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之魂
14862600000015

第15章 思考永不停止——杭州市下城区教研中心柳涟专访

见到柳老师,我就被她的朴素与和气所感染:一尘不染的办公桌上,整齐地叠放着几本小学语文书本,一台笔记本电脑里,印在桌面的是她正在修改的文章;阳台上几盆绿色植物在秋雨的熏染下,跳跃着一种生命的力量。这就是一个执著地为教育事业奉献37年的老教师的办公室,这就是一直耕耘在教研工作中并创造辉煌的空间。在我们平和的谈话中,我渐渐走入柳老师的生活,发现了西子湖畔的另一番美丽!

一、课堂是一种生活

38年,柳老师把人生的精华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说起工作阅历,柳老师显得淡定,略显不好意思的语气里,透露出一些遗憾:“我的工作真的很简单,在省实验学校安吉路小学里待了15年,然后就来到教研室,一待就待了22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说起在安吉路小学工作的那段日子,柳老师的眼睛里便闪现出一种冲动。她说:“课堂一直魅惑着我不断地去发现,我喜欢课堂给我的感受,我喜欢沉浸在课堂的氛围里,我喜欢在课堂中所展现出的自己,在课堂的航行之旅中,我不时地有新的发现,那是一种自我浑圆的感觉。”

15年的教学生涯,柳老师对课堂有着独特的诠释。她说:在印象中,很多人把课堂当做“神圣的知识殿堂”。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自己,都觉得自己就是知识,是主宰,还有一种神秘的虚无的至高的不可攀援也不可感知的“神圣”光环。那时,我就是这样,穿上职业制服,小心地藏起自己的私人情感,拿着精心设计好的教案,规划好每一个步骤,精心设计好每一句要说的话,走上神圣的讲台,不多说一句与知识和课本无关的“废话”被认为是对教师的一种赞誉。

那时要上很多的公开课,校级的,区级的,来检查考核的,去他校交流的,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柳老师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就变成了傀儡,学生正襟危坐,端正身心,接受知识,接受教育。自己也将与学生之间越离越远……

也就在那一瞬间,柳老师感觉自己要改变,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和学生的距离。“我期待我任务完成得漂亮一点儿,我期待学生能掌握我教授的知识,我期待我的表现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我期待课堂能少给我一些挫败……”至今,柳老师的语气中还带着憧憬。

而真正发生改变的,是柳老师在读《后现代课程论》时,王红宇博士在译后记里记述的她与多尔教授的首次戏剧性会面的一段话:

当教室的门打开之际,抬眼望去,一位身材高大、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长者步入课堂。我静静地等着他将讲课的大纲发下来,谁料想他一进屋便兴高采烈高举双臂,大声宣布:“我恋爱了!”于是整个教室便充溢了他爽朗的笑,然后他又将恋人的相片拿出来给学生传阅。我坐在那里不禁有些目瞪口呆:不亚于遭遇了一次不小的文化冲击。

是那次阅读,在内心深处影响了柳老师的一生。

“这段描述强烈地冲击了我,可以说,正击中了我心中的向往和梦想,它让我那酝酿在心中的多年的思考得到了印证,同时也实现了我的一种觉悟。课堂是人的、生命的、个性的、平实的,课堂是生动的、生成的、创造的。课堂是一种生活。”柳老师娓娓谈来,我清晰地感受到,在柳老师心里,课堂就是一种生活,就像柳老师说的,“真正的生活是相遇”。

“真正的生活是相遇”这意味着课堂是课堂生命的交往和对话。这意味着我们能认识到课堂时间背后的生命内涵和意义。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中,寻到共同的家园。

“真正的生活是相遇”。当课堂被还原为生活,这种生活的相遇产生的影响便随处可见。当课堂被还原为生活,生命出席了,人出席了,神圣的外衣脱落了。生活是淡定的,自然的。去除了“神圣的”圣袍,课堂还原为生活的本色。课堂中随时都有生命的“灵性”闪光,师生个性的荟萃,生命的交响,情感的共鸣,思维的流淌,那是一种跃动的感觉,灵动不拘,飘逸洒俊。

意识到课堂是一种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伟大的启蒙。这是一次重新的自我发现。这是一次新的生命回归。看着38年教龄的柳老师,我忽然觉得自己安定了:安居在课堂家园,过我的课堂生活。

二、孩子是一种力量

从学校出来,柳老师来到上城区教研室开始了教研工作,开始了另一番天地的生活。“因为一直担任低段教学,所以进入教研室,我的工作就是为低段的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你不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有多么有趣,每每走进低年级教室,看着孩子奶声奶气地读书,认认真真地写字,我就觉得他们都是一个个小天使。”当柳老师说起这些经历的时候,那发亮的眼神、扬起的眉角,似乎都在诉说她对孩子真挚的爱,那是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爱,也是最美的流露。

“从我接手教研工作开始起,我就觉得我的担子是沉重的,如果说以前我只要教好我的班,让我的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我的责任。那现在整个上城区的孩子都和我扯上了关系。”柳老师说起最初的那段日子,她一直在强调“担子”这个词,“你想啊,如果有一个老师没有好好地教,或者教不好,就会影响四五十个孩子,影响四五十个家庭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学校和教研室是不同的,虽然我管理的是老师,其实真正意义上,还是在帮助孩子,可以说是间接教育孩子……所以那段时间我一有空就去学校,我喜欢和低年级的老师一起促膝长谈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受她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我也喜欢静静地坐在教室的后面,聆听孩子的朗读,看他们快乐地游戏;更多的时候,我会走到她们身边,听他们说些悄悄话,你知道,那是一种多美的声音,声音里有信任,还有快乐……”

当柳老师不停地描述她工作的场景时,我不知道这期间的“担子”到底是什么,但我们分明从她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爱,那洋溢在脸上的快乐,是一种一辈子和孩子打交道所透露出的快乐。那口语中所散发出的童真,是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最大收获……

意犹未尽时,我们请柳老师用一句话描述教研室工作的总结,她依然快乐地说:“孩子,让我有无穷的动力。”那是真幸福。

三、创造是一种跃动

阅读柳老师专著的开卷语,写着这样一段话:从自发、分散、零星的粗放型教学研究转向“根据教学研究的中心任务,确定主课题、建立课题群、形成合理的课题结构”的集约型教学研究,这是教研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柳老师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有意地发现经验和问题,形成教学研究课题,作出课题设计,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基地,用“课题组”的形式组织起一班“有心”的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实践研究。

翻阅柳老师撰写的文章,我们有幸目睹了她引以为豪的“对改革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研究”,也体验了人们一直比较淡漠的“对说话教学的研究”。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特别能感受到平实的语句里那富有哲理的反思,“说话课又类型多样,如看图说话、交际说话、做游戏说话等等。不同类型的说话课有其不同的训练侧重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千篇一律,应体现出不同课型的特点”。在她的文章里,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她所为之付出的努力:在长寿桥小学和武林路小学开展“汉语拼音传统拼读法与直呼音节教学法的对比实验”,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自己也“下水”上研究课,为年轻教师作示范,摸索总结出直呼音节的教学方法,在全区中交流、推广,学生的直呼音节能力强了,就为提前读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孩子们可以提前阅读一些儿童读物,用汉字夹拼音的方法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而特别令柳老师纠结的是对识字的研究。自从评上特级教师后,她一直在思索识字教学如何突破难学、难教的问题,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后,很多低年级老师为此愁眉不展,于是柳老师毫不犹豫地和一线老师走上了识字教学研究的征途。在最初的日子里,从统计识字数量,分析生字类型,到中期,探索轻松识字的策略,和老师们一起检查识字的效果,到了最后,当柳老师看着实验区的孩子识字率猛地窜上去,识字教学的相关经验也呈现在笔端的时候,柳老师终于满意地笑了。

说起那段经历,柳老师用“没日没夜”来总结,有时,说着说着,就到了下班的时间,但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就继续说,往往是家人打电话催促吃饭了,才急匆匆赶回去。有时,因为没有想好更优的教学策略,大家绞尽脑汁,反复衡量,施教之后效果不好,继续想,一直想到了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方法后才肯罢休……结束时,柳老师送我们每人一份她关于识字教学的专题讲座,夜深人静时,听着耳畔亲切的话语,我们的心也随着一个个鲜活的字体,不断地跳跃着,跳跃着!

“柳老师,我们知道您对绘本的研究很深,能不能就这样谈谈你的想法?”

“呵呵,关于绘本,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还是2003年的时候,我们省特级教师一行7人到台湾学习,沈大安老师听后,对他们当前正在研究的绘本很感兴趣,就要我尝试。于是,我回来后,着手开始了对绘本的研究……”

从柳老师的叙述中,我们也对绘本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绘本最早出现在西方,有百年的历史,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英文中叫“Picture Books”,在日本称为“绘本”,我国有时也叫“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之作,生动迷人,具有和语言叙述同样的功能,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学龄前儿童读物中70%是图画书。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台湾的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首选,台湾的绘本阅读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入进行有20余年。

国内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等多年来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经典绘本,认为《幼儿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在比较深入地了解了绘本教学的历史和现状后,柳老师认为绘本是孩子们启蒙阅读的突破口,在孩子们心中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更适合孩子们内心对阅读的需要。于是她在长寿桥小学和武林路小学开展了小学低段绘本阅读的研究,引导孩子们走近绘本,亲近绘本,在阅读绘本中识字,在阅读绘本中感受快乐。通过绘本与一般儿童读物的比较,柳老师发现绘本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其一,绘本善于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幼儿平时难以理解的、较为深邃的内涵,包括哲理、生命的主题;其二,从美学的角度来讲,绘本以美轮美奂的绘图,给孩子带来视觉的享受,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第三,图与文相辅共存的平衡关系,营造整个绘本的内在感觉。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绘本阅读更是对孩子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极佳的启蒙读物。她认为,让绘本进入小学课堂是有积极的意义的,是对孩子阅读面的拓展,更是对孩子生命的延伸。

在看到绘本阅读的众多优点的同时,柳老师也在不断地反问:什么样的绘本更适合孩子?怎样把绘本与孩子们的现实体验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孩子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怎样防止孩子因只关注了绘图而造成思维的浅化?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柳老师将研究不断地推向深入。思考永不停止,也许这就是特级教师与平凡教师最大的不同吧!

柳老师与我们的谈话,始终平和,淡定,如涓涓细流,潺潺流入我们心间。生命不息,研究不止,就像办公室里那几盆植物,始终焕发着生命的绿色,闪耀着生命的光彩,让我们的心也回归平静。

(访谈、撰稿 长兴县实验小学 黄玉平

舟山市定海区廷佐小学 夏伟峰 天台县天台小学 庞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