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忍耐的智慧
14888000000023

第23章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只要不失目标地坚持下去,我们都能获得成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是棋盘上的一粒棋子,各有其位,各有其用。有些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得心应手、大展宏图;有些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力不从心,庸庸碌碌。即使在同一个位置上,有些人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寸步难行。其原因就在于是否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学习枯燥极了!”“工作总是重复,太无聊了。”其实不然,没有人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平凡凡的“雷锋”,死后连毛主席都为他题词;平平凡凡的“李素丽”,那是整个公共服务业的榜样;还有那些被称之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们……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有多少不平凡的业绩啊!所以,只要我们找准位置,每个人都是社会的英雄,都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样可以汇聚成江海。

2002年对于日本人民来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一年。这年日本人竟然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最引人瞩目的是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田中耕一是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师。岛津制作所只是一家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公司,连学物理、化学和生化等专业的人也未闻其名。

与以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比,田中耕一的经历非常平凡,因而也显得另类。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连硕士学位也没有。田中耕一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与化学、生化等领域完全无关。田中耕一的母亲在生下他一个月后便因病去世,田中耕一自幼便过继给叔父、叔母。当他在念大学时才被告知这一事实,他感到非常震惊,从此立志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田中耕一大学毕业后进岛津制作所,以后的日子里,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埋头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终身大事、荣誉和升迁统统地置之度外。从报纸上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田中耕一几年前才通过相亲娶了一个媳妇。另一方面,在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的头衔也只是个主任。不过这与中国的主任头衔完全不同。日本企业内的职务分管理职、专门职两大系列。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一般归于管理职系列。进公司首先做1~2年的职员,然后升任主任。往后还有系长、课长代理、次长、部长等等。每一种职务又要细分为2~3个等级,而且还要有最低任职年限的规定。据报道,田中耕一为了能在实验室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自己拒绝了所有升职考试。可以想见,他在经济上不会有多少余裕。甚至可以说,田中耕一几乎处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

田中耕一几乎也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也只是发表在不是很重要的会刊上。田中耕一在日本学术界基本无人知晓,以至于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时,日本学术界都措手不及。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古屋大学的野依,针对此事说:“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在学术界活跃也能得到诺贝尔奖。”

田中耕一的获奖成果是“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当今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他的论文1987年发表在由京都纤维工艺大学主办的一次关于分子质量测定的会议上,当时他的方法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田中耕一的成果引起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的重视和引用,并因此于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话:“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沙的里面。”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田中耕一实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获奖前,田中耕一一直是默默无闻地专心研究。获奖之后,田中耕一立刻声名鹊起,世界上人人都羡慕他能一夜成名。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成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他找准自我,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潜心研究而得来的,最后绽放出了生命中最绚烂的光辉。

德国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歌德说过:“只要不失目标地坚持下去,我们都能获得成功。”《浮士德》这部不朽的诗剧,是歌德用了60年之久完成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此时他已是83岁的高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用40年的时间去写《资本论》,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做过的笔记也有500种以上,到临终的时候,《资本论》还有两卷没有完成……看古今中外,多少有建树的人,无不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找准自己的位置,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别人,这样才不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峰都有自己独具的美韵,每个人亦有自己的不同:身体条件、智力条件、家庭条件的差别,形成了大千世界个人位置的千差万别。只要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默默奋斗,不懈努力,就能奏出属于自己的动人心弦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