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14888300000036

第36章 平叛固边陲,天朝颜面无存

随着大清王朝的没落,一些固有的矛盾又开始浮出水面,边疆又开始出现动乱。这时的大清帝国,还是果断地出兵进行了平乱,保住了边疆的安宁。但是武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内忧外患的干扰下,一纸协议让曾经的统治者们颜面无存。爱新觉罗家族的脸面被边陲小族重重地打了一记。

当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时,曾经被准部俘虏的维族各城首领大小和卓木(博罗尼都和霍集占)逃回了老家。他们为了恢复过去的地位,遂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煽动叛乱活动。次年,清朝派军平叛。到1759年,最终将这次叛乱镇压下去。之后,清政府在喀什噶尔等地设置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及劣谟大臣,他们受伊犁将军的管辖。

嘉庆十五年(1820年),逃亡浩罕的大和卓木的孙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的直接支持下,潜入喀什噶尔,煽动维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了一次武装叛乱。英国侵略者企图通过张格尔,把中国的新疆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因此,积极训练张格尔叛军,提供武器。另外,张格尔还和浩罕国的统治者进行勾结,答应事成之后,割让喀什噶尔,平分喀什噶尔等四城的人口和财产。

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叛军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城。英国侵略者也随之而入,并对张格尔进行着严密的监视和控制。

张格尔自称赛亦德·张格尔苏丹,宣布为南疆统治者。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三城,相继为叛军攻占。张格尔控制南疆后,“残害生灵,淫虐妇女,搜索财物,其暴虐甚于前和卓千倍万倍”,与其入疆之宣传完全相反。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强烈反对,转而支持清军。占领叶尔羌之叛军五六千人,进攻阿克苏(今属新疆)。阿克苏办事大臣长清,派参将王鸿仪率兵600人阻击,在都尔特(今阿瓦提北)被叛军所歼,王鸿仪战死。当叛军进至距阿克苏仅八十里处,企图强渡浑巴什河时,由库车及喀喇沙尔(今焉耆)来援之达凌河、巴哈布两部清军到达。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自发组织的数百抗叛部队协助下,击退渡河叛军,并进至南岸立营。叛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被俘斩千余人。叛军不敢东进,东部局势趋于稳定。道光帝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署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隆阿为参赞大臣,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五省兵三万会攻叛军。十月间,陕西等地清军万余到达阿克苏,开始转为攻势作战。时叛军三千人据守阿克苏西南约二百五十里之柯尔坪(今柯坪),该地西南通巴尔楚克(今巴楚)、喀什噶尔,是清军进军必经之路。长龄派陕西提督杨芳,以突袭攻占该地,打开了西进的通道。返时,和阗伯克伊敏亦率当地群众二千余人击败叛军,收复和阗。只因大雪封路,清军不能驰援,又为叛军夺占。

七年二月六日,清军主力开始西进。二十二日,在大河拐击败三千人后,次日又击败叛军二万于浑阿巴特(今伽师东),二十五日再歼叛军万人于沙布都尔,二十八日进至浑河(又称洋达玛河,今博罗和硕河)北岸,距喀什噶尔城仅十里。叛军十余万阻河列阵,亘二十里。清军用声东击西战术,先以一部骑兵在下游渡河,将敌军注意力引向下游,之后,以主力乘夜暗由上游急渡,突袭敌阵地,叛军溃逃。清军乘胜疾进,于三月初一日收复喀什噶尔城,初五日收复英吉沙尔,十六日收复叶尔羌,五月收复和阗,前后歼灭叛军近三万。但张格尔已先期由木吉(今布伦库勒西北)逃往达尔瓦斯山之藏堪,杨遇春、武凌阿衔,仍勒限擒获。十二月二十七日,张格尔率五百余人潜入阿尔瑚(今阿图什西北),当其退走时,在喀尔铁盖山(今喀拉铁克山)被清军全歼。张格尔逃布鲁特,被缚送清军。最终,张格尔叛乱平定。

这场战争历时十年,甚至在1847年鸦片战争时还有一场余乱,后被平定。清廷在武力平叛张格尔之后,迫令浩罕国放弃他们的特殊权益要求,禁止他们在新疆的一切贸易。并且,还没收了他们的茶叶和大黄药材。浩罕国原本想利用张格尔向新疆延伸势力,没想地盘没要着,生意也作不成了,哪里肯甘心。于是,在1830年再次入侵新疆。新疆大漠之地,不说派兵难,后勤补给也难。为了稳定边疆,清廷无奈之下只有和浩罕国谈判,达成协议,规定:

(1)浩罕在喀什派驻一个代表,另在其他五个城市里派有商务代理人;

(2)这些官员对于该地方的外国人(多半是浩罕来的)有领事、司法和警察权利;

(3)他们有权向这些外国人征收货物税。

此外,清政府还赔偿一切没收之物。

这与鸦片战争的结局极其的相似,堂堂天朝大国,竟与浩罕国作出如此协议,实在是令人扼腕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