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14871100000043

第43章 用心捕捉人生,用“心”赢得财富的人

芬兰史诗《玉战士》的魔幻旅程,上海故事《2046》探戈再现,中世纪公主与骑士的城堡恋情,岁月雕刻的老城印记……时空穿梭、旧事浮现,不同的是如今的画面主角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10岁的孩子,他们的神态与穿着相得益彰。在人们观赏眼前的一幅幅照片时,一旁的摄影师一一向来人解释每张照片的创意灵感。这就是青岛著名的太阳花工作室,一个专门为儿童拍写真的摄影工作室。

学得好手艺,重要的是细心

邓子,这间工作室的创办人,原名邓兴华,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他留着一头中短发,低下头就会被额前的长发遮住半个脸,典型的艺术家造型,酷酷的。工作室今年五月才成立,自成立以来,没有广告造势,客户却源源不断。这些客户都是邓子以前从事摄影时的老客户,慕名而来。“只要你技艺精湛,钱自会来找你。”邓子今年只有24岁,但他离家闯荡已有七年。

17岁高中毕业,因为成绩不是很优秀,即使上大学也上不了好的学校,邓子放弃了考大学,而是只身从江苏老家直奔青岛。在当地的一家美容美发学院学习了两个月,后来在一家当地一个很有名的美发厅当学徒。在几个徒弟中,邓子虽然入门晚,却深受师傅喜爱。“师傅给人做头发的时候,我经常在旁边帮衬着。每次师傅做完头发,我都主动扫地;吃饭的时候,也是大家都吃完了,我再吃。”在没有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前,邓子总是低调行事。一年后,因为师傅把店卖了,邓子也失了业。“创业艰难守业难,师傅是个善于创业但不善于守业的人。他从来都是把店办出来后,就把它转给他人。再重新创办自己的店。”邓子没有立即去别的店,而是等师傅开了新店后,去帮忙。整整等了两个月,却没有等来消息。“我这个人有很高的忠诚度,我不会轻易抛弃别人。”邓子坦言自己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喜欢,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肯把心交给对方。

转行不容易,依靠的是耐心

通过当初在美容美发学院的师兄弟介绍,邓子在另一家理发厅谋到了一份工作。这家理发厅在一楼,是一个北京电影学院的高材生开设的,这只是他的一份产业,二楼才是其主产业——摄影。邓子受到了另一个师傅的垂青,被老板叫上二楼帮忙。“大概是我长的比较帅吧。”邓子自嘲道。当初邓子转行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家里人也担心他学美发半途而废,摄影会不会也这样,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到。邓子后来想想,反正还年轻,多学点东西也很好。

这位师傅来头很大,毕业于当时摄影学的最高学府——北京电影学院,艺术摄影方面的造诣很高。他对待邓子也是倾囊相授,摄影的成本很高,但是却拿出10卷胶卷让邓子去练习,相机也是他提供的。当时邓子作为摄影助理,工资并不高,管吃管住,一个月下来才360元。

“360元?够吗?”

“我这个人很能吃苦的,只要管我吃住,100元就足够了。最主要的是学东西。”

直到现在,让邓子回忆其最快乐的时候,竟然就是这段日子。寒东腊月,晚上穿着凉鞋走在雪地里去给冲印房送胶卷,半路上买一袋花生米吃着一路。说着这些,邓子一脸的陶醉。“那时候小,没有什么压力。现在虽然有钱了,但是却找不回当初的感觉。最近几个老朋友聚会,大家都一致认为那段时光是最快乐的。”

跟着师傅学了三个月,师傅从来没说过任何鼓励的话。但那一次,师傅却拍了邓子的肩膀。一次,师傅将一个客照的任务交给了邓子,照片洗出来后,客人指着照片说:“这张好,比上次那个扎辫子的拍的好。”当时师傅正好站在身后,那个扎辫子的其实指的就是师傅。客人走后,师傅走过来拍了拍邓子的肩膀:“干得好。”

“这么说,你的摄影技术超过了师傅?”我问。

“不是,只是师傅更适合拍一些艺术元素多的人物。比如T台上的模特,师傅善于捕捉她们的瞬间美。当他面对普通人时,还是以一种的艺术的高姿态来拍摄,结果拍出来,他自己不满意,客户也觉得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而我是以一种平视的角度来拍,心灵上和客人更有默契感。”

能独当一面,可贵的是交心

因为苦于青岛的艺术氛围不是很浓厚,摄影师傅卖掉了店面,转战北京。邓子没有跟从师傅,而是选择留在青岛。邓子没有师傅那么精英化的艺术眼光,他要走一条和师傅不同的道路。很快,邓子就被当地的另外一家摄影公司看中,主要从事儿童写真摄影。邓子高超的摄影技术使公司生意蒸蒸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当地很知名的一家儿童摄影公司的老总的注意。他曾经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公司探访,发现了邓子。后来因为邓子所在公司的路段施工,邓子又一次失业,但很快就被那个老总请进了公司。见面时,那个老总笑着对邓子说:“原来是你干的,我还以为是一个年龄很大的人干的。”当时邓子刚满19岁。虽然是被公司请去的,工资却和原来公司一样,1100元。

“你不觉得少吗?”

“没有,我这个人对自己的实力会有所保留。如果我有五成的把握,只会说四成。当时自己干的虽然很好,但毕竟年轻,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反思当下的年轻人,做事好高骛远,不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有点能力,就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公司开出的工资稍不合意就闹辞职,邓子的心态实在值得当下一些心浮气躁的年轻人学习。人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邓子走到今天,个人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他肯把心交给对方才是一笔最大的无形筹码,事业财富。

在那家知名公司只干了一年,邓子就选择了离开。因为其家族式的管理不是邓子成长的沃土。机制的僵化、教条使邓子毅然选择了离开。他离开公司的时候,老总送了一款价值2500元的照相机镜头给他。看看现在许多人离职的时候,公司上下搞的鸡犬不宁,更有甚者和公司对簿公堂,不管谁对谁错,人情味反正是没有了。

邓子接下来的工作都是公司主动找上门来的,正所谓“是金子就会发光的”。邓子曾先后担任多家摄影公司的艺术总监。其事业上的辉煌时代当属其任职于前一份工作时,手下有23个人的工作团队,邓子的待遇也提高到了每月3000元。后来公司政策有所调整,要裁去一部分人,这时邓子站在了员工一边。要么裁人,要么轮流待岗,邓子选择了后者,为一些人争取到了利益,而他本人就失去了两个月的工作。现在邓子自己开公司,目前组成人员基本都是从原来的公司跳过来的。大家都愿意帮他的忙,因为他曾经帮助过大家。开公司的资金20万也是亲戚朋友们借的。

要自主创业,还有要有恒心

目前的客户大多是以前的回头客,邓子还是希望能发展一些新客户,发展一些年龄段0~2岁之间的儿童。提到这里,邓子两眼放光,他嘱咐我一定要记下这句话:“做好儿童摄影,自己就要生一个孩子,这样投入的感情色彩就不一样了。我最近刚添了个儿子,6.6斤重。”

随后邓子带着我参观了一下他的工作室组成:化装间、摄影棚,还有墙上挂的样片。每张照片的拍摄从服装到造型都凝结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邓子指着其中一幅刚满月的双胞胎照片说:“这张整整拍了一天,一会儿这个哭,一会儿那个闹,而摄影师瞬间抓拍的技能是很重要的。”“是吗?我还以为是电脑合成的呢?”

还有一幅背景是30年代老上海的照片,很有电影《2046》的韵味。拍摄时的布景也都尽量做到那个时代的还原。镜子是邓子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雕花椅子也是花400元从一个家具店买下来的。

前段时期,邓子作为嘉宾赴上海参加了全国首届儿童摄影高峰论坛,感触最深的就是“差距”,无论是资历还是资金上都有不小的差距。为了筹备公司,邓子在经营管理上花费了很多心思,技术难免有些荒废。而他接下来打算将自己的权力下放到员工身上,潜心钻研技术,以期更加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