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185

第185章 患病是吃药好还是打针

我们经常遇到有的病人(特别是儿童)怕打针,常要求医生以吃药代替打针;但也有的病人认为“打针比吃药见效快”,主动要求医生给打针。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够全面的。下面让我们从药物吸收到发挥作用的过程来比较一下打针和吃药究竟哪一种效果好。

1.口腔给药(吃药)是经口腔、食管到胃及小肠吸收,吸收后的药物经肝脏静脉送到肝脏,在肝脏里部分药物转变成代谢物,没被代谢的药物经大静脉送到心脏,再到身体其他器官。注射(打针)的药物吸收过程就比较简单,静脉注射是直接把药送到血管中,肌肉或皮下注射的药是由微血管吸收进入血管,至心脏及其他器官。

2.相比之下,口腔给药过程较长,在这些过程中,有的药物会被破坏,如胃中有胃酸,可分解某些药物;小肠有酶,也会分解一些药物;而肝脏更是代谢药物的场所。所以同等作用量的药口服或注射后到达“目的地”的药量并不一样,一些药物打针的确比口服效果好。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打针治疗,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效果好,如胃肠或肝脏疾病,打针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只有28%能够到达胃肠、肝脏,而口服给药则全部或大部分经过胃肠和肝脏。

3.从发挥药效速度来看,一般打针起效快。静脉注射给药,1分钟左右药物就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全身,几分钟内就可以起效;肌肉注射,半小时就可出现最大的药效;皮下注射,起效速度相对慢些。与打针相比,口服给药起效速度就慢多了,如口服药片先在胃中崩解、溶解,再慢慢被胃、小肠吸收,从口服到产生最大药效的时间,有时需几个小时。但口服给药简便、易行、安全,打针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消毒不严格还可能发生感染,而且多数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因此,一些国内外医学专家主张,凡是能吃药治疗的病,尽量不要打针。但究竟采取哪种方法治疗好,应由医生根据药物的类型、疾病的性质和病情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