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14887400000003

第3章 理念至上——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是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美国内战后期联邦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第18任总统、陆军上将。184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人总统。他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屡建奇功,有“常胜将军”之称。

格兰特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成功的人生决策者,这不仅意味着明确坚决做什么,而且也意味着坚决地不做什么。果断取舍,懂得不做什么,的确是一种大智慧,一种睿智,在种种诱惑面前“咬定青山不放松”,目标始终如一,将一把椅子一坐到底,这就是西点精神的一种。

方法也是一种能力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好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各种困难,还能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一个人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样需要方法,而其中的关键是在困难与成功面前,你要带着思考去工作。

西点军校有这样一则校训:“正确的战略战术比优势兵力更重要。”思维决定一个人的选择,包括他的前途。在工作中,我们难免碰到诸多困难,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人被吓傻了,不懂得寻找解决之道。成功不相信眼泪,它只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寻找方法。

英国著名军事战略家李德·哈特曾经对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经典的290个战例一一做了胜败分析。结果,他发现以正面攻击取胜的战例只有6个。而且这6个都不是一开始就计划采取正面攻击的,而是在战斗的过程中,迫于需要而改变战术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让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正面攻击是唯一制胜的手段。这一研究结果对西点的一些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点人相信,只要有思考,就绝对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困难与失败,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调整一下思路,转变一下视角。

1944年夏季,离诺曼底战役还有几天的时候,美国101空降师进行了多次夜间空降训练。可是,空降兵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难免会降落到“敌人”后方,但此时他们既不能打手电,又不能发出声响,相互之间不能迅速取得联络,部队的战斗力因而大受影响。这件小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整个战役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美国国防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提出各种方案,却总是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一天,一位参加会议的国防部官员去幼儿园接孩子。只见孩子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能够发出声响的玩具蟋蟀,用手轻轻一捏,便发出蟋蟀一样的叫声。这位官员顿时受到启发,马上折回了国防部。不久,正在英国整装待发的101空降师收到了从美国寄来的标有“重要物品”字样的邮件。师部的官兵们拆开包裹一看,许多造型逼真的玩具蟋蟀,有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美国的邮局搞错了。

泰勒师长拿起一个玩具蟋蟀捏了一下,它立刻发出蟋蟀一样的叫声。大家一下子明白过来,每一个人都拿起好几个玩具蟋蟀,兴高采烈地捏了起来。一时间,小小的师部里响起了一阵“蟋蟀”的叫声。最终,他们凭借“蟋蟀”解决了联络问题,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在勤于思考的人面前,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得微不足道,是方法带领西点人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西点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懒得思考的士兵。

在西点,鲁莽行事、以硬碰硬被视为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表现。西点人看重勇气与决心,但也重视方法。西点人认为一场没有方法的进攻只能导致失败,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领导人们走向胜利。

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西点军校1915届毕业生,五星上将布莱德雷非常注意斗争策略,从不逞匹夫之勇硬冲硬打,鲁莽行事。在战斗中,有时候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布莱德雷总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从不冒险去攻击敌人,甚至作出某些让步。在一次攻坚战中,敌军的力量相当强大,布莱德雷奉命在天黑之前攻下敌人的山头。在攻打了几个小时后,敌军强大的武器装备使布莱德雷的军队难以抵挡。于是,布莱德雷便率兵退下阵来。得知他们撤退的消息后,布莱德雷的长官非常生气,以为布莱德雷是败退。晚间,长官正要找布莱德雷训话,却听到了山后面的枪炮声。原来,布莱德雷退下来后便率兵悄悄地绕到敌人阵地的后面,准备给敌人一个突然袭击。

布莱德雷很清楚,在军事斗争中,只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快,危险非常大,有时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前功尽弃。只有具备了长远眼光和全局观念,有屈有伸,才有可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西点人重视集中打击,以优势兵力取得阶段性胜利。担负打仗任务的士兵要到前方巡视。一般说来,军人会有这样几种巡逻方式:侦察式巡逻,意思是在一定距离上了解敌人,尽可能多地搜集有用情报。深入敌方进行巡逻是为了通过敌方而尽量不被发现、穿越敌军边界,以便对敌军全貌、敌人在干什么有个详尽的了解。探查式巡逻,意思是静静地袭扰敌人到其不得不开火的程度,由此暴露出敌军的火力位置,发现敌军防御中的缺陷和弱点。一旦这些防守弱点暴露出来,负责巡边的士兵便可以确定怎样利用它们。将最大力量用于打击敌军这些敏感地带,便是将有限资源用到了产生最有利的效果之处。

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必须要明白“方法也是一种能力”这一理念,实干加巧干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化难为易、变繁为简,找到改进的良策。

与其探求别人成功的秘诀,不如多问问自己失败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找不到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的方法,而是缺乏反省与思考。如果我们能像贝特格那样勤于思考,又何愁找不到业绩不高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呢?有时人们觉得无路可走,往往是因为不敢想、不去想,而非其他。

工作并非没有改进的方法,只是你没往这方面想罢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事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找到方法,从而实现事业的突飞猛进。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记住“方法也是一种能力”,追求成本收益的最大化才是成功之本。

向竞争对手学习

一名西点教官曾经说过,“对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缺陷。如果没有了对手,缺陷也不会自动消失。对手,可以让你时刻提醒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并且被多数人切身实践着。然而很多人在践行“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给自己充电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

对于一个立志成功的人来说,培养向竞争对手学习的胸怀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这个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已经成为现实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的时代,我们只有做到虚心吸纳对手的长处,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才能不断形成自己的优势,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

美国几所著名大学联合做过一个行为学的实验,目的在于找出人类采用何种处理问题和行动的方法才能最有效地获得成功,实验的参与者都是包括北美、欧洲、亚洲等地著名大学里的教授和博士。参与实验的人几人组成一个小组,针对特定的题目制定行动的计划和方法,一个评估委员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最终的评判。结果实验表明:通过模仿他人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力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说:模仿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即使像灵长类以及人类能够通过复杂的学习来掌握行为方式,模仿也同样是非常有效并且合理的一种行为策略。

这个实验所指的模仿并非单纯地照搬他人经验,而是通过他人的行为为自己提供一种灵感。从而激发自己选择一个更好的行为方式。通过模仿不同的人,我们就能对多种行为的策略作出比较,并且吸取各方面的优势,综合在一起并加上自己的创新,那么我们就会得出一个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行为策略。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向竞争对手学习,尤其是向不同的竞争对手学习,对于我们行动的成功有着很大的益处。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众多的零售商店,经过40多年的争斗搏杀,沃尔玛从美国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小城崛起,最终发展成为年收入2400多亿美元,商店总数达4000多家的大企业,创造了一个企业界的神话。沃尔玛的成功得益于其创始人沃尔顿先生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习惯。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代替木制货架后,沃尔顿先生立刻请人制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沃尔玛的另一竞争对手富兰克特特许经营店实施自助销售时,沃尔顿先生连夜乘长途汽车到该店所在地明尼苏达州去考察,回来后开设了自助销售店,当时是全美第三家。

沃尔玛如今已是全球零售业排名第一,但其经营理念中“向竞争对手学习”仍是重要的内容。

要做到有效地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我们应该首先学会欣赏和理解你的竞争对手。欣赏对手的长处,以对手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以谋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欣赏、理解、包容自己的对手,看淡结果的得与失,那么你的心也会因着这份平和而充满宁静和宽容。这样一来,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也可以微笑着、气定神闲地迎接挑战:胜利了,赢得辉煌;失败了,同样也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学会整合多种资源、借用各家力量。这种整合不应只局限于合作关系中,在竞争关系中这种整合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在从事和你相同或相似的工作,他们就是你的镜子。竞争对手是一面绝好的镜子,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正是你身上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向竞争对手学习,可以让你认识自我进而突破自我,成就未来。

勇于进,更要懂得退

西点人认为那些不识时务只知斗一时之气的人绝对算不上英雄。一个能屈能伸、能进能退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行军打仗要讲究进退有法,切忌一味好勇斗狠。军人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但绝不是指要逞匹夫之勇。蛮干只是莽夫的不理智行为,而真正的勇夫要在理性的指导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心智品质,讲究激发潜能、运用智慧、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无知。

没有目标的人,没有向前进的人,他们至多做个平庸的人而已,虽不能成大事,却也不至于做出什么大坏事;可要是一个有目标的人,甚至是有远大理想的人,他是有可能成大事的,然而,如果他的目标是错误的,他的理想根本就是个黑色的理想,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做出大坏事来。既然,一个人确立的目标或者理想有可能出错,那么当我们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鉴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人生总有陷入困境的时候,懂得后退是一门学问。在不能前进时,如果还往前冲,就可能遭遇大麻烦,甚至大危险。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往往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一个不善进退者,必然是失败者。不要误认为“撤退”就是懦弱和认输的表现。为了最终的胜利,能够不顾他人的看法暂时“撤退”也是有勇气的体现。

我们应该学会审时度势,及时放弃无意义的坚持。一个人认准一个目标奋力向前,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如果这个目标是错的呢?那么,麻烦就来了。如果一个人的目标错了,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又自认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由此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或犹豫不前更为可怕。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固执,不知变通。如果你的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下面两个建议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1)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半路退出的人会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决方法。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坚持,轻松地走向成功。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诚如我们在前面所说,一个人认准一个目标,奋力向前,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是问题在于,如果这个目标是错的话,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又自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由此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更为可怕。我们在这里说得大了些。其实,就算是小事情,如果目标错了,却又执迷不悟,同样不如没有目标。因为,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还不如止步不前。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应该知道发挥哪些构想,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在差劲的构想上会浪费很多时间。”有些事情,你虽然作出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从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不吃眼前亏”确实是大智慧。别在你强大的对手面前逞能,战争和竞争如此,单个的个体之间也是如此。人人都有自己的弱势,如果总是和自己的弱势较劲,那失败是必然的。年轻人意气风发,激动时就很容易盲目出击。退一步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大进步,就像跳远一样,退后几步,是为了跳得更远。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把一些实在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暂时放下,等待时机成熟了再去解决,这是一种做人处世的智慧。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作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弃无谓的坚持。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作出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