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222

第222章 外用药也要注意安

外用药是指把药物用在身体外表的皮肤、黏膜上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方式,通常是用来治疗皮肤病。把药用在身体的外表,并没有进入身体内部去,似乎是很安全的。其实外用药也照样会引起全身和局部反应,有的反应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外用药也应注意安全使用。

1.外用药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被吸收,特别是发炎、浸软、烧伤、破损的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更强。身体大面积被烧伤后,如局部外用药物,吸收量很大。药物吸收后与内服药没有区别了,其毒性及副作用便会使人出现中毒等症状。

2.外用药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这是药物中的过敏原直接作用于皮肤上而引起的。如伤湿止痛膏贴敷于皮肤,常引起瘙痒、红肿、出疹子,就是引起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

3.外用药的刺激性直接作用于皮肤,引起皮肤发炎、灼伤、溃烂等非过敏性反应。

4.外用药不易被皮肤吸收,故往往浓度较大、毒性较强、刺激性剧烈,故一般禁止口服,如不注意误服后会引起严重后果。

5.为保证外用药的安全使用,必须对症选药,根据皮肤病的损害程度选择适当的剂型。如急性皮肤病出现红肿、水泡和丘疹时,应选择洗剂或粉剂;如已大片糜烂和流水,则应选用水溶液湿敷,不要使用软膏;如炎症已消退,有成片糜烂及少量渗液,宜选用糊剂;慢性炎症,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变硬,宜用软膏或乳剂等。另外,一般面部、颈部、外生殖器及四肢屈侧面的皮肤对药物敏感,婴幼儿皮肤娇嫩容易吸收药物,妇女比男子皮肤药物吸收性强。在选择药物时应先用低浓度的外用药,可逐渐增加其浓度;对使用外用药后出现反应者应立即停药;外用药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并保管好,使用前看好说明,切忌内服或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