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140

第140章 慢性化脓性中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不仅影响听力,而且有时可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为中耳黏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是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耳聋,其发病原因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合理、不彻底所致,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变形杆菌等细菌通过鼓膜的穿孔进入中耳,继发感染。

症状临床上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三型:

1.单纯型表现为分泌物呈黏液性或粘脓性,一般无臭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量多少不一,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流脓增多。

2.骨疡型表现为分泌物呈脓性,量一般较少,经常带臭味,可伴有头痛、眩晕等症。

3.胆脂瘤型表现为分泌物较少,有特异恶臭。

治疗

1.西药 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因中耳内有组织增生,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收效甚差,而局部用药效果较好。①分泌物以脓性为主者,宜滴用抗菌素水剂,如0.5%新霉素滴耳液,或0.25%氯霉素滴耳液,或10%黄连液,或泰利必妥滴耳液等。②分泌物为粘脓性者,可用复方新霉素滴耳液,或4%硼酸酒精,或2.5%氯霉素酒精或甘油制剂。③鼓膜穿孔大、分泌物稀少者,可用粉剂,如1%碘硼酸粉,1:4磺胺枯矾粉等。对于久治不愈者,属于骨疡型及胆脂瘤型者,可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2.中药 可分脾虚湿困、邪毒滞留型和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辨证治疗。

3.中成药 ①参苓白术丸6克,每日2次,空腹大枣煎溺送服;或黄芪胶囊2~4粒,每日3次,口服。此2药用于脾虚湿困,邪毒滞留型。②桂附地黄丸6~9克,每日2次,淡盐水送下;或知柏地黄丸6~9克,每日2次,空腹服。此2药用于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

4.单验方 ①取葱白适量,绞汁,滴耳2滴,可解毒消肿,主治中耳炎初期。②取花椒20粒,菜油25毫升,浸泡1天后取汁滴耳,可解毒消肿,主治中耳炎初期。③取活鳝鱼1条,断头取血,滴耳内,可解毒消肿,主治中耳炎。④取白矾、枯矾各半,研末吹耳,可清热解毒,收湿消肿,主治耳痛流脓水。⑤取韭菜适量,捣汁滴耳,可解毒消肿,主治耳内流脓水。⑥取蚕壳1个,白矾适量,将蚕壳内装入白矾,火上炕焦黄色,研细粉:香油调和滴耳。⑦取薄荷50克,捣汁,每次滴耳内2~3滴,可疏风泻热,主治中耳炎。⑧取石榴花30克,焙干研细,或加少许冰片调匀外敷,可清热止痛,主治中耳炎。⑨取核桃10斤,去壳,焙黄,捣碎,用纱布挤取油加冰片少许滴耳,每次3~5滴,每日2次,主治慢性中耳炎。

生活饮食调养

1.注意保护耳朵,洗澡洗头时最好用棉花塞耳防止进水,耳痒时不要随便挖耳朵。

2.保持情绪稳定,任何恼怒、紧张、忧愁都会加重病情。

3.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忌烟酒及浓茶、咖啡等刺激物。

5.保持耳内清洁,每天定时用双氧水洗,洗后用棉签沾干,滴药。

6.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避免伤风感冒发热。

7.此病要积极治疗,不要因为痛苦不大而忽视了治疗,因本病部位靠大脑近,易引起脑膜疾病。

8.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