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红星二场志
14863900000110

第110章 民兵

一 民兵队伍

1950年3月,四十七团随六军十六师进驻新疆哈密后,一直保持着部队的组织形式。1952年剿匪工作胜利完成。1953年四十七团开荒建场,屯垦戍边。1954年干部配发枪支、弹药以维护连队治安和保卫生产成果,部队人员以民兵的组织形式存在。

1965年12月,红星二场成立值班连,王殿臣任值班连连长,车光辉为副连长,王敬勘为副政治指导员。另外还有2个普通民兵连和一个独立排。1975年,撤销值班连,建立民兵营。1976年,基干民兵营有三个连,基干民兵是年龄18~28周岁,身体、政审合格的农场青年。1978年,李宗才被哈密军分区评为民兵工作先进个人。1984年红星二场组成民兵应急分队,应急分队由退伍军人和党团员组成。

1992年6月,红星二场民兵营获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军区颁发“红星民兵营”荣誉称号。1995年,兵团哈管局任命赵木森为哈管局民兵应急营营长。

红星二场武装部每年还为民兵订了《中国民兵》、《国防》、《西北民兵》等杂志,以使民兵们了解全国的民兵工作信息,增加其国防知识。1999年被兵团军事部评为“先进武装部”。

1990~2001年,其中有6年连续荣获师(局)评给的“民兵工作先进人武部”荣誉称号。

二 民兵训练

1965年,红星二场成立了民兵值班连,值班连大部分由退伍军人组成;其他民兵大部分来自各农业连队青年职工,一边生产,一边训练。在60年代训练主要以射击为主,训练项目有投弹练习、队列练习、兵器的使用与保养、战斗动作、战术的练习等。

1970~1990年,红星二场民兵进行了各种军事训练。

1992年,红星二场民兵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全营做好事475件,11名民兵组成学雷锋送温暖小组,继承老传统,为军烈属做好事54件,拉沙运肥40余亩。在植树造林中,共植树32460株,三连民兵营造了一条青年民兵林,植树3247株。在5月份棉花补苗和放苗中,民兵组织又发挥出生力军的作用,计出工925人次,放苗、补苗500余亩。

1996年,红星二场成立“兴武液化气站”,以劳养武,方便职工群众。

1997年,红星二场武装部被兵团军事部评为“以劳养武先进人武部”。

2000~2001年,红星二场民兵进行了各种练兵活动,以提高维护稳定、屯垦戍边(简称维稳戍边)能力。

三 民兵武器管理

1974年以前,武器管理是采取发放到各民兵排,由排长负责管理。排长由各行政连连长兼任。排里动用武器均要由农场武装部门批准。

1974年以后,将存放在各连队里的武器全部上缴农场。当时没有武器库,武器存放在职工集中住宅区的两间宿舍内,统一管理。后来农场专门设置武器存放库,并派专职哨兵看管武器库,订立制度,定期对武器弹药进行点验和擦拭。

1980年,红星二场修建四间武器库房,武器库设有自动警报器。红星二场将全场武器、弹药全部存放在新建武器库里,制定了武器出入库登记制度、武器库哨兵责任制、武器擦拭、保养及库房清洁卫生制度等。

1982年4月,兵团恢复,红星二场武器库被哈管局评为先进武器库。1986年,红星二场武器保管优良,获兵团“优秀单位”称号。至1987年底,红星二场民兵武器库撤销,从此,红星二场不设武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