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忍耐的智慧
14888000000021

第21章 虚心有容,始成大器

虚心就是不自满,就是敞开胸怀,能学他人之长,反省自己之短。

“虚心方能容人,虚心方能容物”。只有自觉不满才能使心灵去容纳更多的事物。虚心不满使自己的心灵处于一个时时能容物、容人的状态。当一个人的心胸虚如谷川,就能容纳更多,便能成大器。相反,一个人自满,便再也容不下新的东西,没有多大容量,就成不了大器。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一位知名画家的家中,他对画家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能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画家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果真没能找到一个可以做你老师的人吗?”

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

画家听了,淡淡一笑,没再说话,只是请他坐下喝茶。年轻人坐下,画家开始往年轻人的杯子里倒茶,越倒越多,杯子满了,画家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年轻人急忙说:“满了,满了。”画家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向杯子里倒茶,杯子里的茶水溢了出来,年轻人连说:“您没看到杯子已经满了吗?”

画家住了手,淡然一笑说,“你也知道满了不好再倒,可你自己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已装满,你若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怎能装下别人给你的新茶。”

年轻人的心里没有容量,因而如故事中的茶杯一样,不但他的心中装不下任何新的东西,他的眼里也看不到可容纳为己有的东西。知道不足才能好学,才能进步,若自负自满,只会故步自封,难成大器。

虚心就有容,有容就能容纳,容纳之后还会生长,还会变化,“学而始知不足”,器量不断增加,成就也不断增大。

著名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代表,他的艺术高雅脱俗,有独特的气质韵味,人们用“大气、大度、大方”来形容“梅派”艺术。

梅兰芳是一位谦虚有德的艺术家,他就是靠着虚心好学,一点一滴地积累文化底蕴,才成为中国戏曲界的大师。

梅兰芳广拜名师,向秦稚芬、胡二庚学花旦戏,向陈德霖学习昆曲旦角,向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孟崇如、屠星之、谢昆泉等人学习昆曲,向茹莱卿学习武功,向路三宝学习刀马旦,向钱金福学小生戏,也曾受教于王瑶卿。在与这些技艺非凡的名演员合作之中,广泛吸取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在很多传统剧目的演出中,他都虚心听取意见,以新鲜的理解去填补艺术空白,使旧戏焕发出新的艺术意味。

梅兰芳除了能虚心向同行学习,听取同行的意见,还认真采纳广大观众的意见。

有一次,梅兰芳在一家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里传来一位老人平静的喊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寻声望去,见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于是,戏一落幕,梅兰芳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自己的住处,待如上宾。

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我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有理,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低头便拜,称谢不止。以后每每演出,必请老者观看指正。

梅兰芳的谦虚大度,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受人敬重。

虚心的人懂得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因而才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海不辞水成其大,山不辞石成其高;虚心才有容,有容方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