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悦·读宁波
14883400000019

第19章 熔铸地域特性的十大风俗文化

对历史不可仅在“过去的事情”意义上理解,历史永远在某种意义上活着,是人生活际遇的一个有机部分。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是源于历史的,我们的喜怒哀乐不可能纯粹是此刻的感受,其中交织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没有由来,我们生活在历史的场域之中。当我们用这样的眼光来审视传统风俗,就会明白这些生活样式就融在我们身上,是我们人生重要的呈现方式。这是一个风情独具的个性化场域,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旧时的一些风俗渐渐离我们远去,这让人伤感,让人担心地域会丧失它的独特性;城市化正肆意排挤着乡村文明,技术化在过度支配我们的生活,效率观念充斥每一个角落,时间与空间被精确的数学化,然后被切割被控制,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现代人正在远离自然的节律、自然的逻辑,也因此逐渐背离自然本性而不自知。保护这些旧时风俗非常迫切,要珍惜在旧时风俗中包含的自然伦理之美、自然人性之美,在很多时候,它比知识与技术更能给人带来幸福与尊严。

以下的十大风俗是源于我们对宁波地域个性的理解。

一、太阳神崇拜

站在河姆古渡“双鸟朝阳”的雕塑下,东望太阳升起,或者在福泉山顶望海日升起,不自觉地就会有一种礼拜太阳的宗教冲动。在河姆古渡,人面对的是远古的历史,太阳把光和热赐予大地,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人类怎能不满怀感恩之情?在福泉山,山海交际处,冉冉而起的旭日是天地间唯一的主角,它把最绚丽的色彩撒向人世间,于是万物苏醒,层山、云雾、大海、朝霞,组成一幅何等壮观的景象,面对自然之圣美,人怎能没有皈依之感?

这个信仰在商周以后,逐渐沉没于较后起的对天神、地灵、人鬼的多神系统信仰中,但是其痕迹和遗俗,却仍然比比皆是。其实人类所有的崇拜与信仰,都源于最古老最自然最纯粹的太阳情结;还可以这么说,宁波的风俗里所有阳光的因素,大都可以归之于太阳崇拜。环东亚海洋文化圈里都有太阳崇拜的情结,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它最初的源头在哪里。也许就是宁波,因为河姆渡文明是这一带现知最早的文明。

太阳神的崇拜在宁波历史上一直有,但是充满宗教感的仪式,在最近几十年里已近消亡。或许在某个偏僻的农村,某几个妇女还在每年的三月十九日、十一月十九日作集体的祭拜,或者一些小寺庙的僧徒们还会设醮诵经。在农村造房上梁的时候,两旁正柱张贴“立柱正逢黄道日,上梁喜遇紫微星”的喜庆对联,正屋大梁栋梁上挂“紫微拱照”红布横披。在城市里,它有时可能会作为一个意象设计入某一个徽标,构起人们对太阳的崇尚之情;比如宁波书城的徽标“甬”字图案,就把甬字上面一个部件设计成“〇”样,象征书籍如阳光一样给人光明。

二、崇商风俗

有一个历史观念必须澄清,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士农工商四民似乎商为最低等,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严厉的抑商、勒商时期,如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曾经对部分商人实行诸如不得入仕等等的身份限制;但是这些限制政策的执行时断时续,而且限制商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常常出于控制人口流动;并且在中国古代基本没有限制商人购买土地的禁令,因此商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转换身份;特别是中国古代政府有了捐纳入仕的制度之后,商人们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士绅阶层,比例之高是其他任何社会阶层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中国商人的真实处境。

宁波人重商,历史渊源极远。在春秋战国时,被尊为中国儒商之祖、财神的范蠡,在宁波东钱湖留下了诸多传说故事,湖也因之以“钱”命名,成为宁波富有人文魅力的商业启蒙教材。唐宋以后,宁波作为大陆东海岸中心的海港地位凸显,海上丝绸之路给了宁波人良好的商业实践机会,并在其中获得大量的致富机会。这些活动改变了宁波人的世界观,明末、清时,有不少人弃文从商,并出现了一个个经商世家。这些经商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根基在宁波,经营在天下,互相帮衬,作为一个群体形象“宁波帮”活跃在经济舞台上。宁波帮成就巨大,庄市人五金大王叶澄衷曾被评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商人。现在四个宁波人之中,就有一人从事外贸生意,从商之风不可谓不盛。当今宁波的经济实力,可以这样说,以占全国1/1000的土地面积,1/236的人口,贡献了1/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20的进出口额。

在长期的从商经历中,宁波人形成了崇商的风尚。正月初五为财神日,商界习俗,五更祀神,亦称接财神,请过财神后“开市”营业。一年中重端午、中秋、岁终等节,尤以岁终为重,祭祀财神。祭祀时燃檀香,点红烛,供糕饼、干果、水果、黄酒、各样牲品,烧元宝等。并有不少“彩头”,如雄鲤鱼供毕后放生江河中,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意,在秤尾扎上红头绳,行贩亦在钱桶上贴财神像纸,或“一本万利”“宝藏兴焉”等吉词。

三、渗入家家户户的时令信仰

中国的信仰是天人合一的,大都按岁时排定节日。有按二十四节气为节,如清明、夏至、冬至等;按月之朔望为节,如除夕、元宵节和中秋节;按月和日奇数复叠者为节,如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等;也有为自然万物设立的节日,如元旦之于太阳,七夕之于星星,中秋之于月亮等。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人们按照自然的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对自然的顺应,贯穿在宁波人的生活中。

宁波民间最注重的节日,有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花朝节(即百花娘子生日),四月初八浴佛日,四月初十葛仙翁(葛洪)生日,五月十三关帝生日,六月初一吕祖下丹日(此日担水用作三伏时制酱品),六月初六狗浴日(为孩童洗浴,谓可免病痛;藏书之家在庭院曝晒书籍,谓可不生蠹虫),六月十二彭祖诞(是日做寿材、裁寿衣讨“长命百岁”彩头),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做七月半羹饭,祭祀祖先),七月三十为地藏王菩萨生日(至今仍有插地香、放水灯等风俗),十月醮(抬城隍神像出巡,以恤醮孤魂),十二月二十三日夜“祭灶”(又称“送灶神”),等等。当然有些节可以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

在这些节日里往往要制作特殊的食品,使年幼的我们对于节日有了一些温馨的记忆。比如清明的青团、夏至时的白煮蛋、端午时的箬叶粽,七夕的巧果、九月九的重阳糕,腊月初八的腊八粥,过年时的年糕,还有宁波的汤团是做得最好的。但是这些节日原初的意义正在淡化,而一些商家正把节日变成另一种味道。比如驱除毒虫百脚的端午,变成了粽子节,同赏月色共享亲情的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关乎农耕的元宵节成为了汤圆节。

四、婚俗信仰

在宁波,爱情是一种信仰,这个纯真的信仰使宁波这块地域充满浪漫气息,体现出宁波人尚情的一面。宁波人较少陷入中国传统封建的男尊女卑的狭隘圈囿,少大男子主义或河东狮吼,夫妻真挚相爱,夫妻关系也常常平等谦让,表现自然、健康与优美的人性。这个信仰的起源,不知道是否与遥远的河姆渡文化有关联,因为河姆渡是稻作文明,而稻作文明往往是父系氏族,而河姆渡却是母系氏族;所以我有个猜想,那个时代的男女肯定是最原生态的相亲相爱生活。

宁波有一个传唱千年的爱情传说,在宁波城西的梁山伯庙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爱情庙,当地有一句名言叫:“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最经典的爱情故事,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版本,但只有宁波人把它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信仰,许多夫妻都要上梁山伯庙去求婚姻的幸福美满,而且据说非常灵验。当地还在梁山伯的生卒日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十六举行盛大的庙会,传说在农历八月半那天,祝英台照例要回娘家(祝家渡),因此,秋季庙会,妇女烧香者众多。这个庙会绵延千百年,至今还存,对周围上百里地区民众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鄞州区人民政府从1999年开始举办中国梁祝婚俗节,丰富以现代气息的活动,如百合婚庆、玫瑰婚典、“蝶之恋”大型游艺活动,有较大社会影响。

也许康王南渡的故事,给宁波的婚俗又增加了不少有意思的人文内涵。宁波闺女出嫁均坐花轿,戴凤冠霞帔,并且往往阵容豪华,享半副銮驾待遇,所谓十里红妆。宁波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强调自己高贵。从现在来看,这种排场还有,新娘子还是非常讲究所坐的轿车。

五、民间信仰与庙会

庙会文化是大众文化,在宁波大地上世代延续和发展。这些活动常与民间信仰,特别是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载,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城区有159处,如惊驾桥的汤君庙、偃月街的新水仙庙、鄞江的它山庙等。宁波民间有较浓厚的崇神、信鬼、好祀的习俗。庙会常常与赛会结合在一起。赛会时,人们抬着泥木神像游行,大旗在前,仪仗、彩亭、彩幡、龙灯、鱼灯及高跷等在后;队伍中多奇形怪状、争艳斗巧者,以媚神邀福;并锣鼓喧闹,爆竹横飞。城区著名的赛会有二月赛会、四月半会、十月朝会等。乡村赛会更是丰富多彩,著名的如二月二的龙抬头赛会、三北(镇北、慈北、姚北)地区的台阁会、鄞州为纪念高桥之捷(南宋时在宁波高桥的抗金战役)而立的高桥会、钱湖庙会(现已演变成东钱湖龙舟节)。赛会费用由乡民集资,但多从庙产收入中开支。过去常因抢菩萨或争高低,发生械斗事件。赛会之习禁于解放前夕。

在庙会中有祭祀活动,后来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因此庙会又有“庙市”之称,是地方市集的重要形式。庙会之前,当地店铺老板即到宁波办货,城区商家、行贩蜂拥而至,贳房屋,租摊位,搭帐篷,临时设店摆摊。而拔火罐、卖膏药、变戏法、拔牙齿、吹糖孩、唱小热昏、卖梨膏糖等等,也都聚集过来。大街小巷,人山人海,交易兴旺。

后来又增加娱乐性活动,有舞龙、舞狮、舞龙灯、跑马灯,使庙会最终成为大众化的狂欢节。这些表演与地域风尚相融合,产生了富有特色的表演样式,为一地百姓喜闻乐见:鼓声搅起人澎湃的激情,铜锣之声令人精神振奋,奔放的歌声唤醒人们对往昔光荣与梦想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而舞蹈更是上演了一出与天抗争、与地搏斗的“人与自然”的恢宏交响曲。著名的有浙东铜锣、马灯调、奉化布龙、镇海九龙柱等等。可以参看《文脉追寻》其他文章。

六、现代节庆文化

现代节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地域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成为外地人士了解一地风情、物产的重要窗口。宁波的节庆文化由来已久,可以从传统的庙会、民间信仰活动等找到其根源;有许多则是与时俱进的变革,使地域空间充满泥土的芬芳与明快的现代时尚相交融的愉快氛围。许多人从节庆中了解了乡土文化,增强了地域认同感。

现在宁波有六十多个节庆,大多是政府搭台、民间唱戏、市场化运作。有国际影响的如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开渔节、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中国梁祝爱情节、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像宁波国际服装节还入选“中国十大节庆活动”。各县域还有各类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节庆,如余姚的杨梅节、塑料博览会、裘皮节、河姆渡文化节,慈溪的大桥国际经贸旅游节,奉化的弥勒文化节,宁海的啤酒节、前童元宵文化旅游节,鄞州的欢乐城乡游、天童寺中日佛教文化节,镇海的金秋旅游节,北仑的中国国际港口文化节、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象山的海鲜节、国际海钓节,老三区的国际汽车产业文化、旅游节、购物节、江东美食节等等。宁波还专门成立节庆联合会,努力使节庆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宁波还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城市”。

这些节庆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文化艺术类、民俗风情类、农事类、宗教类、体育休闲类等等,实际是宁波特点、宁波气派、宁波风情的一个整体呈现。但老百姓最感兴趣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农事节,这些节参与性强,可以大快朵颐,同时可以走遍宁波地域。在实地亲临与品尝里,培养对地域的亲情。比如在余姚,早春去四明山,有樱花节,初夏去丈亭、三七市,有杨梅节,盛夏去临山,有葡萄节,初秋去牟山湖,有大闸蟹节,深秋去大岚柿林村,有红柿节,初冬去黄家埠,有甲鱼节。比如到宁海,三月可以到桑洲,参加品茶会;四月可以到长街,参加蛏子节;五月东海云顶有个开茶节;胡陈有个洋芋节;六月一市镇的白枇杷节开始了;七月紧接着长街翠冠梨采摘节;十月则有前童的豆腐节。再如八月的奉化水蜜桃节、慈溪掌起镇古窑浦的水蜜桃采摘节、周巷蜜梨采摘节,九月的象山海鲜美食节等等。当然民俗风情类节庆,也极受百姓欢迎,如象山“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鄞州的梁祝婚俗节、东钱湖龙舟赛等。可谓月月有节日,天天有快乐,一地的人因为这些阜盛的物产,可以尽情休闲。

七、鲜咸合一、讲求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

关于宁波本帮菜的特点,在《东方可饕餮》一文中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习惯了吃宁波菜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一定记得家乡菜的味道好。宁波的饮食文化,还要强调这几者:一是最讲究干净,指的是做菜主料是主料,辅料是辅料,主辅分明,很少做火锅一类大杂烩,这样才能烧出原汁原味;当然宁波人也能接受其他风味,各地风味餐馆在宁波都有不错的生意。二是偏咸,但不要以为所有的菜都“咸”,而是指宁波人特别喜欢吃咸鱼、腌菜,海鱼、冬瓜、苋菜等咸了才入味。说到这咸东西,宁波还有三臭,“臭冬瓜、臭苋管、臭菜心”,又臭又咸,但在宁波人口里是奇香奇滋味,这一口非当地人难以品尝。每户人家过去都有腌这些菜的缸与罐,女主人的当家水平往往与腌菜水平成正比。三是几乎每个宁波家庭都善于做菜,都有拿手绝活,走在大街上的每一个宁波人几乎都能侃菜怎么个烧法。宁波人不求菜肴怎样高档,但在有味,有营养;一个山里的老太太可以把菜做得你赞不绝口,这就是宁波乡村的农家菜一直非常火的根源。在宁波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家常菜挑战专业大厨”,家庭大嫂与酒店大厨同烧一碗菜进行比拼,让马路上的过人来评分,这个节目的收视率还非常高。四是宁波人吃的种类极多,从山货到各类蔬菜、海鲜,应有尽有,天赐口福,但不像广东人,什么都吃。宁波人吃得文雅而自然。特别是点心多,汤团、龙凤金团、水晶油包、鲜肉小笼包子等,甬式糕点是江南一绝。每年各县域都举办美食节,点心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这些甜甜蜜蜜的点心,也是宁波人的创意生活,显现出宁波人生活的品质与情趣。五是宁波的茶叶好。宁波人喝绿茶,是历史上著名的产茶地,陆羽的《茶经》多有记载。唐代时把种茶技术广播东、南亚。天下多称西湖龙井,实际四明山的茶叶质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唐代,人们把用越窑青瓷泡四明山的瀑布仙茗,为人生最高雅的享受。六是宁波人不喝烈酒。酒的种类比较杂,喝绍兴黄酒的也有,或者喝宁波产阿拉老酒,喝啤酒的也有,宁海大梁山啤酒是国宴名酒,喝自酿米烧的也很多。许多人用米烧浸杨梅、佛手,喝上整整一年。

八、海洋崇拜

海纳百川会聚之所;洋,盛多、广大义,是比海更大的水域。“羊”字作部件的字,常常含“美好”义,如美、鲜、善、祥等。在《说文解字》里,羊、美、善同义。中国人对海洋一直怀着无限的憧憬,如《山海经》中《海外北经》、《大荒东经》等对海神的记录;有四海龙王的传说(龙王施雨,这也有道理,因为从现代地理学上讲雨是从海洋上来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不如意的时候,也说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李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范蠡曾经从宁波入海泛游;而秦始皇把慈溪的达蓬山当成了望海中仙岛的地方,方士徐福选择在这里东渡。海上仙山一直为人追寻,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杨贵妃仙驾后就居住海中名山;在武侠小说里,这些海岛则变成炼就高超武艺的地方,金庸在笔下虚构了黄药师的桃花岛,有好事者居然在舟山桃花岛造了一个影视城,游者甚众。而宁波佛教兴盛,海上佛国普陀山为观音菩萨道场,因此海洋在中国文化里又多了一层圣洁、慈善、养育万民之义。

可惜中国没有将这种海洋冲动发展起来,于是海洋冒险精神也就没有得到发育。在西方,与东方侠客相对的是海盗,因为海洋是西方人“梦想的江湖”。记得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他的名篇《海盗生涯》里,把海盗的形象诗意化,升华成一种绝美的豪放和自由。不用说这种美化江洋大盗的文学,在中国的文学中极少,甚至海洋文学本身就是非常苍白无力的。《水浒传》的侠客都是围绕一个湖展开的,根底是农耕文明。

但是宁波对海洋有着非常丰富的记载。地方志里、故事传说中,记载着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生的种种事情,比如贸易、宗教交流、农民战争、抗倭战争等等。有一个关于倭寇的故事《金云翘传》,流传到越南后,经过再创作成为该国的一个经典,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红楼梦》。宁波还丰富了妈祖信仰,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融入到这个神话传说中,使妈祖更凸显和平、和睦、和谐的象征意义,更符合中国人最普遍的社会伦理憧憬、人格品质理想,使这个信仰更有广泛的普世性。在象山、北仑等滨海的区域,可以看到这种信仰的虔诚。

宁波人喜欢吃海鲜,宁波人的血液里融着大海的因子。海上的货物贸易又是宁波城的生命线,从宁波码头走向大海的人,往往是宁波最出色的人。宁波人怎么能不崇拜大海?现在宁波整个城市在向东扩展,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推动海岛开发。大海成为宁波的指向标,这种情结在今后将越发凸显。

九、读书藏书文风鼎盛

宁波文风鼎盛,乡贤辈出。历史上多有人兴办乡学、书院,四明山下千年书声不绝。小时候常常听老人讲乡里某前贤苦读考取状元的故事,宁波历史上有这么多的进士,确实是一个开采不完的故事富矿。读书,肚里有墨水,在宁波是一件非常体面与高尚的事情,不少农民家庭的门联就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类拔萃的读书人经天纬地的业绩,给乡人树立榜样,指引着人生目标,激励乡人向着伟大目标奋斗。宁波人语言中,融有较多的或儒或道或佛的经典话语,潜移默化为宁波人的人生追求与生活伦理。比如方孝孺遇难时,宁海乡人引古人节烈之事,不避迫害而死难者甚众。

这种文化自觉,使地域的文化认同感极强。故乡宁波,往往是大学者的学说得到最大发扬的地方,如杨简讲述心学;王应麟在故乡讲学著述;王阳明在故乡有绵延数百年的姚江书院派;黄宗羲在故乡门徒众多,形成浙东史学派。这些学术前后承继,成为辉煌的文化脉流。

与读书风尚相辅相成的是藏书风尚。宁波的藏书楼遍布乡村城镇。书楼主人常常不吝惜钱财大力收藏,并以严厉而规范的家规变成家庭跨越几百年的事业,天一阁便是其中的典范。他们还经常邀请著名学者来讲学,深入探讨;甚至腾出自己的住房让学者居住,以使学者有更好的创作条件。比如黄宗羲曾避难于泗门谢氏、高明曾隐居鄞州栎社创作,胡三省长期居大沙泥街袁家注释《资治通鉴》。这片地域如果没有深蕴文化使命感,这些事情是很难想象的。现在宁波各县域都有读书节。影响最大的是王应麟读书节,纪念这位著述等身的节义儒生,他的《三字经》是宋以后大多数读书人的启蒙作。每个学校都在积极建设书香校园,市政府下大力气打造华东最大的书城,图书馆的书都是免费借阅,图书馆定期举办市民讲座,街头读报亭林立,爱读书还是这个城市当下的时尚。

十、厚重的土气与尚武之风

宁波厚重的土气可能与四明山的花岗岩山体有关,花岗岩美丽而坚硬。也可能与它是一个海相冲积平原有关,这片土地是世代百姓与咸潮作斗争,从大海里夺来的。而宁波与尚武的会稽有着天然的地理联系与历史渊源,“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越王勾践励志图强、洗雪国耻。这种非凡气概,一如埋没地下几千年依旧锋芒毕露的越王青铜剑。青铜器在中原多为礼器,越人却用它制造锋利、精致享誉天下的剑戈。这也造成宁波民风强悍。

宁波人的硬,体现在讲话上,石骨铁硬;体现在做事上,敢作敢为,敢为天下之先;体现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上,多刚劲之风;体现在民风上,多耿直之士,抗争战士,文人也少酸腐气。有人奇怪,南宋风尚最为典型的是宁波,而南宋朝是中国由“尚武之风”向“崇文抑武”转化的关键时期,中国标准男儿从秦汉唐投笔从戎的“威武丈夫”,变为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造成中国男人“精致内敛”有余,“豪放包容”不足。宁波人在宋以后也多走读书、中举、当官、治天下的奋斗之路,为什么其中人物却个性张扬,这就是宁波这块地域对人的设计,其实最伟大的宁波人往往是内外兼修,而以地域的硬气为骨梗。

宁波历史上多出武林高手。这些人常常将哲学与武功兼修,黄宗羲练四明内家拳就是一个典型。明代的抗倭经历,增强了地域的尚武风气。至今北仑梅山流传有水浒名拳,观海卫有左手棍、金锁拳等(可以参看《处处烽火台》一文)。这种风尚延及现在,表现为宁波人对体育的热衷,对军人的崇拜。最好的证明之一就是八一男篮落户宁波,宁波是全国民间篮球赛开展最好的区域之一,有很多奥运会金牌得主是宁波人。驻甬部队众多,东海舰队声名远播;宁波的学校都开展军训,部队与学校都建有联谊关系;宁波有良好的拥军传统。当然不能忘记,四明山还是一座革命名山,当我们礼拜先烈的时候,其实同时也在重温地域对我们尚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