。高中我不再无知,但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有时知道越多就越害怕。你肯定想像不到我这十几年怎么过的,连我自己都不敢想像。也是我已经习惯了隐。

这也不仅仅是习惯问题,我很多时上厕所都怕被人家发现,说我拉很久,(实际上就是怕别人知道我的恐惧症),导致更加紧张,但实际上别人没发现更不会说我什么。但我每次去时都摆脱不了这种想法。

写字恐怖

我早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害怕别人看我写字,一看我就非常紧张,手就抖个不停,并伴有轻度的头痛,字越写越大,极不规整,慢慢在人前既不敢举笔,同时还表情不自然,除身体的僵硬感外,连思维都不灵活了。

放屁恐怖

我的性格比较孤僻,而且越大越怕接触人,原因是我从小肠胃不好,总是放屁,人们叫我“屁精”。等到我长大后,这毛病虽然没有了,但我的臭味也离不开身了,一个人呆着闻不出来,和同学在一起,臭味就特别大,因为我从别人的眼光以及捂鼻子或紧鼻子或是突然从我身边离开的动作中可以察觉到,所以我想如其人家讨厌我,不如我知点趣,每当遇到熟人走来,我便远远地躲开。

教室恐怖

也许我从上学开始就习惯了小教室,到了大学每当有大教室的课时,我都早早去占座,在别人还没进教室之前坐定,如果去晚了,或是因特殊情况迟到了,在进入教室或穿过走道时,心里就打起鼓来,完全像做贼似的蹑手蹑脚,紧张,出汗,脸也白了,举步维艰地坐到位置上,全身发抖。由于我的抖动,不仅影响到邻桌及前后座的同学,有时全教室的人都不安。他们用挪动身体、咳嗽、回头张望来向我“抗议”。

病例出汗恐怖

我的问题就是在公共场合写东西或当众发言,就开始紧张,紧张的同时额头开始出汗,这时如有风吹着,紧张即消失。如没有风吹着,则汗越流越多,直至变成太平洋,越想停止流汗越是流得多,就想离开,解决流汗问题。汗不流了,紧张也消失了。请师傅们赐教!

社交恐怖症概念的由来

最早报道脸红恐怖的是德国学者Casper(1846年)。接着Westphal(1877年)报道了同样的病例。Janet(1903年)将其命名为交际恐怖或社会恐怖症;Stoekert(1929年)以接触神经症命名此类疾病。Sehilder又称之为社会神经症。虽然西欧专家最先报道,但他们没有对此类疾病给与足够的重视。

1966年,英国的Marks提出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ies)的概念,1970年,Marks又提出了社交恐怖(Socialphobia)的概念。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中,将社交恐怖作为焦虑性障碍的一种类型沿用至今。

社交恐怖这一名称被采用之后,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1985年Liebowitz发表了名为“A Neglected AnxietyDisorder”的论文,之后对于社交恐怖症的研究迅速展开。根据北美数据调查发现,社交恐怖症的发病人数比预想的要多很多。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3—13%,紧接着欧洲,中东,澳大利亚关于社交恐怖症的报道接踵而至。他们对社交恐怖和空间恐怖的异同进行了讨论,以Sheehan为代表提出了内因性焦虑发展学说,即惊恐发作……社交恐怖——空间恐怖。多数学者认为,社交恐怖是一型独立的疾病,只是偶尔与惊恐发作有关联。1987年DSM-III-R认为社交恐怖是对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况产生恐怖的广泛焦虑类型,DSM-IV更加明确了社交恐怖的诊断。1994年DSM-IV对其诊断标准作了一些修改,提出了基准B(根据情况有时候会诱发惊恐发作),这种修改意味着在社交场合紧张是导致惊恐发作的一种类型,但是有没有惊恐发作,不作为诊断社交恐怖症的关键指标。1992年国际疾病分类ICD-10也采用了社交恐怖症的诊断,这个诊断标准被全世界所认可。

实际上,日本是世界上社交恐怖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占神经症的30%,远远高于欧美。日本对社交恐怖症的认识以及有关社交恐怖症的研究治疗也更深入。在日本,森田正马最早报道赤面恐怖。1909年森田在《神经衰弱性精神病性体质》一文中将赤面恐怖命名为在多人数场合的场所恐怖。1932年,森田教授认为这些恐怖都是在社交场合发生的恐怖,因而提出了对人恐怖症的概念,并列举了赤面恐怖,视线恐怖,口吃恐怖,表情恐怖,自己臭恐怖等许多常见的症状。

森田教授认为,对人恐怖症的共同的特征是羞耻。不好意思或者羞耻是日本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化特征。

中国在1950年时,在精神医学的用语中就有过社交恐怖的概念(指不能与人交往)被分类为神经衰弱的一种。1980年北京首次报道。1986年中国精神病分类标准第二版(CCMD-2)取用了社交恐怖(社交场面,对人紧张焦虑)的概念,把它归类为恐怖症的一种。比较研究发现,日本韩国、中国对人恐怖症的症状特点为,都与身体症状相关联,强迫性的观点明确,有趣的是,日本韩国对人恐怖症在同性别同年龄的人群中明显,而中国是在异性的社交场合明显。根据王哲的调查发现,在中国,色目恐怖的出现频率最高,这与性相关的羞耻意识,眼神是传递爱的表现形式,所以自己的眼神给异性造成了恐怖。所以对人恐怖与文化明显相关。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人类体验。在社交场合带有一定水平的焦虑对个体保持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过分严重的焦虑干扰了正常功能时则成为一种心理病态状况。

社交恐怖症大多起病于青少时期(13—19岁),在这个社交、教育与职业发展的阶段,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工作、学习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

①害怕被人注视与评价;

②认为别人能看出他不自然的表情与窘态;

③预计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或蔑视的;

④对害怕的场合回避或痛苦忍受;

⑤在害怕的场合常伴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频等躯体症状。

轻微的只是在与人接触交往时表现腼腆、害羞、不自然和紧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交际能力。

某些病人在人多的场合便焦虑不安,尽量躲在不显眼的地方,严重者则回避这类场合。

他们害怕被人注视,有人注视则焦虑不安,甚至脸红、出汗等,因而出门总是低头行走或避免可能被人注视的场合。

虽然与亲人、好朋友相处时正常,一旦与陌生人接触交谈便紧张、焦虑不安;有些病人表现恰相反,在完全陌生人中间并不紧张,但与认识或有过接触的人相处便特别焦虑不安,尤其害怕与权威人士晤谈,即使不得已谈一次话后便内衣完全湿透,当时焦虑难忍,表现极不自然,甚至张口结舌、手发颤、心悸等。

这些病人常常害怕与人目光对视,害怕自己会用所谓余光看人。即使向病人解释我们看东西总有一定范围即视野,不可能使目光像激光一样集中于某一点,病人也懂此道理,但仍害怕余光看人。

有些人的害怕有些离奇,他(或她)感到别人的目光“特别凶恶”,“寒气逼人”,使他(或她)特别恐惧;另有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目光会伤害别人,因而不敢看人。

有些病人可以在人多的地方停留或行动,但害怕一对一地与人相处,极力回避;还有的病人不害怕一对一的交往,但只要有第三者在场便紧张焦虑得无法忍受。

某些病人不敢坐在教室前排,后面有同学便尤如芒刺在背,所以总坐在最后一排。这种人有人在旁边就不能阅读写字,故不敢去图书馆,也不敢在教室里自习。有些病人甚至不能在公共厕所里小便,有人在旁边就排不出尿。

总之,表现是各式各样的,但共同特点是,病人知道不应该、不必要、没道理,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少数病人有敏感的观念,如常认为有人在议论他,但自己并未听清别人说些什么,也认为不大可能,但控制不住要这样想,并因此而紧张焦虑不安。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比较简单,一般当患者在社交场合下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或回避行为时便可诊断。我国的CCMD-3的诊断标准,现介绍如下:

CCMD-3有关社交恐怖的诊断标准

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社交恐惧常起始于少年期,核心症状是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导致对社交情境的回避。主要表现为对单一情境(如在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等),或者泛化的对(家庭圈子以外的)几乎所有社交情境感到恐惧。病人通常伴有自我评价过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的主诉。恐惧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回避往往十分明显,在极端的情况下,可导致完全的社会隔离。

日本对对人恐怖症的心理机制和症状学特征研究比较深入,研究范围从轻度的社交焦虑到到严重的闭门不出。许多学者如土居、西田、近藤、山下、笠原等都发现一些重症患者带有妄想倾向。1980年美国精神病诊断分类标准DSM-III中提出社交恐怖概念后,许多其它国家的同行认为对人恐怖症不同于社交恐怖症。为此,1990年日本专门成立对人恐怖症研究会,组织专家制定对人恐怖症的诊断标准。其对人恐怖症的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与人打交道时对自己的态度,行为或者身体的特征感到不协调;

(2)在与人交往的情况下表现出羞耻,困惑,不安,恐怖,发抖紧张的持续性的情感反应,感到极度痛苦;

因为(1)(2)的原因不能和他人维持良好的关系(感到不能别人接受,被人瞧不起,被人疏远而烦恼);

(3)回避感觉痛苦的社交场合同时又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抵抗情绪。

附:满足以上诊断标准,再满足以下3项,就可诊断为妄想型对人恐怖症。

(1)与自己身体特定的部位或者身体感觉相关,确信自己的身体有缺陷(如自己的视线,气味丑貌);

(2)因为(1)的原因给别人造成了伤害或不愉快的妄想而且确信无疑;

(3)因为以上的症状而确信别人逃避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并没有自己的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他们直接应用美国和国际的诊断标准即DSM-VI及ICD-10,对人恐怖症研究会是由日本森田疗法学会设立,由现任理事长北西宪二教授牵头的,也可以说,对人恐怖症是日本精神病学界唯一一个由本国命名并专门制定诊断标准的精神科疾病。

可以看出,对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内容基本相同,但对人恐怖症包含了带有妄想倾向的重症。美国、德国、韩国的专家也报道部分患者带有加害妄想,中国医科大学秦晓霞对1992—1998年六年间住院治疗的43例社交恐怖症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时发现,其中32例具有敏感性关系妄想,钟友彬也提到大部分社交恐怖症病例存在敏感性关系妄想。而这些重症社交恐怖症患者,容易被错误诊断为精神分裂、强迫症等其它疾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此,日本对人恐怖症的诊断标准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更深入。

附录社交恐怖症自我测试

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怖症,得由精神科医生来进行判定,一般可用以下的专业测试表来进行测试得知: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答:(1234)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答:(1234)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答:(1234)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答:(1234)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答:(1234)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答:(1234)

7、我害怕当众讲话。答:(1234)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答:(1234)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的发抖,心慌。答:(1234)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答:(1234)

记分方法:

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以选择,它们分别代表: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根据你的情况在上表中圈出相应的答案,此数字也是你每题所得的分数。将分数累加,便是你的最后得分了。

(1—9分)放心好了,你没患社交恐惧症。(10—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不妙。(25—35分)你已经处在社交恐惧症中度患者的边缘,如有时间一定要到医院求助精神科医生。(36—40分)很不幸,你已经是名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了,快去求助精神科医生,他会帮你摆脱困境的。

社交恐惧是对自己的恐惧

社交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奇妙的现象,在动物世界里,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如果它们彼此排斥,也多半是为了生存的疆界、领地、食物与配偶,或者喜欢独居的习性。动物这样的排斥是朝外的,社交恐惧却看起来是对某些人的排斥,实质上是朝内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排斥。感觉自己在他人眼里不完美、可笑、滑稽,甚至从别人眼里读出自己内心的可耻、卑劣、病态,把他人正常的行为、声音、表情看成是对自己的厌恶、藐视。站在自己对面的人毫无察觉,社交的真正意义也消失了,他客观上成为自我的一面照妖镜。一个人陷入对自己的排斥几乎是一种无解的心理困境,这种困境会激发一种强烈的神经症冲突,伴随明显的紧张、恐惧、脸红、出汗、激越、甚至逃跑。对自己的不喜欢又怎么逃得掉呢?社交恐惧引发的内心痛苦、羞耻感、自我否定,甚至是自己憎恨会让资深的心理专家吃惊!有时候,仿佛感觉只有渴望死才能稍微平息那种自己对自己的愤怒。

有社交恐惧的人内心都有那么一个超然、完美、权威的我,它用苛刻的“必须”来控制自己,当社交中稍有不完美,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贬低、谴责便油然而生。是谁让人内心产生这么强大的超我,自然是动物们不具有的文化。文化激发人对自尊、理想化自我、荣誉的过度追求,结果导致一种反向,对自己产生一种神经质的压抑与否定。东方文化的耻感可能是造就自我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社交恐惧黄种人多,日本的心理学家干脆把它称为恐人症。

不过,社交恐惧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一般聪明的、敏感的、有些神经质的人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而这类人恰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正如蜂群只需要一个蜂王一样,自然淘汰会让那些可能成为蜂王的蜜蜂早早被排除出局。神经症冲突是达成自我毁灭的捷径,优秀的人经这样的折磨变得平庸而失去竞争力。那么自我如何解读社交恐惧就很重要,如果你认为你的社交恐惧是一种病,你得到沮丧、病态行为和失败。如果你解读为我不爱社交,那么你得到时间、知识和内心宁静。社交是要花精力的,哲学、政治、文学、科学上有成就的人,多半是不喜欢社会的一群。

实际上,社交恐怖最核心的原因是其内心的自卑情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们是人类之所以进步的原因。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如果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如果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有所进步。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各种行为都可以看成是为摆脱自卑而产生的。

环境造就“人”

在社会环境因素方面,很多资料显示,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发病与童年时期受到挫折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1.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心智水平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又是怎麽样的呢?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Chartier观察到社交恐怖与以下因素有正相关,与成人缺乏亲近关系、不是长子(仅在男性中出现)、家庭里的婚姻冲突、父母亲的精神障碍史、儿童时搬家超过3次、少年时期公平待遇及儿童福利的公正、9岁前需要特殊教育、离家出走、儿童期的身体和性虐待、降级、高中辍学等。数据显示一些童年时期的危险因素可能受到性别因素干扰影响社交恐怖的发生。国外Swanson等人还发现,恐怖症除与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系外,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出生次序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家庭环境内在因素在社交恐怖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过保护、过度控制、过度批评及虐待。日本学者认为,对人恐怖症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曾认为对人恐怖症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结合症候群”,日本对人恐怖症发病率占神经症的30%,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发病特征也有很多差异。如其他国家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而日本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路英智、林雄标等人研究表明,不良教养方式,父母尤其父亲对其缺少情感的温暖、理解,过多的拒绝和否认以及有关性的烦恼是中国社交恐怖症发病的主要影响因子。

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示愤怒、相互攻击、矛盾重重、脱离常规的道德观或墨守成规、追求完美,容易造成子女心理冲突,做事犹豫不决,无所适从,不利于其社会化的顺利发展。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关心、理解、信任和鼓励,他们将会更多的表现出对事物的冷漠、忽视态度并随着儿童的成长而发展,延续直至泛化为对周围的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子女成年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过多的体验了无助、恐惧、不安全、孤独感;父母的过分保护,阻碍了个体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父母的过分严厉与惩罚,往往会造成孩子做事过于拘谨和小心翼翼,唯恐做错事而受罚,在社会交往中害怕自己的行为表现被人指责,故而把注意力尽量在避免被外界否定上,对内过于苛求自己,甚至对一些正常的欲望也产生羞耻感和自责感,对外过分渴求他人的赞誉,致使他们担心失败,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始终处于焦虑恐惧之中,从而出现回避行为。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是日本治疗对人恐怖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其精髓“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符合东方文化思想。笔者曾两次赴日本学习研究森田疗法,用了八年的时间研究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于2008年主编,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一书,全书系统介绍了社交恐怖症的发病机制和森田疗法的治疗技巧。

森田疗法关于神经症(社交恐怖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由于森田质性格特点,特别是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症症状。造成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疑病素质对神经症的发病具有决定作用的话,精神交互作用则可以说是对神经质症症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森田的病理理论,森田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原理与方法,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疗原理可概括为两点:

1.顺应自然

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什么叫顺其自然呢?森田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平常的事,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了神经症的旋涡。这就与上述规律的第四条及第五条相符合,即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又违背了上述第一、二条规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怕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1)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神经质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要改变这一点,就得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这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不理智的事情,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同时,还要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并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也不必摈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冲突之中。

(2)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将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比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会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3)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决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断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能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要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则人为的决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忍受,就是顺应自然。”针对思想矛盾,森田提出了“事实唯真”的观点,意即“事实即是真理”,并以此作为座右铭。他说:“吾人不要把情绪或想象,误认为事实来欺骗自己。因为不论你是否同意,事实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就是事实,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只有使人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即“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森田疗法认为,改变患者的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都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度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就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束缚行动的模式。

(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森田疗法的专家高武良久指出: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其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事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摆脱神经质症状的苦恼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对此,高武良久举例说,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即使完全不会游泳,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逐步学习必要的技术。与此道理相同,神经质症患者无论怎么痛苦,也会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触中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使恐惧感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前面已经谈到,“为所当为”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摈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神经质的极端的内省及完善欲。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凭症状存在,不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这治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疗法对意志、性格、行动和情感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为人的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

重在实践

一些不理解森田疗法的人认为,森田疗法就是让人睡觉,折磨人;另外是宣传有病不用治!很是可笑。另外一些人可能拘泥于某些形式!实际上,森田疗法是结合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于一体,用行动来验证理论。首先,森田质性格特点就是让人分析自己潜在的东西,如冈本读了森田疗法的书,把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性格意识化,从而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其次,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最后,通过行动来证实症状可以随着时间,随着实际的运动而减轻慢慢消失。实践是最关键的一步!

成功案例一

尊敬的施教授:

您好!这几天太忙了,没时间给您写信!按你的要求,将自己的感受总结出来,现在也是刚打完吊针来到网吧!切入主题吧!

我先系统地介绍一下我得病的由来!我是一名社交恐怖症患者,我先把我的得病经历介绍一下吧!我患病已有7年了当然,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不言而喻!我是在上初一时生活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玩笑让我从此陷入社交恐怖症的泥潭,不能自拔,记得那是一个暴力型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上他的课如果是做不对意味着一顿拳打脚踢!那是一次特殊的数学课我不知道怎么听着听着走了神,还没让我反应过来,我就被来了两记耳光!这让我从小在老师家长里的宠爱长大的我,顿时犹如突遭闪电,让我害怕极了,加之我小学学习较好,上初中也没有小学的优越感,让我滋生了恐惧感!就这样,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让我痛苦了整整在别人看来是美好的童年!起初我并没在意这,结果第二天上语文课时老师让我读课文时,我的声音开始颤抖,接着是四肢,这让我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甚至是逐渐逃避!这样,我在当地中学上了两年中学,我毅然决定转到市里的一所中学!我也抱有幻想—但愿我能在市里的中学能有所好转!可结里不尽人意!让我更加恐惧,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也就是在市里的一个同字告诉我,这是病,要去看医生,我起初并没太在意,这样我每天在惶恐不安中上了高中,这种恐惧开始涉及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一结束时,我和同学来到西安的一所医院来看所谓的病,现在记得那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所谓的心理医师,她首先让我做了一系列检查,花了好多钱,接着便是像数学老师那样流利地给我下了一连串的定义:抑郁病,社交恐怖,强迫症等该有的与不该有的都有,开了好多的药,并且向我保证药到病除。可是结果让我大失所望,那副作用让我现在都感到害怕!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趁着十一长假,再次来到西安,这次我真的挺走运遇上施教授,使我认识到自己得的是社交恐怖症,是他在在我最关键的时刻挽救了我,让我重新燃起生命的火花,我接触了森田疗法,让我从此又有了180度的转变!对施教授及森田疗法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下来我把我对森田疗法的浅薄体会写出来以激励正陷在神精质泥潭中的同胞们!望我们能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尽快走出那曾让我们不能自拔的神经质泥潭!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如果大家关注刘欢与刘德华的歌,那这句歌词应该不陌生,这是我转变以来一直哼的一句歌词!同胞们或许那八个大字都知道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了,但真正让我做起来,为什么明明我们已经心里一直在想我已经顺其自然了,为什么不好呢,我已经为所当为了,可为什么还不好呢!我只想说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况且这八个大字并不是我们所挂在口上的,一定要去行动!记得我第一次坐在施教授的讲台上,当时的我也非常地紧张,尽管我在发抖但我要坐下来直到一小时以后!那种紧张逐渐地消退下来,在此期间我也在听施教授讲课,尽可能地把注意力集中他所讲的内容上,而不太去关注自已的症状!这样我即做到了顺其自然,也做到了为所当为了!这样的体会让我高兴的彻夜难眠,之后大概一个月以后,我又回到了学校那时,又是一片不同的天地,当然我也不是一下子就好到了我理想的状态,这是不可能根本好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们这并不是病,所以没有好与不好之说!之中我在班里做了一次长达40分钟的演讲,尽管我认为我的症状还在干扰我的演讲,但是我并不太在乎,只是做到了我起初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也就做是到了目的本位!所以我不会太悲伤,反而信心大增!现在仍然和以前一样,还是紧张,但我不再感到害怕!因为我会尽量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到我所做的事!(我冒然下一个定义把我们所谓的症状与我们理想的状态之间持续的时间称做“时差”)我想我们勇敢地去面对了,只有把这时差缩短,让我们尽快进入状态就“好”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但是为什么我们都懂这道理而不好呢,我不想介绍太多的理论,我只想对大家说我们这一类人都是有着强烈的“生的欲望”的,那为了生,为了更好的生,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重在行动!我希望,真切的希望大家都能主动地去做!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通向成功,是的我也承认这之中必然会遭到别人的误会与冷眼,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地知道我们是为了什么——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至爱的亲人,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同胞们,我个人认为这之中就要我们去练一下我们的“厚脸皮”。不是吗?我也一样,正在向前走,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明天,并且一直这样会走下去的!通向成功的路,往往是布满荆棘的,但是我们别无选择,不是吗?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事实惟真,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那残酷的现实来换来明天美好的另一种现实!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如果面对现实,你若不厚起脸皮,那么你将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何况我们这群人呢?但愿大家都能真正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借此机会我对施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也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支持!

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灿烂,更美好,更诱人!

一个正走出来的人!

成功案例二

在我运用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经历中,见证了森田疗法神奇的效果。西安市一位严重的视线恐怖症患者,十七年眼睛不能看人,自杀过三次,经过我的三次咨询,恢复了健康,为了帮助我推广森田疗法,十几次到我的课堂演讲,并接受华商报的采访,她的成功经验帮助了许多有类似痛苦的人。她演讲的内容如下:

视线恐怖使我生不如死森田疗法让我重见光明

我姓王,今年29岁。在别人来说,我长得很美丽,老公很好,生活一定很幸福。实际上,我每天过着痛苦的日子,记忆里只有忧伤,绝望,因为从12岁开始我就患上了一种怪病——视线恐怖症,这种怪病折磨了我17年,让我生不如死,曾自杀过两次,常常想扎瞎自己的眼睛。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童年的生活也和别人一样,无忧无虑。那些欢乐的时光到了12岁就结束了。那一年,爸爸去世了,不久妈妈也离开了。家庭的变故,让我不愿在与人接触。我总是感觉别人的眼光是异样的,有像刺一样的东西刺着我的眼睛,也许是刺痛着我的心。为了避免和人相处,我把自己沉浸到武侠小说里面。是小说伴随我到了自己的花季年龄。因为家庭的原因,16岁我就不得不走向社会,我是那样的不情愿和害怕将自己暴露在众人面前。众目睽睽下的生活,每天都是痛苦的折磨,挣扎,然后是绝望。感觉自己是异类。自己的视线让别人很不舒服,也是可耻的。每当与人视线接触,就觉得那人开始不舒服,开始对我感到厌恶。我的视线就不知道该往哪里看。甚至开始想要是自己没有眼睛该多好。这样的想法有时特别强烈,强烈到想刺瞎自己的眼睛。这些可怕的想法伴随着每天的痛苦挣扎,我想结束自己的痛苦,通过割腕来终止自己的生命。或许命不该绝,我又活了过来,还得痛苦的生活下去。我告诉自己,生活就像上楼,每层的风景是不一样的,我不能用17岁的能力去想象30岁的生活。于是我又走向了社会。在每个地方我都呆不到三个月,忧伤,痛苦,绝望伴随着我度过了女人本应该最美丽的季节。就这样走到了21岁,碰到了现在的老公,我们恋爱了。我们的爱情和别人的不一样,他是在付出爱,而我只是在享受爱。那段时光我最快乐,但是很快我又面临现实,无法逃避的现实。我不想继续痛苦下去,要结束,彻底的结束,我一次服下了100片安眠药。但是希望落空了,他救了我。漂泊了几年,我们结婚了,随着小孩的降临,我告诉自己:你是母亲,要尽母亲的责任。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教导小孩,并为此经常和家人发生矛盾。我好想有人可以治好我这个痛苦中的怪人,让我可以和别人一样享受生命。

去年在华商报上看到了一篇记者孙健奎的文章,社交恐怖症走在阳光下。里面的症状说的和我一样,通过记者,我找到了治疗社交恐怖症专家,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施旺红教授。

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重见了光明,又充满了希望。

通过施教授的几次咨询,我的思想可以说是经历了多次激烈的碰撞。咨询后,施教授给我两本关于森田疗法的书,回家后,继续学习森田理论。我其实是一个对看书没有多大耐心的人,但是由于强烈的想改变现状,我还是看了。然而就是在我开始看书的过程中,现这本书却深深吸引了我,并不断促使我一直认真的看了下去。在学习森田理论的过程中,自己心理的那种感受是难以言表的,可以说整个过程是一个高潮不断迭起的过程,书中所描述的情形和思想发展变化过程,跟自己实际情况的吻合使我感慨万千。到现在我自己感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我觉得我基本上理解了森田理论的精髓。我觉得正是因为我自己有森田神经症的困扰,所以更容易结合自身的体验,不断反思,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森田理论。由于时间有限,我把对我思想产生较大影响和比较重要的一些理论大概讲述一下。

1.顺应自然,目的本位

我把顺应自然和目的本位联系到一起来讨论,首先顺应自然,我觉得是包括对症状的顺应自然,对情绪的顺应自然,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以目的本位的思想,为所当为。这是我自己的对森田理论的理解,书中说到人的情绪是不能控制的,就像人遇到恐怖的事物感到害怕紧张,这是人人都有的情绪,是控制不了的。但是人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行动,所以人可以通过控制行动来间接的对感情产生作用,就像人控制不了自己紧张害怕的情绪,但是人可以行动起来,使自己多接触感到害怕的事物,通过多次反复的接触后,自然紧张害怕的情绪就会减轻。所以既然人控制不了情绪,控制不了症状。那么我们就只有使自己的症状顺应自然,以目的为中心开始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去控制自己的症状,因为越是控制自己的症状,把注意力集中到症状上,症状越是加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所以采用顺应自然的态度,以目的本位的思想,为所当为,是森田理论的核心。

2.为所当为

为所当为就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上的一种主动的行动。就是在对自己症状,情绪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上,做到不问症状不管症状做该做的事,通过实践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体验,就我来说吧,可能就是说虽然和人交往很痛苦,不敢看人得很难受但是还是要坚持去接触该接触的人,做该做的事,把注意力尽量集中到要做的事上,少考虑自己的表现。

3.事实惟真

也是森田理论的一个思想它就是强调要以已经发生的事实为标准,把以发生事实看作真理,这个理论对我的心理冲击也是很大的。反思自己以前的烦恼和痛苦,以前总是为自己设立一个理想的完美的目标,觉得自己在人面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现,报着这样的思想去行动,事实上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枷锁,从而行动中压力更大,以至于最后逃避,其实是一种不承认现实的表现,森田理论中强调事实即是真理,人人都会紧张,尤其是和陌生的人接触时,眼神都不会对视较长时间,都有恐惧的感觉,如果接受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虽然让人不舒服,但本身是健康的,承认现实,使自己从枷锁中解脱出来,从而行动起来更加轻松。

在这一个月的行动中,虽然有一些反复,但已经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前逃避不敢做的事情现在我敢去做了即使还是会感到紧张。我知道情感的体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实现在摆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逃避,继续长期痛苦的生活下去二是不顾眼前的痛苦,接受症状,不怕表现不好不怕丢脸坚持行动在长期的坚持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体验,逐渐从神经症中摆脱出来。

我想今天的演讲就是我选择了后者的最好证明,施教授的书中有一句话:森田疗法与其说是一种精神疗法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习到现在我确实有这种体会。森田疗法就是一种人生哲学,通过学习它,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病,是自己的性格和一种错误的认知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心理困惑,通过学习它纠正了自己以前的一些错误的认知,使自己心理成熟起来,我现在有信心能够使自己摆脱心理困惑,森田理论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让我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