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王牌武器大全集
14869700000030

第30章 潜艇

潜艇是一种能够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潜艇具有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突击威力,可用来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袭击海岸设施和陆上重要目标,以及布雷、侦察、输送陆战队登陆。

深海狼踪——U型潜艇

性能数据(ⅤII型)

艇长:64.5米

艇宽:5.85米

水下排水量:745吨

最大航速:17节/8节(水上/水下)

水上续航力:6200海里/10节

最大下潜深度:225米

武器系统:1门88毫米炮

1门20毫米机关炮

5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

海狼出动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此时德军一共有57艘U型潜艇,其中有22艘可以进行远洋作战,24艘是只能在北海活动的小型潜艇,还有11艘尚未完成备战。在战争初期,德军U型潜艇由于受数量和各种原因的限制,主要采取的是单艇作战战术。1939年的9月至12月中旬,U型潜艇击沉了同盟国及中立国的114艘船只,合计42万吨,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德军为此付出了损失9艘潜艇的代价。不过德军U型潜艇却干了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三大事件:

第一件事是击沉“雅典娜”号,在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德军U-30号潜艇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误认“雅典娜”号是一艘英国的武装商船将其击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船舶,船上有112人丧生,其中妇女、儿童85人,28人是美国国籍。85名无辜妇孺的丧生,激起了世界舆论的一致谴责,但德国矢口否认,并声称这是英国故意炸沉的,目的就是为了栽赃德国,想将美国也拖入战争。

第二件事是击沉“勇敢”号航母。英国为确保大西洋航线安全,出动了航母进行反潜巡逻,“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前往西北部海域,“勇敢”号航母和“竞技神”号航母则前往西南部海域。9月17日黄昏,德军U-29号潜艇在爱尔兰以西海域发现了“勇敢”号航母和4艘驱逐舰,U-29号潜艇当即发动攻击,“勇敢”号身中两枚鱼雷,在20钟后爆炸沉没,全舰1200名官兵中包括舰长琼斯海军上校在内的514人阵亡。U-29号潜艇摆脱英军驱逐舰的深水炸弹攻击后安全返回。

第三件事就是偷袭英国的斯卡帕湾海军基地。斯卡帕湾位于苏格兰东北部的奥克兰群岛,东临北海,西接大西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英国海军本土舰队最重要的锚泊基地。英军在该基地布防相当严密,布置有防潜网和水雷区。当时,在夜色掩护下,U-47号以水面航行状态接近“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发射的三发鱼雷全部准确命中,“皇家橡树”号在10分钟后即告沉没,包括英国皇家海军第2舰队司令在内的833人丧生。

潜艇为王

击沉“勇敢”号和偷袭斯卡帕湾的胜利,使德军统帅部逐渐意识到了潜艇的巨大作用,逐渐开始重视潜艇部队的建设,并开始加紧潜艇的制造。1940年6月德国相继占领了法国、挪威后,德国海军在挪威和法国沿海各港口建立潜艇基地,从位于比斯开湾的港口出发,U型潜艇可以直接进入大西洋,这相对于从德国本土基地出发进入大西洋,大大地缩短了航程,这样,就连小型潜艇也能进入大西洋,而大型潜艇更是能够到达大西洋中部海区活动。潜艇在消耗完了所携带的物资后,可以就近驶往比斯开湾港口进行补给,再也不需要长途跋涉返回本土基地补给。邓尼兹的指挥部前移至法国洛里昂,德军潜艇在大西洋上的处境顿时改观。德军在大西洋上执行战斗巡航的潜艇数量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天有10至15艘潜艇在海上活动。英国商船损失惨重,只得向美国求援,1940年9月2日双方达成协议,英国以在海外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换取了美国50艘旧驱逐舰,增强了反潜力量。这一协议引起了德国的不满,尽管德国没有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却埋下了日后U型潜艇突袭美国沿海的祸根。1940年全年,U型潜艇共击沉471艘运输船,总吨位约218.6万吨,损失潜艇31艘。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三天后德国对美宣战,并派遣5艘潜艇前往美国沿海攻击运输船。当时虽然美国海军介入了大西洋上的护航作战,还通过英国了解了德军潜艇的基本战术,但美军在海上战役指挥机构和司令部内都没有专门的反潜机关,反潜兵力仅有约280艘各型舰只,反潜飞机也只有区区72架,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反潜兵力数量和作战能力上,都不具备优势。而且沿海地区都没有实施灯火管制,夜间航行的船只仍旧开灯行驶,并使用明码通信,还全是单船航行。这些条件都被德军潜艇有效地加以利用,5艘潜艇大开杀戒,采取单艇游猎战术,夜晚出击,发现重要目标便发射鱼雷,而对一般小型船只只用甲板上的火炮将其击沉。这5艘潜艇杀了美国人一个出其不意,U-123号一艇就击沉8艘运输船。

鉴于首批到达美国海岸的5艘潜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邓尼兹于1942年1月15日又抽调5艘潜艇前往美国东海岸。2月10日,邓尼兹又向美国派出第三批15艘潜艇,这批都是排水量600吨的中型潜艇。尽管在美国海岸活动的U型潜艇从没有同时超过12艘,但仍取得了漂亮的战果。3月,德军向美国派出第四批11艘潜艇,还创下了开战以来的最高月纪录,击沉运输船95艘,计53.7万吨。4月,德军向美国派出了第五批12艘潜艇和第六批13艘潜艇。德军潜艇在美国海岸取得的战果,主要是潜艇单艇攻击单独航行船只所取得的战果。随后德军潜艇又转战印度洋和太平洋,还前往挪威海域,深入到北极冰岛附近作战。这时德军大量的新潜艇开始下水服役,能够投入实战的潜艇数已经增至111艘。而且德军第一艘绰号“奶牛”的补给潜艇U-459号服役,并于4月22日第一次为作战潜艇实施了海上补给。这种补给潜艇排水量达1600吨,可携带400吨燃料和30枚鱼雷补充战斗潜艇,在获得“奶牛”潜艇的海上补给后,中型潜艇的作战时间可延长四周,大型潜艇则更可延长八周,从而使在西非海岸活动的中型潜艇作战半径扩大到加勒比海,大型潜艇作战半径更为广阔,因此大大提高潜艇使用率,弥补了潜艇的数量不足。

肆虐一时

与德军潜艇数量的增加相比,盟军因发起了北非登陆战役,为了保护登陆编队,盟军不得不从大西洋护航船队中抽调了大批护航军舰,盟军在大西洋的反潜力量下降了。此时德军用于大西洋上的U型潜艇首次达到了100艘,每天能够同时在一个海域作战的数量高达40艘,可以一次集中起15甚至20艘潜艇实施集群攻击。1942年11月,U型潜艇击沉运输船119艘,总计72.9万吨,创开战以来最高纪录。1942年,也是U型潜艇战果最辉煌的一年,共击沉盟国运输船1160艘,总计626.6万吨,而盟国全年新建船只总共不过700万吨。由于运输船的严重损失,英国全年物资进口量比1939年的进口量下降了1/3.但是U型潜艇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美国和英国在1943年1月于北非卡萨布兰卡举行了首脑会议,一致认为应把消除潜艇威胁列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并采取了对德军潜艇基地和生产工厂进行大规模轰炸,对德军潜艇进出大西洋的必经海域比斯开湾实施空中封锁,提高护航舰艇和油船的生产数量,加强运输船队的直接护航力量等措施。

与此同时,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被解除了职务,邓尼兹被提升为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德军潜艇部队欢欣鼓舞,在大西洋上掀起了进攻的狂潮。3月份共击沉108艘运输船,共计62.7万吨,几乎已经彻底切断了英国与美洲的海上联系。这种辉煌和胜利只是一闪即逝,随着卡萨布兰卡首脑会议的各项措施实行、各种新型反潜武器的问世和反潜特混舰队的出现,同盟国过去防御性的反潜手段彻底改变了。尤其是反潜特混舰队的出现,更是潜艇的克星。反潜特混舰队由护航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等军舰组成,各舰均配备最先进的雷达、声呐等探测设备和威力最强劲的武器装备,它不担负护航任务,其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发现并击沉德军潜艇。德军潜艇因盟军装备的新型雷达失去了隐蔽性,优势已经完全丧失。盟军航空兵几乎能对整个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船队提供空中掩护,以往没有空中掩护的空白区已基本被舰载机加以填补。以1943年5月为例,U型潜艇仅击沉了50艘运输船,共26.4万吨,在大西洋上的118艘U型潜艇,作战中损失41艘,战损率达34%。面对严峻的局势,新任海军司令邓尼兹只得于5月23日下令潜艇部队全面撤出大西洋航线,南下至危险性较小的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待技术条件成熟之后再重返大西洋。

德军潜艇也开始更新装备,换装新型雷达接收装置、音响自导鱼雷、气泡诱饵发生器和高炮,德国海军还加紧了新潜艇建造,采取艇体分段建造法,以提高潜艇建造的速度。此外,还对战争态势和潜艇战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决定继续实施对同盟国海上运输线的破交作战,以牵制盟军大量的兵力兵器,并及时了解盟军反潜装备和战术手段的变化。到了9月,更新完装备的U型潜艇重返大西洋,新型武器音响自导鱼雷大显身手,先后击沉盟军6艘运输船和3艘护航军舰。盟军为了应对德军的音响自导鱼雷,发明了一种名叫“福克瑟”的噪声发生器,这种装置是用绳索拖在船只后面,能够发出很大的声音,吸引音响自导鱼雷,使军舰免受损失。音响自导鱼雷威风难再,潜艇的损失率却直线上升,邓尼兹被迫在10月末下令放弃“狼群战术”,改为单艇作战。U型潜艇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击沉盟国舰船,而是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转折之战

1943年是大西洋反潜战关键性的转折之年,从年初德军潜艇的辉煌胜利,到年底德军潜艇的日落西山,被迫放弃了潜艇集群攻击战术。而盟国通过多种反潜措施的实行,保证了大量的人员、装备和物资安全地横渡大西洋,抵达英国。美国巨大的造船能力则使邓尼兹的吨位作战彻底失败。进入1944年,德军潜艇的作战越来越困难。由于盟军反潜飞机的巨大威胁,大部分潜艇只能长时间潜航,发现船队的任务就只能交给空军的侦察机了,可空军飞行员缺乏海空搜索和跟踪监视的专项训练,虽然能发现船队,但却不能进行有效的监视,因此潜艇的攻击效率大为降低。虽然德国总部为潜艇装备了能使潜艇在下潜状态补充新鲜空气的通气管,改变了以往潜艇在潜航时只能由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情况,大大减少了上浮充电的时间,使之能最大限度潜在水下,躲避盟军飞机的打击,减少了潜艇的损失,但由于长时间在水下航行,潜艇也就难以发现船队,更谈不上击沉运输船。

最后时光

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战中,德军统帅部完全被盟军的情报战所迷惑,不仅没有及时判明盟军登陆时间、地点,而且在盟军登陆获得初步成功之后仍认为诺曼底登陆不过是佯攻,加莱才是盟军登陆的主攻地点,因此德军最具战斗力的装甲部队主力始终按兵不动,静待在加莱一带。而对诺曼底的反击,德军投入的地面部队数量既少,又受到盟军强大航空兵的压制,难以发挥作用。德国海军实力本来就弱,用于反登陆的只有少数如驱逐舰、鱼雷艇等轻型舰艇。登陆当天,邓尼兹就从布勒斯特派出17艘潜艇,从圣纳泽尔出航14艘,从拉帕利斯出动4艘,加上从洛里昂出发的1艘,总计36艘潜艇。但盟军对此早有准备,派了大量水面舰船封锁住英吉利海峡的入口,U型潜艇难有用武之地。

进入1945年,战局发展对德国更加不利,盟军进一步加强了德国军事工业尤其是新型潜艇生产厂的轰炸,还在德军新型潜艇试航的波罗的海实施空中布雷,以阻挠德军新型潜艇的建造和训练。而且随着德军在陆上战场的节节失利,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被盟军攻占,当月德国的钢产量下降到了最低,德军潜艇部队在艰难中勉强支撑。4月底,邓尼兹盼望已久的第一艘Z1型潜艇终于建成,但为时已晚,于事无补。该潜艇是采取分段建造,将潜艇分为八大部件,由32家工厂制造,11家工厂进行部件组装,再由3家工厂进行总组装。它虽然没有在战争中一显身手,但在战后成为各国常规动力潜艇的样板。到了5月,德军潜艇部队的元气有所恢复,已有91艘潜艇在海上活动,还有12艘Z1潜艇完成了战前训练,可以投入实战。但德国在陆地上已经失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他在遗嘱中指定由海军总司令邓尼兹元帅接任德国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5月4日,邓尼兹下令潜艇部队停止战斗。5月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向同盟国递交了由邓尼兹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盟军通过广播宣布这一消息,并要求所有在海上的德军潜艇浮出水面,报告具体位置并开到指定港口向盟军投降。然而深受纳粹思想熏陶的潜艇部队官兵,在潜艇部队中私下传开了一战时自沉的暗语“彩虹”,先后有203艘潜艇在浮出水面之后自沉。围绕大西洋海上运输线的破交与保交护航战,史称大西洋海战,是二战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5月8日,历时5年8个月之久,主要表现为德国海军特别是潜艇部队破坏同盟国海上运输与同盟国保护海上运输的激烈斗争,其结果对于欧洲战场上的西欧战场、苏德战场以及地中海和北非战场都具有重大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胜负。在5年多的海上护航破交作战中,双方创造了很多堪称经典的战例,成为后人研究潜艇破交与反潜护航的绝佳教材。而在此之后,潜艇这一舰种也深受各国海军重视,在战后极大影响了各国的军事战略和海军战略。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性能数据

舰长:110.3米

舰宽:10.1米

水下排水量:6927吨

水下航速:32节

武器系统: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2个“战斧”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从“普罗维登斯”号开始)

“洛杉矶”级核潜艇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在1976年~1996年期间,共建成62艘,目前还有50艘“洛杉矶”级潜艇在美国海军中服役,这是一种技术非常成功,性能先进,可执行反潜、对陆攻击等多种任务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对攻击核潜艇是要“高速型”还是“安静型”争论不休,只好设计建造了体现两种设计思想的两级潜艇来试验,最终高速型的“洛杉矶”级获胜。其实它并不是赢在单纯追求高速,而是较好地处理了高速与安静的关系,它的平均噪声水平要比当时苏联的核潜艇低20分贝~30分贝,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冷战时期,“洛杉矶”级主要使命就是猎杀苏联的核潜艇。苏联解体后,来自水下的威胁减少,美国转而要应付更多的地区冲突,“战斧”导弹的出现给“洛杉矶”级带来了机遇,它毫不费力地就在艇身上加装了12个垂直导弹发射筒。伊拉克战争中,“洛杉矶”级潜艇发射的“战斧”导弹已占“战斧”全部发射数量的1/3左右。

“特拉法尔加”级攻击核潜艇

性能数据

舰长:85.4米

舰宽:9.8米

水下排水量:5208吨

水下最高航速:32节

武器系统:5座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可发射常规鱼雷、“鱼叉”反舰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是英国皇家海军在1981年开始装备的一级新型攻击核潜艇,至1991年共建造了7艘,是目前英国攻击核潜艇部队的主力。“特拉法尔加”级和“洛杉矶”级一样,可以从其鱼雷管中发射最新型的“战斧”巡航导弹。

从第二艘“特拉法尔加”级开始,该艇在世界上率先采用了新型推进系统“泵喷射推进器”。它的外形就像一个风扇导管,里面有固定导向叶片和转动的大叶片螺旋桨,这种推进器既能改变螺旋桨叶片的压力分布,防止空泡产生,还可以屏蔽螺旋桨噪声,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推进系统噪声,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特拉法尔加”级首先采用的一个新技术是减震浮筏技术,这也是降低潜艇噪声的措施之一,就是把潜艇内以主机为首的可能产生噪声的绝大多数设备安置在一个筏形基座上,通过弹性材料与艇体相接,使绝大部分工作噪声不会再通过基座传到潜艇艇体上,潜艇向海水辐射出去的噪声也会大幅度地降低。

“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性能数据

舰长:149.9米

舰宽:12.8米

水下排水量:15900吨

水下最高航速:25节

武器系统: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器,16个“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英国在1993年开始服役的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成4艘。其噪声水平与美国“俄亥俄”级相当,每艘装备16枚引进自美国的“三叉戟”D-5潜射战略弹道导弹,这让英国拥有了仅次于俄美的水下核威慑力。

英国海军认为,在美国强大的核保护伞下,英国无须保持太多的战略核力量,从而在1997年放弃了装备战略轰炸机和地地核导弹,它的核威慑能力目前仅靠4艘“前卫”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组成,4艘潜艇中始终有1艘处于战斗值班状态。虽然理论上每枚“三叉戟”D-5导弹可携带8个核弹头,但“前卫”潜艇上的“三叉戟”导弹只装了4个~6个。核动力潜艇可以无限期地在水下航行,航程只取决于艇上食品的携带量及乘员的忍受极限。在水下极度封闭的环境中,长期执行高强度的战斗值班作业,会给艇员带来超常的工作和精神压力,所以“前卫”级实行了“两班轮值制”,艇员在执行一次长达70天的战斗巡航后,就上岸工作和学习一段时间,而由另一组艇员再进驻潜艇工作。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性能数据

舰长:149.9米

舰宽:12.8米

水下排水量:15900吨

水下最高航速:25节

武器系统: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器,16个“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至1997年共建成18艘,是美国现役唯一的一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因其装载“三叉戟”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所以又称“三叉戟”核潜艇。“俄亥俄”级核潜艇所携带的核弹头数量几乎占美国拥有核弹头总数的50%。

“俄亥俄”级堪称当代最先进的核潜艇,也是世界上单艘装载弹道导弹数量最多的战略核潜艇。艇上的24枚“三叉戟”D-5导弹射程达1.1万千米,可在半小时内摧毁对方200个~300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战略目标。该艇外形呈拉长的水滴型,非常有利于水中航行,最低噪声仅为90分贝。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幅度削减其战略核力量,18艘的战略潜艇部队显得过于庞大且维持费用高昂。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美军日趋需要掌握由海对岸攻击能力。于是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被改装为能发射154枚“战斧”导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并具有搭载“海豹突击队”特种运载舱执行渗透任务的能力。

“基洛”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性能数据

舰长:72.6米(俄罗斯自用型)

艇宽:9.9米

水下排水量:3076吨

水下航速:17节

下潜深度:300米

武器系统: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座SA-N-8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基洛”级又称“K”级,是俄罗斯在役的最新一级常规潜艇,首艇1981年服役。作为苏联在二战后设计的比较成功的一款潜艇,“基洛”级的水声设备以及武备系统等方面都足以和西方同类潜艇相媲美。“基洛”级原型编号为877型,发展型有636型和636M型,先后出口到印度、伊朗等国。

“基洛”级潜艇是苏联第一种采用水滴型的常规潜艇。它在设计上尤其注重降低噪声水平,采用电力推进和低噪声机械设备,艇体上敷设有消声瓦,最先进的636型在巡航时的噪声只有110分贝,已接近海洋的背景噪声,是目前所有常规潜艇中噪声最低的,以致西方的报道称之为海洋中的“黑洞”。在“基洛”级潜艇的艇体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块状橡胶体结构,它不但能抑制、吸收艇体自身的噪声和辐射噪声,还能阻止敌人声呐的探测,使得潜艇水下的辐射噪声进一步降低。这就是功能神奇的消声瓦。“基洛”级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消声瓦技术的潜艇之一,而目前世界上的先进潜艇都已采用了这种技术。

“亲潮”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性能数据

舰长:81.7米

艇宽:8.9米

水下排水量:3000吨

水下航速:20节

下潜深度:450米

武器系统: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亲潮”级潜艇是日本最新一级多功能常规攻击型潜艇,首艇于1998年服役,计划建造9艘,至2004年已有5艘在役,单艇造价约5亿美元。“亲潮”级潜艇既适合于在日本这个多岛之国的近海从事巡逻警戒,也适合于远海作战。它能执行水下侦察、反舰、于无形,它就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末装备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在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核潜艇在全世界的大洋中玩着刺激的“猫鼠游戏”。他们都试图用自己的攻击核潜艇猎杀对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确保本国的核安全。然而随着“台风”级核潜艇的出现,美国人发现对手越来越安静,追踪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不让自己被甩下,美国人投入了上百亿美元打造了最先进的“海狼”级核潜艇。不过由于“海狼”的造价过高(每艘26亿美元),所以原计划装备30艘的美国海军最终只装备了3艘,它们分别是“海狼”号、“康涅狄格”号和“吉米·卡特”号。

完美表现

作为一种集超强的静音能力和强大的火力于一身的潜艇,“海狼”级采用了最先进的喷射推进技术,彻底消除了螺旋桨工作时发出的噪声,它的水下噪声甚至低于海洋的背景噪声,这让美国人宣称“海狼”级可以让苏联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享受“安乐死”的待遇。然而“海狼”注定是一种生不逢时的武器,它的首艇“海狼”号在1997年7月下水时,冷战已经结束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狼”的作战任务有了180度的转弯,它可以凭借携带的电子设备在海底监听通信光缆,也可以携带“战斧”巡航导弹打击敌方内陆目标,甚至还可以搭载8名海豹突击队队员进行渗透任务。一艘猎杀同类的核潜艇就这样变成了“电子间谍”和“水下出租车”,“海狼”级的转型不仅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完美。

反潜和布雷等多项任务。“亲潮”级已是二战之后日本研制的第七级潜艇,这7级全部以海潮的种类名称来命名。1960年以来日本平均每隔6年左右就推出新一级常规潜艇,并保持每年建造一艘,而其海上自卫队潜艇的规模也不过16艘,可见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亲潮”级是迄今为止日本建造的最大型潜艇,作为常规动力潜艇,其吨位在全球仅次于澳大利亚水下排水量为3350吨的“科林斯”级和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亲潮”级外形采用长水滴型,有很好的隐形性能,它采用一系列降噪措施,包括敷设消声瓦,采用减振浮筏等,降低了噪声,此外,它还大范围使用超高强度钢材,增加了下潜深度。

水下杀手——“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性能数据

艇长:107.6米

舰宽:12.9米

最大航速:39节

满载排水量:9150吨

武器系统:4具66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鱼叉”反舰导弹、“战斧”巡航导弹,载弹量52枚冷血杀手除了潜艇之外,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够配得上“海狼”这个称呼。它隐藏在海洋的深处,悄无声息地接近对手,接着水面上出现一道白色的痕迹,高速的鱼雷猛地“亲吻”到敌人的船体,万吨巨舰瞬间被撕成碎片……在现实中就有一种潜艇骄傲地以“海狼”作为自己的名字,它冷血、安静,杀人怒海巨鲸——“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性能数据艇长:170米舰宽:25米水下航速:27节潜航排水量:48000吨武器系统: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655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SS-N-16导弹、SS-N-20弹道导弹和SS-N-15反潜导弹钢铁巨兽在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人类最大的噩梦就是一触即发的核战争。也许一个错误的命令或者一次误判的攻击就能将人类社会彻底送回石器时代。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玩笑,苏联海军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就具备了这种毁灭能力。它隐藏在北极厚厚的冰层之下,只要苏联领导人一声令下,它就能撞开3米厚的冰层,将200枚以上的核弹头倾泻到敌人的城市。任何人第一次见到“台风”级核潜艇,第一反应就是它实在太大了。这个潜艇吨位和体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身长170米,身高也达到了42米,相当于一座15层的办公大楼。它的水下排水量达到了48000吨,比二战时期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吨位还大。为了保证安全,“台风”级采用了双壳体结构,外层由硬度极高的钛金属制成,再配合上它浑圆的艇体,使得“台风”可以轻松撞开北冰洋上厚厚的冰层,而美国人的反潜机却对冰层下的“台风”无可奈何。

享受出行

除了体形让人望而生畏外,“台风”级精准而巨大的破坏力才是它的看家本领。它装备有20枚SS-N-20潜射导弹,这种总重量超过70吨的导弹一次可以携带10个10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它的射程更是达到了8000千米以上。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只要一艘“台风”在北极开火,那整个美国东海岸都将彻底毁灭。此外,和其他潜艇内拥挤、枯燥的生活不同,“台风”级核潜艇内的生活只能用惬意来形容。每名水兵不但能得到一个3平方米的起居空间,在执勤4小时后还能去艇上的游泳池或桑拿浴室放松一下。在伙食方面,“台风”级也毫不逊色于豪华游轮,水兵们的一日四餐中都少不了黑鱼子酱、金枪鱼、巧克力和葡萄酒,这样的生活足以让美食家也心向往之。

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