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孕育健康宝宝一本通
14867800000056

第56章 新生儿会阴部疾病

1.新生儿隐睾

胎儿在子宫时,睾丸在两侧腰部腹膜后间隙,随胎龄增长而渐渐下降,在孕期16~24周时,接近腹股沟管内环处,在28~36周时降入阴囊,但是也有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才降入阴囊。也就是出生时一侧或两侧睾丸停留于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这就是隐睾。早产儿隐睾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出生体重在1000克以下的几乎都为隐睾。

(1)原因:新生儿发生隐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睾丸先天性发育不全,导致对促性腺激素促使睾丸下降的动力作用不敏感。

②孕妇妊娠期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

③睾丸异位、精索过短、提睾肌发育不良、腹股沟环过紧、纤维带阻止睾丸下降等原因。

(2)一般隐睾发生于右侧者约占50%,双侧者占10%~20%。一侧无睾丸的阴囊较小,用手摸不到睾丸,许多患儿可在腹股沟摸到未降的睾丸,常常发育不良,但并不影响日后的生育功能;双侧隐睾可影响发育,5岁以后可发生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消失,影响日后精子的生长和生殖功能,也可有男性内分泌不足的现象。另外,睾丸留在腹腔内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较多,而且当长大成人后,会因自己生理上的缺陷而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3)治疗:新生儿期隐睾不必治疗,可暂时观察,绝大多数于1岁内自行下降。如果2岁以后仍不下降,最好行睾丸松解术。

2.新生儿包茎

由于新生儿包皮口狭小,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这称为包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一般在出生后2~3年内,随着阴茎和阴茎头的生长发育,以及阴茎的勃起,使粘连逐渐吸收,包皮就能上翻,从而露出阴茎头和尿道口。

父母一定要细心护理这样的新生儿,注意卫生,经常清洗包皮囊内的包皮垢,如果发生感染则容易导致炎症,会加重粘连,并且在排尿时包皮囊胀大,发生排尿困难或上行性尿路感染。

3.先天性尿道下裂

正常胚胎的外生殖器和尿道在第8周开始发育,第15周完成,尿道沟沿着阴茎腹侧表面由近端远端逐渐融合,形成尿道,直至阴茎龟头部。一旦胎儿睾酮缺乏或其作用不足,尿道沟未完全闭合到阴茎头的尖部,停顿于不同阶段而发生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男性婴幼儿中尿道和外生殖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有遗传性。患儿阴茎短小,向腹侧弯曲,尿道开口不在正常位置,如开口在会阴部,外阴形状如女性,不能站立排尿;龟头背侧包皮如围裙状;阴茎腹侧无包皮系带。尿道下裂常并发睾丸下降不全,应仔细检查阴囊内是否有睾丸。另外,先天性尿道下裂一般认为是女性化的征象,所以一定要仔细检查,并且要与肾上腺性征异常症、真两性畸形相鉴别。

尿道下裂的新生儿一般需要手术整形治疗,否则会影响排尿和以后的性功能。手术最好在学龄前完成,用尿道松解成形术治疗尿道外口畸形和阴茎畸形,同时要细心护理和合理运用抗生素,防止手术后的并发症。

4.新生儿小阴唇粘连

有的父母发现刚出生的女婴“没有阴道”,即大阴唇正常,两侧小阴唇在中线粘连成膜状皮肤,遮住了正常的阴道前庭,在粘连的上端近阴蒂处见一小孔,尿即由此孔排出,临床上称为小阴唇粘连。如果小阴唇全部粘在一起,就是完全粘连;若是粘着一部分上边或是下边,还有一点裂隙,就叫部分粘连。

遇到这种情况后,父母可以带新生儿去医院进行处理,过程非常简单,用消毒的圆头探针或小弯钳,从上端小孔插入,逐渐沿小阴唇粘连处向下分离,可将粘连完全分开,不会引起出血,新生儿也不会痛苦。然后在分离后的两侧小阴唇的黏合面,涂上少量石蜡或油膏。

为了防止粘连的再次发生,父母必须坚持每天用高锰酸钾或清水给新生儿洗外阴,在洗的时候要分开外阴,擦干后再涂上含有雌激素的软膏,1~2周就能完全恢复。

专家提示:父母要细心观察新生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否则会导致青春期生殖道粘连闭锁,影响正常的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