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14871100000023

第23章 居职之勇往“职”前·开篇语

殷谦

勇往直前,这个成语一目了然,就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意思非常简单不过了。这个成语出自宋·朱熹的《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勇往“职”前,顾名思义,意思再明确不过了,既然我们说的是求职的技巧,这个不是成语的成语就显得更加贴切了。本篇内容主要是记录了一些典型的求职、创业的真实故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勇往“职”前,依然是一个说来易,行却难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心底暗下决心,要做好某某事,要完成某某心愿等,可到我们去做的时候,就会在路上遇到很多困难,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退缩就是放弃,放弃就完不成自己计划要做的事情。夜晚的时候我们下了决心,可天亮了以后未必就去行动。在职场中,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的呢?

传说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日复一日的在烈日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说:“长老,您为什么还要如此劳作呢?请老人家不必如此辛苦,我可以找人代劳。”老禅师不紧不慢地道:“别人不是我!”道元禅师道:“此言不错!可是要做也不必在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老禅师道:“大太阳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道元禅师是一寺之主,指导万方,可是遇到这位老禅师终于认输。老禅师是真正的禅师,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假手他人,也不会待明日,“别人不是我”以及“现在不做,更待何时?”这是我们职场人士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说这个故事,就是要让找工作的人和准备找工作的人明白,一定要把握现在,把握机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中学时代的同窗碰到一起,寥寥几句摒弃了功利的关心与同问候,然后就细细品味彼此的人生遭遇。

老姜并不老,出生于林彪爆炸那一年,才24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由于家境贫寒,没能复读,进了一家校办工厂当工人。不久校办工厂倒闭,老姜是个性格内敛的人,长得并不高大,但是很憨直。他这个推销员一直跑单帮,千里万晨独来独往,可以想见当初是何等艰辛。去年厂里实行销售责任承包,老姜踏破铁鞋,几乎跑遍了北方中国所有的大中城市。一年下来,拿到5万多元奖金,并老老实实地向当地税务部门交清5千多元个人所得税。大家说:老姜发了。发了的老姜以4万元钱在两个月内建起一幢小洋楼,此举震惊了众乡邻。老姜在家里是独子,父母已经年迈,母亲还不见得太苍老,父亲每每被误认为老姜的爷爷。老姜说,1995年要争取结婚,要多挣钱,过几年再去自费念大学。

Doctor似乎天生是笑料,无论走路、站着或者坐着,都是那种可笑的不协调。他手脚一点毛病也没有,却总是要刻意保持僵硬严肃认真的表情,但是脑袋瓜最精密不过。Doctor这个英文音调单词,可以理解为“医生”或“博士”,这里指博士。Doctor应届考上大连理工大学,是我们那所山区中学的伟大与骄傲。现在研究生快毕业了,又要继续读博士。因此大家提前尊之为Doctor,一半是敬重,一半是揶揄。Doctor没在社会上打过滚,不擅长人际交往,敬他一支好烟,不小心掉到地上了,他要郑重地表示惋惜,然后罗里罗嗦地解释为什么没拿好,让人觉得有点呆。于是大家就一窝蜂地劝酒,几句话一哄,Doctor喝得满面血红,青筋暴凸,醉态毕露。Doctor酒后吐真言,已到手两个专利,发表若干学术论文云云。大这终于重又肃然。

浪子不回头,浪子还是当年的浪子。浪子大名邹扬。“假如真有上帝,我要找遍天涯;假如没有上帝,我将安歇梦乡。”他把斯蒂德尔的话当座右铭。因为不愿过平淡的生活,不甘于平庸的人生,高中毕业后一直四处漂泊,深圳、衡阳、温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兰州、西安,他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西,俨然是个江湖豪客了。操作工、推销员、业务代办,干过许多职业,听命过许多老板,心依然是驿动的。邹扬具备一条路上黑灯瞎火走到天明的勇气,名与利,对他仿佛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

还有一名姓汤的女同学,至今不忘作家梦。中学时汤的成绩不好,唯独作文好,当时大家也不怎么在意。汤没有上大学中文系深造,去当了个女兵,但坚持不懈地写,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汤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越业越多,也小有名气了。

这真是个努力便有成绩的好时代。老姜在努力发财,Doctor在努力发明,邹扬在努力浪迹,汤在努力爬格子。

人各有志,只要努力了,人生是不是就可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