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生手册
14863700000086

第86章 妇产科疾病

1.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统称盆腔炎。病变随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分为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织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盆腔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盆腔炎:细菌可通过分娩、流产等造成的裂伤及胎盘剥离面、经期子宫内膜剥脱面及生殖器官手术的创面侵入生殖器官而致炎症;月经期局部机体抵抗力下降,如不注意外阴部卫生或在经期性交,细菌可通过阴道侵入子宫、输卵管、卵巢引起炎症;少数可由阑尾炎、膀胱炎等直接蔓延而致;或由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灶经血液循环传播到生殖器官而致本病。

盆腔急性炎症时,病人可有寒战、发热、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白带增多等症状,有时有尿频、尿急、尿痛表现。检查时,下腹部可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宫颈充血、水肿等。急性盆腔炎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有利于渗出液局限于盆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以免感染扩散;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对形成脓肿者,应手术切开引流。

(2)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所致。结缔组织炎性增生所致粘连和内生殖器炎性痞块以及卵巢功能障碍是其特征。可分为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与输卵管卵巢囊肿,以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其症状有下腹隐痛、坠胀、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上述症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前后加剧。慢性盆腔炎顽固难治,一般采用抗生素、理疗及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必要时可施行手术治疗。

预防应注意月经期、孕期及产褥期卫生。月经期、产后及流产后一个月内禁止性交。

2.痛经

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及轻度子宫收缩,一般可有轻微的小腹疼痛,略加休息后大多可以缓解。但如果在月经前后或经期中出现下腹部严重疼痛,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则称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痛经: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未婚、未育妇女。一般从初次行经就伴有腹痛,生育或刮子宫之后,子宫口变松了,痛经可以自然消失。另外还可因精神因素、内分泌不平衡、子宫肌层收缩异常等发病。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有排卵性月经的妇女。

(2)继发性痛经:是指行经数年后出现的经期腹痛,多因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盆腔充血症等引起,需要就医检查治疗。

原发性痛经,一般到25岁左右症状就会逐渐减轻,多数人在结婚生育后疼痛自然消失。其治疗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患者应消除对月经的焦虑、恐惧等精神负担;注意营养及经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月经期前后要保持心情舒畅,消除不良心理,睡眠充足,避免劳累,不吃生冷和酸辣食物等,可以减轻症状;局部热敷和温水淋浴也可使症状暂时缓解。

(2)药物治疗:痛经发作时可以肌注解痉药物阿托品、654-2等,亦可口服抗前列腺素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还可以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3)预防:经前几天口服或局部应用抗前列腺药物如消炎痛等;对少数顽固性痛经者可以采用口服雌激素、孕激素的方法,以抑制排卵,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缓解症状,但不能长期应用。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痛经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于继发性痛经要尽早就医,查明原因,治疗引起痛经的疾病。

3.闭经

闭经是月经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应该来月经时而不来。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种。

(1)原发性闭经:凡是年满18周岁而从未来过月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这种闭经多见于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和畸形,如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先天性卵巢缺如或发育不良等。另外,阴道闭锁或处女膜无孔也可引起闭经,但这是一种隐性闭经,乃因为月经来潮时经血流出的通道被阻塞,致使经血积聚在子宫腔或阴道内流不出来而造成的一种闭经假象。这种病人常常表现为下腹部周期性疼痛,这种假性闭经可以通过手术方法治疗。

(2)继发性闭经:凡是过去月经正常,但停经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引起继发性闭经的原因有:子宫或卵巢切除术后、子宫内膜结核、急慢性传染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糖尿病、慢性肾炎、肝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等疾病,另外,授乳时间过长及长时间服用避孕药物等,也有引发本病的可能。治疗首先要查清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4.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或出血过多通常是由于正常肿胀脱落引起月经的子宫黏膜大量出现,造成血流过多。内分泌失调、骨盆感染或者纤维瘤造成子宫扩张都可能引起月经过多;其他状况如流产,也有类似症状。

月经正常的女性失血量介于1~2.5盎司。超过3盎司则视为异常。体检和其他测试可以发现引起流量增多或行经时间延长的原因。其他测试方法包括超声波、怀孕测试及血细胞计数。

假如医生确诊为月经流量过多但并非急诊病情,那么有几种疗法可供选择。某些激素疗法可减少子宫黏膜的生长,防止过量脱落和流血。

如果不打算再育,还可选择一种更有攻击性的疗法,即用热力破坏子宫内膜。例如子宫内膜切除就是用激光烧掉子宫动膜。另外还有一种新兴的技术(ThernaChoiceballoon)具体方法是:通过子宫颈插入仪器,往子宫里灌很热的水,热水会烫掉子宫内膜,而子宫却完好无损。这种手术需通过局部麻醉进行,是子宫切除术之外的又一种安全选择。

5.月经不调

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统称之为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可发生于自月经初潮到绝经间的整个生育阶段,因其病变的侧重面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月两潮者,称为月经先期。

(2)月经周期退后7天以上,甚至每隔40~50天一潮者,称为月经后期。

(3)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先或后,称为经行先后无定期,又称月经愆期。

(4)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超过正常月经者,称为月经过多。

(5)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缩短,甚或点滴即净,称为月经过少。

治疗本着分型对症治疗的原则进行。

(1)血热型:月经提前、错后,或经期延长,或经血量过多、过少,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黏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

可服固经丸,每次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下,适于经量过多者;清经散胶囊,每次4~6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肝郁化热型: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治宜疏肝解郁清热。

可服调经止带丸,每次9~12克,每日1~2次;逍遥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丹栀逍遥丸,服法同逍遥丸。

(3)气虚型: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

可服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2次,忌食生冷;归脾丸,早晚各1丸,温开水送下。

(4)血虚型: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苦。治宜补血益气。

可服妇科调经片,每次4片,每日3次;妇宁丸,每次1丸,每日2次;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当归补血膏,每次15毫升,每日2次。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均可用。

(5)血寒型: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

可服女青春,每次5~6片,每日3次,饭前服;十二温经丸,每次6~9克,每日2次;女金丹,每次1丸,每日2次;女宝,每次4粒,每日3次;艾附暖宫丸,每次1丸,每日2次;调经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经丸,每次1丸,每日2次。

(6)气滞型: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

可服香附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均可用。

(7)血瘀型: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

可服大黄虫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均可用。

6.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是一种上阴部皮肤和粘膜的不同程度的变白、粗糙或萎缩的病症,病名全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其病因可能与真皮和表皮中分别存在的能够促进、抑制表皮细胞代谢、生长的两种激素失去平衡有关系。临床上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硬化苔癣型外阴营养不良及混合型外阴营养不良3种。

外阴营养不良的常见症状为外阴奇痒难忍,不分季节和昼夜,抓破后局部疼痛,晚期阴道口可挛缩狭窄,周围组织萎缩并失去弹性,造成性交困难。

本病经药物治疗常可取得满意效果。增生型患者可采用1%~2%氢化可的松软膏,硬化苔癣型可采用2%丙酸睾丸酮软膏外涂即可,混合型可采用二者交替应用。激光治疗虽有疗效,但复发率较高。对精神紧张和瘙痒较重者,可给予口服镇静、安眠及抗过敏药物。如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出现溃疡、结节者可行外阴切除术。

外阴白斑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忌用肥皂或刺激性药物擦洗外阴,尽量避免用手或器械搔抓,勿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衣着宽大、勤洗换,同时要注意穿用质地柔软的棉制品。

7.白带异常

白带就是从阴道内流出的白色粘液。白带的多少和性状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平常的白带一般为白色稀糊状,稍有腥气味,半透明量少。当接近排卵期时,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增多,使宫颈腺体分泌增加,白带增多,似鸡蛋清样,具有粘性,可拉成丝状而不断,排卵后孕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宫颈腺体分泌,白带减少,呈粘稠混浊状,下一个月经周期,白带又呈现上述变化。白带中含有乳酸具有杀菌作用。

白带异常是生殖器官病变的一种信号。如患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子宫颈的炎症、息肉或癌变、子宫内膜炎、淋病等疾病时,白带常可以出现量过多,呈脓样、泡沫样、豆腐渣样、血性水样或有臭味等表现。因此如发现白带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病因,对症治疗。

8.子宫脱垂

正常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它靠一些韧带和盆底的肌肉组织维持正常的位置,如果其沿阴道下降,就称为子宫脱垂。

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有:产伤未得到修补,产后过早参加劳动;过多生育造成韧带、肌肉松弛或撕裂;年老妇女盆底组织松弛,张力下降,如患慢性咳嗽或便秘,使腹腔压力增高或长期从事下蹲式劳动等。

子宫脱垂的临床症状为下腹部、阴道、外阴有坠胀感,同时伴有腰背酸痛,于站立和劳动时加剧,患者可自觉有肿块自阴道内向阴部脱出。病情轻者常在腹压增高时子宫才脱出,平卧时可自行回复,重者不能自行回复,行走亦感到困难,需要用手帮助才能送回到阴道内。因子宫脱出后经常摩擦,可引起子宫颈肥大、糜烂、溃疡或炎症,如伴有膀胱或直肠脱垂时,常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张力性尿失禁或大便困难等,轻度的子宫脱垂,均可以使用子宫托、中医药、体育锻练等综合治疗,而严重的子宫脱垂则需要手术治疗。

9.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5~50岁的妇女,尤以不孕妇女常发本病。

子宫肌瘤可以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出现多个。根据其生长部位分为粘膜下肌瘤、壁间型肌瘤、浆膜下肌瘤三个类型。它可以单一类型存在,也可以2种或3种类型同时存在。一般于绝经以后,子宫肌瘤常逐渐萎缩,如绝经后肌瘤增大,须考虑癌变的可能。

子宫肌瘤因生长部位、大小及生长速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持续时间延长,周期缩短,但仍保留月经的规律性;白带增多,有时可出现血性或脓性白带;肿块,对于肌瘤较大或多发性肌瘤,有时于空腹、膀胱充盈时可以摸到下腹部包块;子宫肌瘤一般不疼痛,如肌瘤压迫盆腔血管、神经或肌瘤扭转、肌瘤内栓塞坏死时可以出现疼痛;子宫肌瘤增大,压迫膀胱、直肠,引起尿频和便秘;贫血,主要为长期月经过多所致。

医治原则应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病人的情况不同,可选用以下治法:采用雄性激素、孕激素治疗;对于肌瘤小、月经量少或接近绝经期者,可暂不用治疗,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肌瘤迅速增大或变性时,再做进一步处理;主要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对年龄大、药物治疗无效且有手术禁忌症者,应采用放射治疗。

10.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也叫纤维腺瘤,多见于30~40岁的妇女,表现乳房胀痛和有肿块,其症状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多数病人的乳腺病,能在数月或1~2年后自行缓解。

乳腺增生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由于各种乳腺病的发生都与人体内分泌失调有密切关系,受人的情绪影响很大,所以,要预防乳腺病,就要做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注意修身养性,遇事冷静处理,不怒不躁。

特别是年龄已愈30岁的女性平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自己的乳房,如果发现有包块或压痛点,应马上去医院检查、确诊。如果在非哺乳期发现乳头向外流水、流血,或有分泌物,呈牙膏样白色、淡黄色或淡绿色,此时,即使在乳房上摸不到肿块,也要及时就医诊治,发现越早,确诊越早,治愈的机会就愈大。

11.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开口于小阴唇内侧靠近处女膜处,因性交、分娩、月经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病原体侵入腺体而引起炎症。急性炎症发作时,腺管口因肿胀或渗出物较黏稠而阻塞,脓液积存于腺体内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阻塞或狭窄,腺体分泌的黏液排出不畅,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容易继发感染而致脓肿反复发作。也有一些患者无急性炎症过程,一开始即表现为前庭大腺囊肿。

本病常发生于单侧。急性炎症时可出现一侧外阴肿胀疼痛,影响行走。检查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伴发热、恶寒、口干等全身症状。脓肿可自行破溃流脓。

前庭大腺囊肿可无自觉症状,增长较缓慢,往往无意中触及或检查时发现。如囊肿大,可有外阴坠胀感或性交不适。急性炎症或脓肿形成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急性炎症初期未形成脓肿时,首选广谱抗生素抗炎治疗,如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②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作造口术,前庭大腺囊右亦行造口术,以保留腺体功能。

(2)中医药治疗。

①热毒壅滞:阴户一侧红肿热痛,恶寒发热,口渴饮冷,尿黄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药: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地丁、天葵子各15克,赤芍、丹皮各12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清热解毒丸。

②热壅成脓:阴户一侧肿胀跳痛,有波动感,或破溃流脓,臭秽而稠,发热,口干便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淤、消肿排脓。

方药: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各15克,当归、皂刺、制乳香、制没药、贝母、白芷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③寒凝经脉:阴户一侧肿胀结块,不红不热,状如蚕茧,经久不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治宜温经散寒、化痰散结。

方药:鹿角胶、熟地、白芥子、肉桂、半夏各10克,麻黄、炮姜、甘草各6克。中成药:小金丹。

④外阴熏洗: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野菊花、皂刺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纱布包煎20分钟,先熏后坐浴,每日2次。适用于急性前庭大腺炎初期未成脓时。

⑤外敷法: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于红肿部位,破溃后禁用。

12.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月经不正常,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如按卵巢功能情况可分为有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类。

(1)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多见于生育期妇女,患者大多为产后或流产后卵巢功能暂时失调,卵泡成熟或早或晚,黄体发育与萎缩异常。可以出现月经中期出血,一般3~4天,量少;月经稀发;月经过频;黄体发育不全而出现月经前数天已开始有少许阴道红色分泌物,然后才正式行经;黄体萎缩不全而致经期延长8~10天以上,经血量增多或正常。

(2)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因青春期中枢神经成熟缺陷,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年期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青春期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或延长或缩短,也可正常。可一月两次,也可数月一次,行经时间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更年期则经期常见延后,多为大量出血,周期不规则。

对本病的治疗,应避免精神情感的创伤,强调整体治疗,促进性腺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调节,加强营养。对有贫血者应纠正贫血,注意阴部卫生,防止感染。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青春期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和促进排卵为原则;对育龄期患者,以调整月经周期为原则;更年期患者以止血调经为原则。

(1)一般止血药物,适用于各型患者,如应用维生素K、止血敏、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催产素、参三七、云南白药等。

(2)青春期功血;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黄体酮行人工周期疗法,也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

(3)育龄期功血:主要应用孕激素治疗,有时也可联用雄性激素。

(4)更年期功血:主要应用雌性激素治疗,有时可与孕激素联用。

(5)对于症状严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非青春期功血患者,而又无生育要求者,可采用手术切除子宫。

13.子宫异常性出血

女性每一次月经的到来,都会引起出血。月经引起出血,是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周期性作用的结果。卵巢激素又受下丘脑——垂体的支配,并互相制约。因此任何影响这一系统功能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子宫内膜而致异常出血。

患有此病症的女性常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现象。因此往往月经期不准,十天半月来一次,有时经期长达月余,有的患者还会大量流血。流血过多或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轻重不等的贫血。患者常脸色苍白,头昏眼花、周身无力、心跳气短、记忆力减退。有的患者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血如冲,可导致休克。

患有此症的女性,应解除顾虑,树立信心。由于卵巢在大脑的调节下工作。精神状态不好是会影响治疗的。对青春期女性可用较大剂量的雌激素止血,血止后逐渐减少剂量。以后再用激素造成人工月经周期,使卵巢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周期性功能。更年期,可用雄激素或孕激素,同时用些止血剂,必要时需刮宫止血。对顽固出血、久治不愈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女性,若年龄已在40岁以上,可考虑作子宫切除术。中医根据临床分型,分别采用补气摄清热止血及活血止血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出血期间,应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剧烈活动,保证休息和睡眠,增加营养,这样可提高疗效,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14.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常的子宫内膜,一般都生长在子宫腔内,如果子宫骨膜组织种植在子宫腔面以外的地方,则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异位于卵巢、子宫、韧带等。异位于子宫体肌层组织内时,则叫做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称为腺肌瘤。其中以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表现是痛经、月经失调、不孕。

(1)痛经:在月经最初几年内不痛,以后在月经期疼痛,逐年加剧。疼痛位于下腹和腰骶部,向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放射。

(2)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

(3)不孕:是因内膜异位病变引起输卵管周围组织粘连,输卵管蠕动受到限制。加之子宫后位固定、卵巢功能失调所引起。

卵巢内有子宫内膜,可形成巧克力囊肿,破裂后内容物流到腹腔,引起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能引起盆腔脏器相互粘连。

子宫内膜若异位在直肠壁,可引起便秘及排便痛;若异位在膀胱壁,月经期尿内混有血,约10%的患者有发烧。

对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且不想妊娠者,可做子宫切除术。如患者年轻,病灶又十分清楚,可将该病灶剔除,然后用孕激素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时,要尽量不使它破裂,并保留卵巢的健康部分。

本病还可采取放射疗法。但是如没有合并症,就不用放射疗法。

激素疗法对本病的疗效很好,即用大量孕激素后,异位的子宫内膜退化。对手术后残留的内膜,可用这种方法。也有大量雌激素抑制卵的方法。用雄激素也有效,可缓解痛经,但要注意避免产生男性化症状。

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是在月经期间停止一切激烈的体育运动。不要用塞子堵住月经流出,有子宫后屈者,尤要注意。

15.输卵管炎

由化脓性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引起的输卵管炎症。

输卵管炎多因月经期、产褥期不注意卫生所致。但不能忽视人工流产而造成的输卵管炎:术后2~3天发生腹痛与发烧。放入宫内避孕器,也有可能导致输卵管炎。淋球菌引起的炎症,是与带有淋球菌的男性性交后感染的。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输卵管炎: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炎症轻时有低烧,重时体温可达39℃~40℃。下腹部疼痛,病变较严重的一侧,疼痛一般很剧烈;轻者一般只有腰痛。若出现腹部胀满、腹壁紧张、呕吐等症状时,其病变已波及腹膜。病情相当严重。

(2)慢性输卵管炎,一种是由急性输卵管炎转变而来,另一种是在患肺结核后,结核杆菌经血液播散到输卵管,以慢性的形式发展。结核性输卵管炎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有时也可有腹部钝痛或刺痛,闭经或稀发月经,或月经过多。非结核性输卵管炎有下腹部与腰部钝痛及重压感,痛经或性交痛。

不孕与输卵管炎有关,即使输卵管炎已经痊愈,也可造成不孕。因为输卵管内膜发生炎症后,不容易完全恢复正常,帮助输送卵子的纤毛上皮细胞常因炎症而萎缩或消失。输卵管壁有粘连或瘢痕后,也影响卵子的输送。输卵炎症进一步发展后,管腔可以完全堵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怀孕,也大多造成子宫外孕。

治疗输卵管炎主要采用药物疗法。物疗法主要是用磺胺类药物与抗生素。结核性者要用抗结核药物。这时,除内服与注射外,也可由阴道向子宫内注入。急性期可做下腹部热敷,避免洗澡和性交。

16.卵巢炎

单纯的卵巢炎很少见,大都是输卵管炎发展后波及卵巢所致,故一般将卵巢炎与输卵管炎叫附件炎。

卵巢炎的原因、症状大体与输卵管炎相同。有时卵巢表面受炎症侵犯而不能排卵,或发生内分泌紊乱,因而无月经或有阴道出血等。炎症发展到卵巢深部,使组织受到破坏时,卵巢功能就可完全停止。

如果是两侧卵巢同时发生炎症则治疗比较麻烦。比较轻的炎症,用磺胺类药和抗生素可以治愈。重症者经常复发,但一般不做手术切除附件。

17.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月经调节的机制失常所产生的一种内分泌综合征,其形成可能为肾上腺皮质提早成熟,分泌较多雄激素,其代谢产物引起垂体的促性腺素分泌失常,造成卵巢的器质性变化,出现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多数卵泡呈囊性发育,但未达到成熟,亦无排卵,卵泡的间质和卵泡膜增生,并在促性腺激素(LH)的作用下分泌较大量的雄性激素,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为:

月经失调:主要为继发性闭经,闭经前常有月经稀发或过少;因月经失调和持续无排卵,常导致不孕;因体内雄性激素过多,常导致多毛和肥胖,毛发分布有男性化倾向;双侧卵巢增大,为正常人的1~3倍,在妇科检查或辅助检查时可以发现。

对怀疑为此病者,还需进行盆腔充气造影、腹腔镜检查和内分泌激素测定来确诊。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多采用药物以促排卵治疗,治疗效果以是否引起排卵来衡量。不孕患者还可观察其是否怀孕。

(1)氯酚胺或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合并治疗法:于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五天起,口服氯酚胺每天50~100毫克,连服5天,有效病例于停药后7天左右出现排卵。如每日剂量增至200毫克仍无排卵者,可在服完氯酚胺后7日,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国际单位肌注一次。一般应用3~6个周期。

(2)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常用强的松片5~10毫克,每日1次,于月经第6天开始服用,连服20天,如有效可连服3~6个周期。但这种疗法因并未解决发病的基本病因,故一般于停药后病情将复现。

(3)雌孕激素合并疗法:能抑制丘脑下部、脑垂体,减少LH的释放量,使卵巢缩小,同时还可以促进类固醇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使游离的睾丸酮减少而使减轻多毛现象。

(4)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以改变卵巢甾体激素生成过多,促使卵泡成熟和排卵。但对高17酮类固醇患者和卵泡膜细胞增生症者效果较差。

18.卵巢肿瘤

卵巢组织较为复杂,可以发生多种肿瘤,一般于20~50岁的妇女发病较多,10岁以下及60岁以上者则比较少见。肿瘤,小者如鸡蛋,大者可达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卵巢肿瘤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有些肿瘤可使绝经的妇女再来月经,有的可使成年妇女丧失女性姿态,变为男性型。卵巢肿瘤分为良性卵巢肿瘤和恶性卵巢肿瘤。

卵巢良性肿瘤为妇科常见肿瘤,种类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为发病高峰。多数患者常无症状,生长缓慢,当出现症状时,肿瘤多已长大。病因不清,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卵巢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初期无症状,增大后下腹部可出现包块,患者感到下腹不适,坠胀,或尿频急,大便不畅,气短,静脉曲张,腿肿等肿瘤牵位或压迫症状。当发生蒂扭转、破裂或感染时,可出现急性腹痛。

卵巢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3以上发生于40~65岁。初期也无其它症状,但生长迅速,容易扩散,一旦发现,往往已属晚期病变,因此,至今卵巢癌5年生存率仅为25%~30%。在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占22.9%,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死亡率则超过二者,占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一般早期无症状,但因生长迅速,短期内症状可出现。开始可有盆腔下坠感,腹胀或消化不良,恶心等;晚期可有腹水、腹痛,下腹扪及不规则肿物,多为实性不活动,或出现恶病质。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时,可出现性早熟、月经紊乱,绝经后出血等。

卵巢肿瘤不论良性恶性均需手术治疗,根据其恶性程度采取单纯瘤体摘除和配合周围淋巴结清扫,恶性者术后还需化疗和放疗。卵巢肿瘤的预防主要是定期普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卵巢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妇科急症之一,以囊性畸胎瘤较易发生蒂扭转。卵巢肿瘤发生蒂扭转的原因是:瘤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瘤体表面较光滑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瘤蒂(根部)比较长,当病人的体位发生改变时,如睡觉翻身、起床、弯腰等,特别是在妊娠中期后,卵巢肿瘤随子宫上升到腹腔内,产后子宫缩小,瘤体的活动余地变大,当病人活动或体位改变时,瘤体在腹腔内旋转,则瘤蒂发生扭转(像拧麻绳一样的改变),因瘤蒂内有动静脉血管及神经纤维,扭转阻断了瘤体的血液循环,因神经牵扯、瘤体张力增加等引起突然性剧烈下腹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四肢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腹部检查时常有局限性腹肌紧张及压痛,常可摸到包块。有时扭转可以自行复位,症状自行消失。

如一旦确定为卵巢肿瘤蒂扭转时,应尽快进行手术切除卵巢瘤,并送病理检查确定肿瘤恶性程度,看是否还需要做进一步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患病期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抑郁和过度紧张。

19.阴道炎

(1)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炎症之一,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阴道毛滴虫能破坏阴道内生理的抑菌机制,阻碍乳酸的生成,改变阴道酸碱度,可引起细菌感染加重病情。其病因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游泳池、坐式厕所、衣物或妇科检查器械等传染。妊娠期、月经期或产后,因阴道内酸碱度的改变也较易发生本病。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呈灰黄色泡沫状,质稀量多并有臭味,有时混有血液或呈脓性。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可有外阴瘙痒,如虫爬感、灼热感或疼痛。如滴虫侵入尿道,可出现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因阴道壁炎症充血,可出现性交痛、出血。

本病患者平日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月经垫、毛巾等要用沸水烫洗和日光曝晒;尽量不进公共浴池及游泳池,以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检查,早日发现,隔离治疗。

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在医师指导下,局部应用滴维净、卡巴砷,曲古霉素、灭滴灵。中药熏洗:每次局部用药前可采用1%乳酸或0.5%醋酸溶液冲洗阴道,以改善阴道病理环境,减少分泌物和滴虫数量,提高疗效。凡局部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泌尿系感染者,以及幼女、未婚少女、孕妇或丈夫感染滴虫者,应采用全身用药。常用的口服药物是灭滴灵,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7天为1疗程。但在妊娠早期(孕20周前)的孕妇服用此药有引起胎儿畸形的可能,不宜口服,故应以局部用药为主。滴虫性阴道炎经过治疗,检查阴性后,于下次月经干净3天后复查白带寻找滴虫,如为阴性,仍须连续两次月经后各巩固治疗1个疗程,以防复发。连续3个月均未查到滴虫,才算治愈。滴虫也可通过性交传染而寄生于男性泌尿生殖道,故夫妇双方应同时治疗。

(2)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性病变,属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发病始于外阴并逐渐蔓延入阴道,其传染途径和滴虫性阴道炎相同。身体虚弱、局部抗病机能低落、交叉感染及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易患本病,多见于孕妇及糖尿病患者,当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元增多,酸性增强时,霉菌即迅速繁殖。

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外阴或阴道奇痒,严重者可坐卧不安,影响睡眠,有时可有灼痛、尿频、尿痛、性交痛。

本病的预防措施基本和滴虫性阴道炎相同,此外,应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有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以减轻症状。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创造不利于念珠菌生存的条件,如用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然后局部可用0.5%~1%龙胆紫、克霉唑、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等,也可用中药熏洗。同时,为防止同肠道念珠菌的交叉感染,可口服制霉菌素7~10天。对于患霉菌性阴道炎的孕妇,为避免新生儿感染,还应进行局部治疗,有时需持续到妊娠8个月,以防复发。

治疗期间应禁止房事,夫妇双方应同时治疗。

(3)老年性阴道炎:又称萎缩性阴道炎,是由于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造成雌激素的缺乏,生殖器官逐渐萎缩,表现为阴道皱壁变平消失,粘膜呈苍白色,阴道变窄变短,上皮层变少,甚至完全脱落成为溃疡,粘膜下肌层亦萎缩纤维化而失去弹性。老年妇女如遇有阴道损伤,或患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时,易引起阴道粘膜发炎。其特征为白带明显增多,呈黄水样,严重时为脓样,有时带有血丝,阴道内有灼热感等。阴道炎如长期不愈可使阴道壁粘连,严重时可致阴道闭锁,还可形成阴道和宫腔内积脓。

治疗可口服雌激素,以使阴道粘膜增厚,增强局部抵抗力,用温生理盐水或0.5%醋酸、1%乳酸冲洗阴道。同时每夜睡前于阴道内塞入孚舒达1枚,每日1次,8日为1个疗程。

20.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分急性与慢性宫颈炎两种,但以慢性为多见。本病多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病原体侵入而感染。此外,与性生活过频、物理或化学刺激、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亦有一定关系。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据研究,有宫颈糜烂的宫颈癌发生率为0.75%,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者。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炎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急性宫颈炎白带呈脓性,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或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慢性宫颈炎白带呈乳白色粘液状,或淡黄色脓性;重度宫颈糜烂或有宫颈息肉时,可呈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轻者可无全身症状,当炎症沿子宫骶骨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及痛经等,每于排便、性交时加重。此外,粘稠脓性的白带不利于精子穿过,也可引起不孕。

治疗的原则是破坏柱状上皮,促使鳞状上皮覆盖而愈合。

(1)电熨治疗:利用高频电流对糜烂面做电熨烧灼,适宜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宫颈糜烂。

(3)冷冻治疗:利用液氮快速接触降温,使病变组织冷冻坏死;适用于表面较平整的糜烂。

(3)激光治疗:对宫颈病灶进行气化加烧灼治疗,对病灶的破坏深度较好。激光治疗的优点为疗效高、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组织反应小、痂皮坏死组织少、阴道渗液时间短、愈合好、宫颈不留疤痕,是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理想方法。

(4)微波疗法:微波组织凝固,操作时无烟无味止血效果好,安全性大,一次痊愈率高。

(5)药物烧灼疗法:用40%重铬酸钾或20%硝酸银溶液腐蚀子宫颈糜烂面。

(6)手术治疗:对久治不愈的宫颈糜烂可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对年龄较大或疑有癌变者或合并有其它生殖器官疾病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

(7)养阴生肌散:清洁宫颈,将药粉喷涂于患处,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宫颈糜烂。

(8)阴道灌洗法:野菊花、苍术、苦参、艾叶、蛇床子各15克,百部、黄柏各10克。浓煎200毫升,进行阴道灌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急性宫颈炎。

此外,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及其他妇科手术对宫颈的损伤;经期暂停宫颈上药,治疗期间禁房事。

21.外阴干枯

外阴干枯又称原发性外阴萎缩,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目前认为可能与老年妇女雌激素缺乏有关。临床表现为大阴唇渐渐变平,小阴唇及阴蒂进行性萎缩或消失。因阴道口变狭窄可致性交疼痛。外阴局部皮肤弹性低,表面平滑呈淡白或灰白色,轻度瘙痒。

外阴干枯患者须经医师确诊后方可开始治疗。方法如下:加强营养,口服维生素A;保持局部清洁,可涂2%丙酸睾丸酮油膏或雌激素霜,还可涂肤轻松软膏。

22.孕妇贫血

在妊娠期间,血液总容量增加,而红细胞数目增加较少,造成血液稀释,称为妊娠期生理性贫血。孕期血红蛋白低于10克/1000毫升,红细胞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则为贫血。

在孕期贫血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孕妇体内贮存的铁首先动用,如不及时补充,或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就会逐步出现贫血。故在怀孕早期,由于孕妇厌食,早孕反应,孕期食物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都会因营养不良而引起贫血。尤其是双胎的孕妇更易发生。

轻度贫血(红细胞在350万以下,血红蛋白在10克以下)对妊娠、分娩无大影响,重度贫血(红细胞在150万以下,血红蛋白在5克以下)则可能引起早产、死胎,生出的孩子比正常的小,产后容易感染。

预防本病,在整个妊娠期要注意铁和维生素B12的摄入,可多进食肝、蛋、瘦肉、豆类、蔬菜及水果等。应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发现贫血时要及时治疗,必要时补充铁剂。同时,应加强产前的检查,如发现有引起贫血的各种疾病,要治疗后再妊娠为宜。

23.孕妇静脉曲张

妊娠晚期,由于下肢的静脉受子宫压迫血液难以返回心脏,孕妇的腿、外阴、腹部甚至乳房等部位的静脉呈青色凸鼓出来,这叫静脉曲张。孕妇要注意不要碰撞静脉曲张部位,以免受伤出血。另外,不要长时间站立和盘腿打坐,睡觉时用垫子抬高脚位,不穿过紧内衣。这些都可缓解静脉曲张。

24.孕妇下肢浮肿

在妊娠期间,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的血浆和组织间液体增多,如果劳累、行走和站立时间过长,下肢容易出现浮肿。特别是到了妊娠后期,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肢静脉,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下肢更容易发生浮肿,不过,一般经卧床休息后,这种浮肿大多能自动消退,如经卧床休息后仍不能消退的,称为妊娠水肿。妊娠水肿又分显性水肿和隐性水肿:如孕妇下肢皮肤发亮、弹性减低,用手指按压后出现凹陷,叫做显性水肿;有些孕妇体表无明显水肿,液体潴留在各器官的间隙中,体重增长很快,每周超过半公斤以上,这类水肿叫做隐性水肿。

妊娠期出现的水肿,是怀孕引起的生理反应,不用害怕,只要注意休息,坐、卧时将双腿抬高,少吃含盐过高的食物,水肿就可以减轻和消失。如果下肢水肿严重,经上述方法仍不见效,或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则要考虑是否患了其他疾病,需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25.孕妇水肿

妊娠期妇女由于脾肾阳虚,孕后更感不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上不能温煦脾阳,下不能温化膀胱,水道不利,泛溢肌肤,遂致水肿。此外,胎气壅阻,气机滞碍,水湿不利,也成肿。如仅见脚部浮肿,且无其他不适则不需做特殊治疗,多在产后自行消失,除此之外应引起注意。故水肿多因脾虚、肾虚、气滞等所致。

(1)脾虚妊娠水肿。孕妇脾气虚弱或过食生冷,内伤脾阳,脾虚传输失职,不能制约水分,水湿停留,溢于四末则为肢肿。证见: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明白,皮薄而光亮,胸闷气短,懒于言语,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嫩,苔薄白或薄腻,也有齿痕,脉缓滑无力,宜用健脾行水之药膳治疗。

①山药薏米粥:

淮山药、薏米各30克,大枣20枚,肉桂0.5克。

煮粥,每日1剂,连服4~5剂。

②千金鲤鱼汤:白术、生姜、陈皮、白芍、当归各10克,茯苓15克,净青鲤鱼一条(约500克)。将诸药用纱布包好,与鲤鱼同煮1小时,晨起吃鱼饮汤。

(2)肾虚妊娠水肿。禀赋肾虚,命火不足,孕后胎阻气机,有碍肾阳敷布,膀胱气化失职,不能气化行水。且肾为胃之关,肾阳不布,则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水遂泛溢而为肿。证见:孕后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心悸气短,下肢逆冷,腰酸无力,苔白润,脉沉细,宜用益肾化气行水之药膳治疗。

①补肾鲤鱼汤:杜仲、枸杞各30克,干姜10克,鲤鱼500克(1尾)。前3味洗净,装入纱布袋,扎口;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药同煮1小时,去药袋。饭前食鱼饮汤。

②姜桂茯苓饼:干姜、肉桂各3克,茯苓(去皮)30克,面粉、白糖各适量。干姜、肉桂、茯苓分别为末,和匀,加面粉、白糖,与水调和后做饼,入笼蒸熟。每服15~20克。

③黄豆芽蘑菇汤:黄豆芽250克,鲜蘑菇50克,调料适量。黄豆芽去根,洗净,加水煮20分钟,下蘑菇片,入精盐、味精,再煮3分钟。佐餐食。

(3)气滞妊娠水肿。素多忧郁,气机不畅,当妊娠4月以后,胎体渐长,更碍气机升降,遂致气滞肿胀。证见:妊娠3、4月后,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头晕胀痛,胸闷肋胀,食少,苔薄腻,脉弦滑。宜用理气行滞、佐以健脾化湿之药膳治疗。

①饭豆陈皮:花生仁、饭豆各150克,陈皮5克,红枣10枚。诸味洗净,加水共煮熟。温热食,每日1~2次。

②二陈竹叶茶:陈皮、陈瓢各10克,鲜竹叶20片,白糖适量。煎煮数沸,加白糖。代茶饮。

26.孕妇腰痛

随着胎儿不断发育长大,孕妇到了妊娠中后期,为了使重心前移的身体保持平衡,不得不使头部和肩部向后倾斜、腰向前挺,使背部肌肉处于一种不自然的紧张状态,这样就增加了腰部的负担,如果孕妇平时缺少锻炼,腰肌张力差,就容易感到腰胀背痛。

经常洗热水澡,可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减轻腰部疼痛。轻轻按摩腰部,对减轻腰部疼痛也有很好的作用,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态,行走站立都不宜过久,注意休息,这对减轻腰肌紧张和负担都是有益的。

27.孕妇腹痛

(1)异常妊娠所致的腹痛。

在妊娠12周以前(妊娠早期),只要孕妇有腹痛出现,就应该想到流产和异位妊娠。在妊娠中期以后出现腹痛,要考虑到早产及正常位的胎盘早剥。

流产时的下腹痛,在先兆流产、难免流产、过期流产发生感染时,表现不尽相同。主要有少量的阴道出血,有时伴有轻微的下腹痛、腰痛及下坠感。进一步发展,阴道出血量增加或因宫腔内存在血液或血块,可刺激子宫收缩,导致下腹部阵发性剧痛或痉挛痛,并有坠胀感。随着子宫体部的强烈收缩,子宫颈口逐渐开大,出现交替的反复性腹痛。

异位妊娠时的下腹痛多发生在妊娠部位破裂时,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少见的还有腹腔妊娠及卵巢等其他部位妊娠。

①输卵管妊娠。无论是输卵管流产还是输卵管破裂均能发生剧烈的腹痛。输卵管流产、破裂,首先感觉是患侧下腹部剧烈刺痛,在反复发生刺痛的同时或在其前后出现阴道出血。由于妊娠处破裂或输卵管流产可迅速发生腹腔内大量出血,因而引起全腹持续性疼痛、腹壁紧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和放射到会阴部、阴部及肩胛部的疼痛。

②卵巢妊娠。其症状与输卵管妊娠相似,有轻微的下腹痛及阴道出血。

③子宫颈妊娠。症状有下腹痛、腰背痛及阴道出血。一旦发生流产或破裂,出血很多。

④腹腔妊娠。多于种植处穿破,发生腹腔内出血,引起腹膜刺激症状及出血性休克。

妊娠中期以后因胎盘早期剥离(早产)所致的腹痛,其疼痛程度取决于胎盘剥离面积。轻度胎盘早期剥离,外出血量少,腹痛是由血液对子宫的刺激产生宫缩所致;中度胎盘早期剥离,外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此时疼痛也不十分剧烈;严重胎盘早期剥离时,胎盘后有大量出血,若血液渗入子宫壁肌层,腹痛可呈刀割样剧痛。

(2)妊娠期间合并腹痛的疾病。

妊娠期间引起腹痛的妇科疾病,往往是妊娠前就存在的,有些是妊娠前已诊断,有些是妊娠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或某种妊娠生理变化,诱发出妇科疾病的症状或导致某些妇科疾病严重化而表现出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疾病:

①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妊娠早期,肿瘤嵌入盆腔易引起流产;在妊娠中期,肿瘤容易发生蒂扭转、出血及变性,引起剧烈腹痛;在妊娠晚期不仅可以压迫产道而发生梗阻性难产,而且容易被压破,发生剧烈的腹痛。

②妊娠子宫肌瘤合并腹痛。在妊娠早期由于黏膜下肌瘤的存在,常易发生流产,引起腹痛;随着妊娠增大的有蒂的浆膜下肌瘤,容易引出子宫收缩等因素发生蒂扭转、坏死,产生剧烈的腹痛;当子宫肌瘤生长加快时突然或慢性血运不足,可发生中心性缺血,造成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引起腹痛、发热及白细胞增加等。

③妊娠子宫扭转。多见于妊娠晚期,多在活动中以突发性下腹部剧痛发病,疼痛多为持续性,可遍及全腹,与卵巢瘤蒂扭转的症状相似。

④子宫破裂。多发生在分娩开始后,其破裂有自然破裂(多因子宫肌纤维组织变性、胎盘异常及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等)和损伤破裂(多为不适当的用催产素催产或各种产科手术损伤)。子宫破裂时,突然发生锐性剧痛,部位均在耻骨上区域。

一般能引起腹痛的疾病在妊娠时也均能发生,如肠系膜血管闭塞、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尿路结石、急性膀胱炎等。若发生在妊娠初期,可按常规诊断和治疗。若发生在妊娠中期以后,因子宫的逐渐膨大,腹部的逐渐膨隆,诊断和治疗就越来越不容易,临床上应从各个角度去分析,结合妊娠这一特殊情况考虑冶疗。

妊娠腹痛的治疗: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血虚,气郁,腹寒等。

(1)血虚妊娠腹痛:素体气血虚弱,妊娠以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气血运行无力,胞脉失养,因而腹痛,其痛为绵绵作痛,兼见面色萎黄,或少寐心悸,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滑弱,治宜养血安胎止痛。

①黄酒蛋黄:黄酒500毫升,鸡蛋黄14枚。将二味同放入铝锅,用小火炖煮至稠黏,待冷,存罐中备用。平时当饮料喝。

②枣杞鸡汤:大红枣10枚,宁杞30克,500克童子鸡1只。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与枣、杞同炖至鸡烂熟,吃鸡喝汤,食时可入精盐少许。

(2)气郁妊娠腹痛:素性忧郁,孕后血以养胎,肝血偏虚,肝气失于条达,血海气机失调,胞脉阻滞,气血不畅,以致腹痛。证见:小腹肋胀痛,或情志不爽,或急躁易怒,脉弦滑,苔薄黄。治宜用舒肝解郁、止痛安胎。

①陈皮木香烧肉:陈皮、木香各3克,瘦猪肉200克。先将陈皮、木香焙脆研末备用;在锅内放食油少许烧热后,放入猪肉片,炒片刻,放适量清水烧熟,将熟时,放陈皮、木香末、食盐,搅匀。食肉及汤。

②绿梅茶:绿茶、绿萼梅各6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频饮。

③虚寒之妊娠腹痛: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去温煦,有碍气血畅行,因而发生腹痛。证见:妊娠小腹冷痛,绵绵不止,形寒肢冷,面色亮白,或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苹果豆蔻煲乌骨鸡:乌骨母鸡一只(约500克),苹果、草豆蔻各5克。鸡治净,草果、草豆蔻入其腹内,以竹签缝好切口,加水煮熟,调味食。

28.孕妇肾结石

妇女妊娠期肾结石的发生率比较高,尤其以右侧肾更为多见。妇女怀孕后输尿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张、积水、尿流减慢,从而诱发结石。妊娠时的妇女内分泌功能变化也很大,这些变化使肾盂和输尿管的正常排尿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收缩蠕动作用减慢、郁滞或不甚通畅,这样也会诱发肾结石。

为了防止妊娠期肾结石的发生,孕妇每天要保持适量的运动,这样既能促进肾盂、输尿管的蠕动,又能改变体位,防止子宫持久地压迫尿道。其次,孕妇不要偏食,尤其不要过多地进食某些诱发肾结石的食物,如可可、咖啡、菠菜、白薯及动物内脏等。孕妇要多饮水,特别是夜间也要尽量喝点水,以增加尿量,促进输尿管蠕动,防止尿液浓缩,出现结石。

29.孕妇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对于血液的凝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妇女在怀孕期间如果血小板减少,不仅分娩时可能会出血不止,影响健康和生命,而且对于胎儿和新生儿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如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体内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种抗体能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的血小板遭受破坏,导致胎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这种抗体又能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产生出血倾向。

因此,妇女怀孕后发现血小板减少时,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向医生讲明自己的病史。血小板减少的明显症状是出血。但某些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可以暂时不发生,甚至血小板计数也不减少,但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却仍然可以产生,并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孕妇如果有这类情况,应如实向医生说明,以争取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如从产前两周开始口服强的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而且可以阻断胎儿体内的出血倾向。

(2)避免使用对血小板有损害作用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以及X线检查等。

(3)外伤出血和感染等均能增加血小板的消耗,使血小板数量更为减少,应注意尽量避免。

(4)提前一周住院待产。这样可以得到医生的观察和治疗,为分娩做好准备。如产前血小板过低,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输入鲜血、血小板,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分娩后应有一段住院观察的时间,注意原发病有无变化,有无产后感染,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对于新生儿,医生也会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查孩子的血小板是否正常,注意发育状况。

(6)产后要避孕。一般不要再生第二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接受医生的避孕指导,但一般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以防发生宫内感染和出血。

(7)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可以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治疗这些疾病的激素等药物也能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因此有这类疾病的产妇不应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

30.孕妇牙龈出血

妇女妊娠期间,常有牙龈水肿,显得肥厚而松软,牙龈的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深红色或紫红色,而且容易出血,嘴里经常黏糊糊的,刷牙的时候出血更多,这就是妊娠性牙龈炎。如果妊娠性牙龈炎急性发作,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牙龈疼痛。有时,个别牙龈肿大突出、发红,即称为“妊娠牙龈瘤”。出现这些异常变化,往往给孕妇带来精神负担。

妊娠后牙龈发炎,是因为孕妇体内雌性激素、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明显增加,这些女性激素的急剧增加可以促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弯曲、弹性减少、渗透性增加、血液积滞。妊娠期的第2、3个月和产前两个月炎症的发展比较厉害,出血现象也比较严重。此外,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排列不齐,有大量牙垢,用口呼吸等,也是引起妊娠性牙龈炎发生的因素。

妊娠期牙龈出血多由于阴虚胎火上炎,灼伤齿龈血络,迫血外渗所致。可用滋阴清火、护养齿龈的方法治疗。方用:生地12克,丹皮、知母、菊花各6克,麦冬、黄芩各9克,芦根30克。一般连服7剂,牙龈出血即会明显减少或消失。

31.孕妇烧心

烧心是由胃酸过多引起的。其原因一是有慢性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二是由于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醋、油、酸等。所以,孕妇要针对原因进行治疗,或致力于使饮食有规律,或减少刺激食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酸药物。

32.孕妇高血压综合征

由于妊娠所引起的高血压综合征变化,即为“前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子宫胎盘缺血、家族遗传因素、免疫学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血液粘稠度的改变等。子宫胎盘缺血可能是引起妊高症的重要原因。因为妊高症多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葡萄胎或伴有慢性血管及肾脏疾病的患者。其次,血管反应性增强也可能是产生妊娠高血压的原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分为妊娠前期的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中、后期的高血压综合征,其症状大不相同。一般人所谓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就是指妊娠中、后期的高血压现象而言的。

罹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一般在3/1000左右。倘若孕妇本身不知自己的病状,未接受治疗的话,就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时母体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妊娠中有异常现象时,应该特别注意这种类型的疾病。

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只要立刻治疗的话,大部分都可平安地生下活泼的婴儿,而且分娩后也不会留下肾脏机能方面的后遗症。倘若没有接受妊娠检诊,不知道患了这种疾病,往往会因此招致死亡,轻者也会在分娩后留下肾脏方面的器质性疾病。有时母体也会产生突发性痉挛而致死亡。因此孕妇必须特别注意。

有些人认为,孕妇在妊娠中产生令人寒栗的疾病是由胎盘内的特殊物与母体的特异体质引起的。原因至今仍未能确定,只了解这种症状专门发生在妊娠的时间,一切症状都会随着妊娠的终止而结束,如果给予适当的处置和治疗,就可完全治愈。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症状很多,一般是出现浮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目前一般认为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肾脏机能衰弱而引起的。

症状严重时,头部会感到不舒服,几乎与目眩症一并出现,继续恶化,就可能会导致全身性的癫痫,进而引起痉挛,意识也变得模糊不清或完全失去意识,这种现象与脑溢血患者的症状极其相似。痉挛现象一般只发作一次,也可能反复发作好几次,更严重的患者,会在意识不明不白的情况下死亡,孕妇应特别留意。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必须依照医师的指示治好肾脏障碍。肾脏机能受到损害时,若不加以治疗,只要再次怀孕,肾脏机能就会继续恶化,纵使以后不再怀孕,也会终生陷困于肾脏的毛病中。肾脏是主管排泄身体中废物的器官,因此肾脏有毛病时,身体中的废物就无法顺利的排出体外,一直蓄积在体内,因而愈积愈多,结果引起尿毒症。

用手指头自筋骨的上方向下压,如有隐凹的痕迹,就是浮肿。从皮肤陷凹的程度就可了解浮肿的程度是否严重,若浮肿情况严重时,在脸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浮肿现象。如体重在一定的时期内突然增加,这种现象往往因为身体中的水分蓄积得太多,而为皮下浮肿的征兆之一。

在妊娠中,一般孕妇都有或多或少的脚部浮肿现象,其原因为妊娠中随着子宫的扩大,骨盆瘀血,流动到脚部的血液容易停滞等,这种现象在白天工作的时候特别明显,纵使没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也会看到浮肿的现象。正常情况下,经过晚上躺卧一晚之后,下腹部的血管所受的压迫感就会减轻,因此早晨起床时,浮肿现象一定比前一晚减轻。应该留意到这点,孕妇在早晨起床后,如果未见浮肿现象减轻,就可能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该积极接受检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重点在于保持安静和餐食疗法,其次才是药物疗法。

关于餐食的主要食谱和内容,依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但原则上要控制食盐与水分的摄食量,并摄食含有高蛋白质、低热量的餐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妊娠高血压应卧床休息,室内要安静、避免声、光学刺激。卧床休息最好采取左侧位并稍垫高下肢,这样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下肢浮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可使血容量增加,增加肾脏及胎盘血流供应,肾素分泌减少,前列腺素产生增加,有助于降低血压,并且有助于防止胎儿在子宫内因缺血缺氧而发生胎儿窘迫,胎儿发育迟缓。之所以要采取左侧卧位,是因为左侧有乙状结肠曲,可起缓冲作用,避免膨大了的子宫直接压迫下腔静脉。

(2)合理饮食对预防妊娠高血压也有好处。一般孕妇对镁的需要量比平时要大。所以患妊娠高血压的孕妇除要慎用可以导致尿镁排出增多的利尿药双氢克尿噻、速尿及庆大霉素等药物外,还要注意适当多吃些含镁丰富的食品,如大豆、花生、杏仁等,少吃肥肉及其它动物性脂肪,主食不要过分精细。

(3)钙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口服钙可以有效地预防血压升高。妊娠期对钙的需要量增加,孕妇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有助于钙的补充。

3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每在月经前出现烦躁不安、易怒、思想不集中、失眠、浮肿、乳胀或腹胀、腹泻、溏清等一系列症状而行经后缓解的异常情况,即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本病多见于平时性情急躁、易激动、常忧郁的妇女,部分症状又属精神状态改变,因此,肯定存在精神因素。至于其他症状,像头痛、浮肿、乳胀等,由于水盐潴留引起,与经前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增高,也就是说雌激素过多或相对过多有关。

症状轻者,经前注意劳逸结合,稳定情绪,忌盐、淡食有益。重者,可酌服利尿剂、镇静剂或选用抗雌激素药物。

34.不孕症

婚后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避孕同居二年而未能受孕者称不孕症,有原发(婚后从未受孕)和继发(曾经怀过孕)之分。

造成不孕的女方因素有:

(1)排卵障碍(全身性疾病、各种卵巢疾病、各种中枢性影响,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

(2)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卵管堵塞或功能障碍。

(3)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尤其是内膜)功能失常。

(4)子宫颈因素和外阴、阴道因素。

男方不孕的因素有:

(1)全身、局部或先天因素所致精液异常,如无精子,精子数目少,活动力弱,形态异常等。

(2)精子运送受阻,如炎症特别是结核所致输精管阻塞、阳痿、早泄使精子不能送入阴道以及自身免疫性抗精子抗体的存在等。

属男女双方不孕的因素有:

(1)缺乏性生活知识。

(2)夫妇双方过分焦虑不孕而精神紧张。

(3)免疫因素:女方对精液产生抗体。

不孕症夫妻诊治时要本着下面的原则:

(1)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不止一种或一方的不孕因素,因此不孕症诊治之初夫妻双方都要检查原因,以免诊治费时劳而无功。

(2)无论选择西医或中医诊治,均应以先判明不孕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治疗为宜,否则往往徒劳多时却不得要领,欲速反则不达。

(3)不孕病人在达到怀孕目的并成功分娩之前,夫妻双方所有的诊治资料都应妥善保存,以便在转换医院或医生治疗时使其能得到你过去诊治的完整资料作参考,在此基础上继续诊治则大大省时、省钱、少吃苦。

(4)不孕妇女要有正确认知的态度,既要认真、积极,又不能操之过急,或为家庭、舆论压力而焦虑不安,这样只能增加对正常排卵和生殖内分泌的不利影响。

35.妊娠合并心脏病

孕妇如罹患心脏病,不论是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均会增加心脏额外负担,并可进一步导致心脏病恶化,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心脏病孕妇最危险的时刻是:妊娠32~34周,此段时间孕妇血容量最高;分娩期:由于回心血量的骤增或骤减等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增加心脏负担,易致心力衰竭;产后3天内,血容量再度增加。

患有心脏病的妇女在怀孕前应到医院检查,由医生根据心脏情况确定可否妊娠。若未检查而自行妊娠,经医生检查不宜生育者,应在妊娠12周之前做人工流产。允许继续妊娠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产前检查,必要时住院治疗。

(2)避免疲劳,保证睡眠,防止情绪激动。

(3)从孕中期开始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4~5克。

(4)防治贫血、维生素B缺乏、蛋白质缺乏及感染等影响心脏功能的因素,如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孕妇体重增加不宜超过10公斤,避免受凉感冒。

(5)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须提前2周入院待产。

36.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期间,体内新陈代谢增强,肝肾负担加重,一旦患病毒性肝炎,对肝炎病情的控制及孕妇、胎儿均不利。

怀孕合并肝炎易使肝炎病情加重,尤其是妊娠晚期患肝炎,较易发展成暴发型肝炎,急性肝萎缩,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

肝炎合并妊娠,早期会使早孕反应加重,晚期易致产后大出血,造成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儿,并可传染胎儿或新生儿。因此对孕妇合并病毒性肝炎应特别重视,如果病发在妊娠早期(3个月内),从孕妇安全和优生观点出发,以进行人工流产为宜;如果病发在妊娠中晚期,应积极治疗肝炎,若治疗无效,病情继续发展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此外,因病毒性肝炎母亲的乳汁中半数以上有肝炎病毒,故不应哺乳,婴儿也应隔离,并注射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回乳也应避免用雌激素。

37.妊娠合并肺结核

妊娠合并肺结核可分为非活动型肺结核与活动型肺结核。

非活动型肺结核,结核病变范围不大、肺功能无改变者,对妊娠过程和胎儿发育影响不大,妊娠对肺结核的病情也无多大影响。如果病变范围较广的活动型肺结核已有心肺功能不全者,结核已严重损害了病人的健康,而妊娠又将加重孕妇的负担,常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胎儿可因缺氧、营养不良,导致发育迟缓或死胎。

因此,发现孕妇患重症或活动型肺结核,应在妊娠前3个月内行人工流产术;妊娠中、晚期发现者则应积极治疗肺结核,改善心肺功能,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若虽经治疗,病情仍不稳定,或妊娠使肺结核显著恶化者,则不宜继续妊娠。

孕妇患活动型肺结核者,分娩后婴儿应立即接种卡介苗,并与之隔离,以避免感染。若母体病情稳定无排菌者,可考虑母乳喂养。

38.妊娠合并肾炎

妊娠合并肾炎主要为合并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和血氮潴留。

妊娠会加重肾脏负担,促使原有病情加重,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多,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炎在早期仅有蛋白尿,无高血压、血清肌酐不超过105%毫克者,对母儿影响较小。但病程长者,可致胎盘功能减退,导致宫内发育迟缓甚至宫内死亡。

有氮质血症者,肾功能不全已发生,应终止妊娠。病情轻者,应定期检查、注意休息、预防感染,妊娠后半期应住院治疗,以便随时观察肾功能变化,如发现肾功能不断恶化,则应终止妊娠。

39.妊娠合并贫血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以缺铁性贫血为主,是因铁的摄入量不足所致。

轻度贫血胎儿受到的影响不大,若母体过度缺铁而致重度贫血,则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甚至早产或死胎,孕妇重度贫血时常伴有心肌缺氧,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同时,贫血也减低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孕期、产时及产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

孕期贫血的症状为易疲劳、乏力、脱发、指甲脆薄、口腔炎、舌炎等,重度贫血者可有面色苍白、浮肿、头晕耳鸣、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贫血孕妇生产时及产后容易发生休克、感染、心力衰竭等。

孕妇轻中度贫血可口服铁剂,重度贫血可肌肉注射补充铁剂,必要时输血或输红细胞。如口服铁剂对胃肠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在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忌饮茶,因茶不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若孕期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则预后较差,宜在怀孕早期行人工流产。

40.妊娠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怀孕以后,妊娠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及产科的并发症、胎盘激素的作用等,常使病情复杂化,孕期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产褥期易发生低血糖症。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有:产科合并症发生率高,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因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多功能缺陷,故合并妊娠时极易发生感染,甚至发展为败血症;糖尿病孕妇糖利用不足,能量缺乏,常出现产程延长、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等;羊水过多发生率高;手术产率高。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有:巨大儿发生率高;胎儿畸形发生率高;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新生儿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有严重的心血管病、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炎时,则不宜怀孕,一旦怀孕也应及早终止妊娠。但如果病情轻或控制较好,虽可以妊娠但在孕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控制糖尿病。

(2)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及内容,除常规的产科检查外,还要查肾功能、眼底、心血管功能。

(3)不宜口服降糖灵、优降糖等降糖药物,以免影响胎儿。

(4)应在孕35周左右住院观察待产,若有胎儿处境危险信号应立即终止妊娠。

41.妊娠合并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并发症,孕期由于增大的子宫会使阑尾的解剖部位改变,致使其临床表现不同于非孕期。妊娠期阑尾炎的病程发展较快,易发生穿孔及腹膜炎,也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

孕妇患阑尾炎时,表现为逐渐加剧的下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压痛等,此时应及早到医院诊治。一旦确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采取保胎措施。

4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可能与雌激素过多和长期刺激有关。妊娠期孕妇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患子宫肌瘤的妇女如果怀孕,子宫肌瘤可能妨碍胚胎或胎儿的发育、活动并进而引起流产、早产或胎位不正;也可能阻塞产道,引起难产,分娩期还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胎盘残留,产后出血不止等。

一般小的肌瘤合并妊娠,多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对妊娠分娩影响不大,分娩后须注意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如果肌瘤引起胎位不正,产道阻塞,阴道分娩有困难,则应行剖宫产术,术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或子宫切除术。

如肌瘤发生肌瘤血管壁缺氧、破损,血红蛋白从血管渗入肌瘤组织中等“红色变性”,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脉搏加快、白细胞增多等,则应随时终止妊娠,切除子宫,以防癌变。

43.妊娠合并痔疮

妇女怀孕后,有很多人会发生痔疮,或者原有的痔疮因怀孕而加剧。这是因为怀孕后胎儿生长发育,子宫不断增大,可以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血液的正常回流,使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直肠静脉丛扩张形成痔或使痔加重。

妊娠合并痔疮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便后便血,以及局部疼痛,排便、行走、咳嗽、用力后症状加重或脱出肛门。孕妇患痔疮一般不宜手术,以保守治疗为主,可待分娩后3个月手术治疗(血栓性外痔除外,常需切开外痔,取出血栓)。

孕妇痔疮应以预防为主,防止便秘,避免久坐久立,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不食辛辣等刺激之物。

44.妊娠剧吐

妊娠后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引起脱水及酸中毒者称为妊娠剧吐。严重者肝、肾功能受损,危及孕妇生命。本病的发生与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急剧上升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故常见于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或精神紧张型孕妇。多在妊娠6~12周左右出现,妊娠3个月后症状逐渐好转、消失。

妊娠剧吐主要症状是剧烈恶心呕吐,严重者滴水不进,呕吐物为胆汁、清水或夹血丝。日久则出现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消瘦、体重下降、口唇燥裂、眼窝凹陷、皮肤失去弹性、尿量减少、呼吸深快,有醋酮味。严重者脉搏增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当肝肾功能受到影响时,可出现黄疸和蛋白尿,甚则眼底出血,病人意识模糊或呈昏睡状态。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补液止吐:每日补液量至少维持3000毫升,给予5%~10%葡萄糖2000毫升,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1000毫升,或根据孕妇体质状况和液体丢失情况酌情加减。液体内可加10%氯化钾20毫升、维生素C3克、维生素B6200毫克。

②纠正酸中毒:根据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予以静脉补充5%碳酸氢钠溶液。

③适时终止妊娠:经过上述处理,病情无改善,并出现持续黄疸,体温在38℃以上,心率超过120次/分,或眼底出血者,应考虑终止妊娠。

(2)中医药治疗。

①脾胃虚弱:孕后恶心呕吐,或食入即吐,呕吐清液或食物,体倦乏力,神疲思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陈皮、苏梗各10克,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②肝胃不和:孕后恶心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呕吐酸水或苦水,心烦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陈皮、竹茹各10克,白术、茯苓、白芍各15克,砂仁(后下)6克。中成药:左金丸。

③痰湿阻滞:孕后恶心、呕吐、痰涎,不思饮食,口淡黏腻,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化痰除湿、和胃止呕。

方药:陈皮、制半夏、藿香、佩兰各10克,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各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中成药:二陈丸。

④气阴两虚:孕后呕吐剧烈,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目眶下陷,口干咽燥,尿少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而干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方药:太子参、生地、麦冬、白术、沙参、茯苓、芦根各15克,五味子、陈皮各10克,砂仁(后下)6克,生姜3片。中成药:生脉饮。

45.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俗称“宫外孕”。包括输卵管、腹腔、卵巢、阔韧带、宫颈、子宫残角妊娠等。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与正常妊娠之比例为1:50~300,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约占95%~98%,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对妇女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输卵管妊娠破裂前,除停经及早孕反应外,有时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不超过月经量,一侧下腹胀痛。破裂后患者突感一侧下腹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血液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时,肛门有坠胀感。出血量较多时呈贫血貌,血液刺激膈肌可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甚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及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妇科检查可见未破裂前子宫增大而软,但小于停经月份,一侧附件可触及小肿物,有轻压病痛破裂后则见阴道后穹窿饱满;宫颈有摇举痛;子宫稍大而软,出血多时有漂浮感;子宫一侧可触及肿物,质软,边界不清,压痛明显。尿妊娠试验阳性。血清HCG≥6251V/L,但每48小时定量测定非成倍增长,而是低于此值。做B超,宫内未见妊娠囊、宫旁有一低回声区。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估计内出血少于50毫升,无明显腹痛,血清HCG<6000IV/L,B超示附件包块直径<3.50厘米时,可用氨甲喋呤50毫克/米2与4毫升生理盐水混匀,肌肉注射。用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手术治疗:凡停经时间较长,疑为输卵管间质部或残角子宫妊娠;严重内出血,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或胚胎继续生长者,均应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输卵管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可行保守性手术,如输卵管造口术、切开术等。

(2)中医药治疗。

①胎块阻络: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期,下腹一侧隐痛,或有阴道淋漓出血,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触痛性包块,舌质正常或暗,苔薄白,脉弦滑。治宜活血化淤。

方药:赤芍、丹参各15克,皂角刺、桃仁各12克,寒水石、白花蛇舌草各10克,蜈蚣2条。中成药:大黄虫丸。

②气虚血脱;输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期,下腹突然剧痛,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冷汗淋漓,躁动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欲绝。治宜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方药:红参30克(单煎),附子10克,麦冬、五味子各15克。中成药:生脉饮、参麦注射液。

③淤块留滞:输卵管妊娠破裂日久,血肿包块形成,腹痛逐渐减轻,下腹坠胀或有便意,盆腔有明显不规则包块,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治宜活血破淤、消癃散结。

方药:丹参、赤芍各15克,三棱、莪术、桃仁各12克,水蛭、穿山甲各10克。中成药:少腹逐淤丸。

46.羊水过多

妊娠初期羊水由母体血浆渗透而来,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中期胎儿的新陈代谢产物是羊水的主要来源,妊娠后半期至足月时,胎盘胎膜通过选择性的通透作用,造成母体胎儿间羊水渗透压的差别,促使水分从羊水向母体转移,故羊水量在孕38周时最多,正常为1000毫升,以后逐渐减少。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羊水在母体、胎儿之间相互转移和交换,存在着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动态平衡,一旦羊水交换失衡,则可出现羊水过多或过少。

羊水量达到或超过2000毫克者,称为羊水过多。

胎儿畸形、多胎妊娠或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多可导致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羊水过多,多见于孕4~5个月,表现为数日内子宫骤然增大和随之出现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下肢及外阴部浮肿和静脉曲张、行走不便等;慢性羊水过多,常发生于妊娠后期,多数孕妇能逐渐适应,症状较轻。

羊水过多使孕妇常伴发妊高征及胎位异位、早产及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大出血症。羊水过多可通过临床产前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处理则取决于胎儿有否畸形及孕妇的症状是否严重。若胎儿畸形,则应终止妊娠,若无胎儿畸形,症状较轻,则应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妊娠,或行羊膜腔穿刺放出一部分羊水以暂时缓解症状,延长妊娠时间,必要时可重复穿刺减压,但间隔应在3~4周以上。

47.羊水过少

胎儿发育不良,胎盘功能减退,以及过期妊娠均可导致羊水过少。羊水少于300毫升者称为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对胎儿可造成羊膜与胎儿肢体粘连,造成胎儿畸形甚至肢体短缺;胎儿胸部受压使胎儿肺发育不良;并使胎儿宫内窘迫率、围产死亡率均相应增加;羊水过少对母体可造成孕妇因胎动而疼痛、临产时因干产而致使产程延长、宫缩阵痛剧烈等。

羊水过少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孕妇可经常因胎动而感腹痛,子宫底高度小于妊娠月份,通过B超检查可确诊。

羊水过少的孕妇应避免过期妊娠,如已足月,则应提前分娩,若无胎儿畸形,可考虑剖宫产,以减少难产造成的围产儿发病率。

48.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在胎儿未娩出前,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自宫壁剥离,称之为胎盘早剥。本病为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处理不及时,常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可危及母儿生命。

引发胎盘早剥的因素很多,重度妊毒症、腹部外伤或外倒转术、宫腔内压力骤变(如羊水过多而突然排空、双胎中一胎儿娩出过速)等均能引起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和阴道流血,胎盘剥离后因出血方式不同而症状轻重也不同。

(1)如剥离面起自胎盘中央,血液外流受阻,则表现为内出血症状;子宫在短期内增大呈板样,孕妇腹痛剧烈并进行性加重,胎动剧烈继而消失,严重者孕妇呈休克状态,有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DIG)及肾衰;检查时可见子宫大于妊娠月份,宫体硬如板样,压痛明显,胎心异常或消失。

(2)如剥离面起自胎盘边缘,出血大部分向外流出,表现为混合性出血(既有内出血又有外出血)症状;轻者常被忽视,重者孕妇也可出现腹痛及子宫增大、压痛甚至休克症状。诊断不明时可进行B超检查,综合分析,且注意与低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相鉴别。

胎盘早剥一经确诊,应迅速终止妊娠,以免严重并发症DIC、肾衰的发生。

49.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指未临产而胎膜破裂羊水流出。胎位不正、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羊水过多、双胎、胎膜炎、宫颈重度裂伤、子宫畸形、性交、及粗暴的外倒转均可引起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内流出清亮而微温的液体,时多时少,活动时增多,流出的液体中有时可见到胎脂,即可确诊。

胎膜早破后若无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合并症,一般可在24小时内出现规律宫缩,且临产后不致影响产程进展。但如果先露部未入盆,早破膜后羊水涌出即可造成脐带脱垂、胎儿肢体脱垂;羊水流尽造成难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后如未及时临产,则可致宫腔感染、胎儿及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若发生在未足月时,则易引起早产。

胎膜早破重在预防,因此妊娠期间应做到:重视孕期卫生,加强营养,及时纠正胎位异常,积极治疗阴道炎性疾病,妊娠晚期禁房事,避免腹部外伤,积极休息。

50.产后尿潴留

如果产妇产后7小时膀胱胀满也有尿意,却排不出尿来,这种现象称为尿潴留。常见原因是:

害怕会阴伤口疼痛;

不习惯躺在床上解小便,或产妇过度疲劳;

产程较长,膀胱受压较久,使排尿功能暂时受到影响;

由于妊娠的影响,膀胱肌肉张力下降,产后对压力增加仍不敏感,产生张力性排尿困难。

产后尿潴留可影响子宫收缩,并将导致产后出血,所以应积极预防和处理。

(1)坐起排尿,建立自己排尿的信心。

(2)用温水冲洗外阴或以流水声音引起尿意。

(3)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膀胱部位促使膀胱和尿道消肿。

(4)使用促膀胱肌肉收缩的药物,如新斯的明针0.5毫克肌注等。

(5)中医针刺或中药。

(6)必要时由医护人员插尿管帮助排尿等处理。

51.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末期发生裂伤,是极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可危及母儿生命。

引起子宫破裂的原因有:

(1)自然破裂: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脑积水、肿瘤阻塞产道等造成的难产可将子宫薄弱处撑破。

(2)子宫壁疤痕破裂:前次手术疤痕及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多次分娩、刮宫等均可增加子宫破裂的机会。

(3)手术创伤:多发生于阴道助产手术时。

(4)使用催产素不当所致。

发生子宫破裂时,孕产妇常有撕裂样痛感,随后子宫收缩停止,暂时可感觉舒适,但很快病情即恶化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胎动消失,胎心音消失,全腹或局部压痛,或仅有疤痕部疼痛及压痛,继之陷入休克状态。

预防子宫破裂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胎位异常及骨盆狭窄,正确使用催产素等子宫收缩剂,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适应症,以减少发生子宫破裂的因素。

52.产后宫缩痛

分娩以后,产妇的子宫由大变小,逐步缩复到孕前状态,此时会伴有一阵阵的子宫收缩,产妇一般感觉不到或无明显痛感。

但也有一些产妇会由于子宫的阵缩而感疼痛,医学上称为产后痛。其特点是:多见于经产妇(生育次数越多则痛感越重);产后即出现,3~4天后自行消失;阵发性,哺乳时加剧。

产后痛一般可以忍受,不需处理,如疼痛剧烈,可选用下列措施:

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口服止痛片;中医针刺、中药;用山楂红糖煎汤服。

如疼痛不止,伴子宫复原不佳,恶露异常,应考虑子宫积有血块或宫腔内残留有胎盘胎膜或有异物所致,可由医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53.产后便秘

产后由于腹肌及盆底肌肉松弛、腹压降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加以会阴部伤口疼痛、分娩后饮食中缺乏纤维等因素可导致产妇便秘。

产后便秘可采用下列措施:服用果导片,每晚1~2片;开塞露每日1次塞入肛门内;服用中药通便灵等。

产后便秘应以预防为主:产后适当活动,做产后操;多食蔬菜水果;适量服用蜂蜜可润肠通便;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

54.流产

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克以下者。发生在12周岁以前的流产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的流产称晚期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接触有毒物质或药物、母体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生殖器官疾病、免疫因素或母儿血型不合有关。早期流产中染色体异常者占50%~60%,母儿血型不合者常引起晚期流产。根据流产的发展过程、特点,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过期流产、习惯性流产6种。流产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及阴道出血。先兆流产出血量少,轻微下腹疼痛,无妊娠物排出,或伴腰酸及下坠。难免流产则阴道出血较多,超过月经量,无妊娠物排出,腹痛加重,下坠,或羊膜已破。不全流产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多,持续不止,腹痛,有妊娠物排出,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完全流产表现为妊娠物排出后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腹痛消失。过期流产多有先兆流产史,以后子宫不再增大或有所缩小,如已至妊娠中期,腹部无增大,无胎动。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每次发生的时间多在同一妊娠月份。

可依照下列标准判断流产类型。

(1)先兆流产:有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宫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符合。B超示胚胎或胎儿存活。

(2)难免流产:妇科检查宫颈口已开,有时可见组织物堵于宫口,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B超有妊娠囊及胎体,但无胎心搏动。

(3)不全流产:根据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宫口扩张可见组织物堵于宫口,子宫口小于停经月份,B超示宫内有回声增强光点或光闭。

(4)完全流产:根据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宫口关闭,子宫略大或正常大小。B超示宫内无妊娠囊。

(5)过期流产: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口关闭,子宫较妊娠月份小2个月以上。B超示死胎。

(6)习惯性流产:根据病史、症状即可诊断。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先兆流产:黄体酮20毫克肌注,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E30~50毫克,每日1~2次;叶酸5毫克,每日3次。

②难免流产:及时清宫或行中引术终止妊娠。术后给予抗生素、宫缩剂治疗。

③不全流产:及时清宫,术后给予抗生素、宫缩剂,出血多时可补液、输血。

④完全流产:一般不需处理,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不能肯定妊娠物完全排出时,应做清宫术。

⑤过期流产:如凝血功能正常,先口服己烯雌酚5毫克,每日3次,共5日,然后行钳刮或中引术。如凝血功能异常,可给予纤维蛋白原、肝素,或输新鲜血,待凝血功能正常后再行引产或钳刮。

⑥习惯性流产:黄体酮20毫克肌注,每日1次。宫颈内口松弛者行子宫内口缝扎术。

(2)中医药治疗。

①先兆流产。

肾虚:孕后少量阴道出血,色淡,小腹隐痛,腰酸耳鸣,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滑。治宜固肾安胎。

方药:菟丝子20克,桑寄生、炒川断、党参、白术各15克,阿胶(烊)10克。中成药:定坤丹。

气血虚弱:孕后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小腹坠胀,头晕乏力,心慌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治宜益气养血、补肾安胎。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炒川断、菟丝子各15克,阿胶(烊)10克。中成药:保产丸。

血热:孕后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心烦口干,便秘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养阴安胎。

方药:熟地、生地、炒川断、苎麻根、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黄芩、阿胶(烊)各10克。中成药:孕妇清火丸。

②习惯性流产:屡孕屡堕,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或月经不调,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益脾、调冲任。

方药:菟丝子、桑寄生、川断、党参、白术、熟地、白芍各15克,当归、阿胶(烊)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