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14888300000034

第34章 父亲猝死,有惊无险接权力

一次权力的交接,基本上就意味着一次斗争的爆发、一次惊心动魄的斗争。虽然到了嘉庆时代,清朝的权力交接制度已经固定了,但是,凡事都有意外,而一次意外对于权利交接来说,却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情。

道光帝像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夜晚,就在电闪雷鸣及众人惊恐的表情中,六十一岁的嘉庆帝离开了人世。医案说他是中暑而死,野史说他是给雷电击死。无论如何,嘉庆时代已经结束了。正当众人为皇帝猝然弃世惊慌失措之际,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惊慌:皇位继承人到底是谁,老皇帝没有任何交代!于是,众人唯一的指望,全落在了“鐍匣”里的传位诏书上。

鐍匣传位诏,是雍正皇帝吸取自己兄弟为储位相争相残的教训而发明的创举。此后,乾隆帝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按照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做法,传位诏书放在一个密封的匣内,此匣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头。

军机大臣们都知道,嘉庆皇帝早就照着父祖的方式写下了传位诏书,只是他没有把鐍匣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这倒不是说他不想放在那里,而是由于宫中二十几年来小偷刺客造反火灾风波不断,他压根就对挂那块匾的院子的安全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宁可把匣子走到哪带到哪。

然而问题是,皇帝带来山庄的行李千件万件,谁也不知道嘉庆帝把那个匣子、把那份传位诏书放在了哪里!

惊慌之下,皇子龙孙和王公重臣们,就在嘉庆帝的尸身旁边闹了起来。

内务府大臣禧恩首先站了出来,认为国不可一日无主,此时是非常时期,应尽快立定新君。他随后提议,皇次子绵宁不但年长,还是嘉庆帝的元配皇后所生,在几个皇子中更是最出色的,理应由他继承皇位。此言一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而反对者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他们认为这做法有违祖制,只怕会惹出乱子。

僵持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有人又想出了一个圆滑的法子:一面在山庄中寻找,一面派人向远在北京城的嘉庆帝皇后钮祜禄氏报信,看她的主张。主意一出,当即得到了响应。就在当天深夜,钮祜禄皇后的亲哥哥、内务府大臣和士泰带着两名首领太监启程,连夜赶回北京皇宫。

嘉庆帝死时,他的儿子有四个:最大的是元配喜塔腊皇后所生的皇次子绵宁,最小的是如皇贵妃所生的皇五子绵愉,除此之外,就是钮祜禄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一个是25岁的皇三子惇郡王绵恺,一个是15岁的皇四子瑞亲王绵忻。

目前,皇位究竟传给谁,选择权摆在了钮祜禄皇后的面前。钮祜禄皇后怎么也不会想到,哥哥给自己带来的竟是丈夫的噩耗,更没有想到由于皇宫多年来安全屡出意外,竟使得传位诏书不知去向,使这样一个关系大清王朝传承的微妙选择摆在了自己面前。

当然,这也是她的一次机遇,一切就看她的决定了。

决定很快就做了出来。钮祜禄皇后的选择,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丈夫与元配妻子所生的绵宁。随后,钮祜禄氏第一次以皇太后身份发布了一道懿旨。这道旨意于七月二十七日迅速送至承德,送到了皇次子绵宁的手里:“大行皇帝龙驭上宾,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见随行在,自当上膺付讬,抚驭黎元。但恐仓促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予所深知。为降谕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事实证明,钮祜禄太后的这一项选择,不但理智,而且明智。因为正当她在北京城里写下这道懿旨之时,避暑山庄中的人们也最终找到了鐍匣——准确地说,那不是人们早已熟悉的鐍匣,而是一个太监携带的没有任何特色的小金盒。然而,里面装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传位诏书。这份诏书写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四月初十清晨卯时,嘉庆帝在那一刻选定的继承人正是皇次子绵宁,并且一直没有再更改过。算起来,那时候的绵宁还只有十六七岁。

当然,假如传位诏书真的找不到,那么皇太后的决定就是不可违背的了。而钮祜禄太后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与嘉庆帝传位诏书上的继承人完全一致,不得不使人佩服她的见识眼光远非一般女子可比。她没有在这个时候,抱着侥幸心理册立自己的儿子搅浑水,而是循公办事,不但使皇室避免了一场政治危机,也使自己的家族和儿女们逃过了一劫,更重要的是,她以此真正在新皇帝绵宁(旻宁)的心目中,树立了她作为母亲的形象地位。可以说,在亡父和继母双重的支持下,喜塔腊皇后的独子旻宁登上了清王朝皇帝的宝座。从此以后,旻宁(道光帝)对这位仅比自己大六岁的继母十分的尊敬,对与她有关的一切都千方百计地周全,无论她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愿望,都竭尽全力地满足。

相比之下,在传位诏书没有找到、在皇太后态度不明确之前,对旻宁继承帝位的权力不表态甚至质疑的朝臣们,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道光帝正式登基并将众事理出头绪之后,就立即开始和他们算账。九月初七,道光帝就以“拟遗诏错误”为由,令托津和戴均元退出军机处,文孚、卢廕溥留用,四人一起交刑部严议。又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最终,只有文孚一人平平安安地在军机处干到了自愿退休为止。

就在朝臣们胆战心惊纷纷倒霉的同时,钮祜禄氏却平稳舒服地过起了皇太后的日子。她于当年十一月移居寿康宫,十二月得到了“恭慈”的徽号,之后继续主宰着整个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