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4878800000017

第17章 和脾气粗暴的孩子的说话技巧

粗暴是一种恶劣的脾性,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父母一定要理解和关怀脾气粗暴的孩子,用娓娓的话语将关爱送入孩子的心房,用绵绵的真情化解孩子心中的粗暴情绪。

1.用语言巧妙引导爱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和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个性与脾气,但是过于频繁地发脾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脾气”了。

脾气不好,往往会影响人生的发展。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纠正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

宋佳佳迷上了一种猜字游戏,每当做完功课后,她都会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本来做这些猜字游戏。可是,这种游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时候,佳佳会忙活了老半天也猜不出一道题,真的有点令人懊恼。

这天,宋佳佳再次玩起了这种游戏。正在她陷入沉思的时候,邻居家的罗欢过来找她玩。兴许是宋佳佳太入神了,竟然没有注意到罗欢在向自己打招呼。罗欢误以为佳佳不理睬自己,便顺手把她手中的书抢了过来:“哟,在研究什么呀?这么痴!”

宋佳佳被她吓了一跳,思路被打断了,本来即将思考出来的答案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宋佳佳很生气,对着罗欢叫道:“你怎么这样呀!太讨厌了!”

罗欢看到宋佳佳如此愤怒的样子,一溜烟地跑回了自己家。

妈妈也听到了佳佳的叫声,便问道:“怎么了?怎么这样对罗欢说话呀?”

宋佳佳正好有气没处发,竟然也对着妈妈吼了起来:“这样怎么了?你别管我!烦死了!”

看着无端发火的女儿,妈妈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说:“你一定要学会控制你的脾气,不要冲着人大喊大叫的,这样不好。”

宋佳佳听罢,方才觉得刚才有点过分了。停了一下,情绪才缓和了许多。佳佳抱歉地对妈妈说:“刚才,实在对不起……”妈妈体谅地对着女儿笑了。后来,宋佳佳还主动到罗欢家向她赔礼道歉。

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非常直接,一发起脾气来,就是什么话都听不进了。这种情绪的表达往往会伤害别人,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用一种不会伤害人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生气的感受写在日记上,或者大吼一声,使发怒的情绪得以缓解。

家长在孩子发脾气时,切不可以怒制怒。当孩子在极度愤怒之时,最好不要跟着发火,以恫吓甚至棍棒来强行压制孩子的情绪。可以轻轻抚慰他,或让他坐下来,倒杯水缓和一下他的情绪。如果实在无法平息,暂时隔离他,如单独留他一个人在房间里,提供一个冷静的环境平抚情绪。待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可让他洗个脸,喝杯茶,或者睡上一觉,然后再和他慢慢谈心。当孩子获得发泄的渠道和得到父母的聆听时,心情会比较容易平复的。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自我克制。比如:

自我暗示法——一旦感到自己要发怒时,心里反复默念“不要发火,要冷静,要冷静;

转移法——当感到怒气上来时,迅速离开现场,或去干别的事情;

深呼吸法——发怒时,自己做几次深呼吸,吐出心底怒气;

肌肉紧张法——紧握拳头再松开,紧绷脚板等。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发泄精力,如绘画、练书法、下棋等;或者让他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跑步等,把怒气泄到运动上;或者听听音乐、唱唱歌,等等。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愤怒、急躁、发脾气的时候,但是,只有能够理智地克制和处理自己脾气和愤怒的人,才是真正的有修养、有智慧,容易走上成功之路的人。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孩子易怒、易发脾气的问题,因为一旦养成习惯,对他的将来是很不利的。

2.用多种方式化解孩子的“坏脾气”

家长碰到孩子发脾气时,对孩子的行为不要过多责难,更不要实行体罚,那样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心理专家认为,心病还需心药治。对孩子的坏脾气,父母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慢慢地开导,才能予以有效的化解。

(1)让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

告诉孩子:发脾气会伤害友情。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动不动就发脾气,往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时还会引起对方发脾气,结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伤了彼此之间的和气。再者,对别人发脾气,是对别人的不尊重,那么必然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相反,还会遭到他人的轻视;况且,暴躁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医学心理学认为,性格暴躁,常常会损伤肝脏,妨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2)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对乱发脾气的矫治,需要有坚强的自制力。告诉孩子,并让他时刻铭记: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可反复默念“不要发火”。又如,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也可迅速离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或干脆去找别的人谈谈心,散散步。这样“气”头过后,返回现场,发脾气的外部条件已不复存在,理智也占了上风,就可进行有效的克制了。

(3)拓宽孩子的心理容量

教育孩子,做人应当有一点“雅量”,即容人之量。心理容量大的人,能尊重理解别人,承受刺激的能量也大,对外界刺激能够“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心理容量小的人,则承受刺激量也小,往往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

因此,要拓宽自己的心理容量,允许别人有过失,尤其是当别人误解自己,或对自己的评判不准确,甚至有成见、有反感,也不轻易发火、发脾气,而要做到豁达、宽容、大度,并学会自责反省,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至于因一点点小小的刺激,而爆发出强烈的情绪反应。

(4)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在沟通意见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人们都希望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但是,双方都坚持己见而不能理智地考虑对方意见,极易引起冲突。如果双方在交流意见时,能变换角色而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就会在比较中了解彼此的动机和目的,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对方是否能接受,就可以避免大动肝火。比如:一个孩子和爸爸的意见不统一而大吵,这时作为爸爸可以与孩子商量,爸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也做一回“爸爸”。这样结果也许会出人意料!

(5)家长要起表率作用

家长应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更需心境平和,处事大度,学会包容,给孩子一个自省的机会,这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大有好处,能使他们在榜样的力量下形成面对挫折与失败时的积极态度。

3.帮助孩子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家长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一天,你一向乖巧的女儿忽然和你硬碰硬地大吵了一架,或你一向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儿子,突然有一天宣布他逃课一天,还打算跟老师抬杠。你一定很生气,想要给她点颜色瞧瞧,甚至你会火冒三丈,想要好好惩罚他。

但是,你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须知,孩子突然表现出的粗暴,那是有原因的,很可能他们的心里已存在了蓄积已久的压抑和不满,如果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只知道惩罚他们,说不定就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甚至酿成可怕的后果。

教育专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孩子把心中的情绪宣泄出来,比如带孩子去旅游,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类的竞技活动,甚至让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里拼命大喊大叫,让他痛痛快快地发泄一回。

孩子慢慢长大了,心里想的东西越来越多,那种“给块糖就不哭”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他们开始用心去感受世界;开始寻找自己的朋友;开始将心里的一个角落封闭起来,只装入自己的小秘密;开始注意别人的眼光,并想方设法引人注意。他们的心里充满幻想,跃跃欲试。今天看了一本武侠书就想去当大侠,明天看了一场电影又想去当海盗。

尤其是那些一向乖巧听话的好学生,他们偶尔也会想做一回“坏孩子”过过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为了父母的高兴,也不必博得老师的表扬。或者,他们忽然觉得自己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内心烦躁不安,想找个人大吵一架,或把自己关在屋里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

如果你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你何必在乎孩子偶尔的反常行为呢?相反,你应当为自己的孩子懂得采取这种并不太糟糕的发泄方式感到高兴。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他们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段,有时会对压力感到无所适从,如果他总把学习、生活或是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所有不愉快闷在心里,长此以往,难免有一天会作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还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因此,父母应通过不同的谈话方式了解孩子的情绪,并教他们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尤其是孩子,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也不会用大道理来开脱自己,要他们能很快调整心态,做到豁然开朗,似乎有些苛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情绪发泄出来,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尽管有时他们的方式有些过激,父母也应该给予充分理解。

父母所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他们,更不是大发雷霆或使用暴力,而是让他们懂得发泄自己的情绪时,不能拿别人当出气筒,也不能失去理智,总之要适可而止。

当孩子情绪平息后,父母会发现他比以前更懂事了,还会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感到惭愧,并对父母的宽容心存感激。这时,父母再适时说教,他一定心悦诚服,岂不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可以随时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发现他情绪低落或反常时,引导他们寻找一种好的发泄方式。父母可以试着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疏导;可以带孩子到野外登山,或进行较激烈的体育活动,让他的情绪得以释放;父母可以兑现一件他久为期盼的承诺,以满足他此时不平衡的心理;或是父母主动离家一天,让他邀好友们来开个聚会,任凭他们扯着嗓子唱卡拉,或疯狂地扭一扭迪斯科……父母会发现他并不会滥用父母给他的自由,相反,父母的理解也许更拉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彼此相处会更和睦、更愉快。

4.用语言开导与化解孩子的愤怒

面对孩子的愤怒,父母可以用语言进行语言开导,进行化解。

(1)反向引导

对待孩子愤怒的办法不应是压制,而应该引导和化解其激动的情绪,以求得积极的效果。具体地说,开导愤怒的孩子有以下几个办法:

孩子对人发脾气,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父母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心情,只是一味地不许发火,不许粗暴,他是不会服气的。只有通过反向引导,让他在该发火时没发火而受到表扬和赞赏,才能收到否定愤怒的效果。

因此,当孩子表现好或争取表现好时,及时予以表扬,以使孩子明白大人对他的行为要求。比如,家长可以说,“你今天没有打人,真是个好孩子。”“你打碎了杯子后能主动告诉我,真让我高兴。”

(2)先表示同情,再提出批评

对孩子的过火行为,父母应先表示同情,要对孩子说:“这件事确实令人气愤,难怪你发火。”然后在孩子稍微平息之后,再坐下来慢慢地向他分析愤怒的害处,最好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让孩子自己做个比较,他才能真正地认识到到父母所说的话的正确性。而错误的做法是以怒制怒。虽然孩子的某些做法的确不妥,但成人让他知道这样做不好就行了,不必每次都大呼小叫横加指责。

(3)给孩子有益于制怒的建议

以下是一位家长给孩子的建议:

如果有人向你挑衅,你肯定感觉有点激动或者血往上涌,但你要控制自己不要发火,这时你要对自己说:“现在我有点激动,好像还有点儿惊惶失措,但我知道怎样控制自己。这一点有什么可争议的。不要把事情看得那么严重,这虽然让人气愤,但我有自信。放松、冷静,做两三次深呼吸,舒适地放松,我会感到很平静。”

当你已经被卷入冲突时,你要想办法使自己平静下来,你要对自己说:“冷静、放松、冷静。”只要保持冷静,就能控制自己。想一想要从中获得什么。没必要显示多么厉害,没有什么事值得你必须发火。

当你遭到对方的打击,要被激怒时,你要对自己说:现在我的肌肉已经开始紧张了。

现在应该放松,慢一点儿,慢一点儿,惊慌失措只能帮倒忙。如此生气毫无价值,你要把他当成一个可笑的家伙。虽然你也有急躁和发怒的权利,但是,还是要忍耐一下。现在应该做几次深呼吸。不要乱,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考虑。也许,他真的想激怒我,好,就让他彻底失望吧。我不应该指望人人都按照我所想的那样去做。放松一点儿,不要逞能。事件过去后,你要进行一下自我评价,来点儿自我奖赏,别忘了,对自己说,这件事,我处理得非常好,棒极了。原来,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虽然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但我还是解决得很好。虽然我有可能更加失态,但我没有那样。我不必要发怒,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和处理这件事。

我的自尊心可能受到了伤害,但如果我不把它看得那么严重,将会更好。我比以前做得要好多了。

以上的建议,家长不要等孩子发火时再提出来,而应在平时的谈心中,慢慢灌输给孩子。并要求孩子要记住,最好能把它们背下来。

5.公正地对待动手打人的孩子

生活中,当父母听到自己的孩子动手打人时,一定会很紧张,很生气。但是这种暴力行为是必须立即制止的。

这天周兵在学校里动手打人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平时对人总是很有礼貌的周兵怎么会打人呢?事情是这样的,周兵被老师选去参加全市的物理竞赛,这次选拔没有经过特定公开甄选,周兵是直接被老师点名叫去参赛的。

所以,同学之间自然有点闲言碎语,大家都在私下里议论道:“周兵绝对是内定的,就因为他爸是教育局长的关系啦。”其中最不服气的同学是李松,他觉得自己的物理成绩比周兵优秀,可是老师却没有挑选自己而挑了周兵。

放学后,李松拦住了周兵,质问道:“你凭什么获得比赛的资格,是不是你老爸拜托老师做的。哼,就会走后门,有本事就靠自己的能力呀!”

周兵面对这样无端的误会和指责,非常生气,他说道:“你不要胡说八道,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李松还是不依不饶地,继续说道:“别故意装了,谁不知道老师也在讨好你呀!”

周兵听到这里,实在忍无可忍了,他攥紧拳头上去就朝李松的鼻子挥上一拳。就这样两人扭打在了一起……

当周兵满脸淤青地回到家中时,爸爸担心地问道:“你的脸是怎么了?和人打架了?”

周兵点点头。

爸爸缓和地说道:“我知道你很生气。”爸爸稍停了一下,便立刻正色道,“但无论怎样动手打人是不对的。”

爸爸说完,便亲手帮孩子往伤口上擦药水,温和地询问孩子打架的原因。经过和爸爸的一番交谈后,周兵意识到自己的错了,而愤怒的心情也渐渐得到了好转……

如果听到孩子打人了,父母切不可不问清事情的原委便破口大骂起来。而应当先以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以表示明白孩子的感受,然后坚决地说:“但是动手打人是绝对不对的。”说明自己反对这种野蛮行为。再给孩子清静的空间进行思考,平复孩子激动的情绪。

此外,父母处理孩子间打架的事情要有这样正确的想法: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自己解决不了,求助于父母,父母切莫简单处理,武断对待,或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或别人的孩子。这些方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都是不可取的。

父母应该先弄清楚打架的原因,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分析原因后是自己孩子不对,父母应明确指出孩子的不对之处,并进行教育,还应该让孩子向对方赔礼道歉。

假如分析原因后是对方的不对,父母也应指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属于正常交往中发生的小冲突,可让孩子采取忍让,不予理睬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如果属于孩子的既得权益受到侵犯,可让孩子据理力争;对经常欺侮人的孩子,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或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让成人介入。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这也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切莫因孩子在交往中的问题引起家长们之间的不和睦,造成不良的影响。

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做事要公正,不要强词夺理,当然自己有理也不要随便妥协,不讲原则。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动手打人,尽可能用讲道理的方式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