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14874800000028

第28章 合理的库存里存着机遇还是风险——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机会成本主要应用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例如:你购买一套房屋全部用于居住,则不能再出租获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时也失去了用于出租等获利的机会;反过来说,你若出租,你则不能再居住。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机会成本英语为:opportunity cost。名。不可数。进行一项投资时不得不放弃另一些投资,这些投资的最大获利就是该项投资的机会成本。选择投资和放弃投资之间的收益差是可能获取收益的成本。如投资者仅有一份资金,投资股票时必须放弃国债与基金。假如国债投资收益为1万元,基金投资收益为2万元,而股票投资收益为3万元,则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是2万元,国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为3万元,基金投资的机会成本也是3万元。

更加简单的讲,就是指你为了从事某件事情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当我们衡量糕点厂或任何一个其他企业的成本时,重要的是要记住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你还记得,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那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当经济学家讲企业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包括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

企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有时是明显的,而有时并不那么明显。还是拿前一节那家糕点厂为例,当老板为买面粉花了1000元时,这1000元是一种机会成本,因为他不能再用这1000元去买其他东西。同样,当老板雇佣生产糕点的工人时,他付的工资也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这些成本是显性的。与此相比,企业的一些机会成本是隐性的。设想老板精通电脑,作为程序员工作每小时可以赚100元。老板在他糕点厂工作每一个小时,他就要放弃100元收入,而且,这种放弃的收入也是他的成本的一部分。

显性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说明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经济学家关心研究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和定价决策,因此,当他们在衡量成本时就包括了所有机会成本。与此相比,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结果,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忽略了隐性成本。

用糕点厂的情况很容易说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之间的差别。当老板放弃了作为电脑程序员可以赚钱的机会时,他的会计师并没有把这一点作为他糕点经营的成本。因为企业并没有为支付这种成本而花钱,它决不会出现在会计师的财务报表上。但是,一个经济学家将把放弃的收入作为成本,因为它会影响老板在其糕点业务中作出的决策。例如,如果老板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工资从每小时100元增加到500元,他就会确定,经营糕点事业成本太高了,并选择关掉工厂,以便成为一个全职的电脑程序员。

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几乎每一个企业的重要隐性成本都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例如,假定这家糕点厂的老板用他储蓄的30万元从前一个所有者那里买下了他的糕点厂。如果他把这笔钱存入支付5%利率的储蓄账户,每年将赚到1.5万元。因此,为了拥有自己的糕点厂,这个老板放弃了一年1.5万元的利息收入,这1.5万元就是开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

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法来看待成本,在他们处理资本成本上这一点特别正确。一个经济学家把糕点厂老板放弃的每年1.5万元的利息收入作为他企业的一种成本,尽管这是一种隐性成本。但是,他的会计师并不把这1.5万元作为成本表示,因为并没有货币流出企业去进行支付。

为了进一步揭示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之间的差别,我们略微改换一下例子。假设现在糕点厂老板并没有买工厂的30万元,而是用自己储蓄的10万元,并以5%的利率从银行借了20万元。他的会计师只衡量显性成本,将把每年为银行贷款支付的1万元利息作为成本,因为这是从企业流出的货币量。与此相比,根据经济学家的看法,拥有企业的机会成本仍然是1.5万元。机会成本等于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显性成本1万元)加放弃的储蓄利息(隐性成本5000元)。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1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末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它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它获利更大的机会。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盈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是盈利了。

那么如何理解上述这种现象呢?

我们设想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投入热狗工作P所得的收益仍然是22000美元,而(以相同的劳动)投入某种工作Q所得的收益也是45000美元。那么按照人们所理解的机会成本概念,他们投入工作P的机会成本是工作Q的收益即45000美元,同样,投入工作Q的机会成本是工作P的收益即22000美元。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

但是实际上,由于任何一个单位的投资(无论是劳动投资还是资金投资)都具有专注性,因此不能设想投资获得二注收入(所谓“二注”即是指同时分为2个或多个方面的注入,如1个单位投资额分为2个注入方面,这是不可能的。1个单位的投资额只能在同一时间专注于某个行业的某一点上,这即是“投资专注”性)。通俗地说,1笔投资不能同时被假设为获得2笔(或2笔以上)投资的收益。所以在计算机会成本时我们不能用1笔投资的二注收入来叠加,也不能用它的二注成本耗费来叠加。比如我们不能算他们在从事热狗工作的过程中又再想同时获得工作Q的收益,以致如果不能获得这个收益就认为产生了机会成本。如果他们真能获得这样的二注收益,那么他们应该获得22000+45000美元的二注收入,而不单止22000或45000美元。

但以上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似乎具有这种投资与收益的二注性,因为它想在获得当前的工作P之收益的同时,又想要获得工作Q的收益,当不能获得工作Q的收益时,就被认为是亏损的。特别是当已经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还想得到较低收益的情况。比如当从事工作Q已经获得比工作P更多的收益时,还想到失去了工作P的更少收益,这样的话,所理解的机会成本就不对了。

实际上机会成本应该是这样:工作P对于工作Q来说具有机会成本,但工作Q对于工作P来说就已经没有机会成本了,因为工作P的收益比工作Q小。因此所谓机会成本实际上只是“相对机会成本”而没有绝对机会成本。当一个人正在从事的工作收益比较低时,相对于你所能从事的更高收益的工作来说,就产生了机会成本。比如一个人能够做经理和教师,而经理工作的收入显然要比教师的收入大,因此当你从事教师工作时,相对于经理工作来说你就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从事经理工作会使你失去教师工作的更低收入,从而产生一个机会成本。收入大的工作相对于收入小的工作来说,是没有机会成本的,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使你更好的收入。在此所谓“机会”实际上就是寻求更大利益的机会,既然获得了更大利益,那么因失去机会所导致的利益丧失也就相对没有了。

那么,由于从事工作P比从事工作Q所获得的收入较小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其机会成本量是工作Q的收入减去工作P的收入,即45000-22000=23000美元。他们因此亏损了23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渐渐提高,从22000达到40000,则他们所失去的机会成本只是45000-40000=5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与工作Q相等的45000,则他们的工作P与工作Q对比就只有等于零的机会成本了,即45000-45000=0.如果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比如50000,则他们从事工作P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工作Q来说就是45000-50000=-5000美元,机会成本为负数。机会成本为负数表明什么呢?表明他们工作P相对于工作Q来说已经非但没有机会成本,而是还大大“抵值”呢!由于成本作为一种代价耗费是总是趋向于最小化的,因此从事一项工作,它的机会成本越小越好,它的最小值自然要包括0值以下的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