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25

第25章 假装自己不了解,让他人主动说出来

人们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在面对那些专业知识不如自己的人时,表现欲特别强,而且别人听得越是认真,他说得也就越认真。这也就是前面讲到的“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所以,如果你想让某人说出一些实情,或是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不妨装作无知。

人们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在面对那些专业知识不如自己的人时,表现欲特别强,而且别人听得越是认真,他说得也就越认真。这也就是前面讲到的“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所以,如果你想让某人说出一些实情,或是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不妨装作无知。

一般来说,人们的自尊心都很强,特别是你的领导、某个大人物,或某个自认为强于你的人,他们的自尊心是不可小看的。在他们面前,你越是显得自己“无知”,他越想表现自己的“渊博”,以挽救你的“无知”。

为什么假装无知,会促使对方说出真心话呢?简单地说,当你以无知的态度出现时,对方就会消除警戒心,而产生一种被信赖、被依靠的快感。

大体而言,当一个人被别人依靠时,除非是较别扭的人,一般内心都会很舒服。其理由很简单,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希望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位置上的欲望。当你乞求对方时,就会显示出你比对方的位置低一级,换言之,也就是你承认对方站在比你高一级的层次上。而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帮助你,也乐于帮助你。

当对方是一个非常骄傲的大人物时,你以这种方法去对待他,他会觉得自己是站在优越的地位上,因而产生非常大的满足。所以说,首先让对方的内心感觉很舒服,然后再触及他的内心,使其说出真心话,这才是最高明的心理操纵术。

有一个记者,要采访一个大牌名人。在采访之前,他彻底地收集和调查有关对方的一切经历和爱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在提问的时候,他每次都先说明:“我对专业以外的事情完全不了解,而且我完全是个新人,所以我想知道……”

这个名人会心一笑,说:“隔行如隔山。这个行业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你想知道什么?”

于是,这个记者假装不太了解,又非常想了解。如此一来,这个大牌名人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将自己的想法全盘说出。

以假装无知的方式来触及对方的心理,更能使对方感觉自然。这个名人与这位“无知”的年轻记者说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忌讳,就是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太懂,一方面他对自己的说话内容不用太谨慎,不用担心自己说得不妥当,心想,“反正你不懂,即使我说得不妥,也没有关系。”另一方面,他所说的一番话,让年轻人记者由“不懂”变得“懂了”,他自己也有一种满足感。

我们跟他人说话的时候,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表现出对即将谈论的话题什么都懂,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么对方说话就会很谨慎,生怕自己说错话,或是在你面前班门弄斧,被你笑话。他在发表言论的时候,总想着有你这个专家在旁边挑刺,他就不会畅所欲言了。同时,他也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你什么都懂,还要问我做什么?

倘若你表现出不懂,向对方虚心请教,对方就会畅所欲言,而且在说话的过程中,你提出的问题越多,越能激起他的表达欲望。比如“啊?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是真的吗?”对方就会更详尽地说出他的想法,直到你完全了解为止。

有一个企划部的经理,好胜心极强。无论是在领导还是在下级面前,他都爱卖弄自己的学识。每次开会,在众人发表意见之前,他都会先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生怕他的好想法被别人说到了前面,占了他的功。同事们提出的一些意见,他都会从专业的角度来推翻,以他的方案取代。当然,事实上,他的方案也的确不错,最终都以他的建议去执行。

渐渐的,在会议上,同事们都不爱发言了,对这个经理形成了依赖。每当他说什么,其他人都附和,无论他说得好,还是不好,也没人提出异议。不久,这个部门就陷入了一个僵局——策划的产品没有新意,无法突破某种藩篱。

企划部的经理没有想到要博采众长来策划每一个新产品,只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不久企划部更换了一个新的部门经理。这个新经理虽然在该行业中工作了很多年,但是非常和蔼、谦逊,他非常重视他人的意见,也从不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他人。

同事们都佩服他的能力,但他却经常说自己好多新生事物都不懂,需要大家告诉他。他喜欢跟年轻的同事聊天,特别喜欢听那些80后、90后同事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他总喜欢说:“我年纪大了,对很多新生事物都不太了解,也没有你们年轻人敏感,我们的产品需要加入新鲜元素才会有活力,而这些主要靠你们年轻人的头脑去想了。”而同事们听到这些话,都有一种表达自己的欲望,做出的企划方案也一个比一个新颖。其实,这个经理也不过40岁,并不是个out(落伍)的人。

总之,要想听别人多说,你就要少说;要想让别人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你不仅要认真、安静地听,还要表现出对他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