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14883700000031

第31章 放开孩子迈出的腿

成人需要遵循的行为方式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与成长中儿童的需要相协调。

动物适应于幼崽的需要的前提是具有本能。当母象带领一头小象进入成年象群时,庞大的长辈们就把自己的步伐减慢,和小象的步伐一致。当小象疲劳停下来时,它们也都停下来等它休息。各个国家对儿童的照顾与此类似。

一天,我看到一个日本父亲带着幼儿散步,突然这个大约1岁半的小男孩用手臂抱住父亲的腿。父亲站着不动,任把自己当作游戏的道具,围着他的腿转圈。小孩做完游戏后,两人又开始了缓缓的散步。一会儿过去了,小孩坐在路边,父亲站在他身边不动。这位父亲的表情是严肃而自然的。父亲带着儿子散步,父亲没做任何不寻常的事,很奇妙。

儿童外出散步适宜他们学习协调不同的动作以获得平衡感,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

人类肢体与动物肢体的区别是,人必须用两条腿而非四肢行走。人是唯一完全依靠两条腿来走路的动物。猴子的手臂很长,辅助它们在地面爬行。四足动物走路稳重,它们抬起斜对的两条腿,让另两条腿着地,交替轮换着行走。人走路必须先用一只腿支撑自己,再换另一条腿支撑。大自然通过这个方法解决行走运动的难题,动物通过本能学会行走,人却要付出主观努力才能学会。

儿童要通过学习获得行走能力,并不是傻等着这种能力的到来。父母看到孩子迈出第一步时欣喜不已。这是征服自然的第一步,标志着儿童从1岁进入了两岁。学会走路对于儿童如同第二次诞生,他从不能自主行动变成了有行动能力的人。心理学中,这被认为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之后他仍然需要经常实践,优美从容的步伐是个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儿童初学走路时有种不可抑制的冲动,表现得勇敢无畏,甚至有点莽撞,就像一个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勇往直前的士兵。因此,成人设置障碍物把他们围起来。儿童的腿已经强有力了,成人仍把儿童关在保护设施里;即使能够走路了,成人外出时仍把他们放在手推车里推来推去。

儿童的腿比成人短小很多,缺乏走长路耐力,必须主动适应那些不会减慢步伐的成人。保姆带儿童外出也是如此,保姆推着手推车像在市场买蔬菜,她只按自己的速度径直走到室外活动的目的地。除非到了公园,她不让小孩走出手推车,等她坐下,才允许儿童在她的注视下在草坪上走动。她仅仅是为了避免让“植物似的”儿童发生危险,她哪里管得了儿童心理生活发展的基本需要呢?

1岁半到两岁的儿童可以做爬斜坡、梯子等有难度的动作,甚至可以走好几英里。但是,这与成人行走的目的截然不同。成人要去某个地方,直接走到那里就可以了,儿童虽有自己的步伐,但几乎是被机械、盲目地带着前进。儿童的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发展征服自然的能力。幼儿的步伐是缓慢的,没有节奏与目的地,他的行走是被周围物体吸引的结果。如果成人要帮助儿童走路的话,就必须放慢自己的步伐,放弃自己的目的。

我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目睹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11岁半的孩子的故事。他们去海边必须经过一条陡峭、大约1英里的下坡路,任何运输工具都无法通过。父母把小孩抱在怀里实在太累了,后来,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能走完这段路。他一会儿停下来看花,一会儿坐在草坪上,一会儿站着看动物。他凝视一头驴,呆呆地站了将近15分钟。之后,他每天往返于这条漫长艰难的道路而不知疲劳。

在西班牙时,我见过两个两至3岁的孩子,能够行走一英里左右,另外一些孩子能在窄陡的梯子上,连续1个多小时地上上下下。

有些母亲将孩子爬梯子与“不听话”联系起来。一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小女孩几天前才开始学走路,不管任何时候,只要一看到梯子就高声欢叫,如果有人抱她上下楼梯,她简直激动得要发疯,甚至眼泪汪汪。这位母亲不知道孩子为什么激动,这太不可理解了,最后她只好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其实楼梯的台阶对小孩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孩子想在楼梯爬上爬下,把手搁在台阶上,或干脆坐上去。在旷野上时小孩的双脚掩在草丛里,没有地方放手。允许孩子行走的只有这些地方,而且成人还要牵住他们的手,把他们囚禁在童车里。

儿童喜欢行走和奔跑,他们总是把滑梯挤得满满的,爬上滑下、坐下起来。穷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很容易地就能避开车辆,甚至能毫不费力地穿过汽车和卡车间的缝隙。这虽然危险,但也能让他们不像富家子一样,因羞怯而迟钝甚至懒散。事实上,两类儿童都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街上危险的环境使穷孩子不安全,而太多的东西的包围使富家子处于过度被保护状态,远离了危险的环境,却也产生了副作用。

处于成长、壮大、成熟的过程的儿童,就像弥赛亚所说的那样,“无处容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