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棒男孩全书
14871600000118

第118章 第118招 别打你的男孩——拳头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陈鑫今年11岁了。一天下午,他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踢足球,虽然妈妈已经很明确地告诉过陈鑫不要在小区里踢球,可是陈鑫还是和小朋友去了,结果,没一会儿,邻居家的叔叔就来找陈鑫的妈妈了,说陈鑫在踢球的时候,把他家汽车的玻璃踢碎了。

陈鑫的妈妈一听,气坏了,扬言非要打死这个不听话的孩子不可。

陈鑫非常害怕,在家里跑来跑去,一边哭一边央求妈妈别打他了,邻居想想自己的汽车玻璃,又看看正在被妈妈教训的孩子也不好说什么,反倒安慰陈鑫妈妈:“别打孩子了,只是车窗碎了,还好我申请了保险,应该可以报销的。”妈妈一边安慰邻居说换车窗的钱我们付,一边还追着儿子满屋子打。

事实上,陈鑫的妈妈并不是真的想打死他的儿子,多半是因为邻居找上门来,一时间不好交代罢了。

但是陈鑫却非常害怕,他想,妈妈怎么这样呢,妈妈不爱我了,妈妈好坏!

造成以上的问题,多半是因为陈鑫的妈妈传达了错误的信息给儿子。而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屡见不鲜,时有发生。当孩子犯了什么错,让家长气愤至极的时候,他们大都会采取以上的方法来处理。当然,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错了,做家长的就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了,而不是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扬言要打死孩子。虽然,家长这样说不过都是气话罢了,但是男孩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不能及时地了解家长当时的做法背后的含义,很多时候,他们就真的以为家长要打死他们,家长不爱他们了。此外,如果家长长时间这样说,时间久了,也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原有的威信,以后再说什么,孩子都不怕了,甚至习惯了。因为孩子们知道那不过是一句吓唬人的话而已。

当然,故事中的陈鑫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妈妈并不会打死他,但是却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以为自己的妈妈不爱自己了,甚至开始怨恨自己的妈妈,这样一来,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必定会因此而疏远,当陈鑫回到家中,他还会像以前一样和妈妈融洽相处吗?

给男孩父母的建议(情景再现)

陈鑫今年11岁了。一天下午,他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踢足球,虽然妈妈已经很明确地告诉过陈鑫不要在小区里踢球,可是陈鑫还是和小朋友去了,结果,没一会儿,邻居家的叔叔就来找陈鑫的妈妈了,说陈鑫在踢球的时候,把他家汽车的玻璃踢碎了。

陈鑫的妈妈一听,叫来了刚回家不久的儿子:“陈鑫,过来!”

待小家伙过来以后,妈妈说:“你自己听听,你都把邻家叔叔的车窗踢碎了。”

这时的陈鑫非常后悔,心里很内疚,还有一丝丝恐惧(因为怕妈妈骂他嘛),他在想:我应该怎么办呢?

妈妈对邻居的叔叔说:“非常抱歉,你看我应该怎样弥补给您造成的损失呢?要不我现在给您赔钱吧!或者……”妈妈在想一切可以弥补的方法,陈鑫见状,知道自己错得很严重,眨巴眨巴眼睛,很诚恳地说:“叔叔对不起,我错了,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后再也不在小区踢球了。”说着,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

原本怒火中烧的叔叔见陈鑫这副模样,虽然还是有点伤心但是也不好怎么说了,况且他妈妈也这样诚恳。

“没关系了,我的车有保险,应该能给报,我们住得这么近,我也不是过来让你们赔的。”

“那可不行,我们给您造成了损失,就要承担责任。”说着,陈鑫的妈妈就要给邻居的叔叔赔钱。

陈鑫在一旁低着头没说法,但妈妈的做法却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他想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应该给他自己承认错误的机会,让男孩自己意识到错误性,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类似的话父母不能说

“我打死你个不孝子!”

“以后要是再乱跑,我就打断你的腿!”

“再让我看见你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我就把你送进监狱!”

“看你还敢不敢,我打死你个兔崽子!”

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本质的,如果不帮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关键,而动不动就要打孩子的行为也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反倒是会渐渐降低父母的威信,疏远父母与男孩之间的关系。因此,与其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让孩子伤心又空洞的话,不如给孩子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专家教你 男孩怎么养

生活中当男孩犯错误时,家长应当如何对待?

第一,先听听男孩自己的解释;

第二,与男孩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引导男孩改正错误;

第三,多给男孩讲道理,耐心地引导,切忌打骂男孩;

第四,如果真的有必要对男孩进行处罚,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能说出过激或有伤男孩自尊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