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孕育健康宝宝一本通
14867800000030

第30章 注意个人卫生

1.产妇不刷牙危害大

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无机盐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因此,妊娠期间比平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至少早晚刷牙各1次,饭后漱口。晚上刷牙后不要再吃东西,特别是不要吃甜食。若有吃夜宵的习惯,睡前应再刷牙1次。

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危害更大。产后的头几天,为了补充营养,促进体力恢复,常给产妇以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每天多达6~7餐,大量的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牙缝里,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变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使龋齿、牙周炎、口腔炎等发病率大大增加,甚至因链球菌感染诱发风湿热、肾炎、心脏病等。

产妇应与平时一样,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但要注意方法:刷牙时要将牙刷用温水泡软;刷牙的手法不能“横冲直撞”,忌横刷,要用竖刷法,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上下来回刷,并且里里外外都要刷到,这样才能保持牙齿彻底清洁;牙刷应选用小头、软毛、刷柄长短适宜的保健牙刷;早上起床后和晚上入睡前都要认真刷一次牙,平时吃完食物后要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2.中医的产后刷牙漱口保健方法

中医主张产后3日内宜用指刷,方法是:将右手食指洗净或用干净纱布裹缠食指,再将牙膏挤于指上,犹如使用牙刷样来回上下揩拭,然后用食指按摩牙龈数遍。指刷有活血通络、牢固牙齿的作用,长期使用指刷能治疗牙龈炎、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产妇素有牙疾者,应当以指刷为主。

漱口有盐漱、含漱、药液漱。盐漱是指每天早晨把约3克食盐放进500毫升温水中,待溶化后漱口。这样做,可以使牙齿牢固,避免松动。含漱是指每次饭后用温水漱口几遍,清除食物残渣。药液漱是指将中草药水煎或水浸泡后,用药液水漱口。用药液漱口要根据产妇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使用。比如产妇患风火牙痛、舌苔白腻不思饮食者,宜选用白芷6克,甘草3克,以沸水浸泡或微煎,待温,去渣含漱。此药液有祛风止痛、健胃、防风寒的功效。又如,陈皮6克(鲜者倍量),细辛1克,用沸水浸泡,待温,去渣含漱,能治口臭、牙龈肿痛。

产妇应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3.产妇能洗头

有的老年人说坐月子的妈妈不能洗头,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以往诸多的坐月子禁忌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应该重新修订了。例如,以前认为“坐月子不能洗头”是因为怕产妇受凉感冒。在炎热的夏天,1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头皮发炎。

因此,产后更应注意保持头发的清洁,不过在坐月子期间洗完头发最好赶快在房间内擦干、吹干,以免着凉。

有的产妇在产后一段时间内不梳头,怕出现头痛、脱发等。梳头不仅是美容的需要,而且通过木梳刺激头皮,还可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以满足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防止脱发、早白、发丝断裂、分叉等。所以,产后梳头有益无害。

4.产妇要洗澡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产妇的护理也要跟着改变。过去生活条件差,即使是生孩子时,也没有像样的消毒措施。消毒不到位,导致很多妈妈出现产褥热。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妈妈出现产褥热呢?产前及产时消毒不到位、产后妈妈身体清洁不及时,使得细菌进入生殖道引起了感染,这就产生了产褥热。

另外,产后汗腺很活跃,容易大量出汗,乳房胀还要淌奶水,下身又有恶露,全身发黏,几种气味混在一起,因此,产妇应比平时更讲究卫生。

按科学规律,产后完全可以照常洗澡、洗脚。及时地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加快新陈代谢,保持汗腺孔通畅,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通过汗液排出。还可调节自主神经,恢复体力,解除肌肉和神经疲劳。一般产后1周可以擦浴,1个月后可淋浴,不宜洗盆浴,以免洗澡用过的脏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洗澡时室温要保持在34℃~36℃,水温在45℃左右。浴后要迅速擦干,衣服要穿好,防止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