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14888300000038

第38章 因循守旧选择接班人

在风雨飘摇中,道光也要着手选择自己的接班人了。面对暮气深深的国家,选一个好的掌门人无疑是改变现状的一个机会。可惜的是,道光帝的决定无法让爱新觉罗家族重振雄风。

在选储的问题上,清朝历朝历代帝王做得还算不错。而道光帝的决策,从今天看来,他做的决定不是很正确。

道光皇帝共有九个儿子,前边三个都死了,第四个皇子便是奕宁。若论长幼,应立四皇子奕詝为太子,可六皇子奕无论是口才、文才、武功都比奕詝强,因此,道光一直拿不定主意,多次对四皇子和六皇子掂量考验。道光三十年春,这天风和日丽,道光要带领六个皇子去南苑打猎,意在考验各个皇子文才武略和应变能力,以便确立皇位。

皇帝要选太子,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因此,六个皇子各做准备,都想取得父皇的欢心,以便将来捞得皇位,尤其是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更是争夺的对手。

道光皇帝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一辈子没有到外面巡游、狩猎,不像乾隆、嘉靖皇帝动不动就到关外狩猎。但这一次,道光皇帝提出要率皇子们到京郊的兰苑狩猎,老四明白这是父王为选皇储故意设的一道考题。老六的箭法很好,自己的箭法不行,腿又是瘸的,明显比不赢,怎么办呢?咸丰的老师杜守田就给他出主意说,既然你的箭法不如老六,就干脆什么都不射,到时候皇帝肯定会问你为什么,你就说春天来了,母兽都怀着崽,不忍心杀生。

第二天,道光带领六个皇子来到南苑,传旨开始围猎。诸位皇子各显身手,直追得那些飞禽走兽东奔西跑,到处乱蹦乱飞,其中,最数六皇子奕,几乎箭无虚发,满载而归,而四皇子奕詝却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道光帝不由龙颜大怒,大声呵斥。奕詝因有老师提前安排,不慌不忙地奏道:“儿臣以为目前春回大地,万物萌生,禽兽正是繁衍之期,儿臣不忍杀生害命,恐违上天好生之德,是以空手而回,望父皇恕罪。”道光帝听罢,心想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他却想到了,倘若让他继位,必能以仁慈治天下,不禁转怒为喜,当下夸奖了四皇子的仁慈之心。

又过了几年,道光忧虑成疾,自知不久人世,急唤诸皇子到御榻前答辩。消息传开,四皇子和他的老师杜守田都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较量了,能否登基在此一举,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奕詝的老师杜守田要奕詝到时伏地痛哭,以表忠孝。

次日,六位皇子被诏玉龙床前,果然道光提出了一些安邦治国的题目让诸皇子回答,别人谁都比不上六皇子答得头头是道,道光甚为满意,却发现四皇子一言不发。道光一问,他头一扭泪如雨下说:“父皇病重,龙体欠安,儿臣日夜祈祷,唯愿父皇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此时儿臣方寸已乱,无法思及这些。倘父皇如有不测,儿臣情愿龙驾而行,以永侍身旁。”说完泪水涟涟,越擦越多。

道光听了心中甚为感动,心想此真孝子仁君,于是,决心立四子奕詝为太子,这就是二十岁登基的“咸丰”皇帝。

最后,奕詝当了皇帝。但道光在遗昭里也封了老六为“亲王”,这在清朝众多亲王中绝无仅有,可见其之尊贵。或许在道光的潜意识中,他希望把身后的江山交给两个儿子共同治理,取长补短。但道光没有想到皇四子当上皇帝后,对文武兼备的“皇弟”长期排挤压制,直到临死前也没放过,道光的良好愿望成了弄巧成拙的历史遗憾。

然而,对当时的朝廷和爱新觉罗家族来说,道光选择的接班人是不合时宜的,如果是像汉朝文帝景帝之时,也许他的这位皇子会是盛世明君,慈爱万民,休养生息。可是,此时的大清内忧外患,狼烟四起。而治国平天下,光有柔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侠骨、雄心、铁的手腕,而不是一位生活在童话里的王子。如果当时道光能看清时势,选储君为奕,也许这位强硬的王子,能对软弱中的家族注入一点新鲜的血液,不至于在后来的岁月里如此般的惨败。只可惜的是,一切都没有回头路。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正在咸丰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两国于咸丰六年(1856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俄国却趁火打劫,蚕食中国领土。对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军,咸丰又妥协求和,被迫同各侵略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片土地,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