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4878800000015

第15章 和有厌学情绪的孩子的说话技巧

怎样改变孩子的厌学心理,这是令不少家长头痛的事。厌学的根源是学习兴趣的丧失。父母只有晓之以理,纠正孩子的厌学情绪,重新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才能造就爱学乐学的好孩子。

1.孩子厌学,责任在家长身上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专家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是由家长教育不当、不合理所造成的。那么,家长的教育不当都有哪些表现呢?下面就是有关专家经过对厌学孩子的家庭情况分析总结出来的几个主要表现:

(1)过多地责备孩子

父母习惯于对孩子进行责备,往往看不到甚至忽视孩子身上的优点、闪光点。这样,孩子不仅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公平,而且可能会和父母对立,朝父母希望的反面发展。

(2)紧盯孩子差的方面

父母过分关注孩子学得不好的学科,实际上是对孩子长处的忽视。父母认为学得好的是应当的,而差的方面是不应当的,也是自己万万不能容忍的,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严厉喝斥,无情打击。这种做法,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彻底丧失信心,并由此可能危及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

(3)过于强调孩子的远大目标

孩子学习固然有各种外在的目的和长远目标。但对孩子来说,学习的乐趣在于学习活动本身。如果孩子的兴趣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他就会持之以恒。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上道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追求学习的外在目的很可能将学习的境界局限在“知之”这一层次,孩子只能处于被动的、简单的应答阶段,无从谈起创造性,也无快乐可言。

通过以上的分析,家长们应认识到,孩子厌学有着很深的家庭根源。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运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从而切实地消除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

2.晓之以理,纠正孩子的厌学情绪

凭借冲动与急躁教育孩子,是无济于事的,它需要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家长本身的行为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可代替的、也难以比拟的教育力量。不但家长的教育内容可以塑造孩子的心灵,家长教育的方式同样影响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情绪的波动。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些成人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似乎更适于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不会把自己伪装起来,通过细心的观察,坦率的交谈,循循善诱的教诲,家长就会走到孩子的心中去;对孩子的要求要用可靠、巧妙的方法渗透,才能收到育人先育心的效果,才能克服孩子的心理障碍,不断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在日常学习中,孩子厌学无疑是一个严重的缺点,它会引起家长的烦恼和忧怨,由此家长对孩子责备与批评教育是可以理解的。但须知:冲动与急躁是无济于事的,教育孩子应该讲究责备的方式和方法,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应采取如下几点方法:

(1)让孩子知道受批评的原因

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受责备是因为学习太不尽心,太不努力,使孩子懂得批评的意义并接受教育。

(2)一个错误只批评一次

在学习中的同样一个过错,母亲责备过了,父亲不要再批评,不然会伤孩子的自尊心。

(3)批评要讲究技巧

责备孩子时,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性格开朗、大胆、乐观的孩子,可以稍微严厉些;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的孩子,责备则应温和、婉转些。

(4)以背后批评为主

责备孩子时,应尽量避开他的朋友、同学或外人,也不要动不动以告诉老师威胁孩子。

(5)父母的态度要统一

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切不可因父母喜怒情绪行事,也不应一方责备,一方护短。

另外,家长要注意的是:对孩子的批评要力求正确与委婉。对孩子厌学的表现切忌暴跳如雷、大声吼叫,更不要大打出手、伤害感情,也不要以责骂代替批评。

再就是批评孩子过失时,不要恶语讽刺和反反复复地唠叨个没完,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降低批评责备的效果。

帮助孩子认识与改正的最好方法是表扬伴随着责备,肯定孩子的一贯表现,指出他们的一时糊涂。这样做,孩子自然会感到父母是爱自己的,从而稳定情绪,坚定改正错误的信心。

3.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好胜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即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想去做。运用这种逆反心理治疗孩子的厌学症,往往会起到神奇的效果。

逆反心理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父母善于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则可对他们的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反抗就是反抗,根本不用讲道理,这就是孩子的心理模式。然而,家长们平时一般却都不停地要求孩子“快去学习”。那么,结果如何呢?不要说孩子的厌学情绪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可能还会激发孩子们的反叛心理。

在治疗孩子厌学症的时候,有时也需要利用这种心理。试试看把平时高举的“快去学习”的标语改换成“不许学习”,甚至可以故意刺激孩子,“既然你不喜欢学习,那就不要学习算了”。那么,孩子一定会说“我偏要学习给你看”,于是他却可能主动积极地坐到书桌前面了。下面两种利用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家长不妨一试:

(1)故意激将

用“你大概不会做吧”来激发他的好胜心。请看以下案例:

著名的铃木镇一先生就是利用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在儿童小提琴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铃木先生经常故意刺激学生:“这么难的曲子,你肯定不会拉。”孩子当然不服气:“我一定行!”于是专心练习。

当孩子会拉那只曲子之后,他又会找出更难的曲子:“这一首你一定不行了吧。”于是,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了一只又一只曲子。这种方法在治疗孩子的厌学症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比如,可以同时买一本简单一些的习题集和一本稍微难一些的。先给孩子做那本简单的,然后,把那本难一些的拿出来,在孩子眼前晃一晃,“这本你现在还不会做。”这样孩子与生俱来的逆反心理就被激发了。他很可能马上就说,“我当然会做了!”这时再半信半疑地把那本难一些的习题集递给他。孩子既然已经宣布自己会做,就只好努力学习认真做了。

这样激励孩子不断地向比自己的水平略高的目标挑战,渐渐地孩子就会喜欢上学习。

(2)欲擒故纵

在开始学习之前,先让孩子彻底远离学习。

有一家公司经常研制出畅销商品。他们有一项半强制性的规定:连续工作十年的员工休假两个星期,在休假期间不许考虑任何与工作有关的问题。据说休假的员工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就特别想工作。事实上,公司的用意也正在这里。让员工们在这种解渴状态下重新接触工作,从而产生更多新鲜的创意。

在对待厌学孩子的时候,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完全远离书本,也是一个好办法。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多半会很轻松惬意地玩耍,时间一久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同时对学习的饥渴欲求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学习,这时再允许他们学习。由于对知识如饥似渴,真的像久旱逢甘霖,孩子一定会非常认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4.用迂回方法诱导孩子好好学习

在心理学上,利用第三者的语言来说服对方的方法,被称为“后光效果”。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引导孩子的学习中,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厌学的孩子也是如此。那么要改变孩子的厌学行为,就需要掌握孩子的一定心理,善于运用他人来对孩子进行督促和鞭策。这常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多数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充满敌意,主要是由于父母总是用学习做理由命令他们。家长总是严厉地命令孩子去学习,即使孩子还很小,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这个时候,如果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插进来一个第三者,那么孩子对于家长这种强制学习的教育方法的抵触心理也就会降低。

比如,奶奶对孩子说:“你妈妈说,如果你能再用功一些就好了。”这样的说法对于孩子的触动要比妈妈直接冲着孩子大声喊“快去学习”效果要明显得多。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奶奶或者家里的亲戚做父母的替身,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很快对这个替身也产生抵触情绪。

因为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其实奶奶只不过是替妈妈来催促自己学习的。而且,和孩子关系太亲近的人说话的说服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所以,家长还需要在这方面多动脑筋。下面用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这种方法的实际作用。

(1)谈谈当年爸妈是如何学习的

对于孩子来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亲戚当中和自己最亲近、最容易交流的。所以让他们来担当治疗孩子厌学症的“医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找一些合适的机会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孩子讲一讲,他们原来为了让爸妈喜欢学习付出了多少心血。因为不是在说自己,所以孩子在听这些话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抵触或者戒备心理,而是饶有兴致地听关于爸妈小时候的事情。结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每一句话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始客观地看待学习,反省自己。

孩子们一旦发现平时非常严厉的爸爸、爱唠叨的妈妈原来也曾经和自己一样讨厌学习,他们心里就会感到非常平和。而这种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孩子独立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2)批评或表扬孩子注意区分场合

虽然说孩子都是在表扬和鼓励中成长的,但是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提建议,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也有“面子”,如果在别人面前教育孩子,他就会非常反感:“谁听你说呀!我才没那么做呢!”结果,不但家长的话一句都没听进去,孩子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了。

指出孩子的不足、批评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而在别人面前一定要肯定他们勇于尝试、努力拼搏的态度。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区分场合,选择适当的时机,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3)把孩子的朋友叫到家里来一起学习

一般来说,孩子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并且容易受他人行为的影响。把孩子的朋友叫到家里来学习,对厌学的孩子会有很大的触动。他们不但学习会很开心,而且作业也很快就做好了。

从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关系方面,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孩子到朋友家里去住,家长就会担心,孩子平时在家里就不懂礼貌,在别人家里不知道又要闯什么祸。可是,之后打电话到对方家里致谢的时候,对方的家长虽然也会有些客气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大都会是:“真是个好孩子,非常懂事,又有礼貌。”

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叫其他小朋友到家里来一起学习。平时非常淘气的孩子在别的家长面前,也会神奇地变成“乖宝宝”。看到平日里淘气的伙伴变得这么认真,自己当然也不甘示弱,因此也认真地学习、写作业。

5.不要唠叨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需要父母因势利导,正确地给以引导,如果一味反复叮咛、频频催促,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像浇了一盆冷水似的丧失学习的欲望。

有一位电视演员的口头词是:“我正想去做……”每每听到这句话,孩子大多发出会心的苦笑,因为这句话也正是许多孩子心境的写照。

孩子最怕听父母说的一句话是:“快去看书。”因为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他的心情大都是:“我正想去做呢!”却每每因为这句催促的话,反而使孩子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似的,丧失了读书的兴趣,产生了对学习的厌烦心理。

有许多父母往往抱着“人性本恶”的想法,认为“不管教孩子,他们就不会用功读书”。其实“用功读书”原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而一味地唠叨或强迫孩子读书,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从而对书本的兴趣大打折扣,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在欧美,父母往往是先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使孩子乐于接受,并自动自发地读书。然后激励孩子发掘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如此便可让孩子愉快地追求知识。他们上课时,并不是全班都学习相同的课业,而是依个人的能力与兴趣,去学习各种不同的事物。老师则站在学生旁边,给予他们适度的辅导而已。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意味深长地说道:“绝对不要对孩子说:‘快去读书。’而当孩子在念书时,父母绝不要在一旁打扰他。”总而言之,要增进孩子的学习欲望,并不是依赖父母的督促,而是要精心营造一个让孩子想读书的环境。

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男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最讨厌母亲的是,每当我在做功课时,她经常在一旁叮咛我‘字写漂亮点儿’或是‘再重新计算一次’。”

其实,这种做法不但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还会使他们在逆反心理驱使下,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学习方面,父母一定要切忌不可对孩子反复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