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之魂
14862600000027

第27章 如橡树一般成长——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郭昶专访

在奉化市莼湖镇这个远离县城的偏远滨海小镇,这两年有两个大事件为当地人尤其是家长们津津乐道。先是去年,从县城最好的实验小学调来了一位副校长到镇中心小学任校长,接着是今年,还是这所学校时隔二十几年后又出了一位特级教师,两件事的主角是同一个人,他就是现任莼湖镇中心小学校长郭昶。

“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一样的,应该是‘慢’的艺术,成长不是比速度,而是按自己的个性特长有质量持续地成长。”似乎是为了和自己的观点相印证,郭昶说话的语调也是慢悠悠的,他说最想与青年教师分享的一个理念是“如橡树一般成长”,橡树长得粗壮高大,树冠繁茂,材质坚硬,是因为有了充足的阳光、水分与时间的积淀,做教师的也应该和橡树一样,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从模仿到创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育个性。

珍惜每一次任务

“在有些人眼里任务是苦差事,尤其当你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时,我却认为再小的任务、再无足轻重的角色都是一次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人毕竟是被动的,我是在任务中被成长的。所以,再难再紧的任务我都接,做得不好有前辈会指点,做好了就是经验。”郭昶说,在他的成长历程中,1999—2002年参加的宁波市拓展阅读教学实验是一次让他受益终生的任务。

宁波市拓展阅读教学实验是宁波市小语会开展的一项教改实验,当时还只是教坛新秀的他任务是搜集有关资料,编写与浙教版教材相配套的课外拓展读物、执教拓展阅读的研究课等。很自然地他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实施开展了课外拓展阅读的指导,结果学生进步了,他自己也阅读了很多课外读物。结合课堂实践,这期间郭昶开始逐步走向富有个性的“链接式”阅读教学研究。他尝试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链接阅读,从阅读中获取营养,充实文化底蕴。2002年,郭昶以《滥竽充数》一课为教例进行探索。由于成语故事篇幅极短,拓展阅读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他从网上搜索了大量相关资料,在资料组合的数量与安排时机上寻找最优化。当年7月,他在一次全国性的课堂教学竞赛中执教《滥竽充数》一课,以精彩的课内古文拓展获得评委的一致赞赏,一举获得特等奖。在此后几年,他深入在链接材料和时机上进行了多向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链接式”阅读教学模式。2005年,他的研究课例《种子的力》入选浙江省“百课万人”创新课,并在温岭成功执教,展示了“链接—拓展”式阅读教学的魅力。根据研究他撰写了50余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先后发表于各类教学研究刊物,其示范课《滥竽充数》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制作成教学光盘在全国发行,出版了近20万字的专著《小学语文链接式教学》。

荣誉的光环下,更多更重的任务接踵而来。很快,郭昶作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省教科院、省“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先后赴天台、仙居、衢州、苍南等地送教作报告10余场。他还是奉化市跨校带徒活动的小学语文导师,几年中,先后结对了十余位徒弟。2003年郭昶两次受教科版教材编写组的邀请参加了一至四册样稿的审阅。作为全国级课堂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2005年他被聘为教科版教材小学语文讲师团成员,假期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南、云南、安徽省等地执教示范课20余场次。“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压力,却蕴藏着机会,完成一个任务就是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门。”郭昶举例说,就拿名师带徒活动来说吧,有些教师会觉得这是一项即费时又费力的额外任务,但在他眼里,这是助人者自助的一大美差,他带出了好几个“新秀”徒弟,而自己的很多典型课起先都是徒弟们的研讨课。

抓住成长的关键期

17岁从奉化师范毕业走上教师岗位,29岁那年,郭昶才评了一个宁波市教坛新秀的称号,且为三等奖,似乎有点大器晚成。但此后的十年时间是他的飞速发展期,他没有止于新秀这个荣誉,而是不断地探索、研究、反思和创新,终于在38岁这一年从众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特级教师。

“真正的个性化研究是从评上市级教坛新秀以后才开始的,因为成为新秀后,才可能具有一些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去积淀并完成个性的发展。”郭昶说,他告诉记者很多教师没有抓住这个成长的关键期,于是就有可能从新秀滑向高原期,出现职业倦怠,教学、业务止步不前。当年他因为只拿了三等奖无缘省教坛新秀的评选,似乎看不到什么发展前途,但他一直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结果到2005年,宁波评名教师的时候,他反而成为四个小学语文名师之一,原来和他一起参评市教坛新秀的教师,有的还拿了一等、二等奖的却没有获此荣誉。“成长也像是一次长跑,也许这一圈落后了或者跑在前面了,一切都只是一个阶段,最后还要看耐力和持续的努力。我觉得我就是跑好了这关键的几圈,目前暂时处于领先位置。”郭昶说。

2009年郭昶从实验小学来到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校长,对他来说这样的经历不是一次“下放”,而是另一次“起跑”。在其他教师看来,郭昶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研究,从课堂、学生到教材,他总是不断否定不断出新,正因为如此,在教育事业的长跑上,郭昶似乎从来不曾倦怠过。到了莼湖镇中心小学后,除了担任四年级一个班一周七节课的教学工作外,他着手开展多项针对农村小学特色和问题的研究。针对农村学校学生读写能力弱,习惯差的特点,他带领学校启动了“经典引领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范文引领帮助学生写作。同时,结合地域特征开发了校本课程“海语教材”,引导学生在获得海洋常识的学习和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海洋题材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读写能力。针对农村青年教师,他认为他们缺少的不是技术,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教学执著和对孩子关爱的态度,因此,他提出了学校新的核心教学理念是“激励、展示、分享”,给予师生更多的激励和展示的机会。

(访谈、撰稿《教育信息报》记者 张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