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竞争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无竞争意识已经关系到男孩在未来社会的地位,所以,父母必须重视男孩竞争意识的培养,让他不断超越自己,创造奇迹。
一位商界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这句话用在教育男孩身上同样适用,即一个男孩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就要不断超越自我。父母们也要清楚一点:教会孩子战胜自己比战胜他的对手更重要。
很多父母也许都听过“鲶鱼效应”的故事:
喜欢吃沙丁鱼的挪威人,一直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把活的沙丁鱼从茫茫大海中带回到市场上,但是渔民们发现每次捕获的大量活的沙丁鱼都会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有一条渔船却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人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这艘渔船的船长一直严守着秘密。直到有一天这位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聪明的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陌生的环境后,便开始四处游动,而害怕生命受到威胁的沙丁鱼就变得很紧张,左冲右突,加速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又吸收了氧气,自然不会死了,就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沙丁鱼为什么在有天敌的情况下,反而能存活得更久呢?很显然,当它生命受到危险时,它的神经和动作都会变得异常敏感,为了活命,它不能安于现状,必须想办法突围,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奋力挣扎中,它获得了活命的机会。
同样,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也可以恰当地运用“鲶鱼效应”的原理。打个比方,你就是“渔夫”,而你的儿子是“沙丁鱼”,为了让他变得更加出色和有能力,你必须放进去一条“鲶鱼”,让他在“鲶鱼”的激励下,变得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活力,进而变成一个有上进心、好胜心、自信心的男子汉。
当然,这里的“鲶鱼”并不是真的要你为孩子树立一个对手或者敌人,而是教会他怎样一步一步地去挑战自己,怎样这一次做的比上一次更好,怎样在优胜劣汰、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方法一: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
小坤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男孩,例如:学习上,他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别的同学。课堂上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会担心自己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下课也不大和同学们一起玩,如果有同学邀请他加入他们的游戏,他就会说:“这个游戏我不会玩,你们玩吧!”然后就一个人回到座位上坐着去了。
爸爸觉得儿子的这种状况如果再不改观,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胆小怕事、裹足不前、一事无成的人。于是小坤的爸爸开始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去鼓励和肯定自己的儿子,让儿子首先学会相信自己,然后再相信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在爸爸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下,小坤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而且在爸爸“一次考试进步3分”的要求下,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父母教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就应该是让他相信自己,相信世界上任何的事情他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而做到这一点,父母就要在现实生活中仔细观察男孩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然后对此表示出肯定和支持。
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而且哪怕是孩子身上最微小的那个优点,经过父母的细心调教和正确引导,都有可能成为改变男孩人生的奇迹。
方法二:引导男孩向竞争对手学习
有人说,对手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不足,更能完善自己。因此,父母们应该正确引导男孩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
今年刚读初一的张刚下决心要将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到班里前三名。他爸爸问他:“刚刚,现在班里前三名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但要想赶上或者超过对手,就必须‘知己知彼’,所以你首先必须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然后虚心向他们学习。你知道你们班前三名都是谁吗?”张刚说:“我知道。”接着,他说出了前三名同学的姓名。爸爸又问:“第三名同学与你相比有哪些优点?”刚刚说:“他学习很刻苦,而且喜爱学习,主动性很强,课堂上总是勇于举手发言,而且虚心好问”。爸爸又问:“第二名同学和你相比有哪些优点?”张刚说:“她上课注意听讲,而且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爸爸又问:“第一名同学与你相比有哪些优点?”张刚说:“他基础知识很强,而且很有时间观念,很有毅力,遇到难题不解出来不罢休,喜欢钻研,而且他知识广博,喜欢看课外读物。”于是爸爸说:“刚刚,现在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记住,了解对手,心里才能有底;学人之长,才能胜利有望。”张刚顿时恍然大悟,信心十足地说:“爸爸,我明白了。下次考试你看吧,我一定会追上他们的!”爸爸也信心十足地看着儿子说:“好儿子,我相信你能成功。”
在爸爸的启发和帮助下,张刚看到了竞争对手的优势,并且找出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学习的时候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怎样改正,比他们学得更努力、更刻苦。最终,他在期末考试时名列前茅。
由此可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引导男孩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不要怀着敌对的心态,而应视为学习的动力、目标以及榜样,然后不断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多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在竞争的舞台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