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之魂
14862600000045

第45章 行行复行行——湖州市吴兴区教研中心盛新凤专访

“行行复行行”地寻觅,只为了心中最真的信仰;“行行复行行”地追寻,只为了心中最美的语文。你仿佛为语文而生,你与语文同在!

读着你的简历,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浙江省首届高访学者,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曾获得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省教改之星等30多项荣誉称号。你还那么年轻,可你就是那么有作为。难怪1970年出生的你到2000年就评上了特级教师。

你沿着自己语文教学的研究轨迹一步步踏实地走来:诗意课堂—两极之美—两极融通。你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后,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近年来你分别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开示范教学,还在中央教育三台“名师讲坛”栏目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你出版四部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两极之美》、《盛新凤讲语文》、《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你参与新课程实验教材编写,发表文章、教学案例百余篇,主编或参编各类音像教材、丛书、教育读物多本,事迹被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

这就是你吗?一头长发飘飘,宛若人间仙子,这么美丽却这么有底气;这就是你吗,一脸灿烂笑容,宛若花儿绽放,这么开朗却这么有静心;这就是你吗?一口“和美语文”,宛若深邃智者,这么年轻却这么有思想。这就是你,浑身上下散发着语文的气息,这么优雅,这么芬芳。依稀仿佛,你就是语文,语文就是你!

一、一方沃土,育你在懵懂中起步

1987年你毕业分配到湖师附小,一开始还真的有些不适应,觉得无所适从,但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研究氛围给你很好的滋养。湖师附小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那里名师云集,且有着鲜明的语文教学特色。你非常怀念那个时候的美好时光,好像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自己也不知道哪来这么高的工作热情。一开始,你在班主任工作中脱颖而出,为自己赢得了赞许和自信。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你也开始起步,不断接受公开课任务。从被学校认定为有上公开课的能力后,你几乎每个学期都要承担几次公开课任务,哪怕到了现在,你也基本保证每个学期拿出一堂公开课。

为了设计一份满意的教案,你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放弃了多少与亲人在一起的休闲机会。每次公开课,你都要努力创新,不断突破自己。每次外出,当其他老师完成讲课任务去游玩时,你总要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留下来听课,你对课仿佛有一种痴迷。一位朋友在看了你一叠厚厚的公开课草稿后,惊叹不已,怎么也不理解。你告诉她:“我要使我设计的每一份公开课教案都成为精品。”朋友说:“你这样太苦了,你的所得和你的付出比起来太不值得了。”你却只是一笑了之。

记得那次去省里参赛,孩子年幼,丈夫工作繁忙,你一遍遍修改教案,一遍遍试教。为了想出一个富有创意的点子,你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苦苦地思索。窗外是沸腾的生活,每个人都在轻松愉快地享受着,而你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挣扎。为了寻找“打碗碗花”的媒体素材,你查资料、问行家,甚至跑到长兴的农村同学家实地寻找。你的咽喉炎又发作了,课间连闲话也不敢说。那时候,你把什么都忘了,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拿回一等奖,让省里的专家承认湖州,承认自己。

在上好公开课的同时,你还大胆进行日常教学改革,你学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寻找“原始问题”。你发现学生口语能力较差,便推行了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你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比较随意,便大胆进行了课程设置的改革,每周抽一节语文课上导读课,使课内外阅读“双轨运行,齐头并进”;你又陆续进行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确立了“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的圆形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你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工作着!

二、一批恩师,为你在成长中搭梯

你说你很幸运,你遇到了一批恩师,他们在你成长路上为你鼓劲加油,或为你挑刺修枝,或给你信心鼓舞,他们为你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他们在你的心中播撒阳光,他们伴你一路温暖地走过。

记得你还在师范读书时,教小语教材教法的徐德真老师在你的心中播下了热爱小语的种子。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徐老师一直指导着你的教学,时刻关注着你的点滴进步,成了你教学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师范毕业你分配到名校湖师附小,师从本校周静英老师,周老师那嘹亮的带点拖调的嗓门便主宰了你的整个生活。每次当周老师听完课后对你说出的那个“好”字便成了天籁之音。当她听你课时,一切的评价都写在脸上,如果她边听边微笑,那就是一个字,“好”;如果脸上晴转多云,那肯定就是哪里出问题了;如果实在不像样,她会忍不住愤而起身,把你毫不留情地“赶”下讲台,自己亲自示范。于是,在那个时候,每次上课,你都会去憧憬、期待那笑容。

稍大些,你便被推荐参加学区组建的小语班,师从特级教师邵起凤。邵老师会经常轻声细语地鼓励你。说你的演讲很有文才,说你的文学功底不错,说你的课就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多少年过去了,老师曾经耐心指导的感人情景你都不记得了,但那些给人信心和力量的温暖话语,却像刀刻般烙在你的灵魂深处。当你稍有了些名气后,市教研室来了位教研员——穆老师。是“忘年交”,似“母女”,更像“朋友”。是她,在近十年的光阴中,一直搀扶着你蹒跚走路,教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记得那时,你每次把设计好的教案拿给她看,你总是踌躇,忐忑,没有底气,但只要她认为是好的,只要她说:“拿出去上,一定会成功的!”你整个人都会热起来。很多课,都是在这样的鼓励和肯定中诞生的。

在市外,乃至省外,你也得到了许多专家、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如周一贯先生、沈大安老师、杨再隋教授等,这些名师,他们高尚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你,为你做了很好的典范,让你受益匪浅。

三、几次培训,引你在发展中前行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你参加的培训次数不多,但极有层次感:区小语班;省跨世纪骨干教师培训班;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班;省访问学者培训班。可以说,每参加完一次培训,你就上一个台阶。

1995年参加区小语班,你接触了著名特级教师邵起凤,从此对语文教学开始痴迷。1998年参加省跨世纪班,你认识了湖州以外的世界,在这个班里,经班主任汪潮教授推荐,你开始在全省各地公开示范教学,在浙江小语的舞台上崭露头角。2000年的国家级培训,在与全国各地精英的交流切磋中,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开始在理论上恶补。在京期间,你成了“北图”的常客。回来后,你带回大量的书开始阅读,不断在理论上丰厚自己,你及时对自己前一阶段的教学积累进行了梳理,写成了第一本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两年后你又出版了第2本专著《两极之美——盛新凤经典课堂与教学设计》,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近几年来,你有机会应邀赴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开示范教学,有了许多与全国名师同台上课的机会,你虚心吸纳,进一步了解自己,完善自己。2006年你参加全省最高级别的培训班——访问学者班,在与中学老师的交流中,在与学院老师的碰撞中,你对语文的本真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美语文”。应语文教育出版社约稿写了第3本著作《盛新凤讲语文》,此书还在全国小语会组织的论文论著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成果评比中获专著类一等奖。今年4月,第4本著作《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的出版,在小语界引起很大反响,著名教育专家吴立岗教授在看了本书后,评价道:“和美教学是充分吸取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之精华,在太湖之滨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株奇葩。她学理透彻,案例生动,易于借鉴,回味无穷。”

几次培训,诞生了几本书,这几本书,也记录了你对语文教学思考的轨迹:一开始,觉得语文是美的,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以要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但进一步思考,觉得语文光美还不够,还要实,所以又提出语文教学要追求“两极之美”,既要有阳春白雪之美,又要有下里巴人之美;再后来,觉得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两极融通”后的“和美之境”,所以又提出了“和美语文”。可以说,在几次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你经历了几次蜕变,眼界越来越开阔,你的教学开始由“无视、外视”走向了“内视”。于是你开始真正有了自我,带着自己的思想潜心前行。

四、几番执著,令你在“和美”中闪亮

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跟上这日新月异的教改形势,你选择了阅读和写作。20多年的教学研究生涯,让你坚定了一个信念:甘于执著,守住自己。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当教研员,你都把阅读和写作当成头等大事。每年都要自费订阅上千元杂志。在书的世界里,你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时间的珍贵。在首师大进修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你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为了看书,你多少次放弃了与同学一起外出游玩的机会;为了看书,你多少次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跌跌撞撞地奔走在去“北图”的路上。在书中,多年的思考找到了答案,迷茫的思绪得到了梳理;在书中,你尽情地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交流对话。阅读,使你变得丰厚而成熟。在单位上班,你舍不得与人闲聊,便把边角料时间利用起来阅读。你守住了自己那份宁静与执著,你有时间就读,你有感受就写,你把阅读和写作当成了职业生命。看书、教书、写书,聆听自己生命成长的拔节声,你尽情享受着生活的宁静,生命的充盈,你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丰厚的教育人生!

“和美语文”就是你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和美语文”围绕“融通”这个核心理念,采用一系列教学策略,试图在语文教学的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寻求两极元素的融合。在宏观层面,“和美语文”追求雅俗共赏的优课观、显隐结合的学习观、主客相生的师生观、言意相谐的性质观。这“共赏、结合、相生、相谐”之境,便是“两极融通”之果。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和美语文”主张关注教学细节展开过程中诸多两极元素的融通,如“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入与出”等等,在融通中求“和”,生“美”,在融通中生成理想课境。

你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提炼,总结出了“和美语文”的十一条教学策略:言意互转,同构共生;教学合一,互促互融;虚实互补,融会贯通;诗文互融,相得益彰;一进一出,圆融和美;一呼一吸,吐纳有序;一扩一收,伸缩自如;文字画面,切换补充;内容形式,骨肉相连;作者读者,两情互激;“不求甚解”与“咬文嚼字”融通。

你试图把“圆美”作为语文教学的审美形态,追求和谐婉转的圆润之美,流动变化的圆转之美,含蓄蕴藉的圆融之美。你认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要讲究画圆的艺术,可以遵循“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的画圆规则。追求圆内有圆,画“同心圆”,而且还要画“开放的圆”,即在课内师生一起画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到课外自己再寻找支点,拉线、画圆。课堂最终呈现的应是一个“圆形”的和美的艺术品。

你说:语文教学“求和生美”是理想的境界追求。所以你认为语文课堂只有坚持“适度原则”与“协调原则”,才能克服极化矛盾,达致和美之境。最后你说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追求“雅”、“俗”两极各自独特的美,更要追求“两极融通”后生成的“和”之美。“以俗为雅,俗不伤雅”“雅俗互动”“雅俗共赏”的语文课,是对雅俗两极的包容和超越,生成的言意相生的和美境界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和美语文”课题研究受到全国各地专家、老师、权威杂志的瞩目。《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几家最有影响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杂志都对“和美语文”做专题报道。《小学语文教学》还专门为你做了“人物”专刊,刊登了10多万字的文稿。课题组共有20多篇有关“和美语文”的文章、教例分别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你本人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做“和美语文”的专题讲座,累计大概有10多万名教师听过你的专题讲座。2009年12月,省规课题《“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顺利结题,课题成果获2009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教育科学》杂志破例为“和美语文”开辟专栏,系列文章在杂志上刊登一年。

听着你谈“和美语文”是一种享受,你仿佛又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语文世界;看着你谈“和美语文”更是一种幸福,你似乎又为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你神采飞扬,沉浸在“和美语文”的世界里。依稀仿佛,你就是“和美语文”,“和美语文”就是你!

凯鲁雅克说:“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你说:你也渴望在学术上继续“上路”。如今的你,摆脱了功利的羁绊,变得更加纯粹而专注,走一步,再走一步……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了你一个个幸福满足的脚印。

(访谈、撰稿 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 季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