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14874800000070

第70章 美国农民为什么活得很滋润?——贸易补贴

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都这样告诉年轻人:农业具有战略基础地位,农业出了问题,就要出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依靠。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支持下,美国对其农业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给予的津贴就是贸易补贴。贸易补贴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贸易补贴简单来说就是负税,其后果与税收正相反。间接贸易补贴则一般采取放宽信贷、廉价使用能源或免费使用基础设施等方式。补贴量可以与贸易量保持某一固定比例关系,称为从量补贴;也可以与贸易值保持某一固定比例关系,称为从价补贴。

美国农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此前以家庭农场为主。而随着科技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截至目前,美国家庭农场的破产超过60%。在商品化的种植业中,美国的家庭农场已无法生存,不得不被兼并或转做其他农作,于是走上了一条“要么变大,要么走人”的不归路。这也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特色:别无选择地提高自身竞争力。

此外,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拥有持久的竞争力和其较低的市场价格还与政府补贴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补贴是一个国家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工具,其在美国的农业保护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适用。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涉及农产品生产、贮存、销售等多个环节,涉及产品多达20多种,是多角度的综合性补贴。美国农业补贴的赋予主要体现在其所颁布的一系列农业法案中,以通过法律的效力,影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以及农村发展。自《1933年农业调整法》出台以来至《2008年农业法案》,美国主要发布了16个与农业保护相关的法案。1996~2002年,美国根据《1933年农业调整法》、《1949年农业法案》以及1933年成立的商品信用公司对其农业提供了年均约160亿美元的补贴。2002年,美国又颁布了《农业保障和农村投资法》(简称《2002年农业法案》),规定了约165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对谷物、油籽和陆地棉的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法已于2007年9月到期。根据《2002年农业法案》,农民销售的每蒲式耳小麦将获得52美分的额外援助,使小麦价格从2002~2003年的3.86美元/蒲式耳增至2004~2007年的3.92美元/蒲式耳。也就是说,小麦反周期支付的目标价格在2007年增加到了3.92美元/蒲式耳。

不同的农业法中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一部新农业法的出台都意味着美国的农业补贴在作相应的调整。专家认为,总体看来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33~1995年,可以称为价格补贴政策阶段。农业补贴政策以限制农产品播种面积、政府建立农产品储备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扩大农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农业补贴直接与市场价格相挂钩;

第二个阶段是1996~2001年,可以称为收入补贴政策阶段。补贴与当年市场价格脱钩,直接计入农民收入;

第三阶段是2002年以后,可以称为收入价格补贴政策阶段。既保留了收入补贴,又保留和创造了一些价格补贴手段。

2008年5月,美国参、众两院以超过2/3的赞成票推翻了总统的否决,通过了旨在加大其农业保护力度的《2008年农业法案》。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日趋紧迫之际,在农业谈判主要议题,即关于农业补贴削减公式的讨论已临近关键时刻之际,美国会此举无疑是“火上浇油”。法案一经出台,布基纳法索、加拿大、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就对其予以了指责。此后,许多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纷纷表示了强烈反对。6月18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表示,“部分成员对美国新农业法案的指责是恰当的”,“目前惟一可以改变美国在农业和补贴问题上的立场的办法就是达成一项世贸组织协定”。

根据该法案,政府补贴的2/3都将用于国内营养项目(如食品援助);400亿美元用于农业补贴;约300亿美元用于鼓励农民休耕土地和其他环境保护项目。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将2900亿美元的2/3用于帮助美国的‘贫困者’应对食品价格上涨”,那就意味着,美国国内的需求对于农产品价格并不敏感,就算价格上涨,只要在补贴范围内,美国的需求依然旺盛。从表面上看,美国农业法案是政府对其民众的补贴,而本质上却是全球农产品进口国对美国的补贴。尽管美国政府表示提供2900亿美元的补贴,但其很可能换来远远大于这一价值的出口合同。

如何看待和评价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终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同时,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和影响直接决定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走势和WTO农业谈判的成败。假如美国长期保持高强度的农业补贴政策,则必然带来如下积极效果:

1.有利于提升美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优势。美国长期对于出口导向的农产品给予大量补贴,其目的在于降低其价格和提高其竞争力。2000年,美国对小麦的直接补贴为每吨45美元,对玉米的直接补贴为每吨27美元。换句话说,美国的小麦和玉米分别从政府补贴中获得了370元/吨和220元/吨的降价空间,从而使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比较价格竞争优势。

2.促进了美国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目前,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均占有较大的份额;200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36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而长期稳定的农业补贴必将有力地提高美国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的能力。

3.有助于美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施出口补贴可以摆脱和转嫁农产品过剩的危机,进而缓解农业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实施贷款差额补贴和反周期补贴,可以大大强化农场主应对市场供求波动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抑制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剧烈波动。

4.有利于农业结构合理优化。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限产补贴,对已经严重过剩的农产品进行强制性或限制性的价格约束,从而减少和限制其产量;另一方面又通过鼓励性补贴来刺激和支持市场短缺农产品的生产,从而缓解供求矛盾,推动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

5.有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美国政府的多样化补贴不仅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农业收益,从而扩大了农业生产的内部资本积累,进而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最终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