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114

第114章 慢性心功能不

各种慢性病变或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量逐渐减弱,使心脏不能排出与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由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皆伴有各器官明显瘀血、充血的表现,因此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是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脏负荷加重,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诱发因素:急性呼吸道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妊娠与分娩,过度劳累,精神刺激,过量或过快输液,贫血或大失血,电解质平衡失调,肺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以及各种负性肌力药过量,如心得安、奎尼丁、异搏定、利血平等。本病发病率约为1%,男女发病率相当,五年生存率为5%。这是一种比较常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

症状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慢性左心衰及慢性右心衰或全心衰。

1.慢性左心衰竭 主要为肺循环充血的表现。①呼吸困难:是其最突出的症状,按程度不同可分为:(1)劳力型呼吸困难:开始时仅发生在重体力劳动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2)端坐呼吸:左心衰竭严重时,患者即使平卧休息,也感呼吸困难,因而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些左心衰竭患者,常在夜间熟睡后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可伴阵咳,咯泡沫痰或呈哮喘状态,故又称心源性哮喘。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即可缓解,重者则可发展为肺水肿。②咳嗽、咯痰:咳嗽多于劳动或夜间平卧时为重,痰液常呈白色泡沫样浆液性。③咯血:一般为痰中带血。

2.慢性右心衰竭 主要为体循环静脉瘀血的表现。①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压痛。②水肿:是右心衰竭较晚的表现。临床上出现凹陷性水肿之前可先见体重增加,水肿最初局限于身体下垂部位,如脚踝及胫骨前部等,仰卧病人则多以背部最为显著。心力衰竭的早期水肿多在晚间明显,晨起消退;后期全身水肿,并可累及各浆膜腔而产生胸水及腹水。③肾瘀血:常表现尿少与夜尿增多,尿中有红细胞、少量蛋白和透明、颗粒管型。

3.全心衰竭 同时具有肺循环与体循环静脉瘀血的临床表现。多先有左心衰竭,随后累及右心,逐渐发展为全心衰竭。

检查x线检查:左心衰竭时,左室增大,肺门阴影增深,肺纹理增强;肺水肿时,肺部有蝴蝶形云雾状阴影,近肺门处更明显。右心衰竭时,右房及右室增大,上腔静脉增宽而肺野清晰。心电图检查:心力衰竭侧心室肥厚及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力衰竭侧心室内径增大,室壁活动振幅减弱。

治疗

1.西药 ①利尿剂:双氢克尿塞25 mg,每日2~3次,口服。速尿20~40mg,每日1~2次,口服。氨苯喋啶50~100mg,每日3次,口服。使用原则:利尿剂应间断使用,使机体在利尿后水电解质平衡有一个恢复过程。一般以噻嗪类为首选,必要时加用潴钾利尿剂,袢利尿剂,如利尿酸、速尿,多用于急性肺水肿或顽固性心力衰竭。利尿期间需记录出人水量,观察体重变化,定期监测血电解质和肾功能。②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硝酸甘油0.3~0.6mg,每4小时1次,舌下含服。消心痛5~10mg,每4~6小时1次,口服。肼苯哒嗪25~50mg,每日3~4次,口服。使用原则:使用血管扩张剂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谨防血管过度扩张。③强心剂的应用:地高辛0.25mg,每日1次,口服。使用原则:使用洋地黄类制剂要防止过量,如近期用过该药物,尤需慎用。地高辛经6~8日后可达有效浓度,如要较快达到有效血浓度,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应用洋地黄要注意剂量个体化,对于老年人,低血钾,心肌损害,肝、肾功能损害者,要特别谨慎,以免中毒。

2.中药 可分心肺气虚、瘀血内阻型,脾肾阳虚、水气凌心型,肺肾两虚、痰浊射肺型,心肾双虚、阳气虚脱型等辨证治疗。

3.中成药 ①生脉注射液20毫升,或黄芪注射液20毫升,加入液体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②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冲服。③心可舒4片,每日3次,口服。

4.单验方 ①取西洋参10克,水煎代茶饮,主治心悸口干。②取力参10克,水煎代茶饮,主治心悸怕冷。③黄芪茯苓桂枝汤:取黄芪、茯苓各30克,桂枝15克,水煎服,主治心慌气喘怕冷。④桂圆大枣汤:取桂圆30克,大枣7个(去核),水煎吃肉喝汤,主治气短心悸。⑤莲子黄芪大枣汤:取莲子15克,黄芪20克,大枣7个(去核),水煎代茶饮,主治心悸气短。

5.食疗 ①桂圆小米粥:取桂圆肉、小米各30克,冰糖少许,煮成粥,早晚皆可吃,主治本病睡眠不好者。②大枣红小豆粥:取大枣10枚(去核),红小豆30克,同煮成粥,晚上食用,主治本病下肢浮肿者。③莲子银耳粥:取莲子15克,银耳30克,冰糖少许,煮粥吃。④百合粳米粥:取百合、粳米各3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食用,主治气喘心悸便秘者。

6.其他疗法①限制体力劳动,严重者必须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②限制水、钠摄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水肿的消退。③针灸:主穴有内关、问使、心俞、神门、足三里等;配穴为膻中、肺俞。腹胀配足三里、中脘;尿少配肾俞、三阴交;心烦失眠配安眠穴。手法为补泻兼施,不留针。耳穴取心、肾、脾等穴。每日1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④体育疗法:在心功能较好的时候,积极进行各种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甩手操等,以增加心肺功能。⑤气功:常用内养功、自强功,重在练气、养气、运气,可采取吸-呼-停方式呼吸,引气入患病部位,意念治疗疾病,然后吐气,意念把病气呼出体外,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

生活饮食调养

1.饮食宜清淡、低盐、高蛋白,以少而精、易消化为原则,每天可食6餐,以细、软为好,勿食硬食,要细嚼慢咽,食后静养半小时再活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蛋、瘦肉类,每天睡前喝半斤鲜奶。

2.保持心情愉快,慢性病要静心调养,不急不躁,心平气和,保持精力和信心。

3.心功能较好时要适当活动,以散步为主以增加心肺功能。

4.平时注意调养,减少感冒,避免各种感染。

5.戒除烟酒,少到人多的场合活动。

6.按时休息,保持高质量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