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忍耐的智慧
14888000000005

第5章 守柔不争,得天庇护

柔能克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忍能化冲突,柔能解霸气,的确如此。“守柔不争”,得天庇护,“老聃贵柔”。《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地宇宙对于谦下者总是采取保护措施的,而不是“损不足以丰有余”。所谓“争者不足,让者有余”就是谦让的好处。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守柔不争”,在条件、名额、好处有限的情况下,事情就好办得多。

北宋的吕端曾与寇准共事,位在寇准之上。但寇准力主抗击辽国的侵略,经常直言谏政,毫无顾忌。因此,许多臣僚都对寇准有看法,说他锋芒太露。

而吕端却认为,寇准敢于直言,那是忠贞的品质体现;主张抗辽,更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对寇准十分尊敬,在政事上总是与寇准虚心商量。

当宋太宗择选新的宰相时,皇帝、群臣都认为吕端是最好的人选。吕端却说寇准是最合适的人选。

大臣们都埋怨吕端傻,竟甘居人下。宋太宗和一些明察的臣僚却由此看出吕端不以高官为念,而以大局为重的方正品质。

世事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能如自己所愿,能得到所欲所求,哪怕是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没有得到,又能怎样?超脱一点,心胸开阔一些,甚至甘愿承认自己是弱者,又会怎样?放下不争就是超脱,就是前进。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一个才华横溢的海归派却受到如此冷遇,实在出乎他的预料。

这位博士忍受了命运如此的安排,他做出了一项决定,那就是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决定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不久他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样一份基层的工作,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明,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相当的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能够忍耐,守柔不争而又兢兢业业的人,老板自然非常看重,渐渐地,老板发现他在新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比一般大学生高明,于是老板再次与他谈话,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老板深深地被他的低调感动,同时又感觉到他绝非寻常之辈,更加关注他,并发现他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及,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并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如果这位博士生总是拿着自己的学历证书去争取,那么他可能永远也争取不来这样的结果。真金不怕火炼,以默默无闻的工作赢得赏识,是一种最稳妥的成功之道。

自古以来,守柔不争者大有人在。李白、陶渊明均“爱酒不爱名”,一个醉眼看世界,对酒当歌;一个是世外桃源,“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与世无争,自寻解脱。要做到“守柔不争”,当个“谦谦君子”,就要把功名利禄看淡些。人生在世,争什么?无非是争两样东西,一是争气,一是争利。争气,值得,但不可太盛;争利,不值得,也为人瞧不起。要守得住“柔”,那就得像古人说的那样:“处利让利,处名让名。”名也好,利也罢,一切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索性就做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好汉该有多潇洒。

另外,当我们面对刚强的对手时,也要懂得“守柔不争”,要以怀柔政策、心灵感化等软招儿胜之。《后汉书·臧宫传》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柔弱者解决矛盾靠的是“仁”,软化冲突,融解矛盾,越是刚烈者似乎越受不了软化的招法儿。以刚克刚,两强相争,必然是互不相让,矛盾激化,冲突强化,越发不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