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男孩全书
14868400000027

第27章 适度“放养”,让男孩走出家门

穷养真经

“放养”男孩并不是要把男孩推出家门不闻不问,而是指父母要给予男孩更多的自由空间,与社会、集体、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以便提升男孩的信心和勇气、自立能力和社交能力。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棍棒出孝子,娇生无义郎”……这些教子的大道理也许父母都知道,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习惯把男孩“圈养”在家里,担心外边的世界会对男孩造成伤害或者不良影响。其实,“圈养”行为只会让男孩的各种能力逐渐下降,例如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行动能力等。而适度的“放养”则会加强男孩各方面的能力。

我们这里所讲的“放养”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科学健康的“放开”,即给男孩提供一个独立的成长空间,以便培养男孩的信心和勇气、自立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等。如果一个男孩没有走出家门经历风雨,那么这恰恰是未来生活的最大风险。

一天,妈妈带着正在发烧的5岁儿子去打针。医生刚把针扎进小家伙的屁股,他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见儿子哭得小肩膀直打颤,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儿子看到妈妈哭了,立刻停止了哭泣,揉着眼睛问妈妈:“妈妈,又没扎你,你哭什么?”

妈妈心疼地给儿子擦了擦眼泪,说:“妈妈胆子小,看见你一哭就害怕。”

没想到,听到妈妈的话,儿子转而显出一副大人的样子说:“妈妈怎么这么胆小。以后打针我再也不哭了,我是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

这位妈妈便是研究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专家、青少年的知心姐姐——卢勤,她一直主张,父母对孩子的肯定最能激发孩子的潜力。很多时候,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幼小的男孩成为勇敢的男子汉。

但是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管教得过分周到细致,导致男孩的生活能力得不到锻炼,性格偏向女性化。父母的爱虽然是孩子的安全基地,但也要记得适时适度“放养”,需要经历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更好、更合理地“放养”男孩呢?除了让他去自然经历那些他该经历的,还要用更科学的教育方法。

方法一:“放养”男孩要有收有放

有一位母亲的教子经验是这样的:

刚一放暑假,儿子就被我送到了乡下舅舅家。陪着他在乡下待了两天后,我便回城里工作了。刚开始,儿子有些不习惯。因为每天他都要六点钟起床,吃过早饭还要帮舅舅到菜园给蔬菜浇水、拔草,而饭菜也很简单。不过,几天之后,儿子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他喜欢上了舅舅家的小狗,喜欢上了舅舅家的菜园,喜欢跟村里的小伙伴去河边捉鱼、到果园里摘水果,也喜欢上了乡下新鲜的空气。同时,他还学会了许多课外知识,比如辣椒和西红柿的秧苗有什么不同,梨树和苹果树又该怎么区分,青菜长虫子该打哪一种农药……整个暑假,儿子没看过一眼动画片,没上过一次网,但却过得充实而快乐。

可见,男孩在“放养”期间总是能学到不少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到平时生活里没有的经历。所以,父母最好能有意识地为男孩创造一些亲近自然、走入社会的机会,激发他多方面的潜能和兴趣,以便让男孩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当然,“放养”并不仅仅是把男孩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去锻炼,这只是“放养”中的一小部分。父母更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去选择。

不过,有许多父母对“放养”并不放心,认为“放养”就是放任自流和放手不管。其实“放养”男孩就像放风筝一样,父母始终把风筝线抓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在“放养”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应有的关心、指导和保护,而不是撒手不管,那么你手里的“风筝”一定会越飞越高。

方法二:“放养”过程中要适当引导

父母在“放养”男孩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给他具体、有效、详细的提示,不要给他制定太多的硬性规定,比如规定男孩必须达到什么目标等等,而是要尊重儿子自身的能力,让他在无序行为中达到目标。

其次,父母既要“放养”儿子,又要关心儿子。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儿子犯错误,也不要怕他走弯路。有些钉子他该碰就要碰,有些弯路他该走就得走。生活本来就是因为充满未知而变得多彩多姿。因此,当男孩遇到困难时,父母要抓住机会进行指导,帮助他度过难关、树立新的目标。

事实上,“放养”男孩的过程,不但是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过程,更是帮助儿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通过父母的“放养”教育,男孩在遇到挫折时,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

方法三:“放养”男孩时别忘了激励

爸爸觉得儿子宗斌整天窝在家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就鼓励儿子出去玩。但是小家伙总是说:“我什么都不会,他们一定不愿意和我玩的!”原来,宗斌很喜欢打篮球,但是他个头比较矮,自信心就不强,所以同学一邀请他出去玩,他就借口说回家有事,然后就闷在家里看电视。爸爸知道这个原因后,对儿子说:“儿子,打篮球要求的不仅仅是个头,更重要的是速度和团队的配合。爸爸看过你跑步,你的速度还不错,相信你的传球速度也一定很棒,而且打篮球还能帮助你长个头呢!”听了爸爸的话,宗斌有些心动,后来在爸爸的再三鼓励和帮助下,他开始和同学一起打篮球。虽然刚开始也会出现小错误,但是同学们并没有笑话他,而是帮助他纠正错误。后来他凭借出众的速度和运球能力成为了伙伴们打篮球时不可或缺的一员。一段时间后,爸爸发现儿子不但变得开朗了很多,而且结交了很多朋友。

其实,很多时候,在最初的“放养”阶段,男孩难免会产生一些惧怕心理,不能明确自己行为的对错。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及时给予一些正面的鼓励,让男孩消除惧怕心理,也让他们的行为得到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