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220

第220章 老年人应尽量少用

随着衰老,身体对药物的吸收、解毒、排泄及对药物的反应都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较严重,甚至造成死亡。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青壮年高2~3倍。为了身体健康,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

1.老年人应确定是否需要用药 老年人多有慢性病或出现种种症状,但一般情况下,并非需要药物治疗。如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多吃些水果、蔬菜及腹部按摩等方法来解除,长期使用泻药反而不好。失眠、多梦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但并不一定必须服用安眠药物来解决,可以通过练气功、节制晚间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及白天适当减少睡眠时间,多参加一些有益活动或适当运动等方法来调节。

2.合理选择药物 即对症下药。有多种疾病,也应针对主要疾病用药,不要过多地使用药物,也不要滥用补药。中医讲“虚则补之”,但并不是年老必虚。另外,药补不如食补。

3.老年人用药量宜小 因用药后在体内代谢转慢,半衰期延长,如80岁以上老人服用四环素后半衰期由5小时延长到8小时,青霉素的半衰期由20分钟延长到40分钟。一般情况下,60岁~80岁的老年人用药量为成年人用药量的3/5~4/5,大于80岁的老人用成人量的1/2即可。

4.及时停药或减少用量 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病,病情亦反复加重或减轻,单纯依靠药物不能防止复发。当病治愈或好转或达到疗程时应及时停药或减少用药量。如果需要可择期再用。

5.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服用一种药,要注意观察有无出现与原来疾病关系不大的症状。一旦出现即可能与药物反应有关,要及时报告经治医生,停药或换药。另外,对所服用的药物,应了解其性能、有什么副作用和毒性,以便掌握和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变化。长期使用药物,最好请医生检查,除病情变化外,还请医生检查是否发生了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必要时应定期做血液、尿等的化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药物对内脏的毒副作用。

6.少用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患某种疾病,如有几种药物可供选择,尽量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使用中药、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病,少用化学药物。

7.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肝细胞数量减少,肾过滤功能降低,因此,要少用四环素、红霉素、消炎痛等对胃肠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地高辛、庆大霉素等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